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兵主编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分为概念、学科、教育、文化、制度5篇,共19章,分别探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教”与“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等重大问题。概念篇以科学、美术、地方、少数民族为例,由史事展现概念的发生、演化进程及其含义的复杂;学科篇以考古学、中国哲学、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成立、中国“文化学”的学科建构以及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取向为例,显示以分科为科学的影响以及古今中外学问的不同条理系统的缠绕;教育篇分别考察了所谓私塾及私塾改良、学制改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教合一与乡村建设的复杂纠葛,可见以外来观念认识中国事物的偏差以及不同学说体制影响近代转型的详情;文化篇则从汉字、冠服、绘画、中医等改革,体察国人在把握民族性与国民性(或时代性)的尺度及其平衡关系方面的困扰;制度篇由改行预算制、邮政与驿传、铨选变更等方面检讨外来体制取代固有制度进程中的种种纠结变异。
桑兵主编的《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分为概念、学科、教育、文化、制度5篇,共19章,分别探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教”与“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等重大问题。概念篇以科学、美术、地方、少数民族为例,由史事展现概念的发生、演化进程及其含义的复杂;学科篇以考古学、中国哲学、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成立、中国“文化学”的学科建构以及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取向为例,显示以分科为科学的影响以及古今中外学问的不同条理系统的缠绕;教育篇分别考察了所谓私塾及私塾改良、学制改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教合一与乡村建设的复杂纠葛,可见以外来观念认识中国事物的偏差以及不同学说体制影响近代转型的详情;文化篇则从汉字、冠服、绘画、中医等改革,体察国人在把握民族性与国民性(或时代性)的尺度及其平衡关系方面的困扰;制度篇由改行预算制、邮政与驿传、铨选变更等方面检讨外来体制取代固有制度进程中的种种纠结变异。
总说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概念篇分说: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章 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生成与歧变
**节 “科学”人华
第二节 中国“科学”的生成
第三节 救亡语境下的“科学”限度
第四节 革命立宪论争下的常识之“科学”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清末“美术”概念的输入及衍化
**节 “美术”与“雅艺”并存
第二节 形而下的“美术”
第三节 形而上的“美术”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
**节 “中央”、“地方”与内外官制不对称
第二节 外官改制的“地方”考量
第三节 改制症结:直省归属问题的凸显
第四节 化解之道:集权与分权的抉择
第五节 预备立宪的“地方”困扰
第六节 督抚去留的权衡
第七节 第二次外官制讨论
第八节 制度变动与利益调整
第九节 结语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成与演变(1905—1937)
**节 从满汉对比而生“少数民族”
第二节 国际视野下的“少数民族”
第二节 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观
第四节 结语
学科篇分说:分科的学生与分科的历史
第五章 中国考古学的形成
**节 中国上古史的真相
第二节 信史与“文”、“物”
第三节 考古学的专门化
第六章 “中国哲学”发源
**节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
第二节 “泰西哲学”与中国固有学问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取向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从“经济”到学术: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建立
**节 议设京师大学堂:立学宗旨与教学分科
第二节 法政科大学的规划及设立
第三节 法科改革及其学术化转向
第四节 现代政治学科的建立
第五节 结语
第八章 中国“文化学”的学科构建
**节 文化、文明与文化史、文明史
第二节 启动与倡导:进入学人视野的新领域
第三节 文化论战对“文化学”的激励
第四节 建构学科:课程、理论体系与学术共同体
第五节 结语:从文化自觉到知识“自觉”
第九章 近代学术的转承与分合: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设置及取向(1926—1949)
**节 从国学到史学
第二节 经史致用
第三节 从民俗学到人类学
第四节 结语
教育篇分说:“教”与“育”的古今中外
第十章 “旧有”遭遇“新式”:清季“私塾”与“私塾改良”
**节 清末“私塾”话语的形成
第二节 嘈切错杂的“私塾改良”
第三节 新话语遭遇活事实
第四节 结语
第十一章 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转型:国立广东(中山)大学的建立与变制
**节 文化争胜与筹建国立大学
第二节 学制变更与高专升大
第三节 广东高等教育界的统一与国立广东大学变制
第四节 整合与提高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二章 政教合一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节 政教的分与合
第二节 乡村建设政教合一的模式与纠葛
第三节 新县制政教合一的合作与分32
第四节 政教合一的背景和成因
第五节 结语
文化篇分说: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
第十三章 “以变通文字为*先”:清季社会思潮与切音字运动
**节 文字与富强
第二节 中西学战与切音字运动
第三节 言文合一的文字观
第四节 文字与进化
第五节 文字的“双轨制”方案
第六节 结语
第十四章 清季军、警、学冠服因革
**节 清代冠服与礼制源流
第二节 清季新军改易西式制服
第三节 西式警察服装的制定
第四节 文学堂冠服的以中纳西
第五节 军、警、学西化服饰推行中的阻碍
第六节 军、学界自行剪辫易服
第七节 社会风尚变化与民众剪辫易服
第八节 西潮与清季冠服变制
第十五章 复制知识:晚清《国粹学报》的博物图画
**节 复兴古学:国学保存会博物学知识的传播
第二节 察其形状:绘图者蔡守的田野工夫
第三节 考诸蕃书:蔡守参考的西洋博物学书籍
第四节 粗谙九译:蔡守的西书来源与英语能力
第五节 濡染画风:晚清岭南绘画的实用主义与写实主义
第六节 创新技术:神州国光社采用的印刷技术与经营手法
第七节 结语:知识体系的裂变
第十六章 “国医”:近代中医的转型与再造
**节 重省中西医汇通史:差异何在
第二节 国医建构之初:国学与国粹形象
第三节 国医转型的关键年代
第四节 型塑科学国医的困境
第五节 国医的国家民族责任
第六节 结语:一次失败的“成功”转型
制度篇分说: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
第十七章 清季财政改行预算制
**节 新知引介
第二节 局部尝试
第三节 “老树接新枝”
第四节 旧制排异
第五节 结语
第十八章 从“置邮传命”到“裕国便民”:晚清邮驿与邮政制度转型
**节 官民两分的清代邮递体系
第二节 欧美新式邮政知识的传人
第三节 大清邮政的试办与正式开办
第四节 官制改革下的大清邮政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九章 从吏部到内阁铨叙局:清季文官铨选机构变迁
**节 晚清吏部地位逐渐下降
第二节 吏部挽回颓势的努力
第三节 吏部裁撤
第四节 内阁叙官局初步运作
参考文献
后记
桑兵,男,河北威县人,1956年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集》、《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近期主要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清代以来的学术、大学与近代、中国、近代中日关系、清代以来的教育史等。
我与日本帝国的战争 本书特色 《我与日本帝国的战争(二战美军特工在华救助飞行员的故事)(精)》是一部由美军退役少校理查德·维能·希尔亲笔撰写的二战回忆录,全书分...
《明史.地理志》疑识考正 本书特色 庞乃明编著的《明史地理志疑误考正》张廷玉《明史·地理志》向以体例严谨、文笔雅正、断代色彩鲜明而著称,但其中的疏漏讹误亦在所难...
波罗外纪 本书特色 ★ 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隋文帝下诏创建,是中国古代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至今已经历一千四百余年,既是中国古代海神信仰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古代海...
《牛津通识课:拿破仑战争》内容简介:拿破仑战争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现代战争,对欧洲的军事管理、政治思想、国际关系等方面产
柳诒徵国史要义 本书特色 柳诒徵编著的《柳诒徵国史要义》非一般意义上的“史学史”或“史学通论”。透过史学要义的诠释,归宗于中国人本主义的弘扬,是为本书的主旨。此...
权谋之术无所不在,大人物深入研究却闭口不说,从不将心得秘密轻易示人……几千年权谋术盛行而权谋著述却极少的秘密,将由此书揭
努斯鲍姆教授在本书中论证了小说等文学作品通过使人们对于异于自己的他者生活的体味与同情,扩展勒那种有助于公共生活决策的想象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内容简介: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神话时代、夏王朝”一卷。《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
历史的经验 本书特色 庞大的历史对于个体的人来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来善于从历史中获得经验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他所在的时代中的强者。作者善于...
万历云南通志(上中下)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明代大臣邹应龙修,云南著名白族学者李元阳编纂★ 以民国23年龙氏灵源别墅重印本为工作本,...
陈宝箴和湖南新政 本书特色 刘梦溪所著的《陈宝箴和湖南新政》主要内容包括:陈宝箴和同光胜流及其所扮演之角色、陈宝箴抚湘之胆魄与改革思路、湖南新政的喉舌《湘学报》...
编辑推荐※《中华史纲》(李定一著),是台湾著名历史学家李定一教授作品,当代华文世界公认最佳的国史经典著作之一,集严谨、独到
《城市史研究(第37辑)》内容简介:《城市史研究》创刊于1988年,是目前国内的城市史研究专业刊物,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社会
1934~1936-红军 本书特色 70多年前,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穷山恶水、打败了对手,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他们这个征战的过程,在这本书里用另...
中国百年历史名碑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1版1印★ 当代作家林声主编,中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史专家胡绳作序★ 所收录名碑,既有...
《中信国学大典:心经·金刚经》内容简介:中信国学大典(50种)是中信出版社+香港中华书局强强联合推出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
这是第一本关于“妥协”观念史的学术著作,从历史与哲学的高度梳理并分析了作为政治观念的“妥协”概念及其演变,区分了英国与法
旧制度与大革命-最完整汉译本+最精美插图本 本书特色 “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春秋.战国-中国通史故事 内容简介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前476),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罗马人的故事14:基督的胜利》内容简介:君士坦丁大帝逝后,留下他亲手改造的罗马帝国。此时,东方波斯的威胁与蛮族的不时南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