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哲学概论

华为哲学概论

作者:楼河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3-08-01

评分:5分

ISBN:9787539963730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华为哲学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对华为企业文化的运作方式与成功路径做了深入分析,阐述了有关华为的*新、*热门的危机话题,并对其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应对之法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把华为的成功与危机放置在同一个参考系统中观察,在分析华为的成功路径的同时,也指出其中埋伏的隐患,把华为的成功与危机作为一件事情的正反两面进行了解读。

华为哲学概论 本书特色

一个公司的基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和普世价值观。为什么任正非总是销声匿迹?为什么华为总是无处不在? 完整阐释任正非的经营理念与华为企业文化,一个前华为神秘高管为您揭秘华为不为人知的内部事儿!

华为哲学概论 目录

自序
上篇:风华绝代乱世生——成功者华为
**章从代理商到业内大鳄——华为成长史
再见,体制!
一场豪赌
从“西乡军校”到“黄埔军校”
对房地产说“不”
“农村包围城市”的背后
“天气好时,别忘记晒钱!”
出征海外
难得的机会
“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国际版“农村包围城市”
市场机会窗的出现
2005:挺近欧罗巴
美国,冰冷的大门
第二章振兴通信,中华有为——华为人的精神食粮
任正非的家国观念
“振兴通信,中华有为”
作为文化策略的民族主义
作为公关策略的民族主义
第三章老板,父亲,校长——多重角色下的任正非
任正非的复杂身份
企业文化宣传大师
以运动树理念
洗脑?抑或激励?
穿透人性的激励才有效
第四章抬头遥望北斗星——华为人的行动指南
“华为基本法”的诞生
客户至上的逻辑
要“奋斗”,不要“劳动”
不奋斗,就回去找妈妈
自我批判:任正非的金箍圈
新时期的“上山下乡”
不要脸的人才会成功
“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第五章走出去,才能走得更远——华为的国际化战略
务实的冒险主义者
狭路相逢唯有勇者胜
低价,也是一种策略
压强原则与机会窗理论
“见谁都说好”
投机与反投机的辩证法
论突破大T的必要性
下篇:问君能有几多愁——华为的危机
第六章高处不胜寒——华为转型之困
成为**之后怎么办?
从“抢粮”到“守粮”
业务转型,前途未卜
华为手机的真相
纠结的领先者角色
第七章:关山难度——华为国际公关的挑战
美国,大门难开
自证清白,一个难题
欧洲人眼里的“低价倾销者”
本土化难题
丧失主动权的公关
关系型媒体策略的利与弊
公关问题出在哪儿?
消除数字鸿沟的领跑者
全球化语境:根本之道
第八章艰苦奋斗过时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危机
文化早过时了
变了味儿的“员工持股制度”
隐患重重的双重差序格局
员工非正常死亡的背后
绩效主义优劣之辨
“灰度”理论的灰色色调
第九章谁能替代任正非?——华为的接班人难题
华为文化能延续吗?
CEO轮值制度之辨
缓兵之计?
任正非的高傲与功利
从《我的父亲母亲》到《一江春水向东流》
附录:华为相关文献选编

华为哲学概论 节选

体制出逃者的福祸相倚
当任正非从一家国有的部门经理岗位上离职时,他与几位朋友凑齐了约2万元人民币创办了华为公司。其时为1987年,其地乃是深圳。这是一个了解华为的人所深知的故事。然而,大多数人关注的是华为2万元原始资金的创业之艰,却几乎忽视了任正非创业的时空背景——改革开放年代,一个体制化格局正在逐渐被破开的时期。这是一个崭新的年代,充满了变化、不安和机遇,所以当我们将华为或任正非放在这一历史维度上去观察时,却让我们对它有了另一番思考。
正如吉姆·科林斯在他的名著《基业长青》中所观察到的:“伟大的公司并不靠伟大的构想起家。”实际上,华为的创立,主要出于任正非本人的谋生需要。任正非本人就在《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多篇文章中坦承,自己是在人生无路可走的时候,才被迫创建了华为。
上世纪80年代,任正非由于中国整建制的大裁军,以转业干部的身份来到深圳一家国有企业——南油集团就业,尽管是从军队来到了民间,但实际上仍在巨大的体制中生存,得到体制的保障。虽然当初选择深圳,是因为这里代表了一种体制开放,让正值壮年的任正非怀抱梦想有所作为,但脾气火暴的他在新环境下仍是进展不顺,在一次交易中有200万货款他没有收回来。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此他打起了官司,但官司结束之后,他也难在南油集团待下去了。
体制是封闭的,要从南油离开去其他地方,并没有今天跳槽那么容易。当时的任正非养家糊口的责任很重,不但有自己和妻儿这个小家,父母也和他住在一起。为了养家,任正非只有选择了辞职“下海”创业,也自此正式告别了体制。“下海”是个很生动的词,下到沉浮的商海之中,意味着离开了岸上,要自己解决生存问题,要么在岸上已经把船造好,要么泳技高超,否则就是生死难料。这是一个巨大的身份转换,体制提供的一系列的福利待遇将随之消失,不仅如此,连养老金、公费医疗、工商保险等之前由原单位解决的社会保障也没有了。当时的人们出门办事,没有单位盖章证明,许多事情都干不成。
任正非被逼到一个“不游泳就淹死”的大海之中。这是一个民营经济开始兴起的年代,虽然生机显露,但依然是困难重重。民营企业的身份并没有得到意识形态的认可,在很多人心目中,民营企业主是不讲道义的。上世纪80年代,在任正非的原籍浙江甚至还发生过“柳市镇八王事件”,温州8名私营企业主被以“投机倒把”的罪名送入监狱。直到1987年,中国颁布了《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次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提出了“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并“鼓励、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障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才对民营企业有了清晰的界定和合法化。
祸兮福之所倚,风险有多大,机遇也可能有多大。1985年12月25日至1986年1月5日,国务院在深圳召开第二次全国特区工作会议,确立了深圳建立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因此1987年创业的任正非也顺应时势,把华为定位为贸易型公司。创业之初,企业生存下去是首要目标,当时的任正非对华为并没有多么高远的抱负。华为前副总裁刘平在其《华为往事》中就回忆说,创立之初的华为虽名为技术公司,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方向,“什么赚钱做什么,还卖过减肥药”,真是与“技术”绝缘。

华为哲学概论 作者简介

楼河,诗人,著有《楼河诗选》《野外七人诗选》等;著有《邓丽君私家相册》等。曾在华为公关部门任职。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