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将20世纪文化名人的个性生动鲜明的展现出来
从“人”的角度理解唤起了“民主与科学”的“五四精神”
从心理学看20世纪知识分子,梁启超、陈独秀、胡适、王国维……
对他们进行个性人格的心理分析,呈现出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恰如其面。在研究中作者认为,在特定社会群体中,只要有小部分个体的人格能够保持独立,这个社会群体就有复兴的希望。
**辑 四种基本气质——四条汉子的个性
活跃型:田汉
求全型:夏衍
魄力型:周扬
平和型:阳翰笙
第二辑九型个性
奉献型:李大钊
实践型:胡适
情感型:梁启超
观察型:王国维
质疑型:郁达夫
享乐型:徐志摩
支配型:陈独秀
和谐型:蔡元培
苛求型:鲁迅
第三辑几种典型
胆液质型:康有为
神经质型:章太炎
粘液质型:周作人
刚直型:傅鹰
附录1:什么是个性(人格)特质
附录2:个性(人格)分析的史料说明
附录3:20世纪我国四大演员的气质
附录4:影剧“四大名旦”的个性
后记
"line-height: 26px;">这一部名为《文化名人的个性》的书,也应该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我们通常看到一些名人传记、回忆录和访谈,在形容名人性格的时候,往往使用诸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热情善良、为人正派、襟怀坦白、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以及(如追悼会致辞)“他的一生是革命奋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这一类泛泛而谈的套话大话。如此这些形容词几乎装在谁身上都可以,以至于印象模糊,不得要领。正如某些画家要描绘一个人的容貌,总是“两个眼睛一张嘴,一个身子两条腿”类似的几种平庸无奇的模式,甚至千人一面,相互混淆。
然而“文化名人”的价值恰恰就在于他们各有千秋的个性(特殊性),而不仅在共性(普遍性)。人们的个性不同,恰如其面。
现代心理学的个性(人格)心理分析方法,给予我们有力的工具,用以解剖各个名人的言行特征和内心世界。这一部书,就是通过这种心理分析,将许多文化名人的个性本质,鲜明生动地展现在读者们眼前。
20世纪是我国现代知识分子——“文化人”解放个性、发展独立人格、弘扬新思想新道德的新时期。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作“中华民族的文艺复兴”,或与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做对比。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逐步推行以来,首先在一些通商口岸,过去热衷科举功名“学而优则仕”的文人发生分化,开始出现一批志在引进西方学术文艺,以著述、教学新文化知识为生的“文化人”。
特别在1905年,正式废除了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以后,我国的新式学堂(清末称学堂、民国以后称学校)大量涌现,教学内容开始根本改变。现代启蒙知识逐渐传授开来,现代新闻出版业蓬勃发展,出国留学蔚然成风。文化市场初步形成以后,全国各地又出现一批以专门从事教学研究或自由撰稿为生的文化人。他们根本不同于过去“读书做官”的旧式封建文人。
这时期,新派文化人的最大特点就是“个性解放”,他们从事的社会活动,乃是“救亡”与“启蒙”。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最早的新派文化人,数量并不多。根据历史资料估计,上海一带的新派文化人大约有一千名左右,北京天津一带的新派文化人也只有一千名左右。其他各地(如武汉、长沙、成都等)零星的新派文化人,分布如同星星之火苗。但是他们的能量非常可观。当时新派文化人的传播大致上通过报刊、书籍、学校、讲演等(一般书报发行量少则千份、多则上万份)途径,活动场所、势力范围逐步扩大,形成“燎原”之势。
这一时期新派文化人以康有为、章太炎、严复、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独秀等为代表,他们迅速打开了局面。不久,赴日本留学生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田汉、夏衍等,赴欧美留学生胡适、陈寅恪、吴宓、徐志摩、闻一多、赵元任等,这些生力军纷纷投入新文化运动,唤起了“民主与科学”的“五四精神”。整个20世纪的文化史,也即争取实现“民主与科学”的奋斗史。
现代文化人的发展史,正是我二十多年来孜孜不倦的研究课题。
对20世纪文化人进行“个性(人格)分析”
十年前,我在《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后记”中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探讨现代文化人和知识阶层的发展史,除了撰写访谈记回忆录、并作惯行的文本分析以外,我还从两个特别的角度切入:一是从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发掘他们各自的个性、个性特征及其心路演化过程;二是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考证他们在各阶段的生活条件和经济背景,也就是统计归纳、比较分析“金钱收支和生活费用”的实际情况。这两个切入点……在社会实践中人们无不承认它的重要性,而在文化理论中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到如今仍然处于并不成熟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我国许多心理学家对“个性、人格”等术语作如此翻译和定义(区分)
陈明远
1943年生于重庆。写过诗,研究过语言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明远先生一直尝试从两大角度探讨现代文化人的发展史:一是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一是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从而拓展了对文化名人的传记、纪实研究。本书和他的另两部著作《陈明远集一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陈明远集二 鲁迅时代何以为生》,就是以上两种研究视角的卓著成果。
陈明远
1943年生于重庆。写过诗,研究过语言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明远先生一直尝试从两大角度探讨现代文化人的发展史:一是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一是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从而拓展了对文化名人的传记、纪实研究。本书和他的另两部著作《陈明远集一
文化人的经济生活 》《陈明远集二 鲁迅时代何以为生》,就是以上两种研究视角的卓著成果。
高一涵先生年谱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高一涵的一生,其内容包括:序言、家世、附录。高一涵先生年谱 目录 序言—走近高一涵先生本门一族世系表摘选家世1895年一18...
中国家庭史-(全五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套书体例、视角独特。知名学者张国刚等通过长期的探讨,确立了对家庭史的论述的内涵和边界,...
郑大华,男土家族人,湖南永顺人。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尤其是民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先后出版《梁漱溟与现代...
-编辑推荐-★ 德语区传媒社会学领军人物逾十年研究精华,聚焦当前文化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精选作者近几年在北京、重庆、上海、广州、杭州等地多所大学所做的演讲,...
传播生态学(文化的控制范式)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关注社会与社会控制,关注其如何被维持,如何被认识,如何受到挑战等,全书探讨了社会公共生活和组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仪...
文献通考(全二册) 内容简介 《十通》是书名带[通]字的十大书的总称。唐代杜佑撰《通典》后,有南宋郑樵撰《通志》、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清乾隆...
与俄罗斯人的对话-两个世纪社会进化的系统论观点-(全二册) 本书特色 a.拉波波特对四门学问都有开创之功或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的名字被十种百科全书收为词条。本书是...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内容简介 本书2008年年初,新上任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道伟同志提出“经济统战”、“文化统战”、 “和谐统战”的工作思路,特...
《中古士人流迁与南北文化传播》内容简介:本书以汉唐之间为中心,分别考叙了两汉时期、汉末、孙吴与蜀汉时期、两晋之际、南北朝和
《跟投之潮》内容简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逐渐进入“无人区”,逐渐丧失了可以参照的范式和先例。当前正是房地产行业突破瓶颈的历史
宗教展现了人性的一个基本的和永久的面向,而宗教社会学则试图解释人们身边这一现实存在。宗教社会学中,韦伯的研究举足轻重,尤其在比较宗教社会学方面的学术水准,其奠基...
中国妇女生活史 本书特色本书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史学家陈东原的重要作品,属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的一种。作者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汉代至清代,以及维新时期和近...
守望公共领域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展江教授的**部学术自选集,也是一部解读大变革时代的媒体备忘录。作者以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媒体经验对传媒领域的诸...
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 本书特色 林毅夫说:邹恒甫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人或机构!但是,你可能熟悉郎咸平和林毅夫,却...
2013/12-新京报 传媒研究-第三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聚焦传统媒体的转型,针对当下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所出现的问题既面临的困境、路径探讨,我们邀请了国...
鲁迅广告:别样的呐喊 本书特色 鲁迅及其作品永不过时,因读者和眼光的不同,鲁迅读法有n种;因鲁迅自身的立体、饱满、深邃、复杂,其读法不止n种。本书解读鲁迅广告,...
民族信念与文化特征-民族精神的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民族精神”孕育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但它却是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并进入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凸显出来的。现代性...
《网络营销之实战密码解读》内容简介: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络营销成为企业最热点的营销方式。本书紧密结合实际操作,以网络
社会契约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卢梭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古典文献之一。它的理论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思想。作者针对封建制度的等级特权,提...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本书特色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