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天,我收到香港大学mba的录取通知书,即将在香港开始新的求学生涯。我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国,其中包括很多在国际大投行工作的同学。突然间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他们问我中国的投行与华尔街的国际大投行工作状态、工作内容有什么不同,我该如何回答?于是我一时兴起,写了几篇系列文章,题为《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在这几篇文章里,我结合一本描写华尔街投行人士经历的书monkeybusiness,对比了中国投行人的状态是多么的与之不同,又有哪些相似。半年以后,一个名为“计兮”的微博账号转载了我的这一系列文章,随后这些文章就在微博上火了起来,甚至被多家财经媒体的官方微博多次转发。在此之前,几乎从来没有人详细记录过中国投行人士真实的工作状态,而描写美国华尔街投行职场生涯的书和电影却已经接近泛滥,并且使局外人产生了一种幻觉:中国的投行也是这个样子——天天出入高档场所、高级酒店,纸醉金迷,夜夜笙歌。另一方面,有些在华尔街国际投行工作过的人看不起中国的投行,觉得中国并没有真正的投资银行,中国的投行人士素质较差,无法和那些在国际投行工作过的人相比。以上种种都让我这个“纯土鳖”投行人士产生了一种要为中国投行人士“正名”的想法。2013年夏天,在本书快要写完的时候,我发现事实上仍然有很多人对中国的投行业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很多人更喜欢以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别人在做什么。在香港和伦敦求学期间,一些我新结识的朋友,听说我在投行工作,在不经意的聊天中提及了一些对中国投行的误解:一个在商业银行做投行业务的人说:那你成天都与合同打交道吧?一个在国际大投行做sales的人问我:那你平时买什么股票?一个在伦敦做外汇业务的人听说我在国内投行负责过中后台业务,说:那你主要是做行政工作的吧?于是我意识到这本书确有出版的必要——作为一本对中国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及过去几年中国投行发展历程的普及型读物。时至今日,到投行工作仍然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一系列电影开始抨击华尔街的拜金文化,投行大裁员的报道也经常见诸媒体。自2012年下半年起,中国的投行业更是进入了又一轮寒冬。有不少年轻人仍然试图进入投行工作,而无视整个行业在走下坡路的趋势。究其原因,还是前些年一直持续的投行的造富效应。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想多赚钱的冲动,毕竟,这也是个人能力的某种反映。从去年到今年,我在网络上和现实中仍然遇到不少刚毕业的年轻学生问我:请问怎样才能进入投行?我想进入投行工作,辛苦不怕!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往往会反问他们:请问你是真的喜欢投行的工作状态还是就是想多多赚钱呢?如果是想赚钱,赚钱的工作其实不少,但都要慢慢从基层做起。而我发现,即使我说了再多关于投行的工作压力大、出差时间长、没有个人生活、遇到市场不好时日子非常难过,很多向我提问的人却仍然对投行持有美好的幻想,哪怕我在心里已经默默判定这个理想青年完全不适合投身投行工作。其实这也是我写这本书想要告诉大家的事情——对有志进入投行工作的朋友而言,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份职业选择的参考。本书是以我2007年到2011年的投行经历为基础,但在我任职pe公司及求学mba期间,仍然持续关注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因此也增加了许多近几年中国投行界的新鲜事和对这些事件的个人评述。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某种程度上,我已经经历了中国投行一个即将过去的时代。的确,投行是一份特别的经历,让我又爱又恨。这份工作让我牺牲了许多个人时间、放弃了许多爱好、甚至造成了个人健康问题,但却给了我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见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敬业的做事态度,足以受益终生。很多朋友在网上看过我的《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后建议我据此写成一本小说,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原原本本记述我真实的投行经历和案例。其实现实的人生远比戏剧精彩,虚构的部分却可能增加对这个行业的误解——那就恰恰违反了我的初衷。书稿写成后,我自己有点担心,这份以个人经历为主线的纪实读物会不会写得过于坦白?因为我不仅写了太多中国投行真相和传言,更写了太多自己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我的得意,我的不满,我的软弱,我的坚持。但如果这能因此让阅读的你体会到人在投行的真实状态,并因此收获一些做人做事的感悟,就足以支持我如此行文的勇气。
是的,没错!你将在这本书里看到*真实的本土投行。小艳红用她信手拈来的众多细节将本书无限逼近真实的本土投行。从项目上的酒局与饭桌,到差旅中的行程与住宿;从前期承揽时的察言观色与可劲忽悠,到中期执行时的咬文嚼字与反复打磨,直至后期销售时的周密筹划与反复路演;从项目出不来、考试通不过、奖金拿不到的经典苦闷,到客户认可、老板褒奖、公司升职的个人喜悦。这些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广大本土投资银行工作者们看过之后都将会心一笑的细节。……
是的,没错!你将在这本书里看到*真实的本土投行。
小艳红用她信手拈来的众多细节将本书无限逼近真实的本土投行。从项目上的酒局与饭桌,到差旅中的行程与住宿;从前期承揽时的察言观色与可劲忽悠,到中期执行时的咬文嚼字与反复打磨,直至后期销售时的周密筹划与反复路演;从项目出不来、考试通不过、奖金拿不到的经典苦闷,到客户认可、老板褒奖、公司升职的个人喜悦。这些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广大本土投资银行工作者们看过之后都将会心一笑的细节。
……
班妮,在北京求学六年,于国内知名院校取得法学学士及硕士学位,随后来到上海,先后在律师事务所、投行、PE公司工作。在国内一家中型券商的投资银行部工作三年后,即从投资银行部高级经理升任投资银行运营管理部主管,负责投行项目质量控制、资本市场和后台运营工作。当年即领导资本市场部为公司赢得证券时报“最佳定价能力投行”称号。其文章《中国与华尔街不同的投行人生》在微博和微信上被各主要证券、财经媒体帐号广泛转载,因该文章的传播和关注,接受过彭博记者、丝路记者关于中国投行业的采访,其关于投行的文章被丝路网(www.silu.com)记者译成英文刊载。2012年至2013年间,于财经杂志《陆家嘴》上发表若干篇关于投行、股权投资以及商学院的文章。2013年下半年,在香港大学完成了MBA求学历程,期间持续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变化,写作此书。
《卖化妆品应该这样说》内容简介:这款面霜感觉不是很滋润,过几天天气冷了就不适合用了吧?同一款护肤品,为什么你们店卖得很贵
《中国诗歌研究史:金元卷》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新世纪,全面地梳理了20世纪金元诗歌研究的成果。全书以重要的金元作家为线索,具
当下有两种竞争方式:品牌偏好竞争和品牌相关性竞争。前者更为常见,但是在成熟的竞争市场中,品牌偏好竞争将是一场艰难且无止
1999年的华尔街宠爱网络经济,老牌媒体巨头时代华纳试图挺进这一新兴的网络领域以分得新技术带来的利润硕果。而在另一边,美国时
提高产品设计质量和速度的最有效方法-五环法 本书特色 “五环法”是作者对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产品设计领域里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科学方法加以整合、集成,并经过作者在...
《创业兵团:带好创业的第一个团队》内容简介:草根创业者的第一本创业书,没有风险投资,没有显赫身世;没有家族遗产,没有超人学
圣路加广告公司是英国一家由全体雇员共同拥有股份的独特企业。它的前身是美国大名鼎鼎的Chiat/Day广告公司的伦敦分公司。在1995
中国崛起的金融战略 内容简介 任何金融难题,说到底是钱的问题。对于现代中央银行体系来说,钱并不是问题,怎么用钱才是问题。这既是世界上*难理解的问题,也是世界上*...
出类拔萃:造就优秀职员的17种品质 本书特色 在本书里,领导学权威约翰·C·马克斯韦尔总结了每一个优秀团队成员**的17种品格特质。马克斯韦尔精确细致的描述和诸...
摩根全传(上) 本书特色 向生意之王学做生意,胜过读商学院!“向生意之王学做生意”全球顶级商人传记系列,专为中国生意人量身打造,每本都选自*经典、*权威的生意大...
谈论IP时,我们到底在说什么?投资者如何才能走出囚徒困境,突破同质化竞争的重围?互联网时代的超级IP和跨界营销到底应该怎么操
营销圣经大全集 本书特色 营销是关于企业如何发现、创造和交付价值,以便满足市场需求并且获取利润的学科。李欢编著的《营销圣经大全集(精)》是一本内容全面、分类系统...
“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模型深度解构揭示商业模式设计原理和可循路径为什么在国外叱咤风云的百思买在中国一筹莫展,无法突破(国
Google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搜索引擎,在短短几年内,Google从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茁壮成长为举世瞩目的IT业超级巨人,他们的成
二十多年来,在曾被外资力量把持的零售,通信制造、网络等行业里,成长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家,他们带领中国企业探索出了
他乡之税:一个乡镇的三十年,一个国家的隐秘财政史 本书特色 我特别赞赏田毅和赵旭的《他乡之税 》。这本书立足现实问题,描述现实生活,通过改革演进过程的考察来透...
内容介绍————————————————————————————本书讲述的是人们在公司总部以及全球性企业中使用Twitter的故
美国知名领导力培训公司Refound 的创始人兼CEO,有着20多年的领导力培训经验。在纽约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莱蒙德先后在科技、非营利性机构做管理工作,之...
你還相信「大家」都需要你的產品?醒醒吧!中間客層已經陷落!小眾消費正在崛起!★★★商業週刊第1369期書摘推薦★★★這本
一分钏经理人团队版提高团队绩效的三步聚 本书特色 全球管理大师、《一分钟经理人》作者肯·布兰佳倾情奉献*新力作。本书展示了如何运用详尽的三步骤程序带领你的团队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