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A特工之王》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成立近70来,唯一授权出版的真实特工传记。作者门德兹在《CIA特工之王》中回顾了25年的完整间谍生涯,讲述了那些至今想来都令人惊心动魄的秘密行动。这些秘密行动有的是在东南亚热带丛林的深处,有的发生在动荡的中东国家,有的则在克格勃监视严密的莫斯科。这些行动中,有为了颠覆他国政府的“黑色宣传”,有为了阻止敌方官员对美国起诉的栽赃嫁祸,有为了获得交战或谈判中机密情报的巧妙伪装,更有将敌国叛逃特工或本国人质营救出死亡境地的“偷越”行动。这些行动有的涉及美国的总统和高级政府官员,如尼克松、基辛格;有的牵涉他国政要,如沙赫、霍梅尼;有的甚至影响了历史。
通过《CIA特工之王》,读者可以零距离窥探国际间谍的*高内幕,看到中央情报局(CIA)遍布全球的间谍网络和耸人听闻的政治阴谋、中央情报局(CIA)与克格勃自二战以来的生死较量,以及特工之王的惊险人生和必杀绝技……《CIA特工之王》是读者了解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全球谍报战争的**手资料,是完全真实的行动记录,比任何间谍小说都更惊险、更劲爆!
秘密行动大事记
1968年5月,香港,执行**次海外任务,为来港汇报的高层线人“八哥”提供伪造的旅行证件。
1968年9月,老挝,利马38号情报站,“黑色宣传”,这些宣传在后来的5年里,致使几千名北越和老挝军人投降。
1968年11月,老挝,万象,“日记本行动”,成功阻止了两名亚洲官员在斯德哥尔摩国际战争法庭上对美国战争罪行的起诉。
1969年10月,南越,大叻,与线人“明”合作,绘制出一批南越重要的潜伏特工的画像,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有13人被抓获。
1972年7月,老挝,沙湾拿吉,为满足亨利?基辛格在巴黎和谈的诉求,设法寻找北越关押了大量美国战俘的证据。
1972年11月,成功将一位老挝的国家级大人物和一位美国非裔情报官伪装成两名白人,获得了印度支那和谈中的重要信息。
20世纪70年代初,亚洲西南部海港,“内斯特”行动,成功将中央情报局招募的**位“少年克格勃”叛逃者偷运出境。
1973年夏,南亚某国首都,伪装该国的国家高级安全顾问,因此获得的情报在当年10月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6年7月,莫斯科,“斗篷”行动,重新与一位失踪的线人“三一”取得联系,弄清了苏联在**次限制性战略武器会谈中的意图。
1979年4月,德黑兰,“猛禽”行动,将沙赫王室的一位高级参谋带离动荡的伊朗。
1980年1月,德黑兰,“阿尔戈”行动,在加拿大人的帮助下,将被伊朗当局搜捕的6名美国外交官安全带离伊朗,此举受到了卡特总统的称赞,并成为国际间合作的典范。
《CIA特工之王》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成立近70年来,唯一授权出版的真实特工传记,是《逃离德黑兰》的主人公回顾完整的间谍生涯,公开中央情报局(CIA)的机密。
作者门德兹在《CIA特工之王》中独家爆料,详述了冷战时期的几次重要秘密活动,追溯了中央情报局(CIA)的历史,以及中央情报局(CIA)与克格勃自二战以来的生死较量,公开了中央情报局(CIA)遍布全球的情报网络和耸人听闻的政治阴谋,透露了中央情报局(CIA)与历届美国总统“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作者门德兹在《CIA特工之王》中为读者揭开了特工之王的神秘面纱,记述了特工之王的惊险人生和必杀绝技:像变色龙一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改变外形,瞬间判断出危险并快速逃离,具备超强的心理素质,精通多国语言……门德兹为中央情报局(CIA)服务25年,执行过150多次重大任务,制作过数以万计的伪装,数度与死亡擦肩而过,却从未有失。从一个普通的制图师成长为伪装部门负责人,获得“情报之星”勇士勋章,受到美国总统接见,作为中央情报局(CIA)*杰出的50名特工之一载入历史。
**章 门缝塞进的信
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孙子
马里兰州,蓝岭山脉,1997 年8 月21 日
那个夏夜,焦虑又一次俘获了我,我又一次失眠了……
午夜过后,季风即将来临。机场航站楼的混凝土观景台上闷热难挡,等待的焦虑将我团团包围。透过渐渐厚重的雾霭,我费力地向楼下的停机坪张望。
从曼谷飞来的环球航空的航班已经晚点两个小时了。我看到了从沙特首都利雅得飞来的瑞士航空的航班,也看到了从曼谷飞来的德国汉莎航空的航班。一架苏联民航的IL-62也从塔什干飞抵,缓慢滑行到观景台正下方的到港口。
突然,我的心跳加速。那架IL-62的出现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一个多小时前,由于环球航空的航班持续晚点这个绝佳的理由,目标人物和他的CIA护送人员被授意原地待命。他们本该在那架IL-62着陆前离开此地,因为克格勃(KGB)的地勤人员绝不会错过这架班机。
这次行动的对象是个克格勃叛逃者。他是十天前来中央情报局寻求避难的。
此刻,他正在楼下的候机大厅等候。大厅里闷热潮湿,人头攒动。当广播里报出苏联航班飞抵的消息时,他会不会落荒而逃?
我透过霉迹斑斑的混凝土栅栏朝停机坪望去。所有的到港口前都有飞机停泊,唯独没有美国飞机的影子。这时,从曼谷飞来的环球航空波音707在暗夜中现出了身影。它着陆了,在跑道上缓慢滑行,*终停在了停机坪另一端的灯火阑珊处。
四周弥漫着浓重的雾气。精于亚洲事务的特工们管这种雾气叫“牛粪烟”。在南亚次大陆的乡下,数百万人用牛粪来烧火做饭,就会燃起这样的烟雾。我眯着眼,但环球航班的位置很难辨认。我只能等待。
从环球航班下来的乘客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跌跌撞撞地走进候机大厅。大厅里所有的厕所都人满为患,那里的潮湿和臭气立马把“牛粪烟”比下去了。我不能离开观景台。我的任务是确保目标人物和他的护送人员“雅各布”(他也是我此次行动的搭档)在环球航班停泊期间安全登机。然而,在大雾笼罩之下,我怎么才能看清他们有没有靠近飞机呢?如果我在同次航班的客流中没看见他们的身影,那就意味着他们在入境检验口遇到了麻烦。在入境检验口,我一手操办的假证件和伪装效果将接受考验。
乘客们走出了候机大厅,朝环球航空的飞机走去,但我始终没有看到目标人物和他的护送人员。他们该不会已经逃向为逃跑准备的两辆汽车了吧?那两辆车停在停车场某个阴暗的角落里,发动机轰鸣,随时准备疾驰而去。
无论此次的秘密行动结果如何,我都必须在楼梯下面的公用电话亭里发出信号。今晚,我们会使用带干扰的明码。“苏斯在吗?”(这意味着行动成功了。)“我可以跟乔治说话吗?”(这意味着事情出了纰漏。)接下来的计划将根据具体情况展开。
*后,我终于睡着了,神经却绷得紧紧的。即使在梦中,机场里的情景也挥之不去。我发现自己走下油漆斑驳的楼梯,挤进闷热的公用电话亭里,拿起笨重的红色塑料听筒,把一枚褐色的硬币塞进投币口,按下听筒,然后松开。没有拨号声,也没有硬币掉出来。该死的殖民地电话,大不列颠统治的遗物!很可能自从英国人卷铺盖回家后,就没人修过它了。
我再次按下听筒,硬币掉进了取币槽,我又把它塞回去。听筒里传来了嘶嘶声、咔嗒声和微弱的拨号声。我用耳朵和肩膀夹住听筒,一只手拿着酒店的火柴盒,瞥了一眼上面潦草记录的号码,另一只手迅速拨号。听筒里先是传来咔嗒声和噼啪声,然后终于传来了连贯的嘟嘟声。电话嘟嘟响着,我把听筒紧贴在耳朵上。四声……五声……快接电话呀,雷蒙德。十声响过,我猛地挂上了听筒。
他为什么不接电话?我看着表——3 点零7分,比原定通话时间晚了一个小时。我知道他安然无恙。他们在等着我发出信号。我深深吸入一口潮湿的空气,又徐徐地将它呼出,好放松双肩,缓解耳鸣。我必须打通这个电话。我又投进了一枚铜板,继续拨号。长鸣声,咔嗒声……硬币又一次落入取币槽。电话没声了。
……
美国中央情报局伪装部门前负责人门德兹是一位获奖的特工。在这里,他得到了中情局的独家授权撰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虽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他仍然给读者提供了一本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关于他在冷战中的秘密行动的回忆录。在书中,他强调了情报工作所需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情报工作的复杂现实。门德兹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美国中情局特工的形象,他故事植根于冷战时期的历史史实,对于间谍爱好者和充满好奇心的读者具有无尽的吸引力。
——美国《出版者周刊》
特工或者间谍到底是什么样子?任何曾经对这些神秘人物(尽管他们经常在间谍小说中被描写刻画)感兴趣的人,现在终于可以一睹他们的真容。门德兹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技术服务处工作了25年,最终升到了该部门的最高职位。经过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审查批准,他将自己的工作详细呈现出来:伪造证件、制作伪装,进行全球范围内的秘密行动。这些内容非常有吸引力,特别是对于由007陪伴长大的一代人来说。虽然有些地方叙述得过于详细,但门德兹的确讲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
——美国《图书馆杂志》
退休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高级官员门德兹最近公开了他的25年冒险生涯。中情局一字不落地审查了这本书。作为一名秘密工作者,门德兹深感骄傲,他历数自己形形色色的经历,呈现出间谍生涯与众不同的惊险刺激。和许多人一样,他给一份措辞含糊的报纸招聘广告写了信,从此成为一个文件伪造者。雄心勃勃的门德兹没有将眼光局限在狭小的制图工作室内,他掌握了伪装和监测技术,并花了很多年在海外为香港、越南和泰国等地的秘密行动提供支持。越南任务结束后,门德兹的职业生涯如此成功,他成为“偷越封锁线”的核心人物。他成功在印度偷运出一个克格勃叛逃者,并在革命的伊朗解救出一个特工,而后者正是当时著名的“逃离德黑兰”事件的前奏。门德兹公开了许多保密至今的细节,在那次“荒唐”的行动中,外交官和门德兹冒充好莱坞电影制片人瞒天过海。加上他在莫斯科与克格勃的较量,门德兹的回忆录是最内行的间谍或特工作品,值得品鉴。毫无疑问所有间谍或特工爱好者都将对它爱不释手。
——美国《书目》
门德兹对自己的本领毫不谦虚,他因为“大量发明和改进了间谍活动中的新技术”而获奖,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对此的证明。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莫过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莫斯科与克格勃的较量和1980在德黑兰营救6名美国外交官。
——英国《科克斯评论》
安东尼奥··门德兹(Antonio J Mendez),美国中央情报局伪装部门负责人。
1965年加入中央情报局技术服务部门,从事秘密工作25年,参加过冷战时期最重要的一些秘密活动。1980年1月,他在伊朗危机中营救6位美国外交官,获得“勇敢情报之星”的奖励。30多年后,这段经历被改编成电影《逃离德黑兰》。
1997年,他获得“开拓者”大勋章(先驱人物奖)。在最初为中情局工作的上万人中,只有50人获得这种殊荣。勋章承认他“以其行动、榜样和主动精神……塑造了中央情报局的历史”。
著有《逃离德黑兰》《间谍生涯》等书。
王岑卉,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策划并编译“新东方双语书话译丛”《一派书心》《书林辟径》《书海逸趣》《护书之苦》《藏书之乐》,译有《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苹果:从个人英雄到伟大企业》等。
刘少奇自述·纪实 本书特色 《刘少奇自述·纪实》是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自述:那时,我刚从莫斯科回来,中央来了紧急信,叫我到安源去,出了六元钱买汽车票才到株洲...
丘吉尔-(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丘吉尔,他是一个超脱于时代和政党的政治家、二战英雄;他是“战争贩子”、“**位冷战战士” 。 他是诺贝尔奖得主-...
李光耀说:普立策奖得主对李光耀的采访 本书特色 政治天才绝不会缺乏争议,或欠缺神秘感的。这就使得一切充满趣味和难能可贵。谁是李光耀——一位举世瞩目的亚洲领袖——...
书信中的伏尔泰-插图本 本书特色 斯蒂芬·G.塔伦泰尔著的这本《书信中的伏尔泰》收录了文学巨匠伏尔泰的84封书信。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重塑伏尔泰与腓特烈大帝...
《企业会计准则详解与实务》内容简介: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
万历传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丰富的史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万历一生经历,功过是非,万历新政的展开,与张居正的复杂关系,从一度励精图治到怠于朝政,从多角度说明一代君主...
梁启超家书 本书特色 梁启超的女子众多,个个成才,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为少见的。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梁启超...
杨贵妃-时代的大人物.古今互动版 本书特色 是命运让她闪耀,还是她惊艳了时光? 她一向以丰满圆润、娇艳华媚著称于世;她和唐玄宗李隆基之间的千古爱情绝唱为历朝历代...
这是一本迄今最为深刻而生动的乐手传记。施皮茨带我们沿着便士巷走向草莓田,走向德国汉堡,就是在那里,在肮脏贫穷的红灯区、暴
《名人传: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内容简介:贝多芬激励人心的乐章,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米开朗琪罗留给后世的不朽杰作,是他
黄侃(1886~1935),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历任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中央大学教授,室名量守庐。黄侃专长于经学、小学,其学远绍
国学大师丛书-胡适评传 本书特色 《胡适评传》:《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的...
他是日本故事类漫画的开创者、现代日本动画的先驱者;他创作的众多漫画形象——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怪医黑杰克、火鸟等,都已
资平自述 本书特色 他曾经是中国新文学重要社团——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部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就出自他的笔下。张资平一生创作过二十...
邢燕子 本书特色 邢燕子是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家喻户晓的优秀知识青年的典型代表。本书记述了邢燕子同志不同寻常的成长历程,再现了一代名人风采,展现了质朴赤诚人格,...
李嘉诚全传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写了李嘉诚从一个颠沛流离的穷苦少年如何通过白手起家成为世人瞩目的一代巨贾;他如何获得亿万巨额资产;他如何在香港初誉为“超人”的称号...
我就是季洁 本书特色 电视剧《重案六组》从开播到现在10多年间已经重播3000多次,早就成为了中国刑侦剧**品牌,王茜因出演季洁获得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受观...
民国女人-岁月深处的沉香 本书特色 近年来,民国女人这个群体总是在被有意无意地关注着。她们美貌优雅,才艺出众,气度亦不让须眉,许是她们的集体光彩过于耀目,至今仍...
名士风流:中国当代"翰林"纪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入著名学者柳鸣九先生年届古稀所写的20余篇回忆性传记散文。作者沿用人们有时将中国社科院比喻为...
伟大的叛逆者-雨果 本书特色 《伟大的叛逆者:雨果》中有许多尚未出版的文献资料,比如雨果写给比阿尔夫人、他的儿媳阿丽莎、他的孙子们和萨凡基伯爵、夏拉上校等人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