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未尽才:钱锺书

千古文章未尽才:钱锺书

作者:汤晏

出版社:龙门书局

出版年:2013-08-01

评分:4.9分

ISBN:9787508840314

所属分类:人物传记

书刊介绍

千古文章未尽才:钱锺书 目录

引言
**章幼年(1910—1929)
第二章父亲钱基博(1887—1957)
第三章清华才子(1929—1933)
第四章青年讲师(1933—1935)
第五章牛津(1935—1937)
第六章巴黎(1937—1938)
第七章西南联大(1938—1939)
第八章蓝田(1939—1941)
第九章上海(1941—1945)
第十章上海:胜利后(1945—1949)
第十一章北京(1949—1978)
第十二章出国访问(1978—198。)
第十三章钱锤书热(1980—1994)
第十四章泰岱鸿毛(1994—1998)
结语
简体字版后记
附录一繁体字版后记
附录二读英译《管锥编》——纽约读书笔记之二
附录三回忆“魔鬼夜访”过的钱锤书先生
钱锺书年表
书目
索引

千古文章未尽才:钱锺书 内容简介

《千古文章未尽才:钱锺书》的大陆简体字版**版出版于2005年春天。书出后,美国俄亥俄州扬斯敦州立大学历史系的黄培教授曾撰一英文书评刊于(《中国书评季刊》,对本书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批评与建议。他认为**章“家世”、第二章“幼年”、第三章“父亲钱基博”,这三章可以合并为一章。于是在本次新版中我将**、第二两章合并为一章,至于“父亲钱基博”一章,我考虑再三,还是想让它独立成一章。他也建议将*后两章即第十五章及第十六章合并为一章,我采纳了,故新版一共只有十四章。

千古文章未尽才:钱锺书 节选

3
钱锺书生于宣统二年农历十月二十日(1910年1月21日)。翌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照西方说法,他还不到1岁,所以日后有人戏称他是“逊清遗老”,或说他是“三朝元老”——逊清、民国及人民共和国。在他出生后几个星期,他的祖母孙氏病逝享年59岁。少的长,长的老,老的死,生老病死,本是人类嬗递的自然法则,祖母之逝,难免举家哀痛,但很快地过去了。钱锺书的出生给钱家带来一片喜气。因钱锺书的伯父钱基成没有子嗣,只有一个女儿.所以钱锺书一生下来,照旧时习俗,祖父福炯公即命钱基博将钱锺书出嗣给长房,由大伯基成抚养。
伯父特别兴奋,在钱锺书诞生后,他连夜冒雨到乡下找到一个壮健的农妇做锺书的奶妈。她是一个寡妇,遗腹子生下来不久即夭折,孤苦伶仃,从此姆妈一辈子在钱家(钱锺书称她为姆妈)。因为姆妈有时会发呆(也许思念亡夫或伤痛夭折的儿子),故在钱家,背后大家称她为“痴姆妈”。钱锤书生性俏皮,爱说俏皮话或幽默话.家里的人不能欣赏或者不领会他的幽默风趣,就会说钱锺书“专爱胡说乱道”,说锺书因为吃了痴姆妈的奶长大的,袭有姆妈的痴气。这种痴气也许在文字上就是才气。郑朝宗说:“钱锺书的痴气就是天才的表现。”””杨绛说无锡人所谓“痴”包括很多意义:“疯、傻、憨、稚气或淘气等。”不管怎样,照杨绛的说法,钱锺书“不像他母亲那样沉默寡言严肃谨慎,也不像他父亲那样一本正经。
钱锺书的名字。在锺书出生的那一天,刚好友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所以伯父就为他取名“仰先”,字“哲良”。我国旧时有抓周的习俗,即小孩子满周岁要抓周。吾人读《红楼梦》,在第二回里,冷子兴与贾雨村一段对白讲到贾宝玉抓周,由冷子兴道出:“周岁时,政老爷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所有的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便不甚爱惜。”钱锺书周岁抓周时抓到的是一本书,他的祖父、伯父和父亲都非常高兴,所以按“锺”字辈分排下来故名“锺书”(这个名字对钱锺书来说是很恰当的),“仰先”就成了小名,家里的人叫他为“阿先”,但“先儿”、“先哥”,好像是“亡儿”、“亡兄”,不吉利,所以就改“先”为“宣”,但他父亲仍叫他“阿先”。“默存”是锺书在lo岁时,他的父亲为他取的字,取自《易·系辞》“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因为钱基博看他常快言快语,故取“默存”。至于“槐聚”是钱锺书自己取的号,取白元好问的诗句:“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中书君”是钱锺书写文章用的笔名,取自韩愈《毛颖传》,昌黎以笔拟人,把笔叫“毛颖”,又称“中书君”,后来“中书君”成为毛笔的代名词。在幼年钱锺书取过“项昂之”作为别号。八九岁时他喜欢摹临书上的插图,画完后即署名“项昂之”三字,项指项羽,他很佩服项羽,“昂之”则示想象中楚霸王的英武气概。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