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执行的十一个五年计划为研究对象。本书第4章对五年计划中央地方目标的匹配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六五”以来,中央与地方趋于激励相容。第5章构建了五年计划绩效指数,对我国的十一个五年计划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后,五年计划的绩效明显高于计划经济时期,到“十一五”时期,达到历史*高水平。
《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执行的十一个五年计划为研究对象。《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第4章对五年计划中央地方目标的匹配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六五”以来,中央与地方趋于激励相容。第5章构建了五年计划绩效指数,对我国的十一个五年计划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后,五年计划的绩效明显高于计划经济时期,到“十一五”时期,达到历史*高水平。
**章 导论:五年规划的中国“例外”
一、发展计划的兴衰
二、中国“例外”
三、话语的回归
第二章 大论争:国家计划之手
一、“先知马克思”
二、乌拉!“斯大林模式”!
三、“社会主义计算”可能吗?
四、“玩资本主义游戏”
五、适应性效率问题
六、言之过早的“历史终结”
第三章 目标治理
一、西蒙的火星人
二、公共产品的知识属性
三、目标治理
四、治理成本*小的路径
五、含义
第四章 以目标治理推动发展
一、作为发展方法论的五年规划
二、新长征:四个现代化
三、新概念:小康社会
四、新世纪:迈向全面小康
第五章 目标统制:五年计划的错置
一、目标统制体制的形成
二、大推动的“一五”计划
三、“收与放”的悖论
四、知识运用的紊乱
五、中国的独特性
第六章 目标治理:五年计划的重塑
一、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
二、微观领域的去计划化
三、五年计划的重塑
四、看得见的规划之手
第七章 中央地方目标治理
一、目标制定的“纵向民主”
二、目标函数的耦合
三、南辕北辙效应
四、两只手与两个积极性
第八章 目标治理机制
一、国家mbo:层层传递的行政压力
二、严厉“父爱主义”:选择性软预算约束
三、改变游戏规则:制度调整
四、集中资源办大事:以项目为抓手
第九章 目标治理与自觉的适应性
一、务实主义与自觉的适应
二、五年规划的目标调适
三、自我纠错:大跃进的教训
四、自我强化:意识形态僵化与政策跟风
五、实践反馈机制:评估与调研
六、绩效评价:五年计划的学习曲线
第十章 自觉之治
一、盲目性危机:马克思批判的幽灵
二、中国经验的意义
三、走向自觉之治
附录ⅰ 目标治理数理模型
附录ⅱ 中国十一个五年计划绩效定量评估
附录ⅲ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划干预-—-基于能源强度的检验
附录ⅳ “五年计划”主要指标及实现情况
附录ⅴ 图、表、专栏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鄢一龙,1976年生,福建永泰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博士后,供职于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参与国家“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的多项重大课题研究,获得有关部门好评,与胡鞍钢教授等合作出版中文合著3部,并出版英文版本、日文版本、繁体字版本各1部,发表论文三十多篇。2003年MPA全国联考第一名,获叶叶琴优秀MPA奖、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奖、《光明日报》2011年度十佳图书奖、第六届高校科研优秀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获中国社科基金等资助。
蒋海怒,中国哲学博士(南京大学),佛教思想史博士后(中山大学),现为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人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毛泽东建军思想概论 内容简介 《毛泽东建军思想概论》(侯鲁梁著)一书,系统研究、介绍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军队建设的光辉思想,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毛泽东建军思...
《高成长企业组织与文化创新》内容简介:企业组织结构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对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及
新中国意识形态史论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意识形态建设是这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书通过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化过程...
丸山真男(1914-1996年),日本著名政治思想史学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并获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分别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和名誉文学博士。其政治学被日本学界...
政治诗学:本雅明思想的当代阐释 本书特色 《政治诗学:本雅明思想的当代阐释》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既有温度又有内涵;阅读它,既是一次与思想者的贴心对话,又是一次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内容简介 本书于1942-年在纽约和伦敦出版,是熊彼特生前发表的*后一部著作。这部著作“是把几乎40年来我对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大量思考...
统一以后的德国外交政策(1990-2004) 本书特色 本书从国际角色的角度出发,分析德国国际角色定位和转化的内外根源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研究德国担任新的国际...
奥特弗利德・赫费(Otfried Hoffё)曾任瑞士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该校国际社会哲学和伦理学研究所所长,现任德国蒂宾根大学哲学教授,海德堡科学院院士,德国...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普及本) 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倡“一带一路”,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
《设计力》内容简介:本书由迅雷设计团队撰写,是迅雷首次系统对外输出他们在设计中的成熟方法论,得到了很多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
宿命的败退-太平洋战场几场关键性战役 本书特色 太平洋战争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在海洋上的*惨烈的战斗,本书致力于全面忠实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德国的政策(1918-1929) 内容简介 该论著在选题方面有其可贵的学术眼光、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论著对哈定政府初期对德政策行为和...
中国政治制度史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突破了传统研究观念与模式,开创了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新体系★ 本书综合政治学、历史学、法学、民族学等...
柏林战役-第三帝国的终结 本书特色 卡尔·巴姆编著的《柏林战役(第三帝国的终结)》是困兽犹斗的法西斯德国*后一搏的详尽历史记录,向读者生动展现了一座被炮火、疯狂...
克里斯托尔·约根森,获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学位,瑞典军事史专家,出版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几本著作,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895-1900年-日本对华政策演变研究 本书特色 甲午战争后,日本在中国的独占性侵略扩张目标与西方列强争夺、瓜分中国的现实发生了矛盾。《1895-1900年...
凯利·E.克拉格通过查阅美国国家档案馆以及“失落的营”成员的口述,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作者着重研究了来自得克萨斯第131野战炮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德国历史学家之争 本书特色 1980年代,在当时的联邦德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争论,后来被称为“德国历史学家之争”。争论围绕纳粹罪行的独特...
仇鹿鸣,1981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参与修订点校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