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独辟蹊径,在介绍中国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气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讲述中国气候与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及中医科学等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颇具趣味性。
本书独辟蹊径,在介绍中国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气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讲述中国气候与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及中医科学等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颇具趣味性。
中国传统文化从形成外因看,实质是“寒暑文化”(代序)
**章 气压与季风
一、中国冬夏季节气压场的分布和形势
二、中国季风气候及其成因
三、季风气候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第二章 中国的气温
一、中国(*冷)1月平均气温分布
二、中国冬季是世界同纬度上*冷的国家
三、中国冬季中*冷的地方——“北极村”漠河
四、中国(*热)7月平均气温分布
五、中国夏季气温*高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火炉高温)
六、中国夏季*闷热的地方——长江中下游地区(蒸笼高温)
七、“冬冷夏热春秋急”——中国平均气温年较差分布
八、“早穿皮袄午穿纱”——中国平均气温日较差分布
第三章 中国的四季
一、四季如何划分
二、四季哪天开始
三、中国四季短长
四、中国四季更替世界*鲜明
第四章 地形对中国气温的主要影响
一、“高处不胜寒”——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二、四川盆地孤立无霜区——地形影响气温的世界奇迹
三、四川盆地“没有海洋的海洋性气候”——地形对气温年、日较差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的降水
一、从“雅州天漏”说起——中国年平均雨量分布
二、中国年雨日、年雨时分布
三、中国的暴雨
四、中国的降雪和积雪
第六章 中国的雨季和旱季
一、华北春旱和江南春雨
二、黄梅时节家家雨——江淮梅雨
三、夏雨与伏旱
四、秋高气爽与秋雨绵绵
五、中国冬季中*鲜明的晴雨对比区——川西、云南vs四川盆地、贵州
六、“风调”才能“雨顺”
七、中国丰富多彩的雨旱季节类型
第七章 地形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一、沙漠地区有森林——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
二、森林纬度带上的沙漠——坡向对降水的影响
三、金沙江河谷的“西南干旱中心”——多重山脉背风坡
减雨效应叠加造成的中国气候奇迹
四、中国唯一的局地性基隆冬雨区——地形坡向改变雨季
五、拉萨和四川盆地的典型夜雨——地形对降水日变化的影响
第八章 中国的风速、湿度和蒸发
一、中国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分布
二、“山高风大”——海拔高度对风速的影响
三、山隘、海峡大风多——地形形状对风速的影响
四、山谷风、坡风、冰川风和焚风——地形制造的
形形色色地方风
五、中国相对湿度和水汽压的分布
六、中国的蒸发量和干燥度
第九章 中国的云量和日照
一、中国年平均云量分布
二、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分布
三、“蜀犬吠日”和“天无三日晴”考
四、昆明和贵阳——两个有气象意义的地名
五、拉萨“日光城”
第十章 中国的雾、雷、雹、霜、凇和沙尘暴
一、中国的雾
二、中国的雷暴
三、中国的冰雹
四、中国的霜日、初终霜冻期和无霜期
五、中国的沙尘暴
六、中国的雨凇和雾凇
第十一章 中国气候区划
一、中国气象局的中国气候区划
二、国家气象局主持完成的中国农业气候区划
三、中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问题
第十二章 寒寒热热度春秋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第十三章 中国气候对我国衣、食、住、行、民间体育竞技
等文化的影响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二
一、鲜明多样的气候,丰富特殊的衣饰(衣饰文化)
二、“南稻北麦”、“南甜北咸”、川湘爱辣(饮食文化)
三、南床北炕、南敞北闭、“春捂”和“阴暑”(居住文化)
四、“南船北马”、古驿道、风雨桥(交通文化)
五、“南龙舟、北赛马”,“水嬉与冰嬉”,“南拳与北腿”
(民间体育竞技文化)
第十四章 中国气候与二十四节气文化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三
一、汉语“气候”源自二十四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超过“四大发明”
三、节气名称和排序不符气候实际,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二十四节气正以“中国岁时节令文化”形式继续发展
第十五章 中国气候与中国园林文化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四
一、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地理气候对园林的影响
二、“我欲四时携酒去,莫让一日不花开”——鲜明四季变化
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三、扬州“四季假山”——中国唯一用假山反映鲜明四季变化
的园林
四、光、影、声、香——天气风雨本身亦美景
五、中国园林正在走向世界
第十六章 中国气候与中国古诗词文化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五
一、春:“二月春风似剪刀”与“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夏:“万国如在烘炉中”与“如坐深甑遭炊蒸”
三、秋:“万里悲秋常作客”与“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冬:“寒者愿为蛾,烧死被华膏”与“自恨不如鸡有毛”
第十七章 中国气候与中医、中医养生文化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六
一、中医与阴阳五行学说
二、天人相应因时治病
三、“顺四时而适寒暑”——中医养生总原则
四、古人养生讲 求顺,“春捂秋冻”无此说
五、为什么中医只能诞生在中国
六、中医也需要发展
后记
《关注气候:中国气候及其文化影响》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林之光,1936年1月生,江苏太仓市人。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1-1994任《中国气象报》总编辑。气象学专著有《地形降水气候学》,《中国气候》(合著)等3部,发表中英文论文70余篇,成果曾获省部级科研二等奖。92万字的《中国气候》(合著)曾在上海、台北(繁体字版)和美国(英文版)出版。1992年开始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气象知识》杂志编委会顾问。科普著作有《环球凉热》,《气象万千》,《气象与生活》,《中国气候及其文化影响》等约20余部(含主编),科普文章数百篇。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990和2007年两次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1996年被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近十余年来,致力于气象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问世。
植物科属大辞典 本书特色 18世纪的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编写出版了当时已知的5983种植物的《植物种志》,建立了植物“性”分类系统,提出了东亚一北美地区的间断...
物理 全国成人高考最新十年试题分类解析丛书 本书特色 ★掌握预测分析★剖析试题详尽★点拨考试策略★短期复习见效物理 全国成人高考最新十年试题分类解析丛书 内容简...
现代化学基础实验 本书特色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由七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基本原理实验和物理化学量的测定,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及...
视读时间 本书特色 什么是时间?哲学家圣·奥古斯丁的话闻名遐迩,他说当没有人请教他时,他知道时间是何物。《视读时间》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探讨了一些圣·奥古斯丁没...
中世纪前期的东西方科学 本书特色 缔造21世纪人才的摇篮,开启现代科技大门的钥匙。中世纪前期的东西方科学 内容简介 当前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科技革命蓬...
治历缘起 本书特色 ※国家重点出版物中长期规划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専项经费资助项目,二〇一一~二〇二〇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鉴于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的需...
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科学学习漫画:物理 本书特色 科学与漫画的完美结合,*爱韩国儿童喜爱的科学漫画,韩国畅销300万册。这是一套特点适合小朋友们阅读的科学读物,我毫...
世界地理全知道 本书特色 本书融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打开一扇快速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学习和掌握世界地理知识的工具书,...
溪河溯源:吴以义科学史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汇编作者的18篇科学史论文,内容可分为两大类,分别论涉中国科学史和西方科学史的一些重要课题,时或有对二者从科学史实到文...
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 本书特色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2016年-中国天文年历 内容简介 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
爱因斯坦全集-第四卷 内容简介 本书全集不仅包括爱因斯坦的全部学术论文,还涉及有关和平、宗教、犹太人问题等社会政治言论,还有他与家人及朋友的往来书信。各种听课、...
方方面面话爆炸 内容简介 爆炸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爆炸规律以及爆炸的力学效应利用和防护的学科,是力学.化学、电学等多学科的边缘交叉学科。本书从爆炸...
化学及相关技术-炼丹术的发现与发明.内丹-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五分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第五卷第五分册,为该卷“炼丹术的发现和发明”专题...
基础物理学-下册-(第二版) 本书特色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物理学(第2版)(下册)》阐述清晰、科学严谨、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尽量用简单...
诺贝尔科学奖成果的方法论研究 本书特色 《诺贝尔科学奖成果的方法论研究》从方法论视角对百余年诺贝尔科学奖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涉及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如诺贝尔科...
自然史 本书特色 人类文明史中的不朽巨著博物学大师精彩演绎,独特视角,优美文笔家畜\野兽\飞禽诗人把鹰誉为“天王”,把猫头鹰称为“天后”。猫头鹰惧怕阳光,因此它...
中国体质人类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将古人类数据图片等资料按地质年代排列直接展示;将墓葬骨骼信息库中的信息按历史年代排列,挑选头骨完整的标本直接展示;从现代人骨骼...
作者简介:PaulParsons宇宙学博士。《自然》、《新科学家》及《每日电讯报》固定撰稿人。经常在广播和电视节目中普及科普知识,曾
护卫生命的尊严-现代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从独特视角试图将现代生物技术中蕴涵的从理探讨和法学探讨结合起来的著作。作者对人类基因组合研究、转...
无机化学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大学理科无机化学教学的要求,结合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书将无机化学内容分成化学原理、化学理论和描述化学三大部分,共二十章。重点叙述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