本书为玄学术数名家王亭之在《周易》象数研究方面的晚年总结之作,是《周易》象数之学的入门书籍,适合易学、术数方面的专家读者和对易学有基础认识的一般读者阅读。此书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作者精于易学象数系统,故本书重点在将《周易》的象数系统以易例的方式普及给读者。在此基础上,适当介绍易理、占筮等相关内容。
易学分“汉易”与“宋易”二种,本书讲述汉易,汉易以象数为主,汉代易师都有自己的体例。宋人治易则不同,他们不需体例,一卦一爻,人人可以作文。现在谈易,多是宋易经。作者研究汉易三四十年,这本书系统总结了汉儒易例。 本书为《周易》象数之学的入门书籍,适合易学、术数方面的专家读者和对易学有基础认识的一般读者阅读。此书重点突出,点面结合。作者精于易学象数系统,故本书重点在将《周易》的象数系统以易例的方式普及给读者。在此基础上,适当介绍易理、占筮等相关内容。 本书作者早年随王子畏教授学《易》,后得中州学派秘传,是玄学术数名家。本书是作者在《周易》象数研究方面的晚年总结之作,也是作者1970年后唯一出版的谈《易》的著作。作者认为只玄谈而不务实去研究易象,那么《周易》传下来的便只是一堆文字。因此将自己学《易》的心得作一总结,希望读者对《易》的象数生发兴趣。
自序
前言
上篇 基本象数
图书与卦
一、洛书与先天卦
二、河图与后天卦
三、源太极成立八卦
儒家易例
一、〈说卦传〉例
甲、三才·三极
乙、乾坤六子
丙、卦德
丁、卦象
1. 〈说卦传〉卦象
2. “荀九家易”逸象
3. 孟氏逸象
4. 《易林》逸象
二、〈序卦传〉例
甲、正对
乙、反对
三、〈杂卦传〉例
四、〈系辞传〉例
甲、卦例
1. 乾坤阴阳
(1)阳吉阴凶
(2)阳为君子,阴为小人
2. 卦德
(1)八卦卦德
(2)乾易坤简
(3)卦有大小
3. 卦变
(1)之卦
(2)升降
(3)旁通
(4)消息
(5)互卦
4. 六言例卦
乙、爻例
1. 变化
2. 变动
3. 变通
丙、辞例
乾坤、阴阳、刚柔、大小、君子小人、男女、贵贱、尊卑、本末、
动静、比应、乘承、日月、昼夜、寒暑、往来、吉凶、悔吝、无咎、
得失、安危、存亡、治乱
丁、时义
五、〈文言传〉例
甲、爻例
1. 乾坤会合
2. 天地交
3. 四时
4. 朝夕
5. 鬼神
6. 纳甲
7. 阳伏阴中
乙、辞例
元、亨、利、贞、利贞、贞吉贞凶、吉凶、重刚、中·正中、上下
六、彖象辞传例
甲、卦例
1. 卦象
2. 卦别
(1)阳卦、阴卦
(2)上卦、下卦
(3)内卦、外卦
(4)贞卦、悔卦
(5)来卦、往卦
(6)之卦
(7)消卦、息卦
(8)互卦
乙、爻例
1. 爻位
(1)六爻位例
(2)得位失位
(3)爻德
(4)中·中正
2. 比应
3. 乘承
4. 往来
5. 反对
6. 天地交
7. 卦主
(1)六子卦主
(2)余卦卦主
8. 用九·用六
丙、辞例辨别
1. 元
2. 亨
3. 利
4. 贞
5. 利贞
6. 贞吉、贞凶
7. 贞厉、贞吝
8. 元吉
9. 吉·凶
10. 悔吝
11. 无咎
12. 眚
13. 疾
下篇 象数易例
象数易传承
一、由儒家易传承说起
二、西汉象数易传承
三、东汉象数易传承
西汉象数易例
一、孟喜易例
甲、卦气
乙、四正卦
丙、十二月卦
丁、月卦配候
戊、六日七分
己、六十卦配候
二、焦延寿易例
甲、占筮例
乙、值日例
丙、筮辞例
三、京房易例
甲、八宫篇
1. 八宫
2. 世应
3. 值月
4. 飞伏
乙、卦气篇
1. 四监司·分至·二十四气
2. 十二辟卦
3. 六日七分
丙、甲子篇
1. 十母
2. 十二子
3. 二十八宿
4. 律吕
5. 纳甲
6. 爻辰六属附
丁、五行阴阳篇
1. 五行
2. 阴阳五行
(1)纯用干支
(2)五行五合
(3)五行六合
(4)五行三合
(5)地支藏人元五行
(6)六冲
(7)六害
(8)三刑
(9)五行生克
(10)五行休旺
(11)天干生旺死绝
(12)纳音五行
(13)八卦五行
(14)五行五星
戊、杂篇
1. 月建积算
2. 六亲
3. 六神
4. 互体
东汉象数易例
一、郑玄爻辰例
甲、爻辰相生
乙、爻辰值月
丙、爻体
丁、相冲
戊、相合
己、爻序
庚、爻气
辛、值宿
壬、生肖
二、荀爽易例
甲、升降
乙、卦变
三、虞翻易例
甲、卦的形态
1. 旁通
2. 反对
3. 交卦
乙、卦的结构
1. 互卦
(1)以三爻互三画卦
(2)以四爻互六画卦
(3)以五爻互六画卦
2. 半象
丙、卦的变动
1. 乾坤所生卦
2. 六子所生卦
3. 消息所生卦
4. 卦变与纳甲
5. 纳甲所生卦
丁、总说卦变
戊、爻变例
1. 变化例
(1)以乾变坤
(2)以阴消阳
(3)阳陷阴中
(4)复阳发出
(5)弒君弒父
(6)变化得宜
2. 变动例
(1)失位变正
(2)得位中正
(3)变动得宜
(4)之应历险
(5)震巽夫妇
(6)上位决灭
(7)成既济定
后论
征引书目
附录ⅰ:郑氏爻辰引例
上篇
一、相生
二、爻体
三、候月
四、相冲
五、相合
六、爻序
七、爻气
八、值宿
下篇
附录ⅱ:周易变占法引论
一、赘说
二、《启蒙》之变占法
三、宜变之爻
四、河洛与天地数
五、《火珠林》之世爻
六、“之八”与“皆八”
七、变占法例
王亭之是国际著名佛学家谈锡永的笔名,取“妄听之”之意。1935年生于广州,自幼秉承家学,有甚深国学基础,童年时即习《周易》与术数,有深厚的汉易根底。六十年代入汉易大师王震(子畏)先生之门,研究“郑氏易”与“虞氏易”,于七十年代发表文章,已受重视。其后机缘巧合,又得中州学派的玄空风水与紫微斗数传承,闭门研究十年,然后才将这两门术数公开,其所著诸书,深受重视。但从不以此为业,只专心佛学研究。近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创立汉藏佛学研究中心,应聘为客座教授主讲佛学。近因年事已老,故决心将对《周易》与术数的一己心得,著书传世。 生平著作,有佛学译著六十余种,论文多篇;《周易》与术数的著作十余种。
大六壬断案疏正 本书特色 邵氏之壬,神乎其技;既敬且诚,占无不中。言忠教孝,规过劝孟口;天子庶人,靡不心悦。交易谋为,出行访谒;幽微决断,言词朴拙。刘氏疏正,索...
永光集 本书特色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
东亚儒学探索 本书特色 源起于将近三千年前的中国儒家传统,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其中潜藏了诸多重大哲学议题,不论是中国本土的历代儒者,还是东传日韩的异...
人文讲习录:中西哲学的会通 内容简介 牟宗三先生有感于大学教育分门别类,专以知识为务,而于生命性情、精神志趣、文化理念等反相隔阂不通,于是以台湾师范大学为讲坛,...
理想国·英文 本书特色 与柏拉图的其他对话一样,《理想国》一书语言优美,极富文学价值。因而,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在提问与回答、定义与反驳的过程中锻炼哲学思辨的能力...
当代哲学导论 本书特色 徐陶编著的《当代哲学导论》的内容基本包括了当前哲学研究的所有核心领域,当然还有一些哲学分支领域,例如数学哲学、逻辑哲学、管理哲学、经济哲...
论人的使命神与人的生存辩证法 本书特色 本书为选编的别尔嘉耶夫文集第二卷,收入《论人的使命:悖论伦理学体验》与《神与人的生存辩证法》两书。《论人的使命:悖论伦理...
台湾最著名的[心灵法师]在台首开电视佛法讲坛,广受观众欢迎。由法官而成佛子,从当代的苦海中感悟佛法,讲给现代人听。台湾诚
清凉世界:五台山 本书特色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本书详细介绍了五台山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宗教流派、佛教人...
普遍性种种 本书特色 当今中国六位*重要的思想家,纵论普遍性与普遍价值,首次齐聚,论道解惑。普遍性种种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0年德国哲学学会年会上六位重要学者...
非是非非 本书特色 克里特人的谎言阿基里斯追龟苏格拉底悖论罗素的袜子博弈悖论白马非马囚徒困境理发师悖论芝诺的“飞矢不动”鳄鱼悖论非是非非 内容简介 如果有人说他...
智慧书 本书特色 《智慧书》与《君王论》、《孙子兵法》一同被欧洲学者视为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三大智慧奇书。人生在世唯一能依赖的是你自己成功人生不可...
沉思录 本书特色 ★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沉思录》原为古罗马皇帝奥勒留自我对话的记录,行文质朴,不尚雕琢,然而由于发自内心,灵性内蕴,故充塞着一股浩然之气,令人...
正当与善 本书特色 本书为《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之一,该书集中选录了20世纪元西方伦理学家如摩尔、普里查德、罗斯、罗素、维特根斯坦、斯蒂文森、黑尔等近20位...
本书讨论禅与诗学的关系,由理论篇和创作篇构成。理论篇分别为《佛学与晚唐五代诗格》、《禅学与诗话》、《禅学与宋代论诗诗》、
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人:东正教与俄罗斯人道主义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西方人道主义思想进入中国。一些相关的译作和研究作品以及当时出版的工具书,使国人知...
经学大师 皮锡瑞 本书特色 皮锡瑞不仅是清代经学著名大师,而且对《尚书》研究颇有造诣;其文风不仅考证严谨,而且学术水平比肩康梁。取向。 经学大师 皮锡瑞 内容简...
十力语要-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十力语要》共四卷,收录了他的信函、语录、短文、讲词等,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对“新唯识论”的哲学思想的...
人的精神家园-新大众哲学.6.价值论篇 本书特色 “新大众哲学”丛书自觉以大众化为宗旨,通过提炼和归纳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用老百姓听得懂...
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 本书特色 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他们凭藉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灵的本质——深入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