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宗教论丛(第3辑)》是西北民族大学宗教学重点学科资金支持下的展示西北宗教研究成果的辑刊类出版物,每两年出版一次。《西北宗教论丛(第3辑)》与前两辑有所不同,主要是论文征集范围面向了全国,并得到牟钟鉴先生、金宜久先生等宗教学专家的大力支持。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才让编著的《西北宗教论丛(第3辑)》,就是宗教研究中心宗教学硕士点部分师生教学科研的成果之一,还有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内容,以西北地区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研究为主,进行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的宗教史、宗教思想理论、民族史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成果,它明确肯定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相通、契合之处,局部的不适应可以通过引导达到彼此协调。适应论更新了主流社会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两者的属性、关系的看法,较多地从正面看到宗教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也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在核心价值指引下的多样性,宗教是一种正常社会文化体系,可以成为新的社会形态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管理部门的责任不是与宗教作斗争,而是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涉俗事务,引导宗教健康发展,及时处理与宗教相关的各种问题,发挥宗教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宗教界也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制度,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的责任,适时调整与社会发生的矛盾,加强教团的建设,服务社会,利益大众,争取社会普遍的认可。本土生长的道教和已经中国化的佛教,面临着创新义理和活动方式,以适应急速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社会。天主教和基督教面临着认同中华文化,适应中国国情,成为中国宗教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伊斯兰教面临着更好地推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宗教认同三者的高度统一,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发挥积极作用。六、宗教与社会变迁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结合人类社会史与宗教史的实际,关于宗教与社会变革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到这样几点:当经济基础和与之相应的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更时,宗教也要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因此中国和欧洲近现代宗教形态的变化,其深层原因在于近现代社会经济基础的深刻变动;宗教与政治、法律、哲学、文学、艺术关系密切,因此宗教的变迁要与政治史、哲学史、文艺史结合起来考察,其中,政治对宗教的影响*大;宗教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它可以跨越不同的社会形态,而每一次跨越,都有因有革,有新质出现。当我们具体考察中国宗教与中国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时,就会发现,每一次社会重大变革都引起文化上宗教上的一系列变动,形成宗教发展的不同阶段,并给予中华文明史以重要影响;当代中国处在空前深广的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观念形态的文化也处在重新组合、调整创新之中。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的过程里,其具体形态也将是不断变更的。(一)宗教与古代社会的变革1.宗教与上古时代到夏商周三代社会的演变。早期中国社会有三大发展趋势影响宗教:一是较早由狩猎畜牧经济为主走向农耕兼畜牧经济为主,即传说中神农氏开启的时代;二是从氏族演变为早期民族的过程中族群以融合为主,同时保留内部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即传说中五帝时代;三是从氏族社会走向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氏族血缘纽带被保留下来,成为古邦国的宗族制度,到周代形成发达的宗族国家。在这三大社会变迁的基础上,原始宗教演化出敬天尊祖重社稷的礼教,给予农业经济以精神依托,用以巩固早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维系宗族国家的社会秩序。天既是君权的合法性根据,又被视为保佑族群的*高神灵。祖先是宗族团结的象征,尊祖可以维护宗族伦理道德。社稷是农业祭祀的高级形态,代表中国以农业立国,民以食为天。此外,还有日月、星辰、山川、湖海、圣贤、物灵之祭,作为早期宗教的补充,以满足不同地区民众的多样性精神需求。周代体制,政权与礼教合一。周以后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教有所分离,但敬天法祖的礼教长期延续,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基础性信仰。2.宗教与秦汉至清末社会的演进。从周代起,社会出现重人事轻鬼神的倾向,如《礼记·表记》所说:“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在治国方略上,强调民为邦本,重视民生民信,拉近尊天与惠民的距离,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①,从此中国宗教走上了神道与人道相结合的道德宗教的道路,天神以其公正性成为各民族共信的*高权威。在社会体制上,周人致力于建设以男性血缘关系为轴心的宗法等级制度,把诸侯分封制度、财产与权力继承制度、刑法赏罚制度、民俗生活规则皆纳入其中,形成完整的礼治体系。经过春秋战国土地私有制度的建立和诸子百家人文主义的洗礼,至秦汉帝国的建立,以地域为行政区划、以中央集权和各民族异俗共存为特色、以宗法等级制度为基础、以个体家庭为社会细胞的统一大帝国正式形成,在意识形态上以孔子儒学的仁礼人文之学为指导思想,同时重建郊社宗庙制度,形成人文为主导,宗教为基础的社会文化格局。各种有独立教团的本土宗教如道教、外来宗教如佛教都在政主教辅的体制中发挥作用。……
《庄子奥义》主要内容:书名《庄子奥义》,取自《老子》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绪论两篇。一篇横向描述庄子时代的战国总
孔子评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齐鲁书社1985年出版的《孔子评传》的修订本。作者根据近年研究所得,在齐鲁版的基础上,除增写了《经济思想》一章外,对其他各章也分别作了...
狄德罗经典文存 内容简介 (1713—1784)18世纪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启蒙思想家。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与当代其他启蒙思想家一起,汇成一股强大的反映新时代特点的思...
没事-坛经心读 本书特色 《没事:坛经心读》:人类千万年的漫长历史,如果放在宇宙间观察,都不过弹指一挥间。所以,慧能才会说:本来无一物。如果我们在事情发生的当下...
王阳明与禅学 本书特色 本书原名《达摩与阳明》,共分六章。*章论及王阳明的学问素养与禅之关系,检核王学之要素;第二章论及老庄哲学与禅学之关系,阐明老禅之宇宙观与...
西方哲学与人生-第一卷 内容简介 生命之域如此深广,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该是何等重要之事。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本书犹如一片桃花源,通...
德国政治哲学-法的形而上学 内容简介 克里斯·桑希尔的《德国政治哲学:法的形而上学》是**本较为全面地论述德国政治哲学史的英文著作。该书对德国政治理论做了广泛而...
熊十力哲学研究-哲学史家文库-第2辑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简介:熊十力是现代新儒家代表性的人物、世界级哲学家,透过熊十力,可以理解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特质。本书从熊十...
礼治之道-汉代名教研究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与价值理念,名教从汉代产生到近代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两千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乃是研究中国...
庄子诵读本-20 内容简介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诵读中华经典,是四至十二岁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也是中央文明办、...
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向现代,这是一般史家的概念,这个概念当然并不是完全按照外在的计时方法来区分的,近代和现...
《海德格尔的政治存在论》内容简介:马丁·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公开结盟,以及这一结盟与其哲学思想中的具体关系——也就是在何种程
《汉译名著:感觉与可感物》写了:上世纪中叶,奥斯汀曾与赖尔并列为牛津哲学的主导人物。他逝世后一段时间里,其影响有增无减。此
误入世界(卡夫卡悖谬论集) 内容简介 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
论语 本书特色 《论语》共二十篇,为语录体散文,记载了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广泛,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理论、道...
印光法师话禅与净土 本书特色 大师其以文字般若示人生之苦短,明本具之佛性。大师通过对参禅、话禅,来讲述做人的道理。《印光法师话禅与净土》付以导读及注释,俾令行者...
"TooYoungForTheCarousel"willmakeyoufeellikeyoureagoodfriendofBobbyParrish.Theaut...
插图本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在叙述各个时代各类思想时,尽可能地反映出以人的群体活动为主体的思想演变历程,特别要突出典型思...
思维影响人生:用黄金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内容简介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10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读者发掘出头脑中的资源,使大家掌握开启智慧的钥匙。每一种...
道德情操论 本书特色 温家宝总理五次推荐的大师巨著。台湾著名学者、《国富论》译者谢宗林的权威全译本。温总理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