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大转向》赢得了201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小说类别奖,该书生动讲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重新找到拉丁诗人卢克莱修著作的经过。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想要论述的主题是:“世界如何转入一个新方向”。但与大多数描述这种剧变的书所不同,在格林布拉特笔下,“转变的原因不是革命,不是一支闹哄哄的军队出现在城门前或是在一片未知的领土登陆……”他为自己辩解:“对一些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转变的比喻其实是带有欺骗性的。”巴士底狱被攻陷时里面几乎没有关押囚犯。在美洲新大陆,具有决定性的行动并不是西班牙人的大军压境,“而是身患传染病的西班牙水手,在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土着的围观下,**次打了个喷嚏或咳嗽了一声”—关于这一点的具体论述可以在我们曾评论过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读到。
在《大转向:看世界如何步入现代》中,这个关键性的瞬间是:1417年的一个寒冷冬日里,一名“瘦小、和善、机警、年近40的男人”走进一家修道院的图书馆,从藏书室的书架上,“取下一本陈旧的手稿,一边翻阅一边为自己的发现而欣喜,紧接着他把手稿全部复制了一份。”
“这就是瞬间的全部了,这就足够了。”
这个男人名叫波焦·布拉乔利尼策。如果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他一点也不和善。英国历史学家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曾这样描述过包括文艺复兴时期在内的人文主义者:“其实人文主义者的队伍也不是清一色的正人君子,其中也不乏书呆子与趋炎附势之辈。他们就像今天的纽约、伦敦和巴黎的任何一个文化圈子一样,是一群自负好辩、脾气暴躁、性好妒忌的人,总是会不停地相互写信进行指责与抱怨。”
波焦受过良好教育,而且曾经身居高位。他做过一位教皇的私人秘书。按照格林布拉特的介绍,教皇法庭大约有100位文书,6位教皇秘书,在6位教皇秘书中,又有一位特别的“私人秘书”。波焦正是从文书开始,一步一步击退他的多位竞争对手,成为教皇私人秘书。
教廷是一个“谎言工厂”。教皇的秘书们会聚集在教廷的一个房间内,像今天的无聊男人们一样,交换各种笑话和故事,“他们之间的这些唠叨非常琐碎、虚假、狡猾、充满诽谤,还经常夹带着淫秽下流。”波焦后来将这些段子全都用拉丁语记录了下来,写成了一本叫《滑稽故事》的书。在这本书里,波焦写道:“在这里,才能和诚实几乎没有生存空间,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依靠诡计、运气或是金钱。说到金钱,似乎在全世界都是*重要的。”
在1452年的一次争吵中,波焦和同为教皇秘书及人文主义者的乔治大打出手。争论的主题是“在翻译古代作品的过程中,谁应该获得更多的荣誉”。73岁的波焦称乔治是个骗子,53岁的乔治报以老拳。然后经过一段短暂的停顿和沉默,两个人又厮打在一起。波焦一手抓住乔治的脸,另一只手试图抠出对方的眼珠。后来在总结这次学者之间的斗殴时,乔治说:“说句实在话,刚才我可以把你伸进我嘴巴里的那只爪子咬下来,但我没有这么做。而且刚才我坐着你站着,我完全可以两手抓住你的睾丸,然后把它扯断,但我也没有这么做。”
这样的描述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但不要忘记这些好争吵的人文主义者也都是文艺复兴的骨干。而且他们创造力的炫目程度让后人惊叹。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引用了一位学者的统计说:“1420年至1540年,意大利总共出现了600多位富有创造力的精英人物。算上他们的上一辈人,总数也不超过一千。再加上那些不太着名的人也不会超过两千。然而正是这区区两千之众,创造出了令后世难以企及的文化成就。”
正如我们对“文艺复兴”的*粗浅的理解,这种文化上的创造力与贡献是建立在对古希腊和罗马作家哲学家作品的重新发掘上的。“对古代世界的重新发现不仅恢复了许多过去被湮没或扭曲的文化价值,而且还释放出了新的能量,刺激人们的想象力,从而*终触发了新的真理的发现与新的艺术形式的创造。”阿伦·布洛克说。
对古代世界的重新发现,*简单的形式就是“寻书”,在古迹之中、在权贵和修道院的图书馆中,将尘封的哲学着作发现,并且再次传播出去。波焦效仿的对象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诗人和学者彼特拉克,一位写入了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彼特拉克在1330年代将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作品《罗马史》重新拼合,公之于众。他还找出了包括西塞罗和浦洛佩提乌斯等的作品。“彼特拉克的成就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并为意大利人找书开了先河。彼特拉克的成就激励了其他人也开始寻找那些尘封已久的古代名着,这些名着都已被埋没长达数百年之久。这些重见天日的名着被复制、编校、评注,并迅速地传播开来。在找书之人的推动下,这些名着还获得了很好的社会认可度,并为日后的人文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
波焦正是在彼特拉克的激励之下,翻遍中世纪的图书馆,想要找到失传古典名着的寻书人。由于印刷术发明之前的书籍稀少又珍贵,“它们”代表了整个修道院的“声名和威望”。因此,一个优秀的寻书人至少要具备以下条件:良好的教育带来的语言水平和鉴赏能力;誊抄书籍的能力—对,是誊抄;以及一定的声望和人脉帮他叩开图书馆紧闭的大门。
他在那个冬日找到的书是卢克莱修的《物性论》,一本“*终将会摧毁他的整个世界的书”。《物性论》是本高深的书,按照格林布拉特的概述,这本书的大概思想是:宇宙按照平等的进化原则构成了万事万物,地球或者是地球上的物种并非宇宙的核心,人类和动物也是平等的。“讨好与满足上帝没有任何意义,宗教狂热没有立足之地,苦行修道之人没有必要克己忘我,对无限权力和绝对安全的幻想失去了支撑,依靠战争获得征服与扩张的妄想失去了依据,挑战和战胜自然是不可能的,万事万物都无法摆脱不间断的形成—恢复—改造的过程。人类不仅可以而且应该战胜自身的恐惧,并接受一个事实:万事万物(包括人类自身)都是瞬息无常的,不可能永恒,所以,要学会享受当下,拥抱美丽的世界。”它否认上帝、否认永生,认为世界由原子构成,灵魂自然也无从说起。它认为当下更重要,苦行自然没有必要。
在《物性论》被从修道院的收藏室解放出来之后,写作《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写作《乌托邦》的莫尔、后来被作为异教徒烧死的布鲁诺纷纷受到这本书的影响。接下来,影响的链条继续传递:莎士比亚、蒙田(蒙田的随笔集中有近100处对《物性论》的直接引用)、培根、多恩、斯宾塞、伽利略……“一旦《物性论》重新回到世界,卢克莱修的文字便开始与很多文艺复兴作家和艺术家的作品产生强有力的共鸣”。那些同时是基督徒的作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们纷纷在寻找宗教和《物性论》之间的平衡。牛顿就试图调解原子论和上帝。但是接下来,《物性论》就催生了包括伏尔泰、狄德罗和休谟等启蒙运动时的作家们对宗教的怀疑。
另一位着名的《物性论》的喜好者是美国建国之父之一的托马斯·杰弗逊。他拥有至少5个拉丁文版的《物性论》,以及它的英版、意大利版和法语版。卢克莱修和《物性论》“让他在建立一个新的共和国时,发表了一项重要的政治公文……这种转变针对的是这样一个政府,它的存在不仅是为了保护国民的自由和生命,更是以‘追求快乐’为*终目的”。
在本书里,处处都能洞察到格林布拉特先生作为一个作家而拥有的伟大而卓越的天赋:能够借用“转向”一词,带领读者感受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所凝聚的巨大的能量。——《纽约时报》一部激进的古罗马历史,震撼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令人震惊地启发了在今天仍然广受关注的现代思想(如原子理论),而本书就带领你饶有兴趣地了解那段历程。——《新闻周刊》 《大转向》以紧张刺激的笔调和充沛的感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攸关重要。你越是深入读下去,越是会为这个故事所震惊。它讲述了我们如何变成现在的我们、如何拥有了现在的世界观。整个故事和小说一样让人目瞪口呆。—— 《费城问询报》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耶鲁大学博士,哈佛大学人文学教授,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曾荣获梅隆基金会的杰出人文学者奖、耶鲁大学威尔伯·克洛斯奖章、威廉·莎士比亚古典戏剧奖、伊拉斯谟学院奖、两届古根海姆奖学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杰出教学奖等。
著述颇丰,担任诺顿版《莎士比亚》(最接近莎士比亚原著的版本,一直是西方各大学文学系的指定教科书)主编;另有11本专著,包括《大转向:看世界如何步入现代》、《莎士比亚的自由》、《炼狱中的哈姆雷特》、《新历史主义实践》等;编辑过7本评论集,包括《文化融合宣言》。其中《莎士比亚谈判:社会能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循环》荣获美国现代语言协会的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奖;《大转向:看世界如何步入现代》荣获2011美国国家图书奖、2012普利策奖非小说类奖项。
现任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哲学学会、美国艺术和文学科学院会员。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内容简介:2019年,全球经济速度放缓、中美贸易冲突升级、以5G为背景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同期到来,今天的世界,
书目答问补正 内容简介 《书目答问》是张之洞于同治十三年(1874)任四川学政时,因“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而“告语生童而设,非是著述”。此书...
王永平,歷史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武則天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隋唐五代史、中國古代文化史、宗教史、社會生活史...
《自足的世俗社会》内容简介:本书以丹麦和瑞典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作者基于一年多的实地居住考察,深度访谈了近一百五十位不同年
《吴越春秋》内容简介:本书是东汉赵晔所著的一部主要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二国之事的杂史。前五篇为吴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五
启真-3 本书特色 以书求真?以文会友?精品学术文章集结《启真3》分为五个部分,它们分别是:专题、书评、品书、书荐和编辑后记。收录了以下文章:专题: 埃涅阿斯传...
走向公众-档案接受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由胡燕编著的《走向公众》内容介绍:档案接受理论是研究在一定的接受环境条件作用下,档案接受主体出自自身的需要,通过接受中介和...
评论卷-中国百年新闻经典 本书特色 王润泽等编写的《中国百年新闻经典·评论卷》收集的是中国自有报纸以来,对社会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的评论作品,...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第1卷:中、英文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学是时代的喉舌,是社会的舆论,是人生的裁判。我们的前贤往哲,为时代精神所激励,以“究无人之际,通古今之...
林聚任讲默顿 目录 走近罗伯特·K.默顿——代序**讲 默顿其人**节 生平背景第二节 角色与成就第二讲 科学社会学的创立**节 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第二节...
中国站起来-我们的前途.命运与精神解放 本书特色 钱文忠、宋鸿兵感动作序!钱理群、刘震云、梁文道、孔庆东、刘仰、时寒冰、向松祚、乔良、王湘穗、张忠智等两岸三地联...
陇上学人文存:第六辑:李国香卷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社科院负责编辑出版的省级重大文化建设项目,精选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人文社会科...
乡土中国 本书特色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
电视节目声音与制作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特点鲜明:一是作者多为中央电视台各电视领域的资深人士;二是内容全面,涉及电视节目生产制作播出及收看等全过程的理论与方法;三...
[匈]翁格瓦利·克里斯蒂安(Krisztián Ungváry),匈牙利历史学家,博士,1956年匈牙利革命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陆大鹏,英德译者。译有“地中海史...
在土星的标志下(苏珊·桑塔格文集) 目录 论保罗·古德曼走近阿尔托迷人的法西斯主义在土星的标志下西贝尔贝格的希特勒纪念巴特……在土星的标志下(苏珊·桑塔格文集)...
单向街1 本书特色 《单向街001》——中国青年一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声音;首期作者群:许知远、梁文道、陈芳、李海鹏、覃里雯、张大春、李孟夏、戴锦华等。单向街1 内...
汉族祖源试说 内容简介 人类的发源地现已证实只有一处,在非洲东部。人类属一个物种。人科动物从南方古猿算起已有近800万年的历史,当年漫游的元谋直立人在约170万...
中国典籍与文化-第七辑 本书特色 《中国典籍与文化(第7辑)》(作者国家图书馆古 籍馆、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举办的系列讲座“中国典...
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第十版) 本书特色 《社会工作:一体多面的专业(第10版)》旨在为社会工作专业和相关的部门和人士提供一个专业文献的选择。社会工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