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建筑物虽然是实体的,但它所能暗示或揭示的,却包括了生活的全部。因为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建筑是生活的舞台。人生离不开建筑,大部分具有精神价值的物品都以某种形态连结在建筑上。古代的器物,包括艺术品,如果没有建筑空间的架构为基础,就显不出其文化上的光辉,而论为美丽的古董。
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中国建筑是以人为主的,是没有理论的人本建筑。简单地说,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其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预以修改。因此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就顺着中国文化的渐变而渐变,它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过去;知识分子怎样在世界上求心灵的安顿,统治阶级怎样展示其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建筑空间架构上——这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不但砖石结构是如此,木材也是如此。若干年前,台湾的大型桧木都高价卖到日本去,台湾本地的建筑则可以使用较差的木材。实在是因为日本的建筑大多以原木呈现,因此寺庙的大材都要好的木材,使用精准的技术建成,一点都马虎不得。可是在台湾,寺庙的柱梁木材并不一定统一,因为木工之后,一定要上漆、加彩,木纹是看不到的。较差的木头,上了麻布,也可以充数;加彩以后,就完全看不到了。由于这样的观念,后期的中国人在大木料不容易取得时,发明了合成木材。中国式的合成木材是用小木材以胶合的方式做成大柱子,上面“披麻捉灰”后,加了彩就看不到柱子的本身,在外观上与大木材做成的柱子是没有分别的。这是一种务实的精神所促成的发明。
这种对材料的务实主义,可以引申到构造方法上。对材料的完整性太过认真,就会在构造上秉持道德主义。可是中国建筑的大木连接部分的构造,以台湾建筑为例,是完全务实的。为了搭建方便,柱梁之间的接头并不要求完全精准,而是采用先搭成架构,再用楔子去收紧的做法。由于上有彩画,这些并不利落的接榫,在外观上并无所觉,遇到地震,还有消解弯力的作用。
其实这种精神,自唐代的佛像造像上已经看出来了。唐宋以来的木质雕像常常是用木材拼起来的,身体的各部分分别刻好,然后拼接在一起,上面施以彩色,把拼接的缝隙覆盖。这样做,比起勉强使用一块大型木材要合理得多,因为可以选取*理想的木材雕出身体的各部分。
大家都知道,外国人的雕像常常要从材料上找创造的灵感。米开朗基罗要先看石材,才知道要雕成什么作品。直到今天,西方的观念还是自材料的精神开始思考。日本的原木雕刻也是同样的自木材看出艺术的造型。近年来,台湾受日本的影响,常自奇木中雕出神像来,就是这种精神的产物。这种雕刻品的重点就是自木材的原型中找到神像的形体。这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因为中国人不迁就自然,而视材料为材料,认为材料是为达到我们的目的而存在的,它的本身并没有精神价值。
很有趣的是,中国的人性定义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这里与表面主义的物质条件相会合了。中国建筑因为保护木材,因为覆盖有缺点的木材,使用表面的装饰,这本来是物质上的需要,可是因此使表面的装饰成为制度,象征了社会地位,维护了伦理制度。因此内、外两分,符合了中国人务实的性格。
中国文化在建筑与庭园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庭园艺术在中东与西方都是互相配合的;凡尔赛宫的几何形花园是以建筑的大厅为中心发展出来的。换言之,西式的庭园虽尚未有内外融为一体的观念,至少已有花园是室内建筑空间延长的观念。只有中国人是把园与宅完全分开的。这种空间内外两分的关系,呈现在苏州拙政园上,也反映在板桥林家宅园上。
……
汉宝德,(1934--)建筑学专家。1934年生于山东日照。
1958年自成大建筑系业后,留校任助教。1961年转任东海大学建筑系讲师。1964-67年赴美取得哈佛大学及普林大学硕士学位后,返国接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接掌建筑系的十年间,调整建筑教育课程与国外主流的体系同步,培育众多建筑人才,在国内外均有杰出成就。
1977年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1981年起转任公职,担任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主任,续接任馆长;投入科博馆十五年间,始终秉持远而广的视野及对品质的坚持,成功地跨越了岛内长久以来理念与执行之间的鸿沟,为岛内的博物馆及文艺事业树立了崭新的典范。1995年7月又接任台南艺术学院筹备主任,至2001年2月在校长任内退休,正式告别二十的公职生涯。
现为"总统府国策顾问"、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历年来的建筑设计作品有洛韶、天祥、溪头、澎湖、垦丁的青年活动中心,"南园"联合报员工休假中心、彰化县立文化中心、"中研院"民族所等。
著作有《建筑的精神向度》、《建筑、社会与文化》、《明、清建筑二论》、《斗拱的起源与发展》、《为建筑看相》、《域外抒情》、《鹿港古风貌之研究》、《建筑与文化近思录》、《金玉缘》、《认识中国建筑》、《风水与环境》、《风情与文物》、《科学与美感》、《不耐平凡》、《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等,译有《雕刻的艺术》、《合理的设计原则》、《文明的耀升--人类文明发展史》等书。
曾先后投入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古迹修护、博物馆经营等领域。在每一工作中,均为岛内当时的现况带入了新的观念,并付诸实行,为其后岛内的专业领域奠定较宏广的根基。东海建筑系是如此;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如此;科博馆及南艺的创设更是如此。堪称岛内文化界少有的"学者兼实行家",对岛内的建筑及文化发展有相当长远的影响。
费正清主编并撰写导论八位海外汉学家联袂聚焦古代中国的经典战役与战争思想◎ 编辑推荐☆ 八位海外汉学名家齐聚一堂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古代战争。☆ 全书以战例为立足点...
安托万·普罗斯特(Antoine Prost),1933年生于法国汝拉省,巴黎高师毕业,长期执教巴黎一大,现为该校荣休教授。普罗斯特专攻20世纪法国社会史,除有...
基辛格于1923年出生于德国,其童年和少年阶段在纳粹的迫害中度过。1938年,15岁的基辛格作为难民随家人迁往美国定居。1943年获得美国国籍并应征入伍,再次回...
高荣生1952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 第五工作室主任获奖摘要木刻插图《钻石项圈奇案》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 论文《...
颈肩腰腿痛应用解剖学 内容简介 全书共八章,分为头、颈、胸、腹、腰骶(尾)、脊髓及脊神经根、上肢和下肢,主要内容包括各部位表面解剖、骨性结构、关节连结、软组织结...
高炉炼铁理论与操作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高炉炼铁生产实际,由浅入深地阐明了高炉内铁矿石还原过程、炉渣形成与作用、炉缸还原与氧化的控制、炉料下降与煤气上升过程的燃烧...
作品目录译者序前言致谢第1章 绪论1.1 评估算法1.2 修改算法1.2.1 主要的优化:I/O1.2.2 主要的优化:函数调用1.3 资源和参考资
伊丽莎白·皮埃尔,独立啤酒专家,酿酒师,国际评委,拉罗谢尔大学讲师。向公众和专业人士传播啤酒知识和文化已逾20年,由她创立的啤酒品尝沙龙和明星啤酒课程都取得了巨...
This is the most authoritative introduction to the brain, its structure, functio...
刘原,70年代生人,生于广西,现居长沙。著名专栏作家、前媒体人,曾在国内数十家报刊开设专栏多年,文字风格鲜明,拥趸众多。著有“流亡三部曲”《丧家犬也有乡愁》《领...
陈漱渝,男,1941年生于重庆,祖籍湖南长沙。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原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研究室主任。参与1981年...
李奥纳特·苏士侃(Leonard Susskind)是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弦论的创始人之一,他和其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并提出宇宙的发展需要一外在的...
《古龙作品集1-66(绘图珍藏本)(套装共66册)》包括:《苍穹神剑》、《月异星邪》、《湘妃剑》、《剑毒梅香.1》、《剑毒梅香.2》、《剑毒梅香.3》、《孤星传...
魅力外交家、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最新力作!首次回顾半个世纪外交风雨路,披露不为人知的外交内幕!当今时代,中国如何做大国?中国外交太软了吗?中国该以何种姿态走向世...
在集中研究了美国及其他国家数以千计的大牛股的技术走势及公司基本面之后,威廉·欧奈尔发明了CAN SLIM选股系统,并凭借这一系统在华尔街叱咤风云。CAN SLI...
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1729-1797),英国18世纪晚期最重要的政治学阐释者。终其一生,多数时候他都在从事政治实务。1765-1794年,...
尼可拉斯•罗曼诺夫 世界著名运动科学家,拥有40多年的科研经验。专业涉及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理论与体育教学、专业及业余运动员的培训、运动损伤诊断...
作品目录自序/1估值游戏论/1市场与社会/8金融学与人类学/17估值体系与社会价值观/30"值"在其中/58估值任责论/79关系与规
《异见时刻》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九人”之一)金斯伯格的图文传记。鲁思·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于1993年由民主党总统比...
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 内容简介 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都是法律史中的基本内容。它们密切相联,以一定的法律思想为指导,才会产生一定的法律制度;一定的法律制度必定会直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