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全集续编(全二册)

师陀全集续编(全二册)

作者:刘增杰,解志熙编校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3-05-01

评分:4.8分

ISBN:9787564909970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师陀全集续编(全二册) 内容简介

《师陀全集续编(套装共2册)》收入师陀自1931年以来创作的全部作品包括短篇小说、中、长篇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戏剧,未刊稿,书信,日记,文学论文等,依时间先后顺序编排。保持了较高的学术品格和学术含量,它的出版对于开创师陀研究的新局面,必将起到应有的作用。

师陀全集续编(全二册) 本书特色

师陀,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作家。河南杞县人。曾参加反帝大同盟。后任上海苏联广播电台编辑、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建国后,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门人事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谷》,长篇小说《结婚》、《马兰》。刘增杰、解志熙编校的《师陀全集续编(共2册)》分为补佚和研究两编。补佚收录了新近发现的师陀各类作品及书信,研究精选了不同时期师陀研究的新动向。

师陀全集续编(全二册) 目录

研究篇
友人致师陀
周作人致师陀(1封)
唐弢致师陀(2封)
陈荒煤致师陀(2封)
巴金致师陀(2封)
吴芝圃致师陀(1封)
严文井致师陀(2封)
楼适夷致师陀(4封)
郭风致师陀(1封)
李健吾致师陀(1封)
汪金丁致师陀(1封,节选)
夏志清致师陀(1封)
夏志清致陈婉芬(1封)
卞之琳致长简(1封)
研究资料续编
里门拾记
忧郁的怀念
师陀创作的三个高潮——漏水屋谈书
由《马兰》说到师陀——漏水屋谈书
谈师陀的小说
怀念师陀
悼师陀
话旧成独白:追念师陀

忆师陀
李健吾致师陀书
致刘增杰
致刘增杰
悼念师陀同志
师陀墓表
《万象》杂志中的师陀的长篇小说《荒野》
返乡十日——师陀访谈录
现代作家致师陀书信叙录
现代中国“生活样式”的浮世绘——师陀小说叙论
芦焚的“一二·九”三部曲及其他——师陀作品补遗札记
在人性的温情和生命的对抗之间——芦焚长篇小说《争斗》校读札记
致刘增杰
重读遗简倍伤神——回忆师陀先生
师陀小说《无名氏》的修改
论师陀乡土小说的艺术个性
《无望村的馆主》的版本问题——从“福建本”增加的“跋”谈起
师陀研究的新开拓——评刘增杰编校的《师陀全集》
略论近年来师陀研究的新进展
论师陀历史小说“曹操系列”的戏剧化倾向
《尖锐》杂志上的左翼文艺青年芦焚
近年出版的师陀作品及研究论文简目
后记
前言
补佚篇
长篇小说
争斗
雪原
短篇小说
三十六个人与一匹马
渔家
人在风霜里
奈河桥

散文
守缺
故事
也是国粹
牧笛
一 家书——与兰夜
二 *后的晚餐
三 山楂的华盖
夜之谷
请进一步
抄付“义卖”
教科书
母子之间
大人与孩子
附记
再见
卑下的人
八尺楼随笔三则
行矣芦焚!
胜利到来
劳动,知识的母亲!
新生杂记·解题
一仆几主?
文学杂评
到底“看人”云云
二十九年读书后记
散文忌“散”
杂谈《聊斋志异》
现代的短篇小说
再谈风格
评卞之琳
创作历程
师陀自传
改写《大马戏团》及其前前后后
几点补充
《无望村的馆主》序言
跋《师陀散文选集》
我的创作道路
听说书及其他
回忆录
怀念“老郑”
《赵伊坪致王长简的信》附记
怀念靳以
忆吴芝圃同志
我为什么写作
小传
用芦焚笔名写作的经过(未完)
师陀选集目录(手稿)
书信
致袁知庸、方思若的公开信
一 来信
二 公开信
致青苗(2封)
致巴金(11封)
致萧珊(3封)
致靳以、巴金(1封)
致刘增杰(23封)
致姜德明(1封)
致黄裳(1封,残)
致楼适夷(1封,残)
致常书鸿(1封)
致段国超(1封)
致何宝民(1封)
致李宝团(1封,摘要)
蒋平阶研究
蒋平阶诗稿考
蒋平阶事迹考
蒋平阶诗稿目次

师陀全集续编(全二册) 节选

第二章马已吾先生送走了他的学生,他在窗户下的台子前面坐下来,一件无形的东西在他的头顶和心里压着,他呆呆的坐了许久。他的脸色是跟他的心一样沉重。
“这难道是真的吗?”一个声音忽然在他的心里悲愤的这样响,自然他用不着再问别的谁。
这房子——马已吾向一个破落主子租来的——是向东的三间,窗棂上嵌着极大的玻璃,但大概是因为主人不注意这些琐事的缘故,一年中难得有几次揩擦。房子内部布置的也极其简单,用白纸糊了的墙壁完全空着,连一个钉过镜框的痕迹也看不出。其中有一间是用木隔和外面隔开来的,有一个跟木隔同样油漆成朱红色的门,是马先生的寝室。外面的两间,一进门——直冲住门的后墙下面是一张八仙桌,两旁规矩的放着两把椅子,此外,沿着墙壁有几个书架,上面一叠一叠放满了书,那种边沿已经变成了灰色和黄色的线装书。在*里边的角上装着一个火炉。
这里是马先生的客室并且是他的书房。
马已吾是那种昼夜不息的在历代典籍中生活,因此永远不会胖起来的瘦人。他大约是将近四十岁了,脸色——这种人的脸色永远不好,它是像蜡渣一样黄的,线条却是像一个艺术家刀下的一般的精确,瞭然,干净,但是毫不勉强。他的剪短了的浓茂的胡子使他的五官方位特别显豁,神情特别澄清。照实谈起来,他是一个教员,一个书生,一个学究。
像这样的人在北方并不少;他们在大学里同时又在中学里兼几点钟功课,薪水是可怜的,他们就落着这一点可怜的薪水维持生活。这些新的“犬儒学派”,他们有的还没有结过婚,有的他们的太太是在他们老家的乡下。他们不常在公众的地方出现,他们没有野心,他们也不加入以饭碗为目的的任何派别。他们的一生大概是注定了要在冷落中过去的,他们并不以每月十二元的包饭为粗劣。除了书籍他们也没有别的嗜好,实际也正是只要能够读书他们便觉得已经是无限丰富了。
马先生是善良,温厚,缄默,在他的血管里保有着一种农民性质的,近乎原始的,不可动摇的倔强,他的祖先无疑的是跟任何人的祖先一样,他们是老根深深的伸进泥土里的,直到现在,读书人的血液还没有把它——那种原始天性——冲到十分稀薄。正是这些特性,现在被一个突然传来的消息——一个事变打击得七零八落的了。他在窗下坐了很久很久。外面是静寂的。这个庭院常常是静寂的,它早已陷入一种无声的渐趋灭亡的破落中。这时候房东们大概是听戏去了,再不然就是他们正围着火炉吃小点心,他们还保持着前代的静肃,他们很怕吵闹,甚至很怕高声说话。一个北方的十二月的下午。太阳快要离开这个大的古老的城市,快要落下去了,只有对面的屋脊上还残留一线薄弱的昏黄的光辉。
天空是晴朗、干燥、无情的冷。在房子里,火炉在马已吾背后爆炸着。
马已吾坐着坐着,他的心渐渐的——好像他的房子里的光线一样的,越来越沉重了。
“现在他们要用大刀,”他这样在肚子里咕噜着。
这些大刀是驰名的,是被宣传作抵抗敌人。
“现在他们却是用大刀向敌人谄媚,他们镇慑反抗,用青年的血来筑他们的罪恶的交椅!”一片血肉模糊的场面在他的眼底展开:纵横的尸体,被难者的抽缩,骄纵丑恶的凶悍。于是他从椅子上站起来,他再也坐不下去了。然而这房子里的以及房子外面的各种东西都是沉静的、冷的、和无情的天空一样静默一样冷的。他——马已吾不停的在房子里,在发着霉腐气息的典籍中间走着。哦,世界大而不仁,它是怎样沉闷啊!渐渐的他觉得他所走的不是他的房子,而是一条大街。
“这好像是一个梦,”把手按在太阳穴上,似乎这样想。
然而接着就有一个相同的声音回答他。
“这不是一个梦,马已吾先生:这个罪恶的屠杀完全是真实的。”这个屠杀完全是真实的,是世界上*丑恶之中的*丑的。虽然在中国它并不是**次。当那些善良的青年排起队伍来,他们是嘻笑着并且用急遽的调子吹着口哨——他们希望的是什么,他们要求的是什么呢?世界上的每一个正直人,甚至连*邪僻的人,连主持这屠杀的凶手自己,他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不要地位,不要权利,他们——凡关于自身的他们甚么都不要;他们仅仅想提醒别人,让他们知道在刮割人民之外更知道爱护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还有比这更纯洁更美丽的吗?他们就本着这种热情排起队伍来,“中国人总是中国人,”他们想。当他们出发的时候,天气是很冷,他们的肚子是空着,但是单纯的热情使他们忘记了,使他们不顾忌这些痛苦,他们没有想到,任何有头脑的善良的人都不会想到,他们所享受的竟是大刀和枪刺。
马已吾想到这里,他所感到的已经不止苦闷的重压,一种小东西,这些小东西在里面,在他的心里啮着它了。好像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他,他很快的,几乎是暴怒的在台子前面坐下去。他索索的摊开纸,然后,他拿起笔来开始在上面写。
“今天——一千九百口口口年十二月口日下午,当我们的青年和平的游行着的时候,就在走着的路上,军警们将他们包围起来并且向他们狙击……”他的字迹是歪斜的不规正的,看起来像小学生的拙劣的勾涂。
……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