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即凡而圣

孔子:即凡而圣

作者:[美] 赫伯特·芬格莱特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2-9

评分:7.8

ISBN:978721403303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赫伯特·芬格莱特(Herbert Fingarette),美国著名哲学家。1921年出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哲学博士。1948年起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现为该校哲学系荣休教授(Emeritus Professor)。曾任美国哲学学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除了古典儒学尤其孔子思想之外,还包括道德哲学、心理学、法学等。由于其杰出的学术成就,曾应多所著名大学邀请开设讲座。主要著作除了本书之外,还有《转化中的自我》(The Self in Transformation,1963),《犯罪精神病的意义》(The Meaning of Criminal Insanity,1972),《酗酒:酒精中毒症的神话》(Heavy Drinking:The Myth of Alcoholism as a Disease,1988),《死亡:哲学的探测》(Death:...

()

作品目录

致中国读者
序言
第一章 如同神圣礼仪一般的人类社群
第二章 一条没有十字路口的大道
第三章 人格的所在
第四章 传统主义者还是空想家
第五章 孔子的一个比喻:神圣的礼器
关于文本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关于《论语》的三篇论文
《论语》中人性的音乐
《论语》中自我的问题
《论语》如何描绘理想的权威及其作用模式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赫伯特·芬格莱特(Herbert Fingarette),美国著名哲学家。1921年出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哲学博士。1948年起长期任教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现为该校哲学系荣休教授(Emeritus Professor)。曾任美国哲学学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除了古典儒学尤其孔子思想之外,还包括道德哲学、心理学、法学等。由于其杰出的学术成就,曾应多所著名大学邀请开设讲座。主要著作除了本书之外,还有《转化中的自我》(The Self in Transformation,1963),《犯罪精神病的意义》(The Meaning of Criminal Insanity,1972),《酗酒:酒精中毒症的神话》(Heavy Drinking:The Myth of Alcoholism as a Disease,1988),《死亡:哲学的探测》(Death:...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不神圣,是因为他的绝对的自我中心、孤立于他人,也孤立于神性和不朽灵魂的“一面”。

——引自第78页


《论语》中神奇魅力与奇迹的暗示,是如此不投合当代人的口味,以至于人们总要以各种方式对其进行消解:我曾引证的语录只有一篇出自被广泛公认为“真正可靠”的《论语》主体部分(即从第三篇到第八篇)。另一些语录散见在许多增删窜改的篇章中,常常和孔子的精神不相容,这一点在被接受的文本中也是众所周知的。或者,人们也许坚持认为,这种神奇魅力的成分在适用范围上受到了很大限制,只应用于君王,甚或只适用于道德完善的圣王。还有另一种可能的方法“消解”这种“神奇魅力”的成分,那就是:假设孔子只不过是用其他熟悉的方式强调和戏剧性地显示垂范的力量。简言之,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必须把《论语》中有关“神奇魅力”的言论,当做一种平淡无奇的(道德)真理的诗化陈述(poeticstatements)。最后,有人可能只是争辩说,孔子在这个问题上并不一贯——也许他主要的和富有特色的思想是反对神奇魅力的。但是,正如很可能被料想的那样,孔子并没有使他自己从根深蒂固的传统信仰中彻底解放出来。所有这些诠释都把孔子从神奇魅力的维度来教诲人类美德的思想,作为20世纪久经世故的人们的一种接受障碍。必须将神奇魅力的成分从孔子的思想中消解掉,或者另外将其作为一种历史上不可理解的孔子的失败来加以处理。但是,我倾向于认为,如果我们一开始并没有假设孔子言论中的这种明显的意义是不可接受的,那么,在这个间题上,我们就仍然能够从孔子那里获得启迪。与其对那些另外的诠释逐一进行驳斥,我倒宁愿致力于对我下文的论述作一个积极的阐释。我认为,孔子用神奇魅力的眼光看待人类,洞察人类具有神奇非凡的力量,这是他真正的和正确的思想。我无意主张我的这种阐释是正确无误的,而其他一切诠释都属于谬误。但是,毫无理由假设一个像孔子这样的具有原创思想的人,会仔细明辨他所说的言论的一切可能意义,并有意识地指向仅仅其中一种意义,而排除其他一切意义。与此相反,应当假设孔子式的神奇...

——引自章节:第一章如同神圣礼仪一般的人类社群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