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迄今国内学界对斯巴达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体系所进行的相对*为深入具体研究的一本书。本书本书试图立足古典文献对斯巴达政治制度做出较为全面的研究。**部分侧重研究斯巴达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别讨论埃伏尔制度、公民大会制度、阿卡伽塔伊制度和长老会议制度。第二部分侧重于地方权力机构的研究,分别研究斯巴达的外交政策、地方管理和海外管理,以及选官制度。*后,作者综合斯巴达政治制度的特点,在总结古典作家和现当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同时,将斯巴达与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这一研究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古代斯巴达政治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立足古典文献对斯巴达政治制度做出较为全面的研究。**部分侧重研究斯巴达的中央权力机构,本部分分四章,分别讨论埃伏尔制度、公民大会制度、阿卡伽塔伊制度和长老会议制度。第二部分侧重于地方权力机构的研究,本部分也分四章,分别研究斯巴达的外交政策、地方管理和海外管理,以及选官制度。*后,作者综合斯巴达政治制度的特点,在总结古典作家和现当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同时,将斯巴达与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这一研究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
序一
序二
前言
**章“埃伏尔”制度研究
**节古典作家对埃伏尔的研究
一、产生时间
二、产生原因
第二节早期埃伏尔
一、埃伏尔的起源
二、早期埃伏尔的属性
三、早期埃伏尔的职权
第三节古典时期的埃伏尔制度
一、古典埃伏尔制度的组织特征
二、古典埃伏尔制度的产生
三、古典埃伏尔的权力
第四节晚期埃伏尔
一、埃伏尔成为贵族利益的代表
二、军事、外交成为埃伏尔权力的核心
三、埃伏尔的堕落蜕变
四、埃伏尔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第二章公民大会研究
**节荷马时代的公民大会
一、荷马时代公民大会的职权
二、荷马时代公民大会的政治地位
第二节斯巴达的公民大会
一、斯巴达公民大会的形成
二、斯巴达公民大会的特点
第三节斯巴达公民大会的权力
一、公民大会的政治地位
二、公民大会的立法权辨析
三、公民大会选举权辨析
第三章阿卡伽塔伊制度研究
**节阿卡伽塔伊制度的产生
一、学术界关于阿卡伽塔伊制度的讨论
二、阿卡伽塔伊制度的产生
第二节阿卡伽塔伊制度的特点
一、国王的权力
二、阿卡伽塔伊制度与执政官制度和君主制的比较
三、王位的继承
第三节古典时期阿卡伽塔伊制度的演变
一、古典时期前期“强弱格局”的形成
二、双王并立格局的恢复
三、优律彭家族的再次兴起
第四节晚期阿卡伽塔伊制度
一、国王成为国家独立的象征
二、国王立志改革重振雄风
三、阿卡伽塔伊制度的废止
第四章长老会议研究
**节《荷马史诗》中的长老会议
第二节斯巴达长老会议
一、斯巴达长老会议的构成
二、长老的资格和产生方法
第三节长老会议的政治地位
一、长老会议的职权
二、长老会议与其他主要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外交政策研究
**节单边扩张的外交
一、斯巴达的早期殖民活动
二、征服美塞尼亚地区
三、美塞尼亚人的结局
第二节结盟外交
一、走向结盟外交
二、伯罗奔尼撒同盟
第三节区域霸权外交
一、区域霸权外交政策的社会背景
二、维持本土的霸权
三、对波斯自私保守
四、对雅典宽容、忍让
五、进攻性的“锁国外交
第四节“泛希腊霸权”外交
一、立足于希腊本土的“泛希腊霸权”外交
二、跨爱琴海的“泛希腊霸权”外交
三、泛希腊霸权外交的失败
第六章地方管理体制研究
**节斯巴达地方管理体制的形成
一、斯巴达地方管理体制的分类
二、斯巴达地方管理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斯巴达城区的管理
一、血缘组织
二、奥巴制
三、吉姆纳西尤姆
四、叙希提阿
第三节庇里阿西区
一、庇里阿西区的空间结构
二、庇里阿西区的人口结构
三、庇里阿西区的政治权力
第四节黑劳士区的管理
一、黑劳士区概述
二、以家庭为中介的管理
三、库普提亚制
第七章境外管理模式研究
**节亲斯巴达政府
第二节总督体制
第三节海军统帅制度
第八章职官制度研究
**节斯巴达官僚系统的分类
一、国王系统的职官
三、埃伏尔系统的职官
三、公民大会系统的职官
第二节斯巴达职官的任命
一、身份、特权与才干
二、世袭、选举与任命
结束语:斯巴达是寡头制国家吗?
一、当代学者对斯巴达政制的认识
二、古典作家对斯巴达政体的分析
三、古典作家对寡头制的认识
四、从政体代表性看斯巴达政体性质
五、从平民的政治地位看斯巴达政体的性质
六、民主视角下的雅典与斯巴达政体
附录一:斯巴达王表
附录二:历次公民大会一览表
附录三:人名地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古代斯巴达政制研究》由祝宏俊所著,全书主体包括序言、正文和结束语。正文大致上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侧重研究斯巴达的中央权力机构,本部分分四章,分别讨论埃伏尔制度、公民大会制度、阿卡伽塔伊制度和长老会议制度。鉴于斯巴达政治制度的特殊性,本书将传统的监察官制度和国王制度采取音译的方法,分别称之为埃伏尔制度和阿卡伽塔伊制度,因为意译容易使我们望文生义,难以准确揭示该制度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侧重于地方权力机构的研究,本部分也分四章,分别研究斯巴达的外交政策、地方管理和海外管理,以及选官制度。尽管外交不是严格意义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斯巴达地方管理体制建立的社会背景,因此,本书从纵向发展的角度叙述了斯巴达外交政策的演变。接下来的两章分别研究了斯巴达国内、国外管理模式,*后研究了斯巴达的职官制度,总结了官员任用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同时适用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结束语部分旨在从理论上分析斯巴达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在总结古典作家和现当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同时,将斯巴达与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
祝宏俊,1966年、2月生,江苏海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古代史专业委员会理事。1984年、1988年先后就读于扬州师范学院(现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吉林大学历史系,获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1年到南京师范大学任教至今。2000年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2004-2006年、2006-2008年先后在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3-8月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剑桥大学古典学系做访问学者,2012年8-11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进修。目前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史、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是古代斯巴达史。
《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内容简介:茶,从喝到品,始于陆羽《茶经》。《茶经》是关于历代制茶、饮茶、茶道演变的百科全书,后世
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比较东西方两个相似历史时段,即秦国统一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拿破仑征服欧洲失败前的时期,提出了一个关...
《罗桂霞:风雪梅香,艺趣高远写人生》内容简介:“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是中原文化
悲剧悄悄来临--东欧政治大地震的征兆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8国共产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这场多米诺骨牌式政治大地震,演变为东欧社会主义悲剧。本书以...
1968年,越南人民军为了争取尽早促成战争胜利,发起了新春总攻击(持续8个月)。在这次大规模全面进攻行动中,越军把进攻重点放在
100个人的战争-(上.下) 本书特色 本书记述了100名中国抗战老兵和4名日本人的人生经历,作品分为两册,以抗战老兵口述记录为主体,配以详尽的解说、采访手...
谁在反对美国 本书特色 作为一种对美国态度的负面表达方式,自2002年以后世界各地的反美情绪急剧增长,这种现象引起了美国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和担忧。全书区分了反美的...
《诺斯、政治与治疗:诺斯替主义的当代诠释》主要内容:“诺斯替主义”是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思想类型,其实践性的、拯救性的知识的观念,以及在准理性的思想...
历史天平上的毛泽东-(插图本) 本书特色 毛泽东可能是20世纪*具影响力的领袖了。本书的十一位作者素以对毛泽东生平进行的深刻灵动的分析而闻名。 本杰明史...
《濠上漫与:陈尚君读书随笔》内容简介:本书汇集陈尚君教授近年来学术散文56篇,融通文史,出入中外,行文自如而有温度,题材多样
白话孙子兵法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导言、《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各篇题解,《孙子》正文,正文注释(含必要的文字歧义说明),白话翻译,说明各篇主旨的十三则战例以及两个附...
老年社会工作(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评估与干预)(第二版) 本书特色 《老年社会工作: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评估与干预》(第2版)中详细介绍了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2013年修订版)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低潮,国际上一些人断言“马...
《区块链技术进阶与实战(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从实战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应用开发场景,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剖析。全
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 本书特色 《责任胜于能力(公务员读本)》:立党为公,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坚守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公务员责任意识与职业精神...
世界各国军队标志图典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收入157个国家军队及国际军事组织的的军队标志及相关知识精华,配有8000多幅精美图...
红船精神领航中国梦 本书特色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
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基石:建设新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政治思想(1949年10月~1952年12月);嬗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政治...
《MATLAB函数及应用》内容简介:本书以MATLAB R2020为平台编写,介绍MATLAB常用工具箱中常用的函数,并对每个函数的语法格式和应用
论民主 内容简介 **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中关于民主问题的论术是相当丰富的。第二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