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独辟蹊径,在介绍中国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气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讲述中国气候与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及中医科学等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颇具趣味性。
本书独辟蹊径,在介绍中国气候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中国气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讲述中国气候与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及中医科学等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颇具趣味性。
中国传统文化从形成外因看,实质是“寒暑文化”(代序)
**章 气压与季风
一、中国冬夏季节气压场的分布和形势
二、中国季风气候及其成因
三、季风气候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第二章 中国的气温
一、中国(*冷)1月平均气温分布
二、中国冬季是世界同纬度上*冷的国家
三、中国冬季中*冷的地方——“北极村”漠河
四、中国(*热)7月平均气温分布
五、中国夏季气温*高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火炉高温)
六、中国夏季*闷热的地方——长江中下游地区(蒸笼高温)
七、“冬冷夏热春秋急”——中国平均气温年较差分布
八、“早穿皮袄午穿纱”——中国平均气温日较差分布
第三章 中国的四季
一、四季如何划分
二、四季哪天开始
三、中国四季短长
四、中国四季更替世界*鲜明
第四章 地形对中国气温的主要影响
一、“高处不胜寒”——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二、四川盆地孤立无霜区——地形影响气温的世界奇迹
三、四川盆地“没有海洋的海洋性气候”——地形对气温年、日较差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的降水
一、从“雅州天漏”说起——中国年平均雨量分布
二、中国年雨日、年雨时分布
三、中国的暴雨
四、中国的降雪和积雪
第六章 中国的雨季和旱季
一、华北春旱和江南春雨
二、黄梅时节家家雨——江淮梅雨
三、夏雨与伏旱
四、秋高气爽与秋雨绵绵
五、中国冬季中*鲜明的晴雨对比区——川西、云南vs四川盆地、贵州
六、“风调”才能“雨顺”
七、中国丰富多彩的雨旱季节类型
第七章 地形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一、沙漠地区有森林——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
二、森林纬度带上的沙漠——坡向对降水的影响
三、金沙江河谷的“西南干旱中心”——多重山脉背风坡
减雨效应叠加造成的中国气候奇迹
四、中国唯一的局地性基隆冬雨区——地形坡向改变雨季
五、拉萨和四川盆地的典型夜雨——地形对降水日变化的影响
第八章 中国的风速、湿度和蒸发
一、中国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分布
二、“山高风大”——海拔高度对风速的影响
三、山隘、海峡大风多——地形形状对风速的影响
四、山谷风、坡风、冰川风和焚风——地形制造的
形形色色地方风
五、中国相对湿度和水汽压的分布
六、中国的蒸发量和干燥度
第九章 中国的云量和日照
一、中国年平均云量分布
二、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分布
三、“蜀犬吠日”和“天无三日晴”考
四、昆明和贵阳——两个有气象意义的地名
五、拉萨“日光城”
第十章 中国的雾、雷、雹、霜、凇和沙尘暴
一、中国的雾
二、中国的雷暴
三、中国的冰雹
四、中国的霜日、初终霜冻期和无霜期
五、中国的沙尘暴
六、中国的雨凇和雾凇
第十一章 中国气候区划
一、中国气象局的中国气候区划
二、国家气象局主持完成的中国农业气候区划
三、中国南北方自然分界线问题
第十二章 寒寒热热度春秋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第十三章 中国气候对我国衣、食、住、行、民间体育竞技
等文化的影响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二
一、鲜明多样的气候,丰富特殊的衣饰(衣饰文化)
二、“南稻北麦”、“南甜北咸”、川湘爱辣(饮食文化)
三、南床北炕、南敞北闭、“春捂”和“阴暑”(居住文化)
四、“南船北马”、古驿道、风雨桥(交通文化)
五、“南龙舟、北赛马”,“水嬉与冰嬉”,“南拳与北腿”
(民间体育竞技文化)
第十四章 中国气候与二十四节气文化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三
一、汉语“气候”源自二十四节气
二、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超过“四大发明”
三、节气名称和排序不符气候实际,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二十四节气正以“中国岁时节令文化”形式继续发展
第十五章 中国气候与中国园林文化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四
一、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地理气候对园林的影响
二、“我欲四时携酒去,莫让一日不花开”——鲜明四季变化
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三、扬州“四季假山”——中国唯一用假山反映鲜明四季变化
的园林
四、光、影、声、香——天气风雨本身亦美景
五、中国园林正在走向世界
第十六章 中国气候与中国古诗词文化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五
一、春:“二月春风似剪刀”与“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夏:“万国如在烘炉中”与“如坐深甑遭炊蒸”
三、秋:“万里悲秋常作客”与“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冬:“寒者愿为蛾,烧死被华膏”与“自恨不如鸡有毛”
第十七章 中国气候与中医、中医养生文化
——中国气候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六
一、中医与阴阳五行学说
二、天人相应因时治病
三、“顺四时而适寒暑”——中医养生总原则
四、古人养生讲 求顺,“春捂秋冻”无此说
五、为什么中医只能诞生在中国
六、中医也需要发展
后记
《关注气候:中国气候及其文化影响》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林之光,1936年1月生,江苏太仓市人。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1-1994任《中国气象报》总编辑。气象学专著有《地形降水气候学》,《中国气候》(合著)等3部,发表中英文论文70余篇,成果曾获省部级科研二等奖。92万字的《中国气候》(合著)曾在上海、台北(繁体字版)和美国(英文版)出版。1992年开始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气象知识》杂志编委会顾问。科普著作有《环球凉热》,《气象万千》,《气象与生活》,《中国气候及其文化影响》等约20余部(含主编),科普文章数百篇。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990和2007年两次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1996年被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近十余年来,致力于气象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问世。
量子力学习题精解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与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量子力学》(张永德著)配套的习题解答,主要包括量子力学物理基础...
现代光学基础与前沿 本书特色 《现代光学基础与前沿》涵盖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光线光学,光的波动性与矢量性,光的相干性,光 的衍射、部分...
《从零起步学电子(第2版)》是由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ARRL)出版的《UnderstandingBasicElectronics》(第2版)的中文译本。本书是一...
《神经科学的哲学基础》既是对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工作的批判,又可作为学生或研究人员的概念手册。在这部引发争论的著作中。一位著
中国古代星占学 本书特色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全套共10卷)是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的一大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牵头,组织包括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
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 本书特色 本书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内容丰富,注重介绍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并反映当代有机合成的新进展。全书共分11章,第...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 内容简介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6版)》着重于阐述水文地质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力求概念清晰,逻辑严谨,文字清新,图件可读...
满足孩子好奇心的科学学习漫画:宇宙 本书特色 《宇宙》是系列中的一本,科学与漫画的完美结合,*爱韩国儿童喜爱的科学漫画,韩国畅销300万册。这是一套特点适合小朋...
灾难:科技前沿的教训 本书特色 “《灾难》一书,让人肃然、富有教益。所选事例扣人心弦,道出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旦未予重视,旋即会出现问题’的灼见。” ——亨利·...
中国常见古生物化石 本书特色 本书图文并茂的介绍中国的常见的化石,内容包括什么是化石、如何寻找化石以及地质年代,全书重点介绍了中国著名古生物化石群、无脊椎动物化...
常见野花-第二版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第二版前言 植物中文名目录 早春开花的种类 草本花卉 具总苞的头状花序种类——菊科和川续断科蝶形花冠种类——豆科唇形花...
物理化学.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有:电化学、量子力学基础、统计热力学初步、界面现象、化学动力学、胶体化学。物理化学.下册 目录 第七章电化学7.1电解质溶...
仿生膜材料与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8章。第1章简要叙述了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和特性。...
高级变质区地质调查与综合和研究方法 内容简介 《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指导手册:高级变质区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方法(精)》从我国高级变质区的研究现状出发,在近20年来,...
跟着节气过日子 本书特色 在这本书里,民俗学方面的专业人士将从*全面的角度对节气做出解读。我们不仅介绍了每个节气的时间、来历、物候等基础内容,还分析了每个节气时...
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以及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依照法律研究和解决人身伤亡等问题的一门科学。我国法医学有着
2009-细胞生物学名词-第二版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第二版细胞生物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细胞化学、细胞结构与细胞外基质、...
地籍测量-(第二版) 本书特色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 空间信息导论 数字工程的原理与方法 地球信息科学导...
大学化学 内容简介 本书共10章,为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反应速率、溶液和离子平衡、氧化还原与电化学、物质结构基础、过渡金属元素、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大学化学 目...
深水砂岩新论-成因.识别.触发机制与储层性质 本书特色 G.Shanmugam编著的《深水砂岩新论(成因识别触发机制与储层性质)》是笔者之前著作《深水过程与相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