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天,我收到香港大学mba的录取通知书,即将在香港开始新的求学生涯。我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国,其中包括很多在国际大投行工作的同学。突然间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他们问我中国的投行与华尔街的国际大投行工作状态、工作内容有什么不同,我该如何回答?于是我一时兴起,写了几篇系列文章,题为《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在这几篇文章里,我结合一本描写华尔街投行人士经历的书monkeybusiness,对比了中国投行人的状态是多么的与之不同,又有哪些相似。半年以后,一个名为“计兮”的微博账号转载了我的这一系列文章,随后这些文章就在微博上火了起来,甚至被多家财经媒体的官方微博多次转发。在此之前,几乎从来没有人详细记录过中国投行人士真实的工作状态,而描写美国华尔街投行职场生涯的书和电影却已经接近泛滥,并且使局外人产生了一种幻觉:中国的投行也是这个样子——天天出入高档场所、高级酒店,纸醉金迷,夜夜笙歌。另一方面,有些在华尔街国际投行工作过的人看不起中国的投行,觉得中国并没有真正的投资银行,中国的投行人士素质较差,无法和那些在国际投行工作过的人相比。以上种种都让我这个“纯土鳖”投行人士产生了一种要为中国投行人士“正名”的想法。2013年夏天,在本书快要写完的时候,我发现事实上仍然有很多人对中国的投行业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很多人更喜欢以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别人在做什么。在香港和伦敦求学期间,一些我新结识的朋友,听说我在投行工作,在不经意的聊天中提及了一些对中国投行的误解:一个在商业银行做投行业务的人说:那你成天都与合同打交道吧?一个在国际大投行做sales的人问我:那你平时买什么股票?一个在伦敦做外汇业务的人听说我在国内投行负责过中后台业务,说:那你主要是做行政工作的吧?于是我意识到这本书确有出版的必要——作为一本对中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及过去几年中国投行发展历程的普及型读物。时至今日,到投行工作仍然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一系列电影开始抨击华尔街的拜金文化,投行大裁员的报道也经常见诸媒体。自2012年下半年起,中国的投行业更是进入了又一轮寒冬。有不少年轻人仍然试图进入投行工作,而无视整个行业在走下坡路的趋势。究其原因,还是前些年一直持续的投行的造富效应。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想多赚钱的冲动,毕竟,这也是个人能力的某种反映。从去年到今年,我在网络上和现实中仍然遇到不少刚毕业的年轻学生问我:请问怎样才能进入投行?我想进入投行工作,辛苦不怕!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往往会反问他们:请问你是真的喜欢投行的工作状态还是就是想多多赚钱呢?如果是想赚钱,赚钱的工作其实不少,但都要慢慢从基层做起。而我发现,即使我说了再多关于投行的工作压力大、出差时间长、没有个人生活、遇到市场不好时日子非常难过,很多向我提问的人却仍然对投行持有美好的幻想,哪怕我在心里已经默默判定这个理想青年完全不适合投身投行工作。其实这也是我写这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事情——对有志进入投行工作的朋友而言,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份职业选择的参考。本书是以我2007年到2011年的投行经历为基础,但在我任职pe公司及求学mba期间,仍然持续关注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因此也增加了许多近几年中国投行界的新鲜事和对这些事件的个人评述。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某种程度上,我已经经历了中国投行一个即将过去的时代。的确,投行是一份特别的经历,让我又爱又恨。这份工作让我牺牲了许多个人时间、放弃了许多爱好、甚至造成了个人健康问题,但却给了我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见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敬业的做事态度,足以受益终生。很多朋友在网上看过我的《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后建议我据此写成一本小说,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原原本本记述我真实的投行经历和案例。其实现实的人生远比戏剧精彩,虚构的部分却可能增加对这个行业的误解——那就恰恰违反了我的初衷。书稿写成后,我自己有点担心,这份以个人经历为主线的纪实读物会不会写得过于坦白?因为我不仅写了太多中国投行真相和传言,更写了太多自己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我的得意,我的不满,我的软弱,我的坚持。但如果这能因此让阅读的你体会到人在投行的真实状态,并因此收获一些做人做事的感悟,就足以支持我如此行文的勇气。
是的,没错!你将在这本书里看到*真实的本土投行。小艳红用她信手拈来的众多细节将本书无限逼近真实的本土投行。从项目上的酒局与饭桌,到差旅中的行程与住宿;从前期承揽时的察言观色与可劲忽悠,到中期执行时的咬文嚼字与反复打磨,直至后期销售时的周密筹划与反复路演;从项目出不来、考试通不过、奖金拿不到的经典苦闷,到客户认可、老板褒奖、公司升职的个人喜悦。这些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广大本土投资银行工作者们看过之后都将会心一笑的细节。……
是的,没错!你将在这本书里看到*真实的本土投行。
小艳红用她信手拈来的众多细节将本书无限逼近真实的本土投行。从项目上的酒局与饭桌,到差旅中的行程与住宿;从前期承揽时的察言观色与可劲忽悠,到中期执行时的咬文嚼字与反复打磨,直至后期销售时的周密筹划与反复路演;从项目出不来、考试通不过、奖金拿不到的经典苦闷,到客户认可、老板褒奖、公司升职的个人喜悦。这些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广大本土投资银行工作者们看过之后都将会心一笑的细节。
……
班妮,在北京求学六年,于国内知名院校取得法学学士及硕士学位,随后来到上海,先后在律师事务所、投行、PE公司工作。在国内一家中型券商的投资银行部工作三年后,即从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升任投资银行运营管理部主管,负责投行项目质量控制、资本市场和后台运营工作。当年即领导资本市场部为公司赢得证券时报“最佳定价能力投行”称号。其文章《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在微博和微信上被各主要证券、财经媒体帐号广泛转载,因该文章的传播和关注,接受过彭博记者、丝路记者关于中国投行业的采访,其关于投行的文章被丝路网(www.silu.com)记者译成英文刊载。2012年至2013年间,于财经杂志《陆家嘴》上发表若干篇关于投行、股权投资以及商学院的文章。2013年下半年,在香港大学完成了MBA求学历程,期间持续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变化,写作此书。
三三制薪酬设计与应用方案 本书特色 职责——每个企业都必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绩效——每个企业都必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做得好与不好的标准是什么”薪酬—...
互相帮助 本书特色 《互相帮助》: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哈佛大学博士,世界*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之一个业文化理论之父埃德加·沙因说成功的核心在于“互相帮助”。...
在线阅读本书AccordingtoadvertisinglegendPhilDusenberry,businessideasmayormaynotbevalua...
创业本质 本书特色 本书应用经济学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创业活动,沿着经济学者对企业本质的探求结果,来进一步探求创业的本质,并进而探求创业的关键点、有效创业的条件...
现代企业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透过《现代企业文化研究:对鹤煤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第2版)》,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企业家李永新治理企业的眼光、胆量、能力、思路和...
即学即会营销文案范本-最新适用版 本书特色 集谋略创造与科学程序:于一体的策划实战手册。《“新文风”系列丛书:即学即会营销文案范本(*新适用版)》提供实用的建议...
2007-China Payment System Development Report 本书特色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7(英文版)》为中国金融出版社...
流量黑洞-席卷国内70个新物种爆红逻辑与方法 本书特色流量黑洞:席卷国内70个新物种爆红逻辑与方法是通过消费领域的70个新物种案例,来解释当下不同品牌所运用的营...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五顆星推薦國邦諾書店讀者五顆星推薦《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News&WorldReport)專訪《華盛頓郵報》專
最常见的100个生产现场管理问题 本书特色 现在社会早过了粗放式管理的阶段,要想做好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必须掌握和运用先进、合适的方法!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
怎样开美容美发店 本书特色 2008年袭来的金融危机夺走了多少人手中的饭碗,更席卷了多少人把握未来的信心?无法统计。这是一场心理的危机。同时,带来了一次认知财富...
互联网+企业行动指南 本书特色 《互联网+:企业行动指南》解读易观提出的企业互联网化的三大战役——卖货、聚粉、建平台从“互联网+”背景出发,对“互联网+”概念进...
《市场营销原理(英文影印版.第10版)》本书足世界著名市场营销权威菲利普·科特勒和加里·阿姆斯特朗的力著之一,自出版以来,一
在大学任教的李光定不甘于平淡的生活,只身南下珠海闯荡。在一个招聘会上,奇遇保协集团董事长贾有成。当时的保协已历经十年高速
《风投大败局》内容简介: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风险投资已开始在中国遍地开花。许许多多优秀的企业都离不开风投,然后并
Alegendinadvertisingformorethan60years,JohnCaplessclassicworkhasbeenupdatedtoret...
近年来,商业地产行业热了,有关商业地产的书籍火了,坊间流传着各种版本的商业地产“秘籍”,但相当部分质量不高。个别人打着万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二维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营销活动。广告牌、DM、产品包装、手机应用,二维码案例遍布街头巷尾……然而,
房产中介机构运作指南》一书,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需要,结合最新的政策和实践成果,对房地产中介企业从申请、筹建、业务开展、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 本书特色 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财报解读秘籍,收集巴菲特数年来选择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巴菲特本人的投资实例,实用、易学、有效,巴菲特前儿媳及研究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