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事八帖》是一部余秋雨式的长篇大散文,一部台湾百年情书,书中留下了逝去的美好,写下了永远的未来,作者善于用幽默的语气为事件除去苦涩的味道,透过文字渗出人生的酸苦,以八篇大散文记录了那些不该被人遗忘的台湾风情、人事、地物,用世间遗事叩问人间情爱,笔墨之间承载了作者对台湾大地绵绵不绝的浪漫深情。
1.《遗事八帖》以大散文结构,巨视时代,衬之文史,借以盆地古大湖、山水寄情、历史文化、思想迷结等众多宏大主题,向人们展示了一片抒情的台湾乡土,呈现了一个壮阔唯美的文学舞台。
2.书中留下了逝去的过去,写下了永远的未来,作者善于用幽默的语气为事件除去苦涩的味道,透过文字渗出人生的酸苦,以八篇大散文记录了那些不该被人遗忘的台湾风情、人事、地物,被誉为“台湾百年情史”。
3.这是一部敬献给乱世红尘中依然坚定秉持真情实意的文学信约的读者们的一部经典的散文巨作。
鱼龙
前书。
历史之前,它是雾的纯净;历史之后,它是虚与实的谣言。
A
沼泽地带。漫眼遥看,水色苍茫;
苍茫是烟雨过后,氤氲大气凝滞几许?
几许。竟是书写者揣臆云梦的异想;
异想。今时楼厦如林,昔往怎般之荒芜?
荒芜。人未诞生前,山与海是何如形貌?
形貌。人藉知识苦心诠释,可还原*初?
*初?不再的沼泽长叹:只是自然而已。
自然的随笔画去,没有深思之后的构图,空白速写本,勾勒细线条,潮水犹若古老中国众神的针绣图样;竟因自觉缺乏创意而深感反挫。年少之时,无能进入美术科系,而今对照果真有理!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惯以求之*高标准,自是落于眼高手低的不幸;这是生命荒谬的耽溺以及迷思,亦是流于自虐的,惩罚。
书写如何替代绘画而能呈现*初之沼泽,犹若洪荒、原始的潮汐来去拂岸,留予的是支离、零散的木石碎片,动物的遗骸;难以完整组合全然的形貌,残缺,就以揣臆来弥补。幸存的化石仿佛落笔的**道墨迹,褪了颜色。碳化质变,仅标示曾经活过的印证,生命的零件散落在岩层、水底,诞生、幻灭的,自然。
自然图鉴是不必历史的。史前生物之描摹、拟真的形貌,虚与实之间无人可质疑,因为没有人亲身目睹那个年代,仅能留予异想、揣测,如同书写科幻小说;终究,人必须依仗某种虚拟的情境,始能应许自我存活的理由。画家需要线条及颜色,作家唯文字和思索无它。
人类的内在,是否涵容着怀旧与乡愁?是故不断地追索从前,譬如,留下历史与记述,试图从多数虚幻中寻找少数的真实。真实就全然是真实吗?虚幻难道就毫无生命的深意?此一天问,应该交给哲学家去思考。抑或在每一颗心灵深处,不时忽隐忽现地浮起问号?因之自苦,因之疑惑。思考可能是人类的潜伏病变之一,如果本能像虫鱼鸟兽,交配、觅食、诞生、死亡般单纯而不若自命“万物之灵”的人类的繁复,生命是否得以愉悦一些?
如此沉甸的思索,毋宁也是此刻书写之时的自苦与疑惑;陷入文字的流沙、泥淖,如何脱困抽身?意念初心是从一片沼泽发想,策马直奔竟多少松懈手中的缰绳,漶漫之延伸,只闻马蹄踢踏而非潮汐哗然,惊觉:沼泽何在?
B
奔马应无人,逐蹄自然去。
我所蛰居之所,半世纪前是大河湾,世代住民采岸边丘陵泥土,塑砖烧瓦;四处八角窑场相思柴烟如飞升之龙,漫于河上。
童眸依然的余光残影:三五舢舨如叶迎水,结罟网鱼,长杓捞炭,斗笠下憨厚的素朴神情:岸边秋来的五节芒,阿妈随手折出一只草蜢,幼稚之我附鼻闻之,干燥的一种清香。母亲偶尔携我到大河支流,搭上渡河船楫,从士林横渡到对岸社子岛,天公生劫猪公的年度祭典。端详着摆渡之人,如同大河湾砖窑岸边逐水谋生的舢舨人家,肤色黝褐,笑意腼腆……支流两岸尽是鸭群嘎然,远眺关渡则是良田千顷,好风好水;观音、大屯两山耸翠,大河汤汤人海。舢舨如叶迎水。童时至今暮,总是深印于心,大河湾已是昔往遗事,而今却居此不见,二十年前截弯取直,河迁流到千米之外,我所不解的是,既是大河之湾,何以蛰居之地,古来取名“大直”?地籍却明载:大弯段。
十三年来,我倚着昔时大河湾之遗址,幽幽睡去,朦朦醒来。拂晓微曦,方始放下书写纸笔,阅读籍册,仿佛天谴一生的夜醒者;实因夜静无声,素喜宁谧本质。讽刺的是,现实生活并未容许我这隐藏的癖性,曾经十年的评论职场,竟是以口替笔,日以继夜之喧哗。众声如剑与盾争执、辩驳,烽烟迸火……公义和良知、是非与立场,虚实对阵,冰炭相炽。
终归决绝地抛盔弃甲,遁逃回自己的书房,至少钟爱半生的文学不曾离开;笔纸、藏书为我洗尘、疗伤,它们齐声说:欢迎你回来。
以口替笔的评论者,翻江倒海,犹若古老神话的鱼龙传说;有人自以为是呼风唤雨,云中之龙,我却一直宁为水里沉潜之鱼。生性不与人争,只祈盼静谧书写,净心阅读;似乎缺乏野心、壮志,仅想伴随爱侣,清闲度日。
清闲倚近童时留忆的大河湾,水在千米外,夜深人静,仿佛依稀的汩汩水声,悄然告之:河未曾消失,只是难以自决的被迫迁徙……
被迫迁徙后的大河湾以土石填满。如若不曾截弯取直,我书房窗外应是水光粼粼,河潮轻涌。如今日与夜临窗所见,大河湾遗址耸立华厦连云,富贵人家晚来灯影亮丽,隔街对视却遥若天涯。他们是否知悉,豪宅基座底下数十米曾是千年大河的遗址;舢舨逐水,鱼虾贝潜泅,富贵人家财帛丰厚,我却日夜簇拥着属于不在的大河湾从前的身世符码,难以忘却。
C
五百年前左右,罗马教宗尤里乌斯二世,时而独自秉烛夜行。*初此一怪异行径曾被误认是梦游症状,甚至教团间的红衣枢机们谣传:莫非尊贵的教宗中邪着魔?暗夜尾随的侍从遥见教宗之白袍飘曳如幽冥鬼魅,穿过静谧深长的走廊,祭坛抵达西斯丁小教堂……
以粗砺的麻绳捆绑自身的画家,几成一百八十度的将之肉体倒弯如一把拉到极致的弓;亚麻仁布的褴褛以及汗渍,灰发虬张却意态昂然、坚毅地一笔一画,他在弧形的天篷描绘圣经故事。工作架上的油彩瓶罐由于画家的凝神专注,轻微地碰撞,不经意地洒落数滴在秉烛仰看的教宗洁白的衣袍之上,他却毫不在意。
“还好吗?进度如何?”教宗问道。
“您。这样,是干扰我的工作。”答说。
胆敢如是反斥彼时世界之王,西方宗教领袖之人;此乃一五○八年至一五一二年时期衔命绘制罗马教廷西斯丁小教堂天篷湿壁画的不朽大师:米开朗基罗。
已然剥蚀、龟裂。五百年后的我以无比倾慕、敬谨之心,亲临仰望;耶和华与亚当的食指逐渐接近,五百年还是未能双指合一。米开朗基罗比我们所不能看见的神,还要神来一笔的有所迟疑及保留,是做为人子的某种抗辩,抑或是早就明白,不朽之绘终将灰飞烟灭?
据说:神予人智慧,人的心思却是悲观。
相信。不相信?行入圣彼得大教堂右殿,见及举世闻名的“圣母恸子像”大理石雕,那摛人、拟真的写实风格,亦是出自于未满二十五岁的艺术天才米开朗基罗之手。他在一四九八年至一四九九年间,采集卡拉拉整块白色花岗岩雕刻此一巨作。旅行到米兰之我,则另见米开朗基罗死前以同样题材完成的*终石雕,年代竟是相距长达一甲子的一五六四年……为之讶异、惊心的不是精雕细琢如圣彼得大教堂所谒,而是抽象粗糙如风化久矣的圣母扶持伤逝的圣子立像。
犹若历尽洪水、风雪之后,无告且荒凉的生命过程;雕刻刀下蓄意留予原石的肌理、质地,花岗岩*初的胚体,还原的因子。
米开朗基罗说过:雕刻,就是将灵魂从石块中释放出来。
临终前他彻悟了什么?对于宗教、人生、死亡……不相信。相信?五百年后静肃伫立于这不朽巨匠*后遗作前,关于自我的生命反思,我是相信或是不相信?一切该由文学印证,犹若米开朗基罗晚年遗作的湿壁画《*后审判》,那被去骨留皮的罪人之颜,竟是自己……
D
与之不朽巨匠相仿年代的岛屿北方盆地的沼泽地带,彼时文明未启,荒芜漫漫,鹿群以及水鸟,应该还有傍河而居,渔猎维生的凯达格兰族人……沼泽逐渐干涸,遗留在近代史上的贝冢、鱼化石意味在史前,我们而今所定居的台北盆地,曾经是大海潮涌注入的内陆湖泊;带着浓郁的盐分,一如火山熔岩依然在地层下翻腾、滚烫的延绵山脉。那时,从海峡对岸唐山大陆的汉族移民,从未谙知此处。
如今已然成为朦胧昔忆的北淡线铁道,像龙的遗骸。曾经横贯、曲折在这古大湖干涸以后的盆地边缘,那烧红的煤块,雄浑蒸汽的怒吼,黑铁壮硕的机车头,曳引着节节列车厢,逐火追风的华丽风采早已在一九八八年夏天尽成遗事。替之捷运系统,循着往昔北淡线古道,依然是穿过关渡隧道,乘员顿觉眸色一亮,壮阔出海的淡水河,红色关渡大桥,连接彼岸略显荒芜、静谧的八里乡,观音山横卧如恒。
……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小院里湿润的青苔在雨中纯净生长。这个季节,许多人都在打听关于莲荷的消息,以及茉莉在黄昏浮动的神秘幽香。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
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应该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流年分明安然无恙,而山石草木是这样毫发无伤。只是曾经许过地老天荒的城,在细雨中越发地清瘦单薄。青梅煎好的茶水,还是当年的味道;而我们等候的人,不会再来。
后来才知道,那一袭素色白衣的女子已化身为燕,去寻觅水乡旧巢。她走过的地方,有一树一树的花开,她呢喃的梁间,还留着余温犹存的梦。有人说,她是个冰洁的女子,所以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有着美丽的容颜。有人说,她是个理智的女子,不管面临怎样的诱惑,最后都可以全身而退。
林文义,祖籍福建安溪,1953年生于台北。少时追随小说、漫画名家李费蒙(牛哥)先生习绘,早年曾出版漫画集6册,后专注于文学。曾任《自立副刊》主编、广播与电视节目主持人、时政评论员,现专事写作。著有散文集《欢爱》《迷走寻路》《边境之书》等37册,短篇小说集《鲑鱼的故乡》《革命家的夜间生活》《你的威尼斯》3册,长篇小说《北风之南》《蓝眼睛》《流旅》3册,诗集《旅人与恋人》《颜色的抵抗》2册,主编《九十六年散文选》等书。2011年6月出版大散文《遗事八帖》,荣获2012台湾文学奖图书类散文金典奖。
宗白华评传-(上下册) 本书特色 1.国内外**部美学大师宗白华的传记2.二十多年来引用次数*多的美学经典著作之一 宗白华评传-(上下册) 内容简介 作者邹士方...
中国摩根宁高宁 本书特色 宁高宁精彩语录:假如国企是一头牛,那我们就是放牛娃。我们帮老板看好财产,也就是放牛。牛不是我的,我不能将牛杀了。但是,放牛娃也希望过好...
汉密尔顿-美国金融之父 本书特色 《汉密尔顿(美国金融之父)》由罗恩·彻诺所著,内容如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宪法的起草人之一...
周邦彦别传:周邦彦生平事迹新证 目录 引论**章 出身与家世新证**节 邦彦出身书香门第第二节 邦彦之叔周邡事迹第三节 邦式非邦彦之兄弟行考第二章 周邦彦生年及...
康熙大帝(上下) 本书特色 康熙苦读史书,励精图治,逐渐不满辅政大臣的倒行逆施和自己的傀儡处境。在祖母太皇太后的教诲和辅佐下,康熙采取各种方式,同鳌拜展开了错综...
《出版人》内容简介:著名历史学家艾伦·布林克利深刻再现了一幅亨利·卢斯——堪称二十世纪最重要出版家——的画像。作为美国《时
布哈林论 本书特色 布哈林是列宁以后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的著述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文学艺术以至历史学等多个领域,可以说,他在每个领域都作...
有三位服装设计师大师的作品改变了女人的穿作,可可·香奈儿、伊夫·圣·洛朗、还有——李·亚历山大·麦昆《亚历山大•麦昆》Lee
布衣大佬-吴稚晖 本书特色 国民党尊之为元老: 蒋介石待之以师礼: 蒋梦麟称之为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 胡适誉之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艺术和表现手法:极端;艺术和表现手法:再生;艺术和表现手法:兼容并包;人物和世界等。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目录 早期:一...
别怂 本书特色怂,还是不怂,这是一个问题。 他是郭德纲的朋友、师胜杰的干儿子、冯巩的属下、姜昆的忘年交。他来自相声圈,却与学术圈的贺卫方、文学圈的刘震云、艺术圈...
恺撒-(公元前100-公元前45) 本书特色 是什么让他们直面重重的挑战?是什么让他们登临世界的巅峰?难道是来自于上天所赐?难道是得之于偶然之间?大人物之所以称...
安徒生自传 本书特色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
宋代名人传 本书特色 宋代思想文化经济等等是中国古代的巅峰。本书为宋代名人传记,从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方面选取两宋时期150位名人,每人一传,面向青...
基辛格传-他为美国利益代言 本书特色 想要了解中美关系,必须了解基辛格!基辛格,是为数不多的见过新中国五代领导人的外国人,在美苏冷战的关键时刻,正是基辛格提出的...
朱熹-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
1976年,经友人推荐,年轻的《纽约书评》助理编辑、文学女青年努涅斯成为处于癌症术后恢复期的苏珊·桑塔格的助手,由此进入一代
萨特自述 本书特色 对任何一位文学传记者来说,*宝贝的材料莫过于传主本人所留下的自述文字,哪怕是只言片语。本书即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萨特的只言片语,1905...
宋代人物论稿 目录 自叙卷一 开国之君:太祖与太宗关于宋太祖早年任职的三点考证试论宋太祖朝的用人宋太宗论论宋太宗朝的科举取士卷二 开国名相:赵普赵普早年事迹考辨...
陆九渊-大家精要 内容简介 陆九渊(1139~1193),江西金溪人。南宋著名哲学家,心学学派创始人,与朱熹并为南宋理学双杰。他为人特立独行,为学标新立异。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