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作者:林传甲著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3-03-01

评分:5分

ISBN:9787206083235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古文籀文小篆八分草书隶书北朝书唐以后正书之变迁;古今音韵之变迁;古今名义训诂之变迁;古以治化为文今以词章为文关于世运之升降等。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本书特色

林传甲(1877~1922),字奎腾,又号魁云,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早年就读于西湖书院,博览群书,尤长经史、地理、文学,为张之洞所器重。《林传甲中国文学史》内容涉及文字音韵训诂、文章修辞写作、文体文法、文学与国家、地理、考古、外交之关系、文章中德学之养成关系等,体例相当混杂。虽说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但由这本书作为开端,促进了新的文学秩序的形成,确实是有开创意义的著作。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目录

**篇 古文籀文小篆八分草书隶书北朝书唐以后正书之变迁一 论未有书契以前之世界二 论书契创造之艰难三 论书契开物成务之益四 论五帝三王之世古文之变迁五 古文藉许书而存六 六书之名义区别七 六书之次第八 古文籀文之变迁九 籀文以后之变迁十 大篆小篆之变迁十一 传说文之统系十二 篆隶之变迁十三 篆隶与八分之别区十四 隶草之变迁十五 北朝南朝文字之变迁十六 唐以后正书之变迁第二篇 古今音韵之变迁一 群经音韵二 周秦诸子音韵三 汉魏音韵四 六朝音韵五 经典释文音韵六 广韵七 唐韵八 集韵九 宋礼部韵十 平水韵十一 翻切十二 字母十三 双声十四 六朝反语十五 三合音十六 东西各国字母十七 宋元明诸家音韵之学十八 国朝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引之诸家音韵之学第三篇 古今名义训诂之变迁一 虞夏商周名义训诂之变迁二 列国风诗名义训诂之变迁三 春秋战国名义训诂之变迁四 尔雅兼收周秦诸子之名义训诂五 秦始统一名义训诂之变迁六 方言之训诂名义变迁*繁七 释名考经籍名义可据八 广雅萃集汉儒笺注名义训诂九 唐颜师古匡谬正俗十 南唐徐铉说文新附字十一 陆佃埤雅之名义十二 朱子究心名义训诂之据十三 宋儒名义训诂之疏密十四 骈雅之润色词章十五 天算家名义训诂之变迁十六 地舆家名义训诂变迁十七 制造家名义训诂之变迁十八 古人名义训诂不可拘执第四篇 古以治化为文今以词章为文关于世运之升降一 皇古治化无征不信二 虞唐治化之文三 夏后氏治化之文四 殷商治化之文五 豳岐治化之文六 文武治化之文七 阙里治化之文八 邹孟治化之文九 荀子治化之文十 秦始皇治化之文十一 汉以后治化词章之分十二 六朝词章之滥十三 唐人以词章为治化十四 五代之治化所在十五 辽金治化之文不同十六 宋元治化之广狭词章之工拙十七 明人之治化词章误于帖括十八 论治化词章并行不悖第五篇 修辞立诚辞达而已二语为文章之本一 孔门教小子应对之法二 六年教以数与方名之法三 闻一知二之捷法四 举一反三之捷法五 反言以达意之法六 虚字联络实字达意法七 虚字承转实字达意法八 虚字分别句读以达意法九 虚字以为发语词达意法十 虚字为语助词达意法十一 虚字语助词用为疑问法十二 虚字用于形容词法十三 虚字用为赞叹词法十四 修辞分别雅俗异同法十五 修辞必求明密法十六 修辞当知颠倒成文法十七 修辞引用古人成语法十八 修辞勿用古字古句法第六篇 古经言有物言有序言有章为作文之法一 高宗纯皇帝之圣训二 言有物之大义三 总论篇章之次序四 初学章法宜分别纲领条目五 初学章法宜先明全章之意六 初学章法宜立柱分应七 初学章法宜因自然次第八 初学章法宜知层叠进退九 初学章法宜知承接收束十 初学章法宜知首尾照应十一 初学章法宜知引用譬喻十二 初学章法宜知调和音节十三 初学扩充篇幅**捷法十四 初学篇法宜一意贯注十五 初学篇章宜分别文之品致十六 治事文之篇法十七 纪事文之篇法十八 论事文之篇法……第七篇 群经文体第八篇 周秦传记杂史文体第九篇 周秦诸子文体第十篇 史汉三国四史文体第十一篇 诸史文体第十二篇 汉魏文体第十三篇 南北朝至隋文体第十四篇 唐宋至今文体第十五篇 骈散古合今分之渐第十六篇 骈文又分汉魏六朝唐宋四体之别

林传甲中国文学史 作者简介

林传甲(1877~1922),字奎腾,又号魁云,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早年就读于西湖书院,博览群书,尤长经史、地理、文学,为张之洞所器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乡试第一。两年后,出任京师大学堂文学教授,主讲中国文学史。光绪三十四年(1908)起,在黑龙江、湖南、湖北、北京、广西、内蒙古等地兴办教育。民国6年(1917),愤于“外人谋我之急”,在中国地理学会发起编纂《大中华地理志》,出任总纂。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