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房间宽大的落地窗望去,翠绿的草坪,高大的乔木,远处是一弯流水。再远处,便是望不见边的荷花塘,荷花正在盛开。2013年7月4日至6日,第二十九届“青春诗会”的初评和终评工作会议在这开满荷花的院落举行。送来的参评人选及其作品有四百余件,经过几轮筛选,初评通过的有六十余件,再筛选,剩下三十一件。终评会议决定总数再去半,*后入围的计十五人。这是令人揪心的、艰难而又“残酷”的“筛选”过程。《诗刊》的主事者知道这竞争的激烈,他让我们来做“恶人”。终评委的名单和评选的时间、地点一概严格保密。我作为终评委之一,直到进入这院子,才知道一切的“隐秘”。我是多么希望能摈除这一切的“筛选”,我希望给所有热爱诗歌的人以机会。当今的社会充满了诱惑,在众多的诱惑中,诗歌的诱惑是*纯粹、*优雅也*高尚的。人们热爱诗歌,仅仅就是说不出理由的热爱。古人说,五音乱耳,五色乱目。在这众多的“乱”中,能够坚持对于诗歌的“不乱”而保持至诚之心的人,至少说明他不俗的趣味和追求。而诗几乎是不可比的,人们都知道境界有大小,水准有高低,成就无定评。然而诗歌却是不可拒绝的!也许我们能拒绝别的什么,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诗歌。可是不设门槛又能怎样?即使我们这样偌大的诗国,也容纳不了这么多的诗歌爱好者。中国写诗的、想当诗人的人太多了,这事实让全世界的人都羡慕。但是,仅就这“青春诗会”而言,别说是一年一届,再多也无法满足那不竭的需求。我知道《诗刊》有它的难处。作为终评委,我只好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咬咬牙,下狠心:削去一半!结果就是现在这一份名单。现在入选的十五人成为幸运者,入围这一年的“青春诗会”。从1980年算起,除了个别年份空缺,《诗刊》主办的“青春诗会”至今已办了二十九届。一年一届的“青春诗会”,是诗歌的节日,也是青春的节日。“青春诗会”几乎就是中国诗歌强大生命力的象征。每年一次的青春聚会,就是一批新诗人如约前来向中国诗歌报到并承诺的快乐而庄严的盛会。一批年轻人向中国诗歌交出他们的新作品,他们希望被接受,他们要以自己的加入来证明自己。中国诗歌就在这样的聚会、加入和证明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充实、丰富并壮大起来。我本人是“青春诗会”的见证者。记得**届诗会,是在虎坊桥召开。那时《诗探索》正要创刊,我们以《诗探索》的名义邀请了部分参与者举行座谈。“请倾听我们的声音”,就是那次座谈的记录。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一间简陋的会议室成了我们聚会的地点,没有鲜花,没有茶水,甚至也请不起一顿饭,但是大家对已经到来的新诗复兴的曙光,却是充满了期待与热情。我至今还十分感激那些给我们带来希望的充满青春声音的年轻朋友们。时隔三十多年,他们的声音依然是那样的清新、明亮、充满挑战性并让人感动。自那以后,我就成为“青春诗会”的朋友。有时阅读并评论他们的作品,有时出席他们的聚会与他们携手同游,有时也给他们说些什么。与年轻的朋友相处多了,我发现自己也变得年轻起来。不仅是一种年轻的感觉,而且由于面对不断更新的思考和实践,以及创作灵感的冲击,我的审美趣味和诗学理念也不断受到启迪和充实。我们是互为师友。一年一度的青春聚会,伴随着聚会而来的是创作、发表和评论,这一届更胜一筹的(前所未有的)是出版,《诗刊》和漓江出版社决定给每一个与会者出一本诗集。这一切的举措,极大地鼓舞着热爱诗歌的年轻人,也极大地激励着中国的诗歌事业。一年一度的评选和聚会,也是一年一度的展示和检阅。三十多年的积累,贡献给中国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新诗歌、新诗人。这些诗人来自高山峻岭,来自沃野平畴,来自辽阔边疆,来自边远村寨。江河流过大地,雁群飞过天空,这些诗篇来自大地和村庄,渐行渐远的童年重逢在母亲的窗花里;这些诗篇有的来自伊犁河谷,带着绿洲上空枣花的清香;有的诗篇来自一座城市的郊野,诗人为被遮蔽的蓝天忧愁;有一个诗人是快乐的,她在回想某一个春天的某一次相遇……这一切,说着说着,就是三十多年的光景。参加“青春诗会”的那些人,历年历届,以他们的作品rl;证着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事实,也说明着他们对于新时期和新时代诗歌创作的贡献,是他们以青春的意志和智慧证明着自己的价值。那些*初参加“青春诗会”的人们,逐渐地淡出了青春年代,但是他们的青春永驻。北京久霾,难得有好晴天。我们入住酒店时,不仅有满世界充盈着的荷香,而且天边还出现了多年罕见的彩虹。我们的心情突然好了起来,是因为诗,还是因为荷香,还是因为彩虹?总之,是因为诗,是因为花香,是因为彩虹!对于我,对于我们,我愿意承认,是诗歌让我们有了好心情。青春总是永远!
凌晨四点了,昨夜睡去的关节正齐刷刷地醒着,它们集体醒着她的眼睛醒着,美丽、幽微地醒着她的鼻息醒着,一个呼吸均匀、翻来覆去的海醒着嘴唇醒着,百合一样饥馑地醒着乳房醒着,并排着寂寞,孤独地醒着她的双手醒着,无奈地搓捻着残余的热爱她的双肩醒着,孱弱、沉重地醒着三十多年的积累,贡献给中国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新诗歌、新诗人。这些诗人来自高山峻岭,来自沃野平畴,来自辽阔边疆,来自边远村寨。江河流过大地,雁群飞过天空,这些诗篇来自大地和村庄,渐行渐远的童年重逢在母亲的窗花里;这些诗篇来自伊犁河谷,带着绿洲上空枣花的清香;有的诗篇来自一座城市的郊野,诗人在为被遮蔽的蓝天忧愁;有一个诗人是快乐的,她在回想某一个春天的某一次相遇……这一切,说着说着,就是三十多年的光景。——谢冕 《青春总是永远》
田暖本名田晓琳,l976年3月生于山东临沂。现居山东济宁。先后参加山东省作协举办的第二届、第五届高研班学习,2013年山东省首届作家研究生学员。诗歌作品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探索》《中西诗歌》等报刊,并入选各类年选;主要代表作有《隐身人的小剧场》等,著有诗合集《我l'i]a'9美人时代》《诗歌组》《海边》等。曾获乔羽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等。
平等阁诗话 平等阁笔记 本书特色 狄葆贤编著的《平等阁诗话平等阁笔记》收狄宝贤《平等阁诗话》与《平等阁笔记》2种,《诗话》创作于“诗界革命”盛行之际,又能对同光...
精彩摘录笔者会强调自由的心理一面。可是笔者也曾表示过,心理的问题,不能和人类生存得物质基础,不能和社会中的经济、社会及政
《罗密欧与朱丽叶》内容简介:莎士比亚的杰作是公认的人类文化瑰宝,本书堪称莎士比亚最著名的爱情悲剧作品,是人类文学史乃至文明
《平台型组织》内容简介:绝大多数企业采用金字塔组织的模式,必然存在“员工动不起来”和“企业创新乏力”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面
人间喜剧 第十卷 内容简介 《十三人故事》是《风俗研究·巴黎生活场景》的**部作品,由《行会头子费拉居斯》、《朗热公爵夫人》和《金眼女郎》三部中篇组成。在十九世...
人之患:为别人作的序 本书特色 很多作家认为序言不易写好,更不愿意为他人作序,这当然有他们的道理。顾炎武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序。”但顾氏之所“患”者,不是“为...
《C++语言程序设计》内容简介:本书以零基础讲解为宗旨,摒弃了枯燥乏味、层次结构混乱等缺陷,不会在初学者还不会编写一行代码的情
戴夫·艾格斯生于1970年,美国新生代重要作家、出版人。艾格斯经历丰富。他还在念大学时,由于父母相继患病去世,他中止学业,照顾八岁的弟弟。2000年,艾格斯出版...
我喜欢你(沈从文的爱情) 本书特色 《沈从文小说我喜欢你》共分为三辑,分别为:书信辑,收录作家和爱人的情书信件,内容多选自《湘行书简》,民国四大情书之一,短短的...
缘法 本书特色 一九四〇年是纪果庵散文写作的旺盛期,大量作品发表在《古今》《风雨谈》《天地》诸刊物上,历史掌故、风土人情、忆旧抒怀,无所不谈,风格冲淡平和而略带...
《爱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病毒”》内容简介:蔡澜见识广博,懂的很多,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
旧都百行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的是明清以来北京城存在过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行各业的情况。旧都百行 目录 前言:独特的情结自序油盐店羊肉床子切面铺蒸锅铺饽饽铺烧...
如花美眷 本书特色 一个陌生女人的“二十四城记”,周作人式的私语,三毛式的行走,安妮宝贝式的冷艳,冶炼为幽独瘦美的文字。给沉思默想的人,给感到忧伤的人。本书是一...
狄金森诗选 内容简介 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性。她被视为二十世...
字游-大家访谈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香港资深记者、出版人、《明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先生的访谈文章汇编。书中收录了他对老一代文化大家如冰心、钱钟书、王蒙等的访问,史...
撂地儿-40位天桥老艺人的沉浮命运 本书特色 《撂地儿》一书中写到的四十位曾在天桥撂地演出过的艺人,这些艺人许多后来成名,离开了天桥。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可贵的资...
古文观止 本书特色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代散文选本,原是为学生编的教材。书名中的“古文”意指明代归有光、茅坤等人提倡...
越界跨国 本书特色 《越界跨国》为知名学者王润华的比较文学专著。本书涉及东南亚华人文学、海外五四诗学,为其研究成果精华。本书*辑以东南亚语境和视野重新诠释中国现...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58:夏衍卷 本书特色 收录夏衍的经典剧作,按作品发表的时序为辑,可一览夏衍创作的全貌。作品具有深沉、凝重、清馨、淡远的艺术特色。《海上文学...
《憶雲詞》内容包括:点绛唇、浪淘沙、东风北一枝、百字令、东坡引、南歌子、天香等内容。项鸿祚(1798-1835)撰。鸿祚改名廷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