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不妨这样读》由四大板块组成,分别是“唐诗类读”、“唐诗对读”、“唐诗悟读”、“唐诗新读”。
★ 唐诗类读,主要是从某一角度切入,比较多首同类唐诗,或意象,或题材,或情思,或语言,深入钻研,细细咀嚼,求同辨异,挖深拓广,以求开阔思维,激发联想,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求深度理解,情趣演绎;
★ 唐诗对读,主要是比较鉴赏两首具有某些联系的唐诗,可以是一个诗人反映两个不同时期心情境遇的诗歌的比较,也可以是两个诗人反映同一题材内容的诗歌的对比。对比的内容,因诗而定,因势而别,或主旨,或感情,或语言,或情韵,或形象,或意境,丰富多彩,引人入胜。通过对读诗歌,辨析异同,突出特征,拓展内容,强化对诗歌同质的理解和感悟,加深对诗歌异质的感受和体会;
★ 唐诗悟读,重在一个“悟”字,突出随性、随意、随情,自然散漫,不拘格套,合理延伸。主张“大唐诗”与“真生活”的水乳交融,让唐诗溶解于生活,让生活洋溢诗意;
★ 唐诗新读,重在一个“新”字,尽量不重复前人观点,尽量不迷信解读,尽量不架空品鉴诗歌。用古典诗情注解现代生活,用现代生活演绎古典诗情。
《唐诗不妨这样读》作者研习唐诗,潜心意会,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渐渐体验到唐诗的生命律动,不断激发出生活的情思意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赏柳则轻舞飞扬,听泉则嘤嘤成韵,一路风光一路欢畅,一首唐诗一份情怀。
跟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大唐诗,你将欣赏到诗人的风华绝代,诗歌的流光溢彩。就像遇见一位心仪已久却未曾谋面的朋友,充满惊喜和激动;也像结识一位风雨沧桑而精神矍铄的老人,满怀赞叹和景仰。阅读这本书,你将体验到千古诗魂的瑰丽绚烂,生命激情的熊熊燃烧。幸福从唐诗出发,梦想在唐诗中绽放,相约唐诗,一路风光无限!
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命运悲苦,无力主宰自己的人生,饱受相思离恨的折磨,“占卜”常常成为她们寄托自己悲怨情思的主要形式之一。丈夫远行,或为经商,重利轻情,离多聚少;或为功名,客滞他乡,落魄潦倒;或为从军,征战沙场,生死未卜……留给妻子的总是哀哀无望的怨愤和惊魂未定的牵挂。唐代诗人于鹄的《江南曲》、刘采春的《啰唝曲六首》(其三)和安邑坊女的《幽恨诗》就取材于占卜思远,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女子生动感人的闺怨情思。
先看于鹄的《江南曲》:
偶向江边采白苹,
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
暗掷金钱卜远人。
主人公显然是一位女子,她的主要活动有三项,“采白苹”、“赛江神”、“掷金钱”。采白苹,应该是一种采摘芳草,赠送情人的习俗,类似于《诗经·静女》中的“自牧馈荑,洵美且异”;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中也写到翠翠做了一个美梦,梦中她飘上河岸的悬崖,摘下一大把虎耳草,却不知道送给谁。于鹄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和翠翠的处境不同,她是采了白苹,却送不出去,因为她的情人(丈夫)不在身边,长久分离。“偶向”二字暗示她的“江边采苹”的举动,只是心不在焉地出于一时的偶然,她采了也毫无意义,反倒增加她的忧愁苦恨。她的心思在哪里呢?在于牵挂那个不在身边,远在天涯的丈夫。
赛江神,旧俗用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会,周游街巷,届时村民游观,商贩云集,引为喜庆,谓之“迎神赛会”。“赛江神”即为其中之一。如此重大的习俗活动,自然也是少男少女眉来眼去,暗送秋波的风流日子,诗中主人公“还随女伴”游乐观赏,显然是无可无不可地跟着别人转,表面上似乎也和大家一样祷告江神,祈求幸福。可是,她的幸福在哪里呢?她不正经历着夫妻离散,两地相思的痛苦遭遇吗?因此,她的心思同样也不在热热闹闹的赛江神活动上,热闹是她们的,她什么也没有。女伴的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反衬出她内心的孤独落寞、空虚无聊。
掷金钱,民间迷信的一种,以钱币占卜,其法不一。大抵于祷祝之后,以抛出金钱的向背排列次序来推断吉凶。这才是女主人公的重要活动。她暗掷金钱,占卜“远人”何时归来,这一切她做得很小心,怕人发觉而遭人取笑,占卜时口中虽然念念有辞,却不敢“分明语”,“掷金钱”装模作样,采取“暗掷”的方式来掩人耳目。就这样,诗人着力描摹少妇欲言又不敢语,欲卜又不敢掷,欲罢又不甘休,只能“暗掷”的那种神情,既逼真又细腻,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这位少妇的微妙深情。
另外,以“卜远人”收束全诗,也是耐人寻味的。没有具体交待占卜的结果,远人能否归来?现居何方?何时归来?旅程多远?近况可好?一切的牵挂和顾虑尽在不言之中,给人留下悠长的回味,似乎也展现出女子恍恍惚惚,貌合神离之态,令人叹惋,令人悲悯。祝愿你,苦命的女子,早日团聚,生活幸福!
再看刘采春的《啰唝曲六首》其三: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女主人公的丈夫是一位商人,“商人重利轻离别”,离开以后,作为独守空房的妻子,自然是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其早归,可是又不知道归期何日,已是长久不通音信了。于是,她就只好求助于占卜。她用随手拔下的金钗代替金钱,想必是为了取用便利。其间有好卦,肯定也有坏卦。若是好卦,让她高兴,充满期待;若是坏卦,让她担忧,充满失望。她万万没想到,结果竟是如此糟糕。因此,她反复再三地占卜,以多次结果来推测自己丈夫的境况。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除此以外,她还天天到江口去盼望,盼望丈夫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她眼前,但是望了又望,带来的只是失望,得到的只是“错认几人船”的结果。温庭筠《望江南》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菽洲。”柳永《八声甘州》词“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均是写错认人船。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得到,主人错认之前是满心欢喜,急切期待,认清来人来船之后则是满心失望,满心伤悲,如此错认,接二连三,又如何承受得了呢?诗中女主人公竟然天天去望,不怕错认,就怕丈夫不归,可见其望归之切,期待之久和失望之深。可怜的女子啊,你要望到何日呢?保重吧!
*后说说安邑坊女的《幽恨诗》:
卜得上峡日,
秋江风浪多。
巴陵一夜雨,
肠断木兰歌。
诗歌一开篇就写一个占卜场面,卦上呈示的情况很不吉利:上峡之日,秋江必多风浪,凶多吉少,险象环生。这里谁占卜?谁上峡?去干什么?均无明确交待,但读者可以想象,占卜的是诗中的女主人公――一位幽独的女子,“上峡”的自然是丈夫或情人。那人大约也是“重利轻别”的商人,正从巴陵沿江上峡做生意去。上水,过峡,多风,多浪,舟行多险,女子自然万分忧虑,因而才去占卦,不料得到一个使人心惊肉跳的回答。那一个夜晚,她失眠了。淫雨大作,绵绵不绝,听着窗外潺潺秋雨,她不禁唱出了哀哀歌声。
南朝乐府的“木兰歌”,本写女子替父从军,前四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此处活用其意,是断章取义的笔法。这位幽怨的女子,既不能安睡,又无心织作,惟有长吁短叹,哀歌当哭。雨声与歌声交织,分外凄凉,有力地表现出巴陵女子思念、担忧和怨恨的复杂情感。
西哲有言,纯粹的诗歌绝对是眼泪和心血的结晶,这三首诗均写女子的相思离恨,情到深处,至真至切,占卜怀远,心泪和血。我相信那种痛苦煎熬绝对是人世间*大的苦难。对她们,以及她们苦难的家庭,我只有无声祈祷。
暮角声声动乡愁
——李涉《润州听暮角》新读
人生是一个漂泊的过程,思乡是一道感伤的风景。对于游子而言,不论走到天涯海角,故乡的美丽风物永远珍藏心间;无论经历多少沧桑,亲人的熟悉面影永远浮现眼前。他乡异地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腔一调都会引起游子的浓重离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游子永远是带着乡愁上路,带着故乡漂泊的,直到回家,这副心灵的重担才可以卸下来,这颗不安的灵魂才得以宁静。唐代诗人李涉的小诗《润州听暮角》就捕捉刹那,精选画面,为我们刻绘了诗人日暮思乡、愁肠百结的动人形象。全诗是这样写的:
江城吹角水茫茫,
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斜去两三行。
此诗别有一题《晚泊润州闻角》,与《润州听暮角》互为生发,互相补足,暗示了诗人的羁旅苦辛和思乡离愁。夜幕降临,诗人泊舟润州,随船近岸,略作停歇,只待第二天又要登舟启程,奔波远去。不知道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不知道已漂泊了多久,也不知道还要辗转几时,诗人总是这样昼行夜宿,劳碌奔波。脸上写满了憔悴和倦怠,心中积淀着辛酸和不安,这一次夜泊润州,只是他人生漂泊旅途中的一个驿站。这一晚,诗人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想起了什么呢?且让我们沿着诗句的描绘,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暮霭沉沉,寒风瑟瑟,诗人伫立船头,极目远眺,只见烟波浩渺,绿水悠悠。几声凄厉号角破空而来,激荡在江面,回响在耳畔,敲打着诗人的心坎。诗人凝望着茫茫的江面,沉浸在纷纷扰扰的离愁苦怨之中。这角声,是军中号角,朝暮响起,音调高亢,声情悲凉,或抒将士背井离乡的绵绵乡思,或诉戍卒餐风饮露的苦寒之怨,或传边地秋风战马的嘶鸣悲叹,或奏胡地风沙满天的苍凉之声……声声入耳,惊心动魄。诗人虽然不在边关塞外,不在古道战场,但是人在旅途,漂泊天涯,心念故园,愁肠百结,耳闻凄厉之声,目睹苍茫之景,心中自是翻江倒海,忐忑不安。
诗人用“茫茫江水”来烘托情思,用忧怨边声来倾吐心曲。说边声,边地之音,寒外之声,惹人联想,耐人寻味。大漠无垠,天地空旷,秋风瑟瑟,胡笳悲鸣,草木萧索,沙砾咆哮,一幅幅有声有色、有情有势的画面浮现眼前,倍显凄凉。或许诗人的乡思愁怨与边声幽怨在内容上有诸多不同,但是悲凉抑郁、愁怨苦恨的情感基调则是基本一致的,耳闻边声,视通万里,更显诗人思乡之痛。写江水,茫茫无际,凄凄传情。秋水之悠悠不尽对应乡思之绵绵不绝,秋水之茫茫不清对应心灵之迷茫困惑,秋水之寒凉冷寂对应心情之落寞凄清,秋水之流动不居对应诗人之漂泊流浪,流水多情,人生有意,愁满江天,恨洒天涯。一江流水流得尽物换星移,流不走悠悠离愁。
白居易写离别之恨,“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李煜写亡国之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托水传情,愁之深重,豁人眼目。同样,李涉的江水茫茫,号角声声,互相烘托,互相生发,乡愁自现,哀音自显,极具动人心肺的艺术感染办。
如果说诗歌一、二两句是直接描写暮角之声的凄苦愁怨的话,那么诗歌三、四两句则是间接描写号角之声的添愁惹恨。你看,声声角号,惊动了沙滩雁群,他们受惊而起,远走高飞,渐渐淡出诗人的视野,融进无边的黑暗。开始还看得见群起惊呼,斜飞成行,后来就销声匿迹,无影无踪了。
大雁在诗人的心中是一个很特别,很能够引发情思的意象。大雁越飞越远,直至消失在茫茫天际,隐喻诗人愈行愈远,归思无计的痛苦迷茫;大雁飞往东南,朝海门方向而去,诗人的故乡当在润州西北,遥远的洛阳古都,诗人要想托雁传书,告慰乡思,亦是不可能;大雁担惊受怕,不堪扰攘,实际上是诗人闻声心惊、恐惧不安的心情折射;大雁远走高飞,也牵扯诗人的视线,扩大了诗人的愁思。如此苍茫的夜晚,如此高远的天地,如此惊惶的雁群,如此孤寂的诗人,无一不使我们感觉到,天地之间弥漫着深重的乡思愁苦。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愁深似海,忧长如水,而是借大雁惊飞,江天茫茫,来渲染满腔愁苦和痴心乡思,读来只觉泪流如雨,满面秋风。
一声号角搅动一腔心事,一江秋水流走缕缕忧伤,一阵大雁牵扯悠悠离愁,一个夜晚笼罩漫天乡愁,李涉用心灵定格瞬间,用暮角折射永恒,早已幻化为一个符号,在千秋百代的游子心中徘徊。
……
徐昌才:侗族,湖南新晃人,长沙市雅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度湖南省乃至全国中小学教育界唯一入选中国作协会员的教师。《香港文汇报》副刊专栏作家,中华语文第一报——《语文报》专栏作家,全国多家语文报刊的特约编辑、特约撰稿人和栏目主持。已发表文章1000多篇,共计两百多万字。已出版《恋上大唐诗生活》《走进宋朝诗生活》《梦回唐诗千百度》等诗歌鉴赏畅销专著,计划陆续推出研读古典诗词的系列专著。现在主要致力于语文教育、古典诗词、文艺美学、时政评论的研究和写作。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纪念珍藏版 本书特色 季羡林生前*后一部授权作品,季老逝世前,亲笔在授权书上签名并钤印,本书在幸成为季老生前*后一部独家授权作品。现在,我的人...
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楚辞 本书特色 由屈原、宋玉*的《楚辞(精)/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
《张渤信仰仪式的跳五猖》内容简介:跳五猖又称五猖会、跳菩萨,这一仪式是胥河两岸古代村民对西汉张渤(民称祠山大帝)开凿长兴荆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114:无名氏卷 本书特色 本书收入《金色的蛇夜》上册,这是《无名书》中唯一以上海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他几部的主要场景为南京、杭州、重庆、西安...
我还是想你.妈妈 本书特色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中国首次正版引进...
演春与种梨 本书特色 《演春与种梨:柏桦诗文集(1979-2009)》是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演春与种梨 目录 **部分:诗歌卷一 从广州开始一个有病的男孩/...
老旦是一棵树 本书特色 现在,我或许可以说,杨争光和他同时的一些作家,改写了现代文学的“小人物”传统,在杨争光的眼中,人无分大小,每一个生命都具有乾坤般的存在的...
碰上的缘分 本书特色 作者用富有禅意的笔法将生活中碰到的人、事、物、景、情写成一篇篇幽默洞达的美文,看似随性挥洒,却不经意间打通了中西视野,展现出了深刻的人生哲...
《野生作家访谈录:我们在写作现场》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14篇界面文化记者对国内“野生作家”的特稿报道。这些作家在日常生活中还
2014散文 本书特色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0年起,曾经编选和出版过《1980-1984年散文选》《1985-1987年散文选》《1988-1990年散文选》...
作品目录自述(1946年)自述片断(1955年3月)失业的痛苦和探索自然界统一性的乐趣——1901年4月14日给M.格罗斯曼的信生活的一个
《达芬奇笔记》内容简介:列奥纳多·达·芬奇是艺术家、发明家和典型的文艺复兴人。这是一种永恒的魅力源泉,因为他对自然和人造世
《能源资本论》内容简介:能源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国际秩序中的战略聚焦点之一。全世界面临着能源革命浪潮
作品目录序一 柳开 塞上二 郑文宝 柳枝词三 王禹� 对雪……二 寇� 书河上亭壁……三 林逋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塑四 晏殊 无题五
茶语者 本书特色《茶语者》是一本有关茶的主题散文集,分“茶之史”“茶之事”“茶之人”“茶之器”四部分,系统地从茶的发现,栽培,加工,营销,品饮、传播种种,进入哲...
荻岛静夫日记 本书特色 一部日本兵现场记录的战争风云,全本日记以及与日记所叙事件相证的照片,尸体、慰安妇、俘虏、废墟……记完文字,又拍照片,图文并茂,没有形容,...
中国好文章-你不能错过的白话文 本书特色自五四白话文运动至今,中国的好文章层出不穷,以非文言的形式保留了汉语文学的和谐之美,同时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美。从这些好文章...
半梦:散文卷(顾城海外遗集)(上下)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顾城海外遗集》第4部作品,分为上下两册★ 采用裸脊装帧,书页180度摊...
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1954:2014(全20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由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
张炜,1955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原籍栖霞。1980年开始创作,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蘑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