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拓集

邓拓集

作者:邓拓[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2013-03-01

评分:5分

ISBN:9787553411354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邓拓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废弃“庸人政治”;生命的三分之一;欢迎“杂家”;评《三十三镇神头图》;堵塞不如开导;爱护劳动力的学说等。

邓拓集 本书特色

邓拓,福建闽侯人,原名邓子健,笔名邓云特、左海、马南邨等。1958年后调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956年筹建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并担任主席。六十年代曾为《北京晚报》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文章,另与吴晗、廖沫沙为《前线》杂志合作撰写《三家村札记》专栏。《邓拓集》收录的是中国著名杂文家邓拓的杂文作品,共计49篇,包括:《人穷志不穷》、《智谋是可靠的吗 》、《茄子能成大树吗 》、《是简化字还是错别字呢》等。

邓拓集邓拓集前言

人类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随着社会的推进、发展,其分门别类日益精细——从□初的歌曲、舞蹈、神话、故事等逐步演绎出诗、散文、小说、戏曲。直到上个世纪初,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融合,又有了电影、电视剧等。
有一种文学艺术虽然在中国问世两千余年,由于后人未给予“名分”,以致到二十世纪初,才从文学艺术谱系中分野出来,这就是古老而年轻的杂文。
人类和自然界大体都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萌芽、生长与消弭。两千多年来,杂文本应与小说、诗、散文、戏剧、音乐、电影等姊妹艺术一道,繁花似锦、根深叶茂。然而,它没有像先贤们渴望的那样,而是纤弱,时生时灭,时有时无,同其他汗牛充栋的文学艺术作品相去甚远。
二时序到1915年,中华文学艺术宝库迎来新曙光,一个精灵出现了——杂文在多灾多难的中华大地,被一些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接受了!杂文这个新成员一俟来到华夏,其特性便与众不同——首先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它主张顺应历史潮流。它不重复生活,不还原历史,不演绎过去,而□突出展示将来,预期社会走势,判断人间是非。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便告之,它向往和平、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人道、富裕及真善美;杂文憎恶专制、昏聩、愚昧、野蛮、特权、贪婪、奴性、虚伪及假恶丑。杂文与其他文学艺术既相通又有自己的特性。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就融于文学大家族,与各种文学艺术形成天然的血肉联系。它不像小说刻画人物,而是粗线条勾勒人与事;它不像诗、散文等那样纤细、抒情,而是明白如话,开诚布公。但杂文能够调动各种姊妹艺术如寓言、故事、说唱、戏曲、元杂剧等“为我所用”。
杂文一俟来到华夏,它就友好地“拿来”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多种文化元素。它不是政治学,但只有不迷失政治选择,才能解析身边社会的变数;杂文不是社会学,但只有掌握瞬息万变的时代脉搏,才能适应人间丛林法则;杂文不是历史学,但人总应拨开历史雾障,略知历史长河的走向;杂文不是生理学不是心理学,但它能解剖人性、解读人生、理顺人际关系;杂文不是方法论,但它无处不闪烁思想方法光芒;杂文不是文艺学,但它评价文艺现象既深刻又形象;杂文不是美学,但每篇优秀杂文无不抨击假恶丑,无不向往美、赞扬美……理解杂文、认识杂文,才能与杂文为友,才懂得杂文的大爱。杂文真的是半部百科全书。
三杂文打捞历史风尘,知耻近于勇。杂文对于文化批判,社会批判,历史批判,人性批判,世世代代惹来不知多少是非。
嫉妒杂文、讨厌杂文者,甚至欲将杂文从百花园中斩草除根,所以,杂文往往难以长成大树,多少代都不能像其他文学艺术那般枝繁叶茂。有人说杂文偏激,有人说杂文片面,有人说杂文招惹是非,更有人对杂文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以致于把杂文称之为乌鸦,恨不得把一切不祥之物都推到杂文身上。
杂文,曾为作者“惹”下多少祸根,有人曾因杂文葬送自己的大好前途,多少代杂文人曾为自己带来难以洗清的污秽。
然而,实践证明,杂文只能为民众造福,世世代代多少志士仁人,曾为杂文洗刷了一切不实之词,它为人们启蒙越来越受人们欢迎。
四本书作者共计三百八十位,分当代、现代、历代。
我们试图把1915年《新青年》“随想录”诞生前的杂文划为历代,1915年到1949年划为现代,从1949年到当今划为当代。
1915年“随想录”之前称之为杂文,主要是根据作品性质、特点,而不是按刘勰在《文心雕龙》所谈的“杂文”。
当代作家选五十位,每人一部杂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几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现代作家二十位,每位五十篇杂文,七万多字,另有四十多位杂文作家,十部合集;□后选七十多位历代杂文作家,均为合集,每篇作品都有注解、题解、古文今译。
当代五十位杂文作家大体是根据五点遴选的。
一、杂文创作时间超过二十年;二、曾创作有影响的杂文作品在三十篇以上;三、曾创作经典性杂文作品;四、作品强调思想倾向的同时,艺术性也不为之忽视;五、曾在国内组织带领作家创作杂文卓有成就者。
二十多年来,我曾在助手们协助下选编各种版本杂文集五十余部,选编如此大型杂文丛书,对我是一种尝试,深知其难度。这部《中国杂文》(百部)整整花费我四年时间。杂文作品浩如烟海,读数百册杂文集、数百7)-篇杂文作品,难免挂一漏万,特别是这部大型丛书在国内尚无参照系,错讹在所难免,恭请诸位指正。
选编者2012年11月10日于长春杂文选刊杂志社

邓拓集 目录

废弃“庸人政治”
生命的三分之一
欢迎“杂家”
评《三十三镇神头图》
堵塞不如开导
爱护劳动力的学说
三分诗七分读
两座庙的兴废
从三到万
说大话的故事
一个鸡蛋的家当
陈绛和王耿的案件
非礼勿
多学少评
《平龙认》
谁*早发现美洲
事事关心
不要空喊读书
形而上学的没落
八股余孽
古代的漫画
“放下即实地”
“伟大的空话”
“推事”种种
人穷志不穷
涵养
保护文物
错在“目不识丁”吗?
智谋是可靠的吗?
王道和霸道
三种诸葛亮
有法与无法
为李三才辩护
学习需要指导
围田的教训
生活和幽默
不要滥用号码
“半部论语”
茄子能成大树吗?
学问不可穿凿
文丑与武丑
昭君无怨
自学与家传
专治“健忘症”
他讽刺了你吗?
由张飞的书画谈起
林白水之死
是简化字还是错别字呢
肩头是能挑担子的

邓拓集 节选

看到*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我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唐朝的陆象先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确,我们有的同志,不知道为什么,天天忙忙碌碌,做出一些大可不必的事情。他们不管对什么都不肯放手,都要抓,而且抓得死死的。比如,某县的同志下过一道令,叫把全县的棉花都在同一天打尖。于是,忙坏了区乡和农业合作社的干部,赶紧进行许多动员和组织工作。结果有许多田里的棉花,没有到打尖的时候,也硬给打了尖。像这样的例子并不是个别的。我们查看一下自己做过的有些事情,何尝不是大可不必做的哩!就说人事工作吧,其中有一部分也是大可不必做的。我们自己搞了一个官僚主义的机构,调来一批又一批的干部,然后又调了另外的许多人来做人事工作,自己还要经常和他们谈话、开会,帮助他们写报告、看报告、批转报告,等等。结果是自己忙得不可开交,也使这么一大批干部全陷在日常“公事”中不得解脱。我们自己还安慰自己,也安慰大家,说我们做的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说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政治”工作。我想,假若一定要把这些都说成是“政治”的话,那末,这只能说是庸人政治。大概地说,凡是凭着主观愿望,追求表面好看,贪大喜功,缺乏实际效果的政治活动,在实质上都可以说是“庸人政治”。这种“庸人政治”除了让那些真正没出息的庸人自我陶醉以外,到底有什么用处呢?现在又有一些同志光在空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们显得一天天更加忙起来了,又在加紧开会、谈话、写报告,等等,有时连气都喘不过来。这些同志实际上可以说还不懂得什么是思想政治工作,什么是群众*迫切的要求。应该让这些同志冷静一下,先要想个办法,把这一套“庸人政治”彻底地反对掉,使自己成为真正的政治工作者。可是,要做一个真正的政治工作者毕竟是很不容易的,有许多人却往往不知不觉地就变成了庸人。而我们眼前的庸人似乎还不少,他们有的还有权发号施令。这样,就不能不在某些地方形成了“庸人政治”。他们如果进一步发展这套“庸人政治”,其结果将如庸医治病一样,会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陆放翁在一首诗里面写道:“庸医司性命,俗子议文章。”这是切中要害的警句。想想看,病人碰到了庸医,乱开药方,乱治一阵,小病变成大病,大病则呜呼哀哉,这条性命不是丧在庸医之手吗?一篇好文章落在俗子手里,他自以为无所不通,吹毛求疵,滥加斧削,岂不可惜?但是,当庸医负责治你的病的时候,你的性命就掌握在他的手里;当俗子做了编辑的时候,你的文章也不得不由他随便议论和取舍了。我自己也患过病,也当过编辑,各种感受都有一些,说几句由衷之言,并非危言耸听。但愿我们的同志遇事深思熟虑,千万不要乱拟方案,像庸医那样乱开药方,以免害死了人;对于自己没有把握的一切问题,还是不滥作主张为好。然而,有人会很不高兴地责问:这不是放弃领导和放任自流吗?回答:似乎是,其实不是。说它似乎是,因为我们的领导是要大胆地放手、放手、再放手;既然如此放手,原来的一套领导方法恐怕就得改,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应该允许某种程度的放任。说它其实不是,因为在原则和方针上毕竟还有领导,决不能变成无政府状态。而我们的人民群众这些年来受了革命的教育,也可以相信他们不会差到哪里去的。既然如此,就什么也不可怕了。那些天天怕出乱子,天天叫喊“放不得”的人,真是庸人自扰,瞎操心了。……

邓拓集 作者简介

1949年进北京后,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1958年后调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956年筹建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并担任主席。六十年代曾为《北京晚报》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文章,另与吴晗、廖沫沙为《前线》杂志合作撰写《三家村札记》专栏。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