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17

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17

作者:贝利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3-03-01

评分:5分

ISBN:9787561177150

所属分类:心理健康

书刊介绍

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17 内容简介

《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汉英对照)》介绍了弗洛伊德的生活、事业,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及他对梦的解析等。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以其创始心理学新体系即现代精神分析理论而闻名于世。这一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弗洛伊德完全改变了我们自我审视以及与他人关联的方式。

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17 本书特色

弗洛伊德(sigmund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师,以其创始心理学新体系即现代精神分析理论而闻名于世。这一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弗洛伊德完全改变了我们自我审视以及与他人关联的方式。弗洛伊德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以奇特的方式影响了文化。他说,他打扰了世界的睡眠。

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17 目录

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

一 谁是弗洛伊德

为什么弗洛伊德的作品如此重要

什么是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早年生活

维也纳以及弗洛伊德生活的社会

弗洛伊德的事业

弗洛伊德的个人生活

二 弗洛伊德的早期作品

弗洛伊德的医学实践

科学研究

歇斯底里症和催眠法

19世纪科学与道德思想

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初观念

三 精神分析学的起点

性观念的压抑

诱奸理论

自由联想法

弗洛伊德的自我剖析

杜拉的分析

四 梦的解析

为什么在精神分析法中梦有重要的意义

梦是愿望的实现

梦的机制

梦的解析法

弗洛伊德的象征

梦的起源

五 无意识探究

心理的划分

唯乐原则和唯实原则

动作倒错

动作倒错实例

笑话与无意识

六 性欲理论

弗洛伊德对当前理论的批判

性变态

幼儿性欲

青春期的改变

七 回归童年

口腔期

肛门期

性器官期

俄狄浦斯情结

潜伏期

生殖期

八 寻求成人身份

本我

自我

超我

焦虑

防御机制

移情

自恋

悲悼与忧郁

本能

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九 精神分析学的发展

早期发展

精神分析学运动的分歧

弗洛伊德的著名追随者

十 弗洛伊德与社会

有关文明的问题

有关战争的问题

艺术与文学

宗教

精神分析学在今日

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17 节选

《弗洛伊德:旅途中的躺椅(汉英对照)》使一般非专业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弗洛伊德大思想家的突出贡献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