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建筑物虽然是实体的,但它所能暗示或揭示的,却包括了生活的全部。因为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建筑是生活的舞台。人生离不开建筑,大部分具有精神价值的物品都以某种形态连结在建筑上。古代的器物,包括艺术品,如果没有建筑空间的架构为基础,就显不出其文化上的光辉,而论为美丽的古董。
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中国建筑是以人为主的,是没有理论的人本建筑。简单地说,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其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预以修改。因此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就顺着中国文化的渐变而渐变,它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过去;知识分子怎样在世界上求心灵的安顿,统治阶级怎样展示其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建筑空间架构上——这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不但砖石结构是如此,木材也是如此。若干年前,台湾的大型桧木都高价卖到日本去,台湾本地的建筑则可以使用较差的木材。实在是因为日本的建筑大多以原木呈现,因此寺庙的大材都要好的木材,使用精准的技术建成,一点都马虎不得。可是在台湾,寺庙的柱梁木材并不一定统一,因为木工之后,一定要上漆、加彩,木纹是看不到的。较差的木头,上了麻布,也可以充数;加彩以后,就完全看不到了。由于这样的观念,后期的中国人在大木料不容易取得时,发明了合成木材。中国式的合成木材是用小木材以胶合的方式做成大柱子,上面“披麻捉灰”后,加了彩就看不到柱子的本身,在外观上与大木材做成的柱子是没有分别的。这是一种务实的精神所促成的发明。
这种对材料的务实主义,可以引申到构造方法上。对材料的完整性太过认真,就会在构造上秉持道德主义。可是中国建筑的大木连接部分的构造,以台湾建筑为例,是完全务实的。为了搭建方便,柱梁之间的接头并不要求完全精准,而是采用先搭成架构,再用楔子去收紧的做法。由于上有彩画,这些并不利落的接榫,在外观上并无所觉,遇到地震,还有消解弯力的作用。
其实这种精神,自唐代的佛像造像上已经看出来了。唐宋以来的木质雕像常常是用木材拼起来的,身体的各部分分别刻好,然后拼接在一起,上面施以彩色,把拼接的缝隙覆盖。这样做,比起勉强使用一块大型木材要合理得多,因为可以选取*理想的木材雕出身体的各部分。
大家都知道,外国人的雕像常常要从材料上找创造的灵感。米开朗基罗要先看石材,才知道要雕成什么作品。直到今天,西方的观念还是自材料的精神开始思考。日本的原木雕刻也是同样的自木材看出艺术的造型。近年来,台湾受日本的影响,常自奇木中雕出神像来,就是这种精神的产物。这种雕刻品的重点就是自木材的原型中找到神像的形体。这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因为中国人不迁就自然,而视材料为材料,认为材料是为达到我们的目的而存在的,它的本身并没有精神价值。
很有趣的是,中国的人性定义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这里与表面主义的物质条件相会合了。中国建筑因为保护木材,因为覆盖有缺点的木材,使用表面的装饰,这本来是物质上的需要,可是因此使表面的装饰成为制度,象征了社会地位,维护了伦理制度。因此内、外两分,符合了中国人务实的性格。
中国文化在建筑与庭园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庭园艺术在中东与西方都是互相配合的;凡尔赛宫的几何形花园是以建筑的大厅为中心发展出来的。换言之,西式的庭园虽尚未有内外融为一体的观念,至少已有花园是室内建筑空间延长的观念。只有中国人是把园与宅完全分开的。这种空间内外两分的关系,呈现在苏州拙政园上,也反映在板桥林家宅园上。
……
汉宝德,(1934--)建筑学专家。1934年生于山东日照。
1958年自成大建筑系业后,留校任助教。1961年转任东海大学建筑系讲师。1964-67年赴美取得哈佛大学及普林大学硕士学位后,返国接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接掌建筑系的十年间,调整建筑教育课程与国外主流的体系同步,培育众多建筑人才,在国内外均有杰出成就。
1977年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1981年起转任公职,担任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主任,续接任馆长;投入科博馆十五年间,始终秉持远而广的视野及对品质的坚持,成功地跨越了岛内长久以来理念与执行之间的鸿沟,为岛内的博物馆及文艺事业树立了崭新的典范。1995年7月又接任台南艺术学院筹备主任,至2001年2月在校长任内退休,正式告别二十的公职生涯。
现为"总统府国策顾问"、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历年来的建筑设计作品有洛韶、天祥、溪头、澎湖、垦丁的青年活动中心,"南园"联合报员工休假中心、彰化县立文化中心、"中研院"民族所等。
著作有《建筑的精神向度》、《建筑、社会与文化》、《明、清建筑二论》、《斗拱的起源与发展》、《为建筑看相》、《域外抒情》、《鹿港古风貌之研究》、《建筑与文化近思录》、《金玉缘》、《认识中国建筑》、《风水与环境》、《风情与文物》、《科学与美感》、《不耐平凡》、《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等,译有《雕刻的艺术》、《合理的设计原则》、《文明的耀升--人类文明发展史》等书。
曾先后投入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古迹修护、博物馆经营等领域。在每一工作中,均为岛内当时的现况带入了新的观念,并付诸实行,为其后岛内的专业领域奠定较宏广的根基。东海建筑系是如此;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如此;科博馆及南艺的创设更是如此。堪称岛内文化界少有的"学者兼实行家",对岛内的建筑及文化发展有相当长远的影响。
《韩松精选集》之Ⅵ韩松首度出版诗歌集,时而冷峻、时而戏谑、时而深沉,且独具风格。中国科幻“四大天王”之一韩松经典作品首度结集出版★ 精选集含六册,均由韩松亲自选...
难治性风湿病 本书特色 本书由多位风湿科、皮肤科、骨科、传染科、内分泌科、血液科的医学专家共同编写。针对临床难治性风湿病的特征,每种疾病分别阐述难治原因分析、临...
本名寇梦茜,现任互联网金融公司网络营销经理。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金牛座女生,北漂4年,用自己的亲生经历证明了普通人也能在北京买车、买房,并通过投资理财,让资产翻倍...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 本书特色 《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一书由李德修的小儿推拿手法、疾病治疗及临床病案分析整理而成,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等基础知识入...
现代名中医---肥胖治疗绝技 本书特色 当代名中医学识博深,经验丰富,绝技妙法,成竹在胸,故临症常能力挽沉疴,起死回生,如:杨兆钢芒针治疗肥胖症;刘志诚针刺辨证...
姜戎1946年生,当代作家,北京人。长篇小说《狼图腾》已被译介为37种语言。
叶子,女,嗜美食且爱打扮,热爱世间一切美好事物,时而异想天开,冲动不顾一切;时而冷静现实,事事抽丝剥茧。小妖,女,眼神迷茫,性格模糊,神经大条,感情麻木,爱就爱...
职业形象设计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新的学科领域,涉及心理学、美学、交流学、人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涵盖着服饰学、色彩学、化妆造
国医大师张磊医论医话 本书特色 张磊,第三届国医大师,是河南省著名中医,是国家第二批名老中医。本书是张磊从医六十年各种学术经验的总结,其中对中医的认识、对药物的...
作品目录《苍凉的底色》(朱育颖)小说编: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白玫瑰半生缘散文编:天才梦到底是上海人更衣记谈女人私语自己的
邹小强时间管理专家,畅销书作家,“邹小强创做社”创始人,罗辑思维、新精英生涯、趁早大学等机构特聘讲师。2007年,小强看到周围太多人每天陷入忙乱,既不开心,也没...
《专门用途英语翻译的多维思考》内容简介:本书是以专门用途英语翻译与多维思考为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实证性翻译研究。专门用途英语翻
岛田庄司,日本推理之神,当代最伟大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1948年10月12日出生于广岛,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做过卡车司机、插画师和占星师,制作过私人唱片。19...
卡萝尔•芬克(Carole Fink),著名历史学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捍卫他者的权利:超级大国、犹太人与国际少数族裔保护(1878—1938...
遥远的大陆上,人族和魔族在多年前的大会战中形成了脆弱的均衡,双方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现在,这个脆弱的均衡被满怀雄心的魔族皇帝打破了。上百万的魔族士兵越过这境,一...
叶嘉莹,1924年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48年赴台北,先后任教于台湾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20世纪60年代赴美国,任密西根州立大学、...
蝴蝶蓝,阅文集团著名作家,被誉为“网游文神级大师”,江湖人称“虫爹”。作品幽默诙谐,人物性格鲜明,拥有众多死忠粉,尤其在年轻一代中人气超高,深受追捧。代表作《全...
面对日益匆忙的快节奏生活,能安心地坐下来享用一餐渐渐地成了一种奢侈,这也让快餐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三明治是一种常见的代表性快餐。它方便携带,可以随时随地...
作品目录陷入疑惑第三位证人废墟岛的下场再会合作者邂逅目标全面封锁幻想曲· · · · · ·
作者:丸山かぐね原本筆名為「むちむちぷりりん」。在小說連載網站「小説家になろう」的作品「OVERLORD」大受讀者喜愛,點擊數突破千萬。2012以本作出道。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