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激活那段历史,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人与事的意义,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
本书内在的骨架是一种回环式的梳理:从蜀汉集团的政治论述中厘清其政治定位,以政治定位为参照衡量其政策策略的取舍,以蜀汉集团的兴衰脉络检点其主要政策策略的得失,再以这种成败与得失的比照回溯其政治定位。*后归结到:政治定位如何影响一个政治集团的兴衰。
藉此视角,通过对蜀汉兴亡过程的完整领略刘备的崛起及其局限、诸葛亮在局限中的努力、蜀汉国策的调整及蜀政的衰败冀能对政治变迁的内在逻辑有所体悟。
本书在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上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评价、永安托孤到底托了什么、襄阳之战的三方博弈、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战略与战术原因、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一段老生常谈的历史里,领略全然不同的风景,这是本书*殷切的期许。
《布局天下》作者饶胜文沉潜七年之断代史力作。深厚的专业底蕴与晓畅的叙论语言完美结合,抹平专业著述与大众读物之间的沟壑。读者将在一段老生常谈的历史里,领略全然不同的风景。
作者除谙熟史事之外,兼具军事历史地理、战略思想文化的深厚素养。全书一叙一论,皆富于广阔的战略视野和独到的专业视角,故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拜赐于汗牛充栋的演义、品评、细说和翻案文章,三国是中国人*为熟悉的时代,却也是*易误读的时代。本书则向读者展示:真正的还原历史,远不只是考证史料——遑论曲解史料——更将历史上的那些人与事还原到中国古代政治游戏规则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里。本书即置此背景,勿忘勿助间,引领读者于细微处见大势、于大势中勾提关键性节点;有张有弛中,引领读者从历史的兴亡里检讨成败得失。
本书认为,三国时代,并非单纯英雄豪杰们智慧和勇武的秀场。所谓知人论世,方见人物真性情。本书将蜀汉人物群像,置于三国时代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双重背景里,引领读者同情地看待历史人物,从而更真切地看到他们的局限、努力和无奈,让读者于掩卷遐思之余,跟那些人物的志业与情怀,心神相契,惺惺相惜。
作者在军事地理和战略思想领域有着深厚的素养,当年《布局天下》一书即藉此广获令誉。这点在本书中亦有精彩的发挥,为此一时期一些富于争议的问题,予以独到的解读。
本书文笔优美,叙事流畅,持论清奇,让读者在经历一场愉快的阅读之余,获得清明的启迪。
楔 子
章武元年(221 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七月,率军伐吴。次年闰六月,刘备军败,退驻鱼复,改名永安。两百年前,公孙述将这个地方改名白帝,以宣示自己已得天命,却终究未能走出偏居一隅的霸业。从这里,西望益州,那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地方。刘备自己在那里建立起了一个政权,这个政权也叫汉;东望荆州,那是他与孙权联手破敌又几度争夺的地方。他称帝后的**个重大举措便是走过白帝城,去争夺荆州,铩羽而归后就一直困在那里。于是,这个地方似乎成了两种事业的分界点:一种是走向更加光大的帝业,一种是走向偏居一隅的霸业。刘备把这个地方改名永安之时,他的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困在这里,直到死去。
蜀汉政权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自建兴五年(227 年)春北屯汉中,着手北伐;几度出师之后,建兴十二年(234 年),他在*后一次北伐中死于关中,那是他期望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地方。但是,其功未竟,其身先死。他葬在汉中,那是大汉帝国基业的起点,也是他长年经营的北伐基地。从他的死地与葬地中,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生死以之地努力于北伐事业的艰难身影。
刘备和诸葛亮,在这个政权建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活动都不在蜀地,其死也都不在蜀地。他们分别死在了巴蜀通往外部的两个不同的方向。
蜀汉政权中这两个*重要人物的死似乎也具有了象征意味。一个象征着这个政权的局限,一个则象征着局限中的努力。从这两个象征的联系中,我们基本上可以剖析出蜀汉政治的核心问题。
刘备死后18 年,供职于他政权中的一个叫杨戏的人,在《季汉辅臣赞》中总结了他的一生:
初自燕、代则仁声洽著,行自齐、鲁则英风播流,寄业荆、郢则臣主归心,顾援吴、越则贤愚赖风,奋威巴、蜀则万里肃震,厉师庸、汉则元寇敛迹,故能承高祖之始兆,复皇汉之宗祀也。然而奸凶怼险,天征未加,犹孟津之翔师,复须战于鸣条也。
100 多年后,另一位巴蜀才俊常璩这样评价他:
于时先主名微人鲜,而能龙兴凤举,伯豫君徐,假翼荆楚,翻飞梁益之地,克胤汉祚,而吴、魏与之鼎峙。非英才命世,孰克如之!然必以曹氏替汉,宜扶信顺,以明至公;还乎名号,为义士所非。
1000 多年后,王夫之干脆说:
以先主绍汉而系之正统者,为汉惜也;存高帝诛暴秦、光武讨逆莽之功德,君临已久,而不忍其亡也。若先主,则恶足以当此哉!
杨戏和常璩都用了那个时代流行的政治词汇高度评价刘备前期的作为,*后则都委婉地使用了转折词。杨戏因为供职于本朝,所以只是暗示刘备未能亲自领导诛暴讨逆复兴汉室的事业;常璩则批评刘备将汉献帝封拜的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名号还给汉帝,自称汉中王,不是一个“欲信大义于天下”的人所应该做的;自立称帝,亦非“至公”。在王夫之看来,后世那些仍把蜀汉看作正统的人,只不过是出于对两汉功德的一种怀念;刘备的所作所为,根本不配代表汉室,更不配代表那个时代三个政权中的正朔所在。
从杨戏到王夫之的这些评论,足以提出一个历史性的问题:在汉末风起云涌的大舞台上,刘备何以能从纷争的群雄中脱颖而出?又何以*终未能复兴汉室,而只成就了割据巴蜀的偏霸之业?
**章早期的刘备
刘备,一个出生在那个时代中国版图东北角的人,一生奋斗,屡经挫折,千里辗转,*后终于在中国版图的西南角上占得一块地盘,建立政权,这个政权声称代表汉室。当他遗恨死去时,这个疲弊的政权正处在危急存亡的困境之中。刘备一生的奋斗,可分成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跟地域联系在一起。我们先将他生平的几个段落梳理清晰。刘备死于章武三年(223年),“时年六十三”,则刘备应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常璩在其《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中将早期的刘备概括为“于时先主名微人鲜”,而将他的事业概括为三个阶段:“伯豫君徐,假翼荆楚,翻飞梁益。”
刘备曾与公孙瓒一同师事卢植。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时,刘备投靠公孙瓒。公孙瓒与袁绍相争,派刘备与田楷徇青州。刘备以功被委任为平原相。田楷据青州是在初平二年(191年),平原时属青州。所以,刘备涉足青州,时为初平二年,年为三十一岁。曹操攻徐州陶谦,陶谦向田楷求援,刘备与田楷率军救之。陶谦给刘备补充丹阳兵四千,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刘备遂去田楷而依陶谦。陶谦病卒,托徐州于刘备。时为兴平元年(194年)。其后,刘备与吕布在徐州一带相攻,至建安元年(196年)兵败,往依曹操。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豫州牧。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帮刘备擒杀吕布。次年,刘备袭杀曹操所置徐州刺史车胄而复夺徐州。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击破刘备。刘备遂经青州而投袁绍。这就是常璩所概括的“伯豫君徐”。为表述方便,我将这十年称之为刘备的青徐时期。
官渡之战前,刘备曾率偏军袭扰汝、颍一带,军败后“说绍南连刘表”,引兵脱离了袁绍。建安六年(201年),刘备投奔刘表,从此涉足荆州。刘表增补刘备兵力,使屯新野,屏护荆州北境。其间,经历刘表病故、赤壁之战,荆州政局大变。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州数郡。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率军入益州。这就是常璩所概括的“假翼荆楚”。为表述方便,我将这十年称之为刘备的荆州时期。
刘备于建安十六年入益州,不久与刘璋反目,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占据益州。次年与孙权在荆州问题上发生矛盾,双方剑拔弩张,后以湘水为界,平分孙刘所占荆州六郡。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北争汉中;次年五月,定汉中;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同年冬天,孙权袭杀关羽,夺占荆州。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七月,兴兵伐吴;次年六月,军败,退驻永安。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在永安去世。这就是常璩所概括的“翻飞梁益”。为表述方便,我将这大约十三年称之为刘备的益州时期。
这是刘备一生事业的几个阶段。在青徐,他崭露头角,获得英雄之名;在荆州,他与孙权结盟挫败曹操,遏制了曹操一统天下的势头;在益州,他取得巴蜀、汉中,建立政权。
循着汉代版图的这几个区域,循着他事业的几个阶段,我们可以依稀看到,在汉末风起云涌的大舞台上,在纷争的群雄中,他是怎样崛起,又是怎样陷入困境的。
**节刘备的英雄之名
东汉的统治,因外戚和宦官的轮番专权而受到削弱,因黄巾大起义的冲击而走向衰落。黄巾起义虽未直接导致东汉的灭亡,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权力下移州牧,武人趁势崛起。
直接导致东汉统治秩序崩溃的是董卓之乱。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驻兵河东以观时变”的董卓得机而动,引兵入洛,擅行废立,劫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群雄起兵讨董卓,却各怀私计。汉献帝先是受制于董卓,后又受制于李、郭汜等凉州诸军阀。广阔的关东地区遂出现权力真空。关东群雄讨董不成,食尽兵散,各谋割据。汉末政治遂进入一个复杂的演变阶段。
在这个复杂的舞台上,刘备崭露头角是在青徐时期。考察这个时期的刘备,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刘备涉足青徐这个舞台,便迅速崛起,成就英雄之名。
刘备究竟是不是英雄,是个什么样的英雄,当我们考察完他的一生行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但是,一个比较确定的事实是:在当时,有那么多的人认为他是英雄。
刘备初入青州做平原相时,孔融向他求援,“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对他寄予很高的期许;在徐州,陶谦托以安州,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他投奔曹操,曹操表为豫州牧、左将军,并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离开徐州投奔袁绍,袁绍亲出邺城郊迎二百里。
一个人是不是英雄,只是一个自身材质的问题;但如果有那么多的人认为他是英雄,这就成了一种政治资本。因此,对于读史者来说,值得追问的问题是:原本“名微人鲜”的刘备,如何成就英雄之名?
许多年以后,当刘备说服自己和追随者相信他就是天命垂青的那个人时,他想到了他家东南角上的那棵桑树。那棵桑树高达五丈多,像帝王的车盖。过往的行人都说他家肯定要出贵人。儿时的刘备与刘氏宗族中的诸小儿在那棵树下嬉戏时,曾说过一句让他叔父惊骇的话:“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就像当年看见秦始皇的车驾威仪,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少年刘备的话暗示他早有帝王之志。考虑到他儿时玩伴的宗中诸小儿中,并没有人追随他直到他真的乘上羽葆盖车,这件事应该是出自刘备本人的叙述。
不过,三十岁之前的刘备看来并未领悟到这棵像帝王车盖的桑树与他日后将要称帝代表汉室这一事业之间的关系。《蜀书》先主传中说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一点,诸葛亮在隆中对策及游说孙权时都曾提到,蜀汉的群臣们在劝进书中也曾提到;但是,连司马光都说刘备“族属疏远,不能纪其数世名位” 。刘备父亲早逝,他与母亲以贩履织席为生。他十五岁开始读书,可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喜欢交结豪侠。他结识过几个贩马的中山富商,后来起兵,获得过他们的资助。黄巾起义时,刘备也参与到平黄巾的行列中。只是力量很小,功劳不大,所以影响也不大。
那么,为什么刘备一登上青徐这个舞台,便迅速脱颖而出,成就英雄之名呢?
青徐是个特殊的舞台。这是一个由孔融、郑玄、陶谦及陈登等徐州大族所主导的舞台。刘备的师承渊源,帮助他步上这个舞台,并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得如鱼得水。
《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这是一个注定要成就大业的人的标准履历。写下这份履历的人显然不会不想到孔子。一如孔子“十五而志于学”,刘备十五岁开始读书,师事者又是名著海内的大儒卢植。
卢植是东汉大儒马融的弟子,“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其人“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不好辞赋”。卢植系出名门,又具经邦济世的文武才略。灵帝熹平年间,九江南蛮反叛,朝廷以卢植“才兼文武”,先后拜九江太守、庐江太守。卢植在任内,“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体而已”。在他治理下,“蛮寇宾服”。*足显示卢植文武才干的是他主持平黄巾起义。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四府举卢植,拜中郎将,发天下诸郡兵征之。卢植“连战破贼帅张角,斩获万余人”,围张角于广宗。成功在望,却因不肯贿赂宦官,遭谗言而被免职。后来皇甫嵩代卢植,讨平黄巾,沿用的仍是卢植的方略。董卓入京,欲行废立,卢植独持异议。董卓欲诛卢植,议郎彭伯谏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董卓乃止,仅免其官。卢植后来逃离洛阳,隐于上谷。袁绍领冀州牧时,“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始卒。建安年间,曹操北征乌桓,途经涿郡,曾告当地守令:“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命当地官员修护其坟墓,优礼其后人。
刘备师从卢植的具体情况,史未详言。卢植从马融门下学成之后,一度在故里“阖门教授”。建宁(168年至171年)中,卢植被征为博士,从此入仕;刘备“年十五,母使行学”,约在熹平四年(175年)。这年,卢植被拜九江太守,后“以疾去官”。去官期间,卢植曾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卢植授徒应该是在去官的这段时间里。《先主传》中说刘备师事卢植时也提到“故九江太守”,可作参证。不久,“会南蛮反叛”,朝廷又拜卢植为庐江太守;“岁余,复征拜议郎”;后又“转为侍中,迁尚书” 。卢植重新被起用的具体时间不详,但他后来的这一系列官职迁移,都在光和元年(178年)之前。可知卢植去官后授徒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刘备与公孙瓒俱事卢植,《后汉书》中具体说到公孙瓒受学的地点,“从涿郡卢植学于缑氏山中” 。缑氏在今河南偃师东南,东汉时属司隶校尉部,属于京畿。那么,刘备是否也从涿郡远赴缑氏受学于卢植?抑或只是一次拜访请教?我们不得而知。无论是哪种情形,可以肯定的是,刘备在卢植门下受学的时间并不长。
不管怎样,强调自己曾有一段师事海内大儒卢植的履历,对自己肯定是有益的。而且,这段履历里,演绎出他跟两个人的关系,对刘备的事业提供了具体的帮助。一个是公孙瓒,一个是郑玄。
刘备与公孙瓒一同师事卢植,二人相友善,刘备以兄事公孙瓒。因着公孙瓒的关系,刘备涉足青州。初平二年(191年),公孙瓒派刘备随田楷徇青州。刘备因功被委任为平原相。
在青州,他得遇当世大儒孔融。刘备在青州做平原相,孔融在青州做北海相。孔融名重天下。灵帝末,孔融曾忤逆外戚大将军何进,何进的属官打算私遣剑客追杀孔融。有人提醒何进说:“孔文举有重名,将军若造怨此人,则四方之士引领而去矣。不如因而礼之,可以示广于天下。” 从这事可以看出孔融的声誉和影响力。
黄巾军波及青州,围孔融于都昌。危急之中,孔融派太史慈去向刘备求救。太史慈对刘备说:“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 刘备听说孔融来向自己求援,敛容答道:“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以救之。《后汉书》中对此事的记述大同小异。 从刘备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在孔融眼里有那样的评价,连刘备自己都感到惊讶。我们无从得知,此前,孔融究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了解刘备,从而对他形成“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的印象;但是经历此事,刘备以出兵救了孔融而表现出他确实“能救人之急”。孔融对刘备的这种评价,日后在徐州那个舞台上,肯定会影响到其他人对刘备的认识。
在青州,还有另一位当世大儒郑玄。孔融为北海相时,郑玄隐居在故乡北海国高密县。郑玄与卢植一同师事关中马融。郑玄学成后东归,马融曾对其他的门人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郑玄东归,适值党锢事起,遂隐居故乡高密。郑玄在关东地区的影响很大。建安五年(200年),郑玄去世时,参加他葬礼的人,“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赴会千余人”。曹操的重要谋士崔琰便出自郑玄门下。孔融对郑玄也非常敬重。史载,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孔融还让高密县为郑玄特设一乡,名为“郑公乡”,闾门号为“通德门”。
黄巾军波及青州时,郑玄避难徐州,徐州牧陶谦接以师友之礼 。一直到建安元年(196年),郑玄才从徐州返回高密。
陶谦托刘备领徐州时,孔融曾对他加以鼓励,从此事看,兴平年间,孔融应该也在徐州度过一段时间。建安元年(196年),孔融才被曹操征至许昌。
当时的徐州,“百姓殷盛,谷实差丰,流民多归之” 。避难徐州的周边州郡的士人中,有后来成为曹魏名臣的陈群及其父亲陈纪。陈纪为颍川人,其父陈,其弟陈谌,《后汉书》有传。陈于中平四年(187年)去世时,“海内赴者三万余人”;陈纪“亦以至德称”,“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陈谌“与纪齐德同行”;陈登所称“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指的便是陈纪和陈谌兄弟。《后汉书》载:“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孔融对陈氏父子亦甚推崇。《魏书》陈群传载,孔融“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豫州动荡时,陈群随陈纪避难徐州,一直到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击破吕布,才被曹操辟为司空西曹掾属。
徐州的安定被打破时,刘备登上了这个舞台。陶谦部将袭杀曹操父亲曹嵩,曹操志报杀父之仇,引兵来攻。陶谦不敌,告急于田楷,田楷与刘备引兵救之。陶谦给刘备增补丹阳兵四千,刘备遂去田楷而归陶谦。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小沛。时为兴平元年(194年)二月。
就这样,在陶谦死前的一段时间里,刘备与孔融、郑玄、陈纪、陈群等关东硕儒名士一道,成了徐州牧陶谦的座上宾。
在这个硕儒名士的群落里,孔融是穿梭其间的关键人物。《后汉书》载,孔融“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 。以孔融之喜欢“荐达贤士”,对于他心目中“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的刘备,其奖掖自当不遗余力。陶谦托领徐州,刘备推辞时,孔融鼓励他说:“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在孔融看来,徐州人推举刘备,属于“百姓与能”,这与他稍早前对刘备“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的评价,一脉相承。
虽然史书中关于这个时期刘备的活动记载甚略,但我们还是能从有限的史料中勾勒一二。《华阳国志》载有诸葛亮的一段话:“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也。’” 陈元方即是陈纪,郑康成即是郑玄。这则史料显示,当时流寓在徐州的这帮硕儒名士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徐州那段时间里,刘备得以经常与陈纪、郑玄等人一起探讨治乱兴衰之道,郑玄与卢植同出马融门下,刘备与卢植的师承关系肯定会在这个圈子里被提起。这样,刘备便算是郑玄师侄辈的弟子;刘备所言“每见启告”也显示刘备对郑玄执弟子礼。
刘备被陶谦表领豫州刺史后,即辟陈纪之子陈群为别驾;后来一直追随刘备入蜀的刘琰,与孔融同为鲁国人,则被刘备辟为从事。同样追随刘备入蜀的孙乾,与郑玄同为北海人。刘备领徐州时,辟孙乾为从事。《蜀书》孙乾传注引郑玄传里的材料显示,孙乾被辟,是出于郑玄的举荐。孔融本人后来也被刘备表领青州刺史。
刘备从一个依附于人的带兵的部属,登上徐州这个舞台,便厕身于陶谦座上的这样一个硕儒名士组成的群体间,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治乱兴衰之道。这自然会影响到陶谦、徐州的士人以及流寓在徐州的其他州郡的士人对刘备的印象。
徐州的兵患,因为兖州的陈宫迎吕布反曹操而暂时缓解。不久,陶谦病死。陶谦临死前对徐州别驾东海麋竺、麋芳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陶谦作此安排,固然会考虑刘备的才德,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徐州的士民是否接受刘备。从后来的情形看,徐州的士民对刘备是接受的。
麋竺、麋芳受命率州人去迎请刘备,从此一直追随刘备。麋竺、麋芳为徐州东海郡的巨商。在吕布袭据下邳后,刘备转军海西(今江苏滨海市)。麋竺、麋芳倾其资产帮助刘备度过困境。后来,曹操表麋竺领嬴郡太守,其弟糜芳为彭城相,但兄弟二人“皆去官,随先主周旋”,一直追随刘备入蜀。
出身徐州士家大族的陈登也力劝刘备接受徐州。陈登出身下邳陈氏,“历世著名”。陈登的叔祖陈球“少涉儒学,善律令”,灵帝年间,官拜司空、太尉;其父陈曾任沛相、济北相;陈登本人“学通今古,处身循礼,非法不行,性兼文武,有雄姿异略” 。陈登对刘备非常敬重。陈登曾对陈矫论天下人物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举世碌碌,他所敬重的只有那么几个人。他所举的五个人中,有三个陈纪(字元方)、孔融(字文举)和刘备(字玄德)出自当年陶谦座上的那个圈子。可见当年那个圈子给徐州士人留下的印象。
刘备对陈登也倍加推崇。他曾评价陈登说:“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陈登与刘备彼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当来自当年在徐州期间的那段交往。后来,在荆州牧刘表处,刘备与刘表、许汜共论天下人物。许汜说:“陈元龙淮海之士,豪气不除。”刘备问许汜:“君言豪,宁有事邪?”许汜曰:“昔遭过下邳,见元龙无
饶胜文(1969-),湖北孝感人,1999年毕业于北师大历史系,现执教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学院。从事军事历史、军事地理及战略思想文化研究。读史论史,自溺于一种“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的趣味与情怀,留意兴亡大略,潜心治乱兴衰。所著《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一书曾获第五届“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奖”。
文学名著导读:高中部分(高中版) 本书特色 文学名著,犹如灿烂的明珠高悬在浑浊的尘世之上,照亮了人类漆黑的夜空。无论你是忧伤还是激忿的时候,即使在你*苦不堪言的...
以上帝和恺撒之名:奥地利皇家军队的崛起与消亡:the imperial Austrian army 1619-1918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天地出版社出版★...
启蒙-思想运动如何改变世界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文汇出版社出版★对启蒙运动的另一种解读视角:两个多世纪里,跨越两大洲的三个国家,思想、领导力和变革如何相互影...
《东鳞西爪集》集结了余斌在《南方都市报》的名为“东鳞西爪”的专栏。专栏为文史性质,文章多集中于民国年间人与事。比如《燕卜
罗马帝国编年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塔西佗著作的残篇,所叙述的史事始于公元14年奥古斯都之死和提贝里乌斯继位,止于公元68年尼禄之死,包括了整个克劳狄王朝的史实。作...
戊戌变法史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汤志钧,著名历史学家,致力于戊戌变法史研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近代经学与政冶》《经学史论集...
洪煨莲(1893.10.27-1980.12.23),原名业,字鹿岑,谱名正继,号煨莲,英文学名William。福建侯官(今闽侯)人。著名历史学家。
道可道:晚近中国变局往事录 本书特色 历史上有很多被有意无意丢弃的“边角料”,虽然抹去了庄严格调,却能以小见大,钩沉诸多历史的生机和真实。本书按“宫事”“国事”...
非洲史研究入门 本书特色 《非洲史研究入门》(作者舒运国)尝试为人们了解和研究非洲历史提供一把钥匙。它主要为那些希望更深入了解非洲历史、或者希望对非洲历...
《设计思维——右脑时代必备创新思考力》内容简介: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美国商业创新咨询公司IDEO提出的一种创新性解决问
微历史-1840-1949百年家族-绝版插图本 本书特色 1. 段子体重放中国那些耀眼的家族,轻松幽默看透社会名流人生经历。2. 以小见大,透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库·史学类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回顾从古希腊到西欧近代的流派,介绍哲学怎样开始,提出了什么问题,又怎样给予回答,另外,在介绍现代欧美的*新哲...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内容简介:《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最高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唯一一部孔
牛津通识课:凯尔特人 本书特色 ◆凯尔特人深刻影响了欧洲文明,滋养了现代文学、电影、音乐,乃至网络游戏。 ◆《哈利波特》《魔戒》《魔兽世界》等作品都取材于凯尔特...
《西方将主宰多久》内容简介: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发现美洲的却是哥伦布?为什么康熙大帝、张居正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西方缘何主宰
出土文献研究(第四辑) 目录 (一)由悬泉置汉代纸帛法书名迹谈早期敦煌书家木简在世界各国的使用与中国木简向纸的变化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汉简“会计”考(下)尹...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吴梅》内容简介:本书搜集大量珍贵资料,采取纵横结合的方式,对一代曲学大师吴梅的生平事迹及成就进行较为
《海洋帝国》内容简介:1588年,英国皇家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一胜利成就了一段传奇,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帝国的财富、权力
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 本书特色 本书以明清时期扬州的徽州盐商之兴衰及影响为核心线索,以细腻的笔触再现扬州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本书特色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其思想古老而深邃,对诸子百家以及后世百代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老子的门徒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外,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