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演讲录之十一

文津演讲录之十一

作者:周和平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年:2013-11-01

评分:5分

ISBN:9787501351756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文津演讲录之十一 内容简介

《讲座丛书·第1编:文津演讲录(11)》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扩展文化功能,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文化信息的客观要求,举办了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名人系列讲座。昔日曾亲耳聆听老一辈学界泰斗教诲的莘莘学子,如今也作为各学界的骄子走上这神圣而庄重的讲坛。所选讲稿,主讲人多为年近古稀的学界名流、文坛泰斗。他们用毕生心血,焚膏继晷,皓首穷经,故而成绩斐然,蜚声士林。当然,这里所选的部分,并不能代表更不能涵括讲座的全部内容,而且我们自己所做的努力,在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水平这一宏伟大业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矢志不渝,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史上,将会留下我们探索的足迹。

文津演讲录之十一 本书特色

周和平主编的《文津演讲录(11)》为“讲座丛书”之一。《文津演讲录(11)》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办的系列讲座“文津讲坛”讲稿的合集,共收录讲稿十余篇,内容涉及建筑、考古等内容。《文津演讲录(11)》主讲人均为各自领域内的专家,讲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可读性。

文津演讲录之十一 目录

古都北京与中华民族发展的考古学解读
中国考古学:母权、父权、文明
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与前景
中国建筑的木文化——户牖之美
中国的青铜时代
埋藏在地下的商王朝
探索天山走廊
从秦公大墓到秦始皇陵
碑帖拓本的欣赏与鉴定
故宫文物南迁的意义和影响
简论青铜器铭文几个问题
宫廷文房清供

文津演讲录之十一 节选

第四阶段为衰落时期。这个阶段从西周后期开始到春秋战国之际结束,即公元前约900年到公元前476年。此时青铜器制造的质量开始发生比较大的分化,一方面做得更精巧,另一方面有很多青铜器做得比较粗糙。特别是到了西周的晚期——周宣王时期出现了冥器,使得青铜器在质量上大受影响,冥器的出现是青铜器、青铜时代开始走下坡路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除此之外还有用陶器做成铜器的样子来代替铜器使用,但这并不等于说这一时期没有重要的青铜器出现,事实上,在同期制造的铜器技术上还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进入早期铁器时代,还出现了一些非常好的具有新技术和新风格的铜器。第四,中国青铜时代的地域范围。“中国”这个词*早出现是在西周成王时期,在陕西的宝鸡发现的青铜樽上面有成王五年的一长篇铭文,内容讲武王灭商后欲将都城东迁,至成王五年时建东都成州即洛阳的过程,其中有四个字:“宅此中国”,宅就是居住,意思是我建的这个地方就是中国。这个中国不是现在中国的概念,而是天下之中的意思,把黄河中游、洛阳平原一带叫做中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在距今5500年或者5300年的时期,在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已经有原始的氏族部落开始向文明和国家过渡了,但具体的过渡途径并不相同。比如在辽宁有红山文化,在浙江有良渚文化,在河南有仰韶文化。根据考古发现,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贵族墓葬随葬很多的玉器,尤其是良渚文化,上百件的玉器盖在身上;而同时在仰韶文化发现的和它时代、大小差不多的墓葬就只有一两件玉器,其他则为陶器。原因就是他们在选择走向文明的路程当中采取了不同的办法。红山、良渚文化是崇尚神权的,而仰韶文化、中原地区是崇尚祖先的。崇尚神权的将大量财富都贡献给了神灵,而崇尚王权和祖先、祭祀祖先的不会把所有的社会财富都在他死了以后浪费掉,所以比较简朴。崇拜祖先,主张传宗接代,主张政权的延续,正是中原地区的特点。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再到夏文化,这种祖宗崇拜观念一直延续了下来。所以,仰韶文化起源在陕西、甘肃,逐步往东到河南逐步向文明过渡。到黄河中游,以洛阳盆地、嵩山为中心,吸收其他的先进文化,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人们心目当中的中心。……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