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相信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梁启超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其中史学研究成绩*为显著。他比他的老师康有为更早和更多地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堪称中国知识分子**人。他的爱国精神和“变法”思想影响了几代中国知识分子,包括鲁迅、胡适、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等人早年受其启蒙,走上了拯救中国、解放民众的革命道路。两年前,我由于编辑梁启超大公子、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著作《大拙至美——梁思成*美的文字建筑》,常常去梁思成先生遗孀林洙先生家里,有机会看了不少梁思成与家人的照片。尽管对学识渊博、胆识过人、思想超前的梁启超有很多的遐想,但**次见到梁启超的照片,心中还是感到了很大的震撼,除了他那非常硕大的脑门和极为明亮的眼睛,显示出一个人非凡的才华外,*难忘记的是他那犀利的目光,隔着那发黄的相纸似乎立刻就能穿透我的心灵。之后常常听林先生说起梁启超一家的事,得知梁启超共有十个子女,除了英年早逝的思忠和夭折的“小白鼻”,其余八个儿女全部成才,每一个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专家,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不知道在中国,一个家庭里出了三个科学院院士是不是绝无仅有的,但至少是极为罕见的。除了梁启超那过人的聪敏遗传给了他的孩子们外,我想那*重要的就是他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引导。而恰巧在20世纪20-30年代,梁启超先把思成、思永、思庄、思忠四个儿女送到国外学习,远隔重洋,他对孩子们的引导和教育都是通过信件往来实现的,这也有幸使这些宝贵教育经验以家书的形式得以留了下来。由此出一本“梁启超家书”的念头立刻在我脑海闪现,幸运的是林先生保存有梁启超的家信有几百封之多。经过林先生的细心挑选,选出了那些关于对子女教育的近一百封信。当我**次通读全稿时,我完全惊呆了,也明白了为什么梁家的孩子如此有出息、如此爱国,答案全在这厚厚一叠家信中。信中表达了一种*特别也是*超前的教育理念,即使放在21世纪的今天也毫不过时,因为它包含着永恒和经典的做人真理。梁启超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教育他的孩子们必须爱国。爱国,就像一颗种子,他把它种在每个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而梁启超的爱国思想又不是守旧的、固步自封的,他深知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是旧中国*需要的。他让孩子们像海绵一样吸收国外*好的知识。为了使得*大化地吸收知识,他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又是中国*需要的*有用的。而放到国外的孩子们又像牵在他手中的风筝,当祖国需要之时,他就把他们拉回来为国效力。梁家所有的孩子没有一人留在国外,无论当时的中国是战火连天还是贫穷困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的爸爸梁启超是那么地爱国,他心里没有小小的“我”,他让每个孩子都志存高远,从小就把责任放在心里。梁启超亲自为孩子们选择人生伴侣,他是个多么“爱管闲事”的爸爸啊!他*得意之作就是长女梁思顺的丈夫周希哲和长子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当然他从来没有强迫孩子,他只是太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会喜欢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做终身伴侣,而他阅人的本领又是那么厉害。他欣赏林徽因的才华,对她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当得知林徽因的父亲意外离世后,他**时间在给梁思成的信里写了这样的话:“我从今以后,把她(林徽因)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种十二分的同情,度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大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艺术界做些贡献……”梁启超从此承担了林徽因全部的学费,当时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还没有结婚。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在学习上有些跟不上时,感到非常沮丧和痛苦。梁启超在信中写:“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当梁思成在国外的学习中感到进入“瓶颈期”,不知道该如何前行时。梁启超在信中说:“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我在编辑文稿的过程中,常常在想,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透露着愚昧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叫“宝贝”“baby”,常常说:我爱你们,我想你们,想得厉害……”他一时兴起就会在信里写:“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如今的父母能这么直白对孩子表达感情也许还不算多,孩子对父母说些动感情的话也常常觉得难为情,而百年前的梁启超已经这么对他的孩子做了,将自己的情感直白地、坦诚地告诉孩子们,使得他的孩子们每一个都成为了感情丰富、激情澎湃的人。梁启超在家信中有一句话,我看了之后非常感动:“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其实这不仅是梁启超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也是他对所有中国年轻人的期望。自信的梁启超从来都把自己当作年轻人的榜样。晚年的梁启超除了大量的政务缠身之外,做的*多的工作就是到各地大学去演讲,他无论是病情恶化还是疲劳不堪,对于做于年轻人有益的事他从来都不推辞。在他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中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家书》是我编得*辛苦也*幸福的一本书。辛苦是由于我个人学识不够,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而一直激励着我把这本书做完做好的动力又是因为那家书中字里行间的父爱,那么深厚、那么坦诚、那么温暖,隔了近一个世纪,也同样激励着同为青年的我,让我感到特别幸福。
梁启超的女子众多,个个成才,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家庭中*为少见的。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庄、思忠送到国外学习,他与孩子们有密切的书信往来。梁启超作为一个父亲,用自己的爱,自己的素养,自己的情怀将他的孩子们引上成才之路。本书由梁启超之子梁思礼院士撰写前言,梁思成之妻林洙女士亲自整理编辑。书里收录有梁启超与孩子们的家庭照片和极为珍贵的梁启超家书手迹。
001 梁启超简介
前言
梁启超的儿女们——他们个个成才
? 壹[1912年12月5日——1916年10月11日]
致思顺书——人贵自立也
致思顺书——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
致思顺书——吾实厌此社会
致思顺书——处忧患*是人生幸事
致思顺书——汝曹不必远念
致思顺书——吾今舍安乐而就忧患
致思顺书——越南入境如此其难
致思顺书——睡后吾明日必以力自振
致思顺书——而其间却有一极危险之纪念
致思顺书——汝辈学业切宜勿荒
致思成思永书——汝年幼姑勿责也
致思顺书——但做官实易损人格
? 贰[1919年12月2日——1922年12月25日]
致思顺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致思顺书——已久不得汝书,颇悬悬
致思顺书——他事如常,无可告
致思顺书——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
致思顺书——吾日来极感希哲有辞职之必要
致成、永、忠书——汝等不必着急,吾自知保养也
致思顺书——我且把我的功课表写给汝看
致思顺书——我一面讲,一面忍不住滴泪
? 叁 [1923年1月7日——1923年11月5日]
致思顺书——思成和徽音已有成言
致思顺书——我想破戒饮一回
致思顺书——看见许多小宝贝,忘记了你这大宝贝了
致思顺书——只要拾回性命,便残废也甘心
致思顺书——小小飞灾,很看出他们弟兄两个勇敢和纯挚的性质
致思成书——读国学书事
致思成书——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
致思顺书——家中大小都好
致思顺书——随意写几句
致思顺书——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 肆 [1925年4月17日——1925年12月27日]
致思顺思庄书——你们走后,我很寂寞
致思顺书——把思成身体实在情形报告我,我才真放下心哩
致顺、成、永、庄书——对着月想你们,也在这里唱 起来
致思顺书——又作一首诗给姚胖子五十寿
给孩子们书——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
给孩子们书——我很想买这所房子,想和你搭伙平分
致思顺书——北戴河房子我实在爱他不过,已决定买了
致思顺书——北大有些人对我捣乱,其实不过少数
致思顺书——我现在觉得有点苦
给孩子们书——盼望老白鼻快来
给孩子们书——庄庄真是白了许多吗
致顺、成、永、庄书——汝等不必以我过劳为虑也
致思顺思成书——写给思顺和思成的诗
致顺、成、永、庄书——祭文本来该焚烧的,我想读一遍
致顺、成、永、庄书——你妈妈真音容永绝了
致思成书——我从今以后,把他和思庄一样地看待
? 伍 [1926年1月5日——1926年12月20日]
致思成书——今天谁也料不到明天的事,只好随遇而安罢了
给孩子们书——全家都变成美国风实在有点讨厌
给孩子们书——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给孩子们书——我所望于思永、思庄者,在将来做我助手
给大小孩子们书——活到五十四岁,儿孙满堂,过生日要挨饿
给孩子们书——我近来真是无所用心
致思顺书——我受手术十天之后,早已一切如常
致思忠书——病虽未痊愈,比前次确减轻许多
给大小孩子们书——这封信专报告病之肃清
给孩子们书——但择交是*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
给孩子们书——“劳于用人而逸于治事”
致思顺书——小小的病何足以灰我的心
给孩子们书——你们又添一个小弟弟
给孩子们书——我很不愿意全家变成美国风
给孩子们书——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
给孩子们书—— 天天被王姨唠叨,逼着去睡
给孩子们书——“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致思永书——怕你悬望,先草草回此数行
给孩子们书——我实在想你们,想得很
? 陆 [1927年1月2日——1927年7月3日]
给孩子们书——“乡音无改把猫摔”
致思永书——把中国考古学的常识弄丰富一点
给孩子们书——万恶的军阀,离末日不远了
给孩子们书——现在我要做的事,在编两部书
给孩子们书——中国病太深了,症候天天变
致思顺书——你们看着一定欢喜得连觉也睡不着
给孩子们书——“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给孩子们书——小白鼻病得甚危险
给孩子们书——那小同同已经死了
给孩子们书——思永说我的《中国史》诚然是我对于国人 该下一笔大账
给孩子们书——总是老守着我那“得做且做”主义
给孩子们书——北京正是满地火药,待时而发
给孩子们书——我现在心很乱
致思顺书——老白鼻平安,真谢天谢地
致思顺书——南海先生忽然在青岛死去
致思顺书——国内太不安宁
致思忠书——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致思顺书——我自审亦一无把握,所以不敢挑起担子
致思顺书——生当乱世,要吃得苦
给孩子们书——这两天北方局势骤变
给孩子们书——你们在外边几个大孩子,总不要增我的忧虑才好
致思顺书——决俟秋凉后,乃着手工作
致思顺书——这病岂不是“老太爷病”吗
? 柒 [1927年8月29日——1927年12月24日]
给孩子们书——你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
给孩子们书——思永天天向我唠叨,说我不肯将自己作病人看待
给孩子们书——我*不放心的是他,偏是他老没有消息来安慰我一下
给孩子们书——昨日又得加拿大一大堆信,高兴得我半夜睡不着
给孩子们书——你们个个都是拿爹爹当宝贝,我是很知道的
给孩子们书——这几天家里忙着为思成行文定礼
致思顺书——你虽是受父母特别的爱,但你的报答也算很够了
致思成书——这几天为你们聘礼,我精神上非常愉快
致思顺书——好孩子,切须听爹爹的话
? 捌 [1928年1月12日——1928年10月17日]
致思达书——总之必回家过年
给孩子们书——你们这些孩子真是养得娇,
三个礼拜不接到我的信就撅嘴了
致思成书——我盼望你每日有详细日记,将所看的东西留个影像
致思成夫妇书——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可怖之敌,我们须
终生不许他侵入
致思顺书——我正天天盼平安喜电哩
致思顺书——我生性爱管闲事,尤其是对于你们的事
致思顺书——我极舍不得清华研究院
致思顺书——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争气,我有什么忧虑呢
致思成书——我觉得为你前途立身计,东北确比清华好
致思顺书——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路上走
给孩子们书——新人到家以来,全家真是喜气洋溢
致思顺书——我平常想你还自可,每到病发时便特别想得厉害
致思成书——我在病中想他,格外想得厉害
梁仲策追述先生得病逝世的经过
梁思成等追述先生得病逝世的经过
? 附录
为学与做人
梁先生北海谈话记
1923年梁先生小释“玄学”与“科学”的关系
? 后记
后记
梁启超(1873年~1929年),男,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生于广东新会(现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清光绪举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内容简介:30岁前,一定要读的爱情故事!你可以感动地哭,但绝不要走她的路。弗洛伊德叹为观止的情感洞察,
解密档案中的孙中山 本书特色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吴其昌:梁启超传(典藏版) 本书特色 《吴其昌:梁启超传(典藏版)》介绍:梁启超是一个热情似火的人,为了扭转国势、实现宪政,从戊戌变法,到庚子勤王,从护国运动,...
国民党中统头目花名册 本书特色 “中统”是民国时期国民党用以维护其反动独裁政权的工具,中统特务组织的活动“搞鬼有术、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坐龙椅:明清帝王的风雨人生(上部) 本书特色 近年来,市场上兴起解读明代历史的热潮,一批史学畅销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书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以近现代思想为参照...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爱新觉罗·浩出身于日本华族嗟峨侯爵家,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策划,她嫁给了满皇帝溥仪的亲弟弟溥杰。
柯布自传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讲述了著名过程哲学家、生态经济学家小约翰·柯布对自己人生的追忆,反映了过去六十年来的宗教理论发展历程。从存在主义到过程哲学,从女权主...
楚辞兰韵-李楚池昆曲五十年 内容简介 《昆曲艺术家传记文献丛书》作为“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正是力图将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代昆曲艺术家、...
卡斯特罗评传-从马蒂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 本书特色 本书是笔者根据多年来所掌握的大量的**手原始资料写成的,是笔者在古巴多年的生活及多次实地考察、访问的结果,是...
毛泽东三十一年还旧国-1918-1949年毛泽东在北京的人生地图 本书特色毛泽东的一生,起点是韶山,终点是北京。83年的时间里,他行走在中国广阔的版图上,而北京...
这部传记作品是著名作家邢军纪应钱伟长先生之邀,在大量采访、阅读的基础上,历时十年创作而成。传主叶企孙在当今并无显赫的名声
我的爸爸阎肃 内容简介 阎肃剧作家、词作家代表作——歌剧:《江姐》《党的女儿》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敢问路在何方》((故乡是北京》《雾里看花》《前门情思大碗...
八卦多一点 本书特色 作者文笔流畅自然,极富画面感,又风趣幽默;内容关心的大家喜闻乐见的娱乐圈生活,从一个记者的角度给与了较为深刻的评价,使其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娱...
梁启超传 目录 梁启超与吴其昌——吴其昌著《梁启超》前言**章 ——世纪来中国之命运——从鸦片战争至梁氏诞生的前夕**节 绪说第二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惨况 陷...
《中国制造全球布局》内容简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可谓跌宕起伏,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白手起家到后来的飞速发展、欣欣向荣,
秦汉的那些将军 本书特色 其实战争从未远去,将军们也并没被遗忘。以饮他者之血始,饮己之血终。何为道义?何为胜利?沙场之上,人生途中,命运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毛泽东谈毛泽东 内容简介 世纪伟人毛泽东生前没有留下任何个人传记或回忆录,这对无数渴望认识和了解毛泽东的人来说,不无遗憾。毛泽东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对于自己的成长...
诗圣杜甫 本书特色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被称为“诗中之圣”,而在近年的流行娱乐中却成了网络青年各种调侃的对象。我们真的了解杜甫吗?作者凭着多年阅读、讲授...
音乐家插图百科 内容简介 鲜为人知的中世纪音乐家为世人留下了庄严肃穆的胜咏;巴赫代表着巴洛克时期音乐领域的*高峰;莫扎特、贝多芬试图把自己从“音乐家是朴人”的观...
青年邓小平 本书特色 由李天雄著作的《青年邓小平》是一部革命史诗,是一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因为作品里记录的不仅仅是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它涉及中国革命和党内一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