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伤了父母的心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

作者:Joshua Coleman,PH.D.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3-09-01

评分:5分

ISBN:9787561470312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 内容简介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富有同情心的技巧助你与青少年子女融洽相处》的基础。为“婚姻家庭”系列丛书之一。
在《是谁伤了父母的心--富有同情心的技巧助你与青少年子女融洽相处》的基础。中,约书亚.科尔曼博士,心理学家,也是一位父亲,感同身受地为那些靠前希望成为理想的父母却失去了机会、为失去与子女间的亲密和谐关系而伤心不已的家长们提供了极具洞察力的分析与建议。通过案例分析与治愈练习,科尔曼博士帮助父母们减轻愤怒,负疚感与羞耻感;了解性格、青春期、自己或配偶的失误、离婚如何使亲子关系趋于紧绷;接受自己与子女的缺陷;建立重建亲子关系的策略,向前看,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通过帮助父母认识到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哪些事情需要放手,科曼博士帮助父母与子女找到更积极方法进行自我疗伤,拉近彼此间的关系。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 本书特色

现在的心理学界主张通过同情、宽恕、感恩、乐观等传统原则扭转这一趋势。约书亚·科尔曼认为这项运动很有价值,也以这些原则作为《是谁伤了父母的心--富有同情心的技巧助你与青少年子女融洽相处》的基础。下面为心灵疗愈的基本原则。心灵疗愈需要持之以恒:·检讨你应该为现今的亲子问题负起何种责任并勇于承担。·弥补你的过错。·尝试宽恕子女过去或现在对你造成的伤害(这不等于原谅错误的行为、寻找借口或淡化你所受的伤害)。·宽恕你对子女所犯的错。·将愤怒、内疚、羞愧、懊悔放在一旁,强调希望、感恩与乐观。·不论是身为父母或作为一个人,你都可以依据你的优点与成就来建立你的个人认同与生命故事,而不是一味去看受苦与失败之处。·从朋友、家人或信仰中寻求支持。·回馈社会。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 目录

1.动辄得咎的现代父母
——父母用心负责不能保证亲子关系不会出问题
千错万错都是父母的错?
本书的对象
青少年与成年子女对父母造成的伤害
这不是教养工具书
各章简介
2.被误解的父母
——厘清问题
让父母重新站起来
孩子不只受父母影响
子女VS.父母
如何运用本书
心灵疗愈的基本原则
3.内疚如何造成父母的痛苦
——真实或想象的过错
否定内疚的代价
内疚vs自我同情
学习同情自己
如何弥补过错
你们是糟糕的父母!
4.孩子的观点——总是抱怨父母做得不够好
家庭观点的差异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不要解读为只针对你
宽恕的意义
面对指责或批评时的一般原则
5.21世纪的新好父母
——忧心忡忡的称职父母
新的家庭模式
都是父母的错
孩子坐上谈判桌
病态的母亲
家庭里的危机
广播、电视与社区犯罪
连玩耍都危险
孩子的世界
儿童消费者
营养焦虑
离婚的影响
经济问题与父母的心结
6.充满羞愧感的父母
——你不必默默承担
内疚vs.羞隗
分离带来的羞愧感
青春期延长
解读羞愧感
同理心
孩子的心理负担
专为教皇设计的汽车
学习不做情绪反应
减轻羞愧的步骤
7.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
——亲子性格南辕北辙时
兄弟姐妹大不同
手足问的影响
为什么弟弟都能得到他想要的?
难缠的个性
抚养具攻击性或叛逆的孩子
自觉不够称职
不同程度的攻击性
权威型父母VS攻击、叛逆型子女
敏感或自尊心低的父母vs,攻击、叛逆型的孩子
权威型父母VS敏感型子女
高成就父母VS低成就子女
沮丧的父母VS好动的子女
外在的影响
自我的延伸
父母的差异
8.孩子未必针对你
——得理不饶人的青少年与父母的因应之道
了解青少年
孩子终究要展翅飞翔
打击专家
限制的必要
对孩子设定限制时常犯的四种错误
暴力青少年
孩子为何有暴力行为?
诉诸孩子的内疚感
吵完架之后
何谓正常的青少年行为?
父母离婚的青少年
过去的压力对青春期发展的影响
9.离婚的伤害
——父母的心灵疗愈
离婚调查
父女关系
母亲如守门员
继母难为
继父母之痛
问题继子女
另一个家
不神圣的结合
厘清事实
疗愈练习
10.问题婚姻与问题配偶
——亲子关系的修补
不和谐的婚姻
承担责任
用心的父母该怎么做?
配偶批评我的教养方式
当着孩子的面批评你
与易怒型配偶沟通的要领
感觉被排斥或被取代
配偶与成年子女很疏离
威胁离婚
11.子女发展不顺利
——当青春期子女与成年子女发展不顺利
有些孩子为什么一直无法成功跨出**步?
精神疾病
父母难为
毒品与酒精
抛开过去
父母会伤人
性侵害
冒险、焦虑与长大
不敢尝试
无法离巢
你能放手让孩子飞吗?
过度担忧的父母
……
12.成年父女不愿和你联系
——成年子女与父母的关系
13.过去的孩子是今日的父母
——回顾你的人生
后记
——心灵疗愈的基本原则
附录
——爱家男人要三思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 节选

他说:“我爸妈对祖父母的保守作风很反感,因此从小让我自由得不得了,唯恐纪律与限制会破坏我的天真与创意。我记得我10岁时问过爸妈,可不可以和他们一起抽大麻,他们说:‘你自己决定,你觉得好就好。’我才10岁呀!我哪知道好坏?现在我自己当了父亲,对孩子超级严格,连眨个眼都需要我同意,他们恨死了,但总比我受的教养好。”也许吧。采取与自身经验完全相反的极端教养方式或许能避免一些问题,但往往也会制造出另一些问题。有对夫妻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美国,希望给孩子更好的发展机会。两人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把孩子逼得很紧,常大声批评孩子。孩子成绩好时会批评他不够好,成绩差时更是将他贬得一无是处,结果孩子长大后充满内疚,自我评价低。这对夫妻用他们所知的一切方法尽力扮演称职的父母,是因为他们太害怕下一代和自己一样贫穷,因而看不到孩子受到的伤害。子女长大后批评他们太严厉,两人完全无法理解,觉得子女背叛了自己。他们的子女(目前已成年)应该原谅父母,忘记伤害吗?当然,可以做到*好。但美国文化总是告诉我们要“走出阴影”“继续往前走”“赶快长大”,任何人若停下脚步回顾童年的缺憾,便可能会被嘲笑为不成熟。因此很多人只会为内在的匮乏与心理冲突而自责,却不明白问题的根源。读者应该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康妮,建立自我同情帮助她接纳自己与女儿。孩子的心理也一样,当他把所有问题都怪在自己头上时,通常表示他还没准备要原谅父母。只有当孩子认清不论父母的本意多么高尚,都不应该“苛待”孩子,宽恕才会降临。父母也要明白:即使我们为孩子做了很多牺牲,尽力扮演称职的父母,还是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你必须安慰自己已尽力而为,也要试着体谅孩子抱怨父母做得不够好。身为心理治疗师,我知道有些家务事在外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却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窒息或受伤。有位案主曾告诉我:“我母亲对教养的标准很低,认为只要不打小孩,告诉小孩你很爱他就够了。我父亲不会打小孩,所以在妈妈眼中他是模范父亲。他既风趣又外向,人缘很好,没有人知道他每天都用一些隐密的方式羞辱我们。”在心理治疗中,案主常常自责不该为了连自己都说不清的童年伤害而痛苦和愤怒。他们常说:“父母其实没有打我或虐待我,只是比较冷淡,从不曾说爱我。很多人的问题比我严重,我没理由陷入沮丧之中。”但有些人确实会因此沮丧,感觉与父母疏离。父母若能体认孩子的心声,不急着自我辩护,就有机会修补亲子关系。但也只是可能,不是绝对。每次碰到打算离婚的案主,我都会告诉他们,若有孩子就必须尽*大的努力挽救婚姻。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孩子会问他们何时复合,为什么不努力挽救婚姻。若父母已经尽力而为,届时才能心安理得。修补亲子关系也一样。若孩子对你不满,或你自认某些教养方式做得不够好,你总希望能坦然地说“我正在尽*大的努力”,或者“那时我已尽力而为,只是很遗憾没有成功。每个人都会犯错,我自认应该获得原谅与同情,即使孩子不能谅解我,至少其他人和我自己可以。我不能再继续惩罚自己”。……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 作者简介

约书亚·科尔曼,博士,是一位国际公认的亲子、夫妻、家庭关系专家。他是当代家庭研究会(Council on Contemporary Families)高级研究员,著有两本备受赞誉的著作一一《婚姻美容》(The Marriage Makeover)与《懒惰的丈夫》(The Lazy Husband)。他常为《旧金山纪事报》撰文,《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今日心理学》杂志、《泰晤士报》(伦敦)等都介绍过他的相关建议。他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晨间脱口秀节目《今日秀》的常客,在美国广播公司(ABC)的晨间新闻节目《早安,美国》等许多其他节目中担任过嘉宾。科尔曼博士与其家人现居旧金山湾区。张美惠,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辅仁大学翻译研究所肄业。曾获梁实秋文学奖译诗组佳作,译作《Y梁色体:男子汉的本质》获第三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翻译类佳作奖)。译有《德国短篇小说精选》《资讯焦虑》《真实的谎言》《EQ》《美之为物》《国家公园之父:蛮荒的缪尔》《这就是男人》《用心去活》《父母离婚后——孩子走过内心路》《爱上M型男人》《重建》《镜子里的陌生人》《如何教养喷火龙》等,现从事专职翻译。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