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里的长河孤旅(典藏版)以科学和良知铸造知识分子的脊梁,建国后著名水利学家唯一传记1.本书荣获出版商务周报主办的2012年度风云历史图书奖2.铁骨铮铮黄万里,以科学精神坚决反对三门峡和三峡建站。3.直到晚年从未停止向中央上书,力陈建站弊端,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
黄万里,是民国时期同盟会会员、教育家黄炎培之子,他以“拯农”为己志,赴美学习水利,回国后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从事水利建设,1953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他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坚决反对黄河三门峡大坝和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由此所遭受的苦难,时刻为人们的良知敲响警钟。本书是黄万里唯一的传记,丰富翔实地书写了他沧桑磨难而又正气凛然的一生。
引言
一、历史大转轨期的名门之子
1、教育家革命家的父亲
2、一个子女众多经济拮据的大家庭中的孩子
二、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熏陶
1、顽皮的孩子得了教化之功
2、唐山交大的优等生
三、哀民之痛从桥梁建筑改学水利
1、从见习桥梁工程师到负笈美国求学水利
2、遍访名师,获两名校一硕一博,行走四万五千英里看尽美国的大型水利工程
四、小有波折的名门结亲
1、一见钟情,因“上海人”被老泰山丁惟汾下了拒客令
2、父亲自亲做了月老,黄炎培请人保媒让儿完婚
五、国家多难,从京到蜀
1、想做实际工作,实地考察江河
2、来到抗战大后方,长江上中游的考察
3、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4、掌水工之事,初展其才
5、涪江航道的测量与整治
6、下海自养——长城公司
六、抗战胜利,任职水利部和奉使江西
七、崭露其才的甘肃治水
1、国民政府水利部在规划黄河上游时急需一员大将坐镇甘肃
2、兴修水利勘测开发水资源
3、甘肃水利地方与中央关系密切,他有幸去台湾考查过日据时建的水利工程
4、广泛的社会交往、干练的行政才能
八、卷入政治
1、原来是不问政治的
2、按潘汉年要求策反西北行辕副司令失败,出走甘肃
九、二哥之死
1、国民党容不得中左派
2、同胞五兄弟,死了两位兄长
十、参加东北水利工作的引领人——内堂兄丁基石
十一、响应号召、出师东北
1、应招北上
2、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
3、局内的工作
4、外出视察
5、供奉过去经验,为总局员工讲业务课
6、与新朝代的思想靠拢
7、难展抱负离开东北
8、傅作义称他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曾争取让他到水利部工作
十二、重返母校唐山交大执教
1、回到历经沧桑的母校
2、暂借水利部筹划京津水利治理
3、返校休假南游
4、唐山交大的校园生活
5、三度离校公出
6、**次尝到了政治运动的滋味——三反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对黄万里的冲击
7、院系调整,离开唐山母校时的留言
十三、平静祥和——清华园*初的四年
1、又到了一所中国名校
2、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关心
3、工会副主席和有情趣的家庭生活
十四、面对黄河
1、母亲河造陆功能强大,本是一条利河
2、黄河多改道有其自然原因,她曾与世界所有大河一样在三角洲分流出海
3、二千年的历史上黄河*长有过八百年安宁的历史
4、苏联专家的治黄《规划》与“黄河清”的情结
十五、三门峡大坝——一个照见民族灵魂的工程
1、黄万里是学者中唯一敢公开批评苏联专家黄河《规划》,并反对在三门峡建坝的人
2、另一些不昧学术良知反对上高坝的学者
3、1957年《中国水利》关于三门峡讨论会各派意见的记述
十六、三门峡水库——一个中华赤子的历史见证
1、时间验证了黄万里的预言
2、库区移民灾难深重
3、三门峡经济账怎么算?
十七、《花丛小语》获右冠
1、“蒋南翔给毛泽东送去了一期《新清华》”
2、在水清木华的园子里花丛中的细语
3、圈套与围剿
十八、蒙受20年不幸,他们也是中国水利史和清华校史的一部分
1、胡家博
2、李亚莉
3、有名的和无名的
十九、文革前的右派生涯
1、密云劳改
2、自家耕种以度荒年
3、头戴右冠心系天下——再次上书言三门峡
4、毛泽东周恩来也意识到三门峡的失误
5、利用一次改善个人命运的机会,再次犯颜向毛泽东直谏
6、株连——因右派累及三个子女上学
7、父亲之死
二十、文革——更为艰难的岁月
1、清华园里的打人事件之一——在恐怖的红八月中黄万里被打
2、1966~1969专政队里的清洁工
3、1969年下放江西鲤鱼洲劳动
4、在鲤鱼洲清理阶级队伍中被隔离审查
5、生死之间
6、1971年撤回北京
二十一、1971——1978年在三门峡的黄万里
1、比劳改犯待遇的鲤鱼洲有了好转
2、对黄万里——周恩来心里有一杆称
3、逆境下的理论研究
4、在三门峡的后期
二十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春风1979—2001年生命的*后22年
1、大形势的转变——右派改正
2、重新回到教学岗位
3、靠信函指导的一位同行学生
4、基本上上个体户式的科研工作
5、用诗人的热情研究水利
6、自费印刷和让人对水利系众多先生起敬的“一本大书”
二十三、在三峡大坝上的崇高敬业精神
1、三峡
2、为反对三峡大坝来断向多届中央领导上书
3、听一下涉及黄万里的另一种说法:李锐的意见
4、“对我们的民族负责,对千秋万代负责!”
二十四、与两位与三峡有关的高层人物的交往
1、钱正英登门
2、他找到李锐门上,李锐为他辞世送行
二十五、热爱家庭热爱生活
1、父子情深
2、夫妻情深
3、婿岳情深
4、手足情深
5、祖孙情深
6、热爱生命勇斗疾病
二十六、情系江河
后记
如果说现在的知识分子缺钙,我想这本书就能起到补钙的作用。
——吴保生(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出版这本书,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这说明我们对历史、对历史人物头脑比较清醒了,说明我们对自然科学在态度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我想还不够,还要扩大到包括历史、理论等各个方面,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给予它们应有的评价。
——李锐(曾任毛泽东秘书,原水电部副部长)
黄先生作为人格的象征,我们应当把他身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一发掘出来。我读了这本书,所得的体会可以用那几句诗来表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普及黄万里,是想表达一个简单的愿望:尊重良知,敢讲真话。
——谢泳
向国人介绍黄万里先生是我的一大心愿,他代表着科学的良心。……他的命运,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
——赵诚
赵诚,1952年生人,山西太原人,老三届,当过炊事员、卫生员、工人,现供职于山西行政学院,教授,从事世界政治教学。读一些书,写一点文章,关注人类文明进程,观察中国与世界的发展。
我的传奇人生-昆仑山上空的燕子 本书特色 《我的传奇人生:昆仑山上空的燕子》:历史告诉我们梅花桩在中国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尽管当今武术击败由于物质发展而不再具有重...
梦想之后--巴乔自传 本书特色 罗伯特·巴乔自传的这个新的部分,已经经过了我们整体的修改。我们认为它是迫切和必要的。原因很明显,就是在众人瞩目下,平淡的介绍是远...
费曼传-你不必在乎别人怎么想 本书特色 本书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的传记。虽为传记,书中却用大量篇幅整理了费曼的学习特点,以供读者参考,那就是:将一切...
中国著名帝王--刘秀传 本书特色 《中国著名帝王》以帝王们的一生为主线。从他们的家族渊缘入手,以历史小说的形式系统地介绍帝王们一生的沉浮。在打天下与守天下的风云...
《朝花夕拾:百年纪念版》内容简介:逐句恢复初版文本,鲁迅亲自编辑定稿的传世母本。附录鲁迅手稿和初版旧照。1928年9月,《朝花夕
尚钺先生(历史回眸) 内容简介 尚钺先生,在外,是一个忠诚的革命战士,一位严肃的学者,一位敬业的老师。在家,是一位对孩子充满爱的严父、慈父。本书收入尚钺先...
文武兼备的革命家:朱执信(2008/10) 本书特色 朱执信无愧为文武兼备的杰出人物。他不仅是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忠诚的活动家、思想家;反对封建主义的英...
巴尔扎克:一个伟大的寻梦者 内容简介 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曾说,巴尔扎克之所以被创造出来,“仿佛就是为了预言和泄露社会和人类的奥秘”。可是这个头脑中装着整个社会...
《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内容简介:随着报纸、书商的崛起和阅读大众的出现,文学日益分化为艺术和商品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这在
曾国藩家族(上下) 本书特色 像曾国潘家族这样有用的人才之多,分布行业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值得后人加以梳理、考察和总结。曾国藩家族(上下) 内...
《牛顿新传(中文版)》内容简介:科学的发展要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能提供正确理论分析的严格的逻辑,一个是能反映客观实际的观察和
《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记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主持参与和亲历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和评价了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成败
《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内容简介:康熙是公元1661年至1722年在位的中国皇帝。他凭恃着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来治理中国?
钱理群 序树犹如此王立刚 北大最美的十棵树丛治辰 三角地谢 冕依依柳岸冯永锋北大需要荒凉感胡续冬草坪音乐记忆陈顺馨48楼·
历史上的和珅 本书特色 在大清王朝二百九十六年所有大臣中,和?是*为贪婪的一个,他的名字几乎成了大贪官的代名词。他的家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国库15年收入的总和,正...
梦回缘缘堂.丰子恺-女儿眼中的名人父亲 本书特色 一代文人的命运 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段深情的回忆 一套感人的书籍著名作家、表演艺术家黄宗英作序,百岁女作家罗洪题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全三册)》内容简介:1912年袁氏当国至1928年东北易帜,17年间13任总统“你方唱罢我登场”,更有46届内阁
风雨四十年(第二部) 本书特色 周恩来是举世闻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代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生前从不愿望别人称赞自己的功绩,而且在病中留下遗嘱,死后要把...
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加西亚·马尔克斯 内容简介 本书是《诺贝尔奖百年英杰学生读本》之一,深刻揭示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位杰出人才的成长过程、成功经验和巨大贡献,他...
老沪台艺坛人物旧忆 本书特色 刘冰所著的《老沪台艺坛人物旧忆》写的多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名流,其中尤与文艺人士有关,堪称“艺坛回忆录”。书里的掌故八卦言辞幽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