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发掘、总结和阐述中国抒情美学的传统理论,着重梳理了中国抒情美学的文学传统、理论传统、创作传统,从中国抒情美学与作家的关系角度,探讨了中国抒情传统中的感悟论、感兴论和妙悟论,对中国抒情美学的方法与境界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作者还分别从文本的角度和读者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抒情的元素与结构,总结了中国抒情类型与文本形态,并探讨了中国抒情美学在技术层面、知识层面和智慧层面给人的启示,从而梳理出中国抒情美学中文字训诂、形象阐释和生命解悟三种阅读传统。本书论点新颖,视野开阔,论述严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中国抒情美学论要》全面发掘、总结和阐述中国抒情美学的传统理论,着重梳理了中国抒情美学的文学传统、理论传统、创作传统,从中国抒情美学与作家的关系角度,探讨了中国抒情传统中的感悟论、感兴论和妙悟论,对中国抒情美学的方法与境界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作者还分别从文本的角度和读者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抒情的元素与结构,总结了中国抒情类型与文本形态,并探讨了中国抒情美学在技术层面、知识层面和智慧层面给人的启示,从而梳理出中国抒情美学中文字训诂、形象阐释和生命解悟三种阅读传统。《中国抒情美学论要》论点新颖,视野开阔,论述严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绪论
**编 中国抒情的文化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的文学传统与美学表征
**节 中国抒情的理论传统与美学阐述
一、“诗言志”的美学阐述
二、“诗缘情”的美学阐述
第二节 中国抒情的创作传统与美学表征
一、中国文学抒情的诗歌形式
二、中国文学抒情的历史轨迹
第二章 中国抒情的文化传统与美学智慧
**节 中国抒情的文化基础
一、儒家情感论
二、道家情感论
三、禅宗情感论
第二节 中国抒情的文化理想
一、修己立命的士人理想
二、自强凝命的君子理想
三、乐天安命的圣人理想
第二编 中国抒情的创作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的美学理论
**节 感物论
一、事物感发是文学抒情的诱因
二、事物与情感同构是文学抒情的基础
三、文学抒情的模仿论基础
第二节 感兴论
一、作家的灵感是文学抒情的源泉
二、感兴的心理特征
三、感兴的表现论基础
第三节 妙悟论
一、作家的妙悟是文学抒情的核心
二、妙悟的精神特征
三、妙悟的文化传统
第二章 中国抒情方法与境界
**节 中国抒情方法的美学表征/11l
一、赋
二、比
三、兴
第二节 中国抒情境界的美学智慧
一、物境
二、情境
三、意境
第三编 中国抒情的文本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元素与抒情结构
**节 中国抒情元素及其美学表征
一、抒情元素的基本构成
二、抒情元素的情感序列
第二节 中国抒情结构及其美学智慧
一、文字浑圆:浑圆结构的表象层
二、气象浑圆:浑圆结构的主体层
三、理趣浑圆:浑圆结构的核心层
第二章 中国抒情类型与抒情话语
**节 中国抒情方式的类型特质与美学表征
一、纯粹抒情
二、叙事抒情
三、表象抒情
第二节 中国抒情体裁的类型特质与美学表征
一、抒情体抒情
二、叙事体抒情
三、表象体抒情
第三节 中国抒情话语的美学表征与美学智慧
一、抒情权力
二、抒情视界
三、抒情声音
第四编 中国抒情的阅读传统与美学阐释
**章 中国抒情的美学层级与阅读启示
**节 中国抒情作为技术的启示
一、文学抒情作为技术
二、文学抒情作为技术的主要启示
第二节 中国抒情作为知识的启示
一、文学抒情作为知识
二、文学抒情作为知识的主要启示
第三节 中国抒情作为智慧的启示
一、文学抒情作为智慧
二、文学抒情作为智慧的主要启示
第二章 中国抒情的美学基础与阅读层次
**节 中国抒情的言尽意说与文字训诂
一、言尽意说的美学基础
二、中国文学抒情阅读的文字训诂传统
第二节 中国抒情的言不尽意说与形象阐释
一、言不尽意说的美学基础
二、中国文学抒情阅读的形象阐释传统
第三节 中国抒情的得意忘言说与生命解悟
一、得意忘言说的美学基础
二、中国文学抒情阅读的生命解悟传统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郭昭第,1966年11月生,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教授,副院长,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中国文学经典的生命智慧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省教育厅项目6个,已出版《审美形态学》、《文学元素学:文学理论的超学科视域》、《审美智慧论》、《中国生命智慧:<易经><道德经><坛经>心证》、《大知闲闲:中国生命智慧论要》等专著和教材8部,发表《知识美学的困惑与智慧美学的出路》等论文60余篇,13项成果获甘肃省社科成果奖、甘肃省教学成果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一、二、三等奖。曾获甘肃省“园丁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和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直道而行孟子和荀子 本书特色 《史记》有《孟子苟卿列传》。孟稍早于荀,二子活动于七国争雄、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是一位雄辩家,也是一位散文家。...
悲剧的诞生 本书特色 《悲剧的诞生》是德国哲学家尼采**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1871年间。尼采在对希腊艺术进行美学讨论的同时,阐述了自己的...
佛诗三百首 本书特色 本书由洪丕谟先生精选自魏晋至当代的佛诗三百首,如秦代高僧鸠摩罗什、唐代的寒山、拾得、孟浩然、王维、苏轼,近代的弘一、赵朴初等人的诗歌,逐一...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老清华讲义 本书特色 《老清华讲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著名学者遵宪: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刘蕙孙《周易》讲义 目录 引言凡例六十四卦曲成说乾说坤说屯说蒙说需说讼师比小畜履泰否说同人大有谦豫随盅临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说习坎离咸恒逐大壮晋明夷家人...
相术 本书特色 《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是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申所收的古代中国术数类部分为底本,经数年精心校勘而成。共有卜筮、星命、相术、堪...
哲学诠释学与文学理论(诠释学与当代世界书系)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本书主编魏因斯海默主持编辑了《耶鲁诠释学研究丛书》(yale studi...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 本书特色 《东周时代国人的心性智识》对十余部史书、古籍中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有影响的典型事件,从计谋和社会心理两个角度作了深透的分析...
康德著作全集第5卷·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了康德三大批判中的两部:《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思想的核心部分,...
汉译经典:材料与记忆 本书特色 《材料与记忆》一书试图通过对记忆的研究,来确定精神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在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形成逻辑上,记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
我说《参同契》上册 本书特色 一部众说纷纭的“天书”,一个世纪学者的全心解读,成功破译。国学大师二十年前的倾情讲述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我说《参同契》上册 内容简...
煮酒论道:逍遥世间的绝妙智慧 内容简介 这其中,笔者对首家的思想尤为喜欢。道家看似清静无为,并没有像其他学说那样口口声声地标榜“仁爱道义”,其实却*关爱注重着草...
中国之为中国-正统与异端之辩-思想史研究-第九辑 本书特色 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 思想史研究丛书 第九辑谢遐龄、曾亦等撰文,以思想与文化视角探讨古今政治与文化...
续指月录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潭州福严文演禅师、绍兴东山觉禅师、平江宝华显禅师、台州天封觉禅师、抚洲白杨法顺禅师等内容。续指月录 目录 序续指月录序续指月录凡例...
索?恩(THORN BIRD)索?恩时间:它对我们做什么和我们用它做什么 本书特色 “时间,这是个特别的东西。倘若就这么胡乱活着,它纯粹什么都不是。...
我们如何拯救过去-梁漱溟谈中国文化 本书特色 文化,到底是什么?中国文化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文化,是安身立命,是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在梁漱溟看来...
珍藏版--论语(全4册) 本书特色 《论语(珍藏版)(套装共4册)》讲述了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义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易医拾遗之医镜心悟 本书特色 在孔门医学的整体学术氛围下,着重展现他们的特色,而不拘泥于格式的统一。由此,读者也能看到孔门医学的薪火相传和发展变化,进而...
符号.文学.文化-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由司文会所*的《符号文学文化--罗兰·巴尔特符号学思想研究》一书是在符号学视角下展开的罗兰 ·巴尔特及其...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