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充分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从思想演进和政治变动两个维度详细叙述了1935年至1945年间本书称之为“毛主义”的思想形成、发展,直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过程。作者拓展了思想史的讨论,清晰地勾画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潮从到陈伯达,再到本人的渐进轨迹,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之间的渊源关系。本书还通过描述与陈伯达在延安的人际互动与思想交流,充分展示出陈伯达在构建和宣传思想中的突出作用。总之,作者认为:思想的崛起,既与内部政治、思想发展的走向相关,也受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影响;既是本人亲力亲为的结果,也是党内一部分知识分子擘划与宣传的产物。
★该书阐明了毛泽东从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崛起到1945年在七大上成为魅力非凡的中共领袖的历程。该书突出的贡献在于,它从思想上、政治上分析了毛泽东思想崛起的进程。该书预设的前提由三部分组成:毛泽东渴求获得思想上的领导权,但他当时缺乏作为理论家的功底和名望;陈伯达作为毛泽东的政治秘书,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思想崛起过程中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布兰特利·沃马克(Brantly Womack,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在极为重要但仍未被充分理解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崇拜”为何会被营造出来?它是如何被广为传播的?谁又在其中发挥了作用?针对上述问题,雷蒙德·F.怀利写出了一部重要而又发人深省的论著。关于共产主义运动赢得民心时期的中共党内政治的论著本来就为数不多且无比珍贵,而怀利的著作正是其中的一本。对于那些对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之延安时期感兴趣的读者而言,该书是重要的(也是极有价值的)研究著作。同时,该书也会吸引那些关注整个毛时代的人,因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在党内产生分歧的重大议题,再次激起了黄土高原上曾经发生过的争论。——查默斯·约翰逊(Chalmers Johnson,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
结果证明,斯大林的指示对于毛泽东的命运产生了好坏参半的影响,尽管它们*终还是有利于毛泽东的。据王明所言,斯大林鉴于毛泽东此时的地位,认为他应该被确立为中共*高领导人;但斯大林好像也敦促党内接受过苏联教育的领导人(即留苏学生)帮助毛泽东改掉“忽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毛病,克服“缺乏国际主义观点”的不足,转变“狭隘经验主义”的倾向。毛泽东对于这种指责不可能心悦诚服,因为他此前刚刚作了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演讲,正努力提升自己作为理论家的名望。然而,其他的指示都有利于毛泽东。其中一条指示的大意是张闻天不适合担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职务,从1935年1月起,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张闻天显然受到了莫斯科的猜忌,因为他在中山大学读书时曾与托洛茨基分子有联系)。张闻天绝不准备让位于人,而留苏学生的团结也开始消逝,因为王明为了自己得到总书记的位置而挑拨张闻天、博古互相争斗。毛泽东的势力则因为斯大林的另一条指示而进一步增强,这条指示建议在抗日战争的新形势下,中共应尽可能自立,并不再受共产国际中国政策的限制。尽管斯大林轻视毛泽东的理论才能,但莫斯科指示的整体影响还是加强了毛泽东的地位。他已被确认为党的*高领导人,留苏学生的团结被打破,而党走向独立的运动也为斯大林这样的权威所认可。斯大林三点指示的全部内涵不可能一夜之间显现,当然,王明也根本不会将权力让与毛泽东。王明回国后不久,政治局召开长会听取他的报告,莫斯科(和他自己)希望中共在与国民党建立紧密的统一战线方面更快取得进展。毛泽东当时好像一言未发,但在11月重要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他向王明及其支持者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他指责王明一伙人已成为不讲原则的机会主义者,他们对与国民党的合作过于热情。毛泽东声称中共唯一正确的政策就是实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因为王明那种合作极易导致党内的颠覆活动。此处,我们并不关心争论的细节,一项*新的研究已做出总结:与毛泽东支持的路线相比,王明对待国民党的政策“是‘妥协主义,的政策,并且着眼于莫斯科外交政策的需要”。两人的斗争在12月再度燃起,这时政治局为检讨党的总路线又召开了一次正式会议。据张国焘所言,王明在这次会议上突然提出一份政治局成员的新名单,这份名单完全出自王明一人之手,其中张闻天被降到第七位。毛泽东对王明预先未与他商议此事十分恼火,但在王明保证他无意“谋取帅印”之后,毛泽东又赞同了王明的提议。王明的策略成功地将毛泽东置于防御的地位。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王明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甚至连朱德、周恩来等人也都支持他对待国民党的“调和主义”政策。王明返回中国确实对“中共暂时的右转”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反过来又增强了王明及留苏学生在领导层中的地位。12月13日的政治局决议进一步增强了王明的势力,这份决议宣布将在“不久可能的时间内”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新的大会将成为重组党的领导层,尤其是撤销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的领导集团的合适平台。毛泽东此时极易受到攻击,因为遵义会议在一些重要的政治局委员(包括张国焘和王明本人)缺席的情况下就仓促地安排了工作,会议是在这些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召开的,更不用说未经共产国际的批准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议程似乎注定要引起毛主义者和留苏学生的“一决雌雄”。“中心任务”将是决定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佳方式。此外,大会还将对自1928年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做出“基本总结”。班国瑞(Gregor Benton)在其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中总结道:王明返回延安后,他“对毛泽东的政治猛攻和他在党内的傲慢行为,都意味着又增添了一位争夺领导权的不容置疑的人物”。显然,尽快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定有利于王明,不利于毛泽东,毛泽东的地位可能还难以承受王明及留苏学生全力以赴的攻击。……
雷蒙德·F·怀利(Raymond F.Wylie,1941-),美国里海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博士(师从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斯图尔特-施拉姆)。1965年至1967年曾来中国访学。主要著作:《中国:农民革命》(1972)、《毛主义的崛起:毛泽东、陈伯达及其对中国理论的探索(1935-1945)》(1980)、《命运与共:美日关系》(合编)(1989)。
大外交 本书特色 本书是“人民联盟文库”之一,全书共分31个章节,主要对世界外交史作了介绍,并对一些外交人员的生平事迹作了简单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现实政治自食其果...
不朽的丰碑-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历史嬗变研究 本书特色 《不朽的丰碑: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历史嬗变研究》:高校社科文库不朽的丰碑-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历史嬗变研究 内...
Early Writings of Zhou Enlai-周恩来青少年论说文集 本书特色 周恩来总理1913年至1917年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期间曾完成课业作文...
《黑客攻击与防范实战从入门到精通(超值版)》内容简介:《黑客攻击与防范实战从入门到精通(超值版)》通过精选案例引导读者深入
边缘地带论-影响世界历史的权威巨著 本书特色 1942年美国人尼古拉斯·约翰·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提出的“边缘地带理论”(...
彝家兵法 本书特色 李茂尊、周国兴主编的《彝家兵法》采取地域、人物、事件相结合的记叙手法,围绕以彝族将领为中心的纪传内容,记述了部落相争、群酋称雄、狼烟四起、兵...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本书特色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下令美国军队入朝作战,并促成联合国组成联合国军介入...
毛泽东治国先治学(上下) 内容简介 本套书中,你可以了解毛泽东的重大决策、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他的阅读之间的不为人知的关系。从中可以学习毛泽东的治国思想,学...
2025年世界将发生什么 本书特色 中国将成为世界**大国吗?新型流行病会出现吗?巴以冲突能找到出路吗?气候变暖将带来哪些影响?在移民之前在投资决定之前在我们做...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0: 从德黑兰到罗马 本书特色 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二战后期,在结束意大利战事之后,各盟国之间审时度势、密切配合,精心拟定了向纳粹德国展开总攻...
罗马革命 本书特色 关于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过渡的权威之作,为罗马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是研究古罗马史的重要参考书。罗马革命 内容简介 《罗马革命》是关于罗马共和国向...
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 本书特色 本书是20世纪英国著名古史学家芬利的代表作。它主要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为案列,分析了古代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其成因,与近现代的民主进行了...
实话实说西花厅 本书特色 周恩来一生廉洁奉公,为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曾经在周恩来身边生活、工作过的人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周恩来这一伟人的睿智风范、品格气...
《政治哲学》内容简介:人生而在群体之中,与众人之事休戚相关。善用理智来思考公共事务,是公民的责任。群体该如何组织,才能让其
《滇缅公路》一书,正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方曾被遗忘的丛林战场。矢志于为湮灭的历史拂去尘土,让更多的人记住曾发生于这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事珍闻全记录丛书:三野全战事 本书特色 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引领我们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 战争造就了千千万万叱咤风云的名将。陈毅、粟裕、谭震林等...
你一直想不通:X粉Y粉都不理性,要如何因應?假新聞充斥,為什麼要突破同溫層這麼難?敵對陣營的支持者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那些政治立場不同的人,連生活品味都好像特別...
全球化世界的治理 本书特色 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资金、信息、人员(部分的)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以合理配置。全球化之所以在过去的十年中取...
战场决胜者002 金钱与荣誉:欧洲佣兵战争史(修订版) 本书特色 文艺复兴开始后,随着佣兵在欧洲大陆的称雄,欧洲掀起了步兵复兴、枪炮应用、防御工事创新、战术变革...
抗战时期的四川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编写。抗日战争中,祖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英勇奋战,其事迹将永远彪炳史册,万古流芳。四川人民为抗战的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