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概论

社会语言学概论

作者:(日本)真田信治等著、王素梅等译译者:王素梅,彭国跃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2002-11-01

评分:5分

ISBN:7532729745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社会语言学概论 目录

前言
第1章什么是社会语言学
引论
1.日本社会语言学研究史
(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第2章语言的社会属性
1.年龄与语言变异
2.性别与语言变异
(1)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
(2)语言变化与性别差异
3.社会阶层与语言变异
4.集团用语
(1)行话、单位用语
(2)专业用语
(3)术语
(4)隐语
(5)黑话
第3章语言活动
第4章语言生活
第5章语言接触
第6章语言变化
第7章语言意识
第8章语言习得
第9章语言规划
……
附录:海外社会语言学动向
概述
1.发展的历史
2.异质性的体系化:变异理论
3.多语并存问题
4.语言活动

社会语言学概论 内容简介

下面简略介绍各个领域的研究内容。
(1)主要从学术史的观点出发,对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指导方针、方法论进行综述。(2)以后都涉及每个具体的研究对象,因此(1)与(2)以后各章节的研究领域属不同的层次。
(2)是从“属性论”的观点探讨语言的使用状况。一种语言即使在同一时代、也会因说话人所属的地区、年龄、性别、身分、修养等不同而产生差异。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兴起的从现代女性学角度展开的语言与性别问题的研究。另外,柴田武(1978年)曾经提出“集团语”这一概念。它是指特定的社会团体、专业领域所使用的、特殊的或具有特色的表达方式。这里的特定集团在当今不仅指盗窃团伙、黑社会等反社会团体,还包括政党、企业、工会、甚至还包括右翼集团等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其中的专业领域,也不仅限于以职业划分的领域,还包括体育、艺术、科技等领域。
(3)主要从语境(说话人、说话场所、话题等交际的环境条件)的角度探讨具体的语言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语境在其中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等。
(4)主要研究生活环境和生活时间与语言的关系,试图从整体上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模式。这一领域包括传媒话题的研究和命名学等。
(5)是对不同语言体系、语言形式在相互接触中产生的现象进行静态描写。在宏观方面,主要是研究由于不同语言的接触而形成的双语现象。在微观方面,主要是从语体学的角度分析同一种语言中相互对立的各种表达形式之间的价值含意上的差异。但是,从时间变化上看,这也是一种因语境变化导致语言变异的现象,因此对这些现象进行的动态性研究,有一部分属于
(3)的研究范围。
(6)是从历时的角度研究语言变迁。探索某一地区的语言标准化进程和方言的消失过程,以及在与普通话接触过程中新方言形成和传播的过程。另外,由迁居而引起的语言维持和语言变异等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的课题之一。
(7)主要从社会的角度考察人们对语言体系及语言运用的意识(印象、归属意识等)和与意识有关的语言功能,包括中伤、说谎、语言忌讳及歧视性用语的使用情况等。
(8)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习得。例如,研究战争孤儿家属归国后学习和掌握日语的过程以及中介语言的介入及其作用等。
(9)对世界各国的语言政策及其实践的历史进行追述和评价。在日本,文字改革、“言文一致”方针的推行、共同语的普及等都是明治维新以来语言规划上的一个宏伟目标。除此以外,目前对外日语教学问题也是一项

社会语言学概论 节选

下面简略介绍各个领域的研究内容。
(1)主要从学术史的观点出发,对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指导方针、方法论进行综述。(2)以后都涉及每个具体的研究对象,因此(1)与(2)以后各章节的研究领域属不同的层次。
(2)是从“属性论”的观点探讨语言的使用状况。一种语言即使在同一时代、也会因说话人所属的地区、年龄、性别、身分、修养等不同而产生差异。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兴起的从现代女性学角度展开的语言与性别问题的研究。另外,柴田武(1978年)曾经提出“集团语”这一概念。它是指特定的社会团体、专业领域所使用的、特殊的或具有特色的表达方式。这里的特定集团在当今不仅指盗窃团伙、黑社会等反社会团体,还包括政党、企业、工会、甚至还包括右翼集团等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其中的专业领域,也不仅限于以职业划分的领域,还包括体育、艺术、科技等领域。
(3)主要从语境(说话人、说话场所、话题等交际的环境条件)的角度探讨具体的语言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语境在其中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等。
(4)主要研究生活环境和生活时间与语言的关系,试图从整体上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模式。这一领域包括传媒话题的研究和命名学等。
(5)是对不同语言体系、语言形式在相互接触中产生的现象进行静态描写。在宏观方面,主要是研究由于不同语言的接触而形成的双语现象。在微观方面,主要是从语体学的角度分析同一种语言中相互对立的各种表达形式之间的价值含意上的差异。但是,从时间变化上看,这也是一种因语境变化导致语言变异的现象,因此对这些现象进行的动态性研究,有一部分属于
(3)的研究范围。
(6)是从历时的角度研究语言变迁。探索某一地区的语言标准化进程和方言的消失过程,以及在与普通话接触过程中新方言形成和传播的过程。另外,由迁居而引起的语言维持和语言变异等现象也是社会语言学的课题之一。
(7)主要从社会的角度考察人们对语言体系及语言运用的意识(印象、归属意识等)和与意识有关的语言功能,包括中伤、说谎、语言忌讳及歧视性用语的使用情况等。
(8)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言习得。例如,研究战争孤儿家属归国后学习和掌握日语的过程以及中介语言的介入及其作用等。
(9)对世界各国的语言政策及其实践的历史进行追述和评价。在日本,文字改革、“言文一致”方针的推行、共同语的普及等都是明治维新以来语言规划上的一个宏伟目标。除此以外,目前对外日语教学问题也是一项热门的课题。
下面列举笔者认为对了解今后日语语言生活研究发展方向有益的课题。
(1)与外国人的语言接触日趋增加
进入20世纪80年代,外国人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进入日本社会,而且,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据国情调查统计,(总理府统讲局[国势调查报告])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日本国内的外国人有将近90是朝鲜半岛,其次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各占百分之几,除此以外的外国人一共占3~4%。这种状态到了1990年调查时发生了激剧的变化。朝鲜半岛人的比率减少至60%(实际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略有增加),美国人仍然占4%,而中国人则增加到12%(实际人数增加1倍)。其他国家共占20%(实际人数为20世纪80年代的3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切身感到,不仅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即使在地方上的中小城市里,接触外国人的机会也明显增多。当然,普通的日本人与这些外国人通过语言手段进行的交流在日语中所占的比例也在急剧上升。我们可以推测,其中日本人用英语以外的语言对话、与不懂英语的外国人接触,或与懂不同程度的日语的外国人接触的机会比以往要频繁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在日语语言环境中,外语(特别是除英语以外的语言)所占比例增加,普通的日本人不出国,就可以与外国人用外语交淡的机会也增加了。同时;接触外国人所使用的五花八门的日语表达的机会也增加了。这些都给日语的“语言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可是迄今为止,从上述角度调查,研究语言生活的实例几乎没有。不光是从日语教育、外语教育的角度出发,即使从语言接触、语言变化的角度也有必要,而且应该作一些实际调查等基础研究,比如“在日本能听到的外语”、“皮钦日语的形成”等,从而促进语言生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2)语言生活形态的不断更新
在第3节的(1)中曾经提到,近年来手机、传真机等新的交际手段不断增加,语言生活也因此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同时,这些现象又将影响到其他方面。例如:
目前书店、图书馆里的图书已不局限于印刷品,其中有相当一大部分是音像
制品。这种现象势必影响人们已往的读书活动。
印刷品已不再只是用纸张,有些是将其内容输入电子媒体(光盘等)编成词典、
百科全书。只要选择关键词就可以查找详细的解释或进一步检索。这在以前是不
可想像的。
把个人计算机接在电话线上,就可以互传电子函件,进行计算机网上通信。
这样既经济又省时,给研究、工作、交换信息及私人通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
些媒体的出现将产生一种全新的交际形式。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不仅能
以一对一的形式,还能一人对众人,众人对众人地进行通信,这样就使一种可变
结构的交际形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已经看到,这种交际中所使用的语
言形式和文体更接近于口语,但又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在不断变化、日趋成熟。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地位规划的问题与其说是语言问题,不不如说是社会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政治问题。
那么语言中的哪些社会职能,在什么情况下补认为是地位规划的对象呢?
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有如下几种情况:(1)共同体内部政府机关使用的语言;(2)使用多种语言的地区作为通用语广泛使用的语言;(3)教学用语;(4)文学用语;(5)宗教用语。其中,(2)被广泛使用的语言还包括联合国会议、多国首脑会议、国际语言学会等国际会议用语,以及国际邮件上使用的通用语言。本节后半部分将讨论如何选定政府机关使用的语言以及语言的公共职能等问题。
语言的公共职能是指语言的诸多职能中,在公共领域(do—main)中所发挥的作用。可将其分为(a)象征性职能、(b)实质性职能。发挥前者作用的实例是“国家语”(即国语,nationallan—guage)。发挥后者作用的实例是“公用语”(officallanguage)。这两者在地位选择时都只限于一种语言。事实上,像日本这样,国家语和公用语是同一种语言的国家,在世界上属于少数。大多数国家都使用两种以上的语言。一般来说,被选为国家语的语言容易成为公用语,但同时,由于地位选择的目的不同,也有互相独立的情况。国家语重点放在象征性上,一般考虑到该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一般选用土著语言)。使用国家语还起到增进说话人的国民认同意识的作用。例如,在瑞士操罗曼什语的人只占国民总数的1%,但自1938年以来被指定为国家语,与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拥有同等的地位。这一政策完全出于对土著民族的照顾。在爱尔兰也有同样情况,爱尔兰语只有少数人的母语,但却被指定为国家语(第1公用语),同时它也被指定为教学用语。这是为了通过推广爱尔兰语提高爱尔兰国民的民族意识。
公用语则使用于共同体中的行政、法院、教育、军队(特别是有征兵制度的地区)等方面。主要以实用为目的。在选择语言时考虑到容易普及、一般选择使用人数多的语言。也正是因为
这个原因,瑞土的罗曼什语被指定为国家语,而不是公用语。
无论是国家语还是公用语,在语言选择上都需要慎重。因为(1)这两种语言一般在该社会的正式场合使用,使用者的社会地位也趋于上流阶层,因此这种语言的选定就会给非母语使用者带来不利的社会效应。(2)被选为国家语和公用语的背景文化和没入选的语言的背景文化之间往往会发生冲突,落选一方的社会成员在学习时也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加拿大的英语和法语之间、比利时的法语和佛拉芒语之间的语言战争都是起源于此(增田纯男,1978年)。印度也曾经准备将印地语作为联邦的唯一公用语,但因受到了南方泰米尔族人的强烈反对而没能实现,结果不得不继续使用一度打算废除的旧宗主国的语言——英语。
在选定国家语和公用语时,还存在另外一些问题,如对没有入选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处理问题。至今为止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废除少数民族语言,统一使用国家语和
公用语。另一种是给少数民族语言以一定地位,实施国家语、公用语和母语同时使用的政策。当今,上述**种方法已经很难实现。像移民国家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中
国等,有的是为了尊重人权,有的是为了缓解民族矛盾,无论其出发点如何,一般都采用后一种政策。
……

社会语言学概论 相关资料

译者的话
本书译自日文版真田信治、涩谷胜己、阵内正敬、杉户清树著《社会言语学》(樱枫社,1992年)一书。近年来在日本出版了大量社会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其中大部分是以介绍欧美社会语言学研究为主。本书主要立足于日本国内的语言现象,着重阐述日本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表等统计资料,充分反映了重实证、重数据这一日本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在许多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近十年来在日本各大学里纷纷增设了“社会语言学”课程,本书也成了这门课程中最热门的教材,自1992年初版后多次增印再版。
本书的4位作者都是活跃在当今日本社会语言学界的骨干学者。真田信治(大阪大学教授)和阵内正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语言地理学和语言变异研究,涩谷胜己(大阪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习得和语言政策研究,而杉户清树(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研究员)则主要从事语言生活、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日本社会语言学在1980年代曾经形成两大学派,一派来自日本传统的语言生活研究,被称为“日本派”,另一派来自欧美社会语言学研究,被称为“欧美派”。1998年,日本“社会语言科学会”成立,两派合二为一,并大量吸收了社会学、心理学、信息论等相关领域的成员。该学会每年召开2次定期大会,发行2期定期专刊《社会语言科学》,在短短的几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书的作者大都历任或现任该学会的理事和学刊编委,对日本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以及学会的成立和运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近来,中日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尤其是国内各大院校和研究机构越来越关注日语教学和研究,我们希望本书的翻译出版,能对广大国内语言学者和有关专业的学生了解日本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情况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书由王素梅负责翻译第1~4章、8、9章、附录,彭国跃负责翻译前言、第5~7章以及全文的统稿、校审工作。
彭国跃
2002年6月20日于横浜,神奈川大学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