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

作者:朱炳寅 编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3-05-01

评分:5分

ISBN:978711215278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 内容简介

《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第二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的相继出版发行、博客(http://blog.sina.corn.cn/zhubingyin)的开通;及在国内主要城市的巡回宣讲,作者有机会通过博客、邮件、电话与网友和读者交流,就大家感兴趣的工程问题进行讨论,现将作者对这类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归类成册,以回报广大网友和读者的信任与厚爱。其目的是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遵从规范解决问题时有所帮助;也希望对备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生有所启发。 朱炳寅编著的《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所根据的主要结构设计规范是:《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可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尤其是备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考生)和大专院校土建专业师生应用。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 本书特色

朱炳寅编著的《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2版)》的内容主要适用于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层和高层建筑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本书拟在理解规范规定及执行规范条文确有困难时,采用其他变通手段满足规范的要求等方面对结构设计人员有所帮助。将读者和网友提出问题逐一列出并进行对应回答,*后对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工程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 目录

1荷载1.1等效均布荷载1.1.1等效均布活荷载的概念1.1.2等效均布活荷载的取值原则,实际工程中等效均布活荷载的计算1.2汽车荷载1.2.1汽车等效均布活荷载与板跨度的关系1.2.2汽车荷载的动力系数1.2.3足够的覆土层厚度1.2.4消防车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简化计算1.2.5为什么《荷载规范》表5.1.1中对汽车荷载要限定板跨1.2.6复杂形状的楼板是否可以直接按《荷载规范》确定消防车的等效均布活荷载1.2.7消防车荷载取值的合理性问题1.2.8汽车轮压对地下室外墙的侧压力计算1.3楼面活荷载的折减1.3.1关于主、次梁的活荷载折减系数1.3.2活荷载折减系数与楼层数的关系1.3.3计算程序对活荷载的折减1.3.4梁的从属面积与竖向导荷1.3.5对荷载效应的等效与对活荷载的折减1.4其他1.4.1关于悬挂荷载1.4.2地下室顶面覆土属于恒荷载还是活荷载?1.4.3关于吊车荷载1.4.4关于风、雪荷载1.4.5关于荷载组合参考文献2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2.1结构抗震设防要求2.1.1关于抗震设防目标2.1.2关于性能设计问题2.1.3关于抗震设防分类2.1.4关于地震动参数的确定2.1.5关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和抗震设防标准2.1.6关于ⅲ、ⅳ类场地o.15g和o.30g地区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2.1.7关于抗震建筑的地基和基础设计2.1.8关于有效楼板宽度和典型楼板宽度2.1.9关于楼层位移比和扭(转)平(动)周期比2.1.10关于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2.1.11关于楼梯对结构设计计算的影响问题2.1.12关于在复杂结构中采用不同力学模型程序的分析比较问题2.1.13关于框架结构中钢筋的性能要求2.1.14关于钢板的z向性能问题2.1.15关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和论证2.1.16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判别2.2结构分析2.2.1关于刚性楼板假定2.2.2关于空间分析模型2.2.3关于计算程序的合理选用2.2.4关于填充墙刚度对结构计算周期的影响2.2.5关于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地震力调整系数2.2.6关于地震作用调整系数2.2.7关于计算振型数2.2.8关于梁端弯矩调幅系数2.2.9关于梁跨中弯矩放大系数2.2.10关于梁刚度增大系数2.2.11关于梁扭矩折减系数2.2.12关于连梁刚度折减系数2.2.13结构的包络设计方法2.3场地、地基基础2.3.1地震的传播与地震作用的特点2.3.2关于场地和场地土2.3.3关于建筑场地的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划分2.3.4关于地震区的坡地建筑问题2.3.5关于场地类别的确定2.3.6关于桩基础(或地基处理)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影响2.3.7高层建筑深基坑对场地地震加速度的影响问题2.3.8关于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2.3.9关于基础底面零应力区的问题2.3.10关于地基液化的处理问题2.4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2.4.1关于偶然偏心2.4.2什么情况下需要考虑双向地震?2.4.3关于三向地震作用2.4.4关于超长结构的多点激励问题2.4.5关于弹性时程分析2.4.6关于结构共振问题2.4.7关于结构剪重比问题2.4.8关于“中震”、“大震”设计问题2.4.9关于地震作用方向问题2.4.10关于地震倾覆力矩比的取值问题2.4.11关于薄弱层的效应增大问题2.4.12关于大跨度长悬臂问题2.5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2.5.1什么是结构的防连续倒塌设计2.5.2关于结构的整体牢固性2.5.3国外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的要求2.5.4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实例2.5.5我国防止结构连续倒塌设计的要求参考文献3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3.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3.1.1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及房屋的*大适用高度3.1.2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3.1.3防震缝宽度的确定原则3.1.4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高度的确定3.1.5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确定3.1.6抗侧力结构布置的基本要求3.1.7后浇带的设置3.1.8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经济指标问题3.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3.2.1关于单跨框架问题3.2.2框架结构房屋的*大适宜高度3.2.3关于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3.2.4影响强柱弱梁的主要因素3.2.5框架柱纵向钢筋的计算与配置3.2.6框架柱的体积配箍率计算3.2.7框架柱的轴压比3.2.8框架梁悬挑端的抗震构造要求3.2.9在抗震房屋中的次梁设计3.2.10提高梁柱节点区抗剪承载力的有效途径3.2.11基础埋深较大时的地下柱处理3.2.12框架结构的填充墙3.3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3.3.1对剪力墙的认识3.3.2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3.3.3对剪力墙的开洞处理3.3.4楼面梁与墙平面外的连接处理3.3.5对剪力墙连梁的处理3.3.6对双连梁的认识3.3.7剪力墙结构中设置转角窗的处理3.3.8少量框架柱的剪力墙结构3.4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设计3.4.1剪力墙周边的边框设置3.4.2端柱的设计计算3.4.3框架与剪力墙的基础设计3.5框架-核心筒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3.5.1框架-核心筒结构与板柱-剪力墙结构的异同3.5.2框架-核心筒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区别3.5.3核心筒连梁的暗撑设置3.6复杂高层建筑结构3.6.1对转换层结构的认识与把握3.6.2加强层的设置3.6.3对错层的处理3.6.4对大底盘多塔楼结构的判别3.7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3.7.1楼屋、盖结构的整体牢固性要求3.7.2楼板的配筋3.7.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3.7.4结构构件裂缝宽度的计算与控制3.7.5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3.7.6混凝土保护层3.7.7悬臂梁的纵向钢筋设置3.7.8简支梁端的负钢筋设置3.7.9梁集中荷载处附加钢筋的设置3.7.10梁宽大于柱宽的宽扁梁钢筋在边柱的锚固参考文献4砌体结构设计4.1砌体结构的非抗震设计4.1.1关于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4.1.2带壁柱墙的计算截面翼缘宽度b1的取值4.1.3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04.1.4墙、柱高厚比验算4.1.5关于墙梁4.1.6关于挑梁4.1.7关于构造柱的抗剪4.1.8同一结构单元中上、下楼层采用不同砌体材料4.2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4.2.1砌体结构的材料强度、层高及总高度4.2.2关于地震区墙梁设计4.2.3关于底框结构4.2.4构造柱的抗剪作用4.3砌体房屋的裂缝防治措施4.3.1砌体房屋的主要裂缝类型4.3.2砌体房屋的裂缝控制标准4.3.3防止或减轻墙体裂缝的主要措施参考文献5钢结构设计5.1楼盖结构设计5.1.1楼盖结构的选择5.1.2楼层水平支撑的设置5.1.3隅撑的设置5.1.4钢结构的用钢量估算5.2主体结构设计5.2.1支撑的设置5.2.2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中的加强层5.2.3钢结构的节点域5.2.4钢结构的阻尼比5.3钢结构的连接设计5.3.1钢梁与钢柱的连接5.3.2骨形连接5.3.3对刚接柱脚的把握参考文献6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6.1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特点6.1.1混合结构的基本类型6.1.2混合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6.1.3混合结构与钢结构6.2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整体设计6.2.1混合结构体系的设计6.2.2组合构件的选用6.2.3混合结构中的框架梁选用6.3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节点设计6.3.1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6.3.2型钢混凝土柱框架节点6.3.3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柱及钢筋混凝土柱的连接6.3.4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参考文献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7.1建筑工程的地基勘察要求7.1.1如何确定场地勘察要求7.1.2对勘察报告的核查7.2天然地基7.2.1地基的主要受力层7.2.2关于地基承载力的修正7.2.3关于地基的长期压密作用7.2.4关于软弱下卧层7.2.5关于地基沉降7.2.6基础的调平设计7.3地基处理7.3.1 cfg桩的地基承载力7.3.2 cfg桩地基处理中桩顶与基础之间褥垫层的作用7.4独立基础及条形基础7.4.1关于基础的抗剪验算问题7.4.2关于素混凝土基础的高度问题7.4.3独立柱基加防水板基础7.4.4基础拉梁的设计原则7.4.5关于独立基础台阶的宽高比问题7.4.6关于独立基础的*小配筋率问题7.5箱形及筏形基础7.5.1梁板式筏基与平板式筏基的异同7.5.2“柱墩”与变厚度筏板的区别7.5.3独基加防水板基础与变厚度筏板基础的区别7.5.4地下结构的裂缝验算与控制7.5.5箱形基础基底反力的分布规律7.5.6关于地下工程的混凝土抗渗等级问题7.5.7关于地下室的抗浮验算7.5.8减少主、裙楼差异沉降的技术措施7.6桩基础及墩基础7.6.1嵌岩灌注桩的桩身尺寸效应问题7.6.2墩的概念及设计7.6.3桩基础拉梁的设计原则7.6.4桩基础的调平设计原则7.6.5关于减沉复合桩基7.6.6钻孔灌注桩的后注浆技术7.6.7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7.6.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抗拔桩使用时应采取的措施7.7挡土墙7.7.1挡土墙的土压力及变形特征7.7.2地下室挡土墙土压力的确定7.7.3有限土压力的简化计算参考文献附录a 中国地震局文件(中震防发[2009]49号)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附录b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09]3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附录c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建质[2009]77号)关于切实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附录d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07号)山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附录e 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的复函(建标标函[2009]50号)附录f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0]109号)丛书介绍

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 作者简介

朱炳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第四结构设计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结构设计三十年,作为结构设计负责人完成的主要建筑工程有:北京名人广场写字楼、北京建宏大厦、福建广播电视中心、青藏铁路拉萨站站房、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昆山文化艺术中心、大同博物馆、北京谷泉会议中心等。发表的主要技术专著有:《建筑结构设计新规范综合应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应用图解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出版。《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委员;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考试专家组组长;全国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专家组成员;全国注册工程师与香港工程师互认培训测试专家组成员;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评审专家组成员;天津滨海新区建筑工程结构审查专家组成员;建筑结构杂志编委、土木工程学报特邀审稿专家;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抗倒塌防灾分会建筑结构抗倒塌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