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场

屠场

作者:厄普顿.辛克莱 (作者), 郭涛 (译者)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3-06-01

评分:4.8分

ISBN:9787212064549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屠场 内容简介

主人公:一家子在芝加哥食品工厂干活的立陶宛新移民,领头的叫约吉斯,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美漂”。
处境:背着沉重的房贷,还要交利息、房屋修理费……一周工作几十个小时,忍受着屠场里无处不在的空气污染,拿生命换钱。
工作:为了活下去,时不时把良心零敲碎打地卖了,或者打包出售,只要自己能活下去,顾不上管自己生产的东西会不会吃死人。
同伴:为了吃不饱饿不死的职位,相互排挤,从下属刮来的油水,又被上面收走,每个人身后都有条鞭子,叫做:工作效率。
生活:办个婚礼欠了一屁股债的,没钱买房没法结婚的,忍受不了离家出走的,男人坑蒙拐骗、政治投机,女人逼良为娼、沉迷毒品,孩子早早成了小流氓。
老板:榨干一批工人再换一批,政府是自家开的,流氓黑社会是自己雇的。
命运:老婆死了,老爸死了,儿子死了,房子没了,工作丢了……
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写了一本震惊美国的书,《屠场》**次告诉美国人:你看看你每天吃的都是什么东西?!厄普顿•辛克莱和自己的中国同行夏衍一样,亲身到屠宰厂“潜伏”了七个星期,亲眼看见病猪肉、化学染剂、死老鼠、不能吃的边角料,甚至是工人尸体,是怎么被做成各种各样的肉制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他还看到了行业寡头和政府勾结,政府和黑社会勾结,黑社会和行业寡头勾结;看到了时刻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工人,他们随时可能被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厄普顿•辛克莱如实把这一切记录下来,直接引发了美国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强烈反应,也*终惊动了美国政府,直接推动了《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的通过和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成立。后者在之后的百年成为美国食品安全的守护神。这种社会效果如此之好,以至于作者后来自己调侃说:“我想打动公众的心,却不料击中了他们的胃”。
这是一本关于命运和抗争的书,看完之后,也许你也会发出这样的怒吼:
为什么他×的我非得吃这些垃圾玩意儿!?

屠场 本书特色

曾经惊醒万千吃货的食品安全警示录,再也不能浑浑噩噩地吃,不明不白地做黑心食品的小白鼠!从什么都敢吃到什么都不敢吃,中国人到底能吃什么?努力工作攒钱买房子,为了活命出卖良心,美国版骆驼祥子的奋斗史!
索尔仁尼琴说过:“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在美国,*配得上这个称号的是厄普顿•辛克莱。

屠场 目录

**章1 第二章17 第三章25 第四章35 第五章45 第六章54 第七章63 第八章72 第九章79 第十章87 第十一章95 第十二章103 第十三章110 第十四章117 第十五章123 第十六章136 第十七章145 第十八章156 第十九章167 第二十章178 第二十一章188 第二十二章198 第二十三章209 第二十四章218 第二十五章231 第二十六章250 第二十七章266 第二十八章280 第二十九章294 第三十章303 第三十一章315

屠场 节选

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他咬紧牙关,决定奋战到底。以前,他简直是个傻瓜,一个大笨蛋!他浪费了自己的生命,彻底把自己给毁了。现在,他要忘记过去,把它从自己的心中连根拔掉,什么眼泪,什么温情,让它们见鬼去吧,正是它们,自己才沦为奴隶。现在,他要做一个完全自由的人,他要打烂身上的枷锁,进行反抗。他很高兴一切都过去了,反正也迟早会结束,晚结束不如早结束。这个世界不适合女人和孩子生存,对他们来说,离开这个世界,越早越好。小安东纳斯去的另一个世界,无论遭受什么样的苦难,都不会比活在这个世界上遭受的苦难多。这是父亲*后一次想念儿子,今后,他只想着自己的事,为了自己去跟这个折磨他、迫害他的世界进行斗争。
他的内心依然斗争着,他把心里盛开的所有花朵都拔掉,踩在脚下。火车发出震耳欲聋的隆隆声,继续向前行驶,一阵阵乌黑的煤烟扑到他脸上。整个晚上,火车停了好几次,但他始终没有下车,而是一直待在车上。每离开罐头镇一英里,他心里就会感到轻松一些。
火车每次停下的时候,都有一股带着忍冬和苜蓿的清香的暖风从田野里吹来,吹到他的脸上。他呼吸着这种气息,心跳不止,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农村,准备在那里长久地生活下去。渐渐地,天亮了,他睁开眼睛向外望去,看到了草地、森林和河流。*后,他还是忍耐不住,当火车再次停下的时候,他从火车上跳下来。车顶上站着一个负责刹车的人,挥舞着拳头,朝约吉斯大骂。约吉斯向他挥了挥手,朝田野走去。
约吉斯原本生活在农村,可这三年以来,他没见过农村的影子,没听到农村的一点声音。只是当他从监狱里出来时,在回家的路上走过一段农村的路,但那个时候他心不在焉,所以也没顾得上欣赏两边的景色。他失业期间,曾去过城里的公园,可那时是冬天,一棵绿色的树都没有看见!现在的他,就像一只自由翱翔的小鸟。看到新奇的景象,他就停下脚步,仔细观赏——一群牛,一片长满野菊花的草地,一段爬满野玫瑰的矮树篱,几只在树梢叽喳叫着的小鸟。
走着走着,他看到一处农舍。找到一根防身用的木棍后,他朝农舍走去。一个农夫正在给一辆车抹油。约吉斯走上前,说:“能给我弄点早饭吃吗?”
“你干农活吗?”农夫问他。
“不,我不干。”约吉斯说。
“那你就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东西吃。”农夫生气地说。
“我付给你钱。”约吉斯说。
“哦,”农夫说,随后讥讽道,“我这儿七点以后不提供早饭。”
“我饿得实在受不了了,”约吉斯诚恳地说,“希望您能卖给我一点吃的东西。”
“你去问问那个女人吧。”农夫说着,朝门口点了一下头。这个女的比较好说话,约吉斯花十美分从她那里买了两块厚厚的夹肠面包、一块馅饼和两个苹果。馅饼不方便携带,所以约吉斯一边走一边吃馅饼。很快,他看到一条小河,便爬过一道围栏,顺着林间的一条小道,到了小河边。他找一个舒服的地方,坐下吃他的早餐,渴了就喝河里的水。水足饭饱之后,他躺在河边,看着四周的风景,异常高兴。躺了很久,他觉得有点困,就在一片树荫下睡起觉来。
他睡醒时,太阳正晒着他的脸,以致他觉得脸上热热的。他坐起来,先伸了一下胳膊,然后盯着河里的水看,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深潭,被树荫遮着,非常安静。突然,他想到一个好主意——为什么不下去洗个澡呢!这条河是公共的,他完全可以全身泡在河水里。自从离开立陶宛,他还是**次全身都泡在水里。

屠场 相关资料

对靠工资生活的奴隶们来说,《屠场》就是他们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国作家 杰克•伦敦。
当人们问起我漫长的一生中发生过什么,我不让他们看那些报纸和官方文件,而是让他们看辛克莱的小说。
——萧伯纳
中国食品丑闻令人想起昔日的芝加哥(辛克莱小说《屠场》故事的发生地)。
——英国《金融时报》
罗斯福总统读了《屠场》之后说,书中揭露的内幕让他大为震惊。他不能相信真有其事,过了好长时间他才相信小说中的描写并非空穴来风。于是,总统请辛克莱来华盛顿讲讲他是如何了解到这些情况的。作为总统的座上客,辛克莱详细讲述了他如何进入工厂以及在屠场中的所见所闻。总统最后意识到他正与之打交道的这个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于是他派劳工委员会委员去芝加哥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是辛克莱并没有夸大他所看到的事实。
——《纽约时报》
这是一间美丽宽敞的房间。墙上贴着粉红色的墙纸。无数的电灯泡散发着柔和、朦胧的光。梦幻般的音乐从房间的深处飘过来。沿着墙有很多猪圈,毛色光鲜的猪儿们正在打瞌睡或者心满意足的散步。每一个猪圈前都坐着一个消过毒的人,手中拿着一把大扇,有节奏的扇着风——约吉斯和他的同伴做到了一圈椅子上,每个人的前面都安装着一部和X光机相连的的望远镜,25架望远镜同时对准地板中央的一个小平台,那上面放着一块刚刚生产出来的火腿,25个人眼睛贴着望远镜,仔细地检测着那块火腿。
——《纽约时报杂志》用屠场主口吻戏拟小说内容

屠场 作者简介

厄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1878-1968),美国著名左翼作家、社会改革家,1878年9月20日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因家道中落,迁居纽约,历尽艰辛,15岁时便开始靠稿费维持生活。辛克莱是最负盛名的揭弊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大多揭露了二十世纪初期的各种社会弊病。小说《屠场》(The Jungle)(1906年)是他的代表作,以自然主义的手法描写了芝加哥的肉类加工业,因书中描写了不卫生的加工作业方法,致使美国于1906年通过肉类检验和纯净食品法案。
辛克莱一生中留下的著作超过90本,较为重要的有《煤炭大王》(1917年)、《波士顿》(1928年)、《他们的罪行》(Theirs Be the Guilt)(1959年)、《呼唤正义》(The Cry for Justice)(1963年)等,曾获普利策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