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处理,是紧紧围绕“自然崇拜”这一“轴心”来进行的。马桂英编著的《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通过揭示、展现蒙古文化与自然相融的形象,力图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重新认识蒙古文化的历史,从现代文明的角度重估蒙古文化的价值,说明抢救、挖掘、保护处于边缘化的蒙古文化的意义。这一研究对维护蒙古草原自身的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现实意义,也有助于内蒙古文化大区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书对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作一较为系统的考察,意在描述这一文化的独特性,展示其与自然相谐的迷人色彩,品味其中蕴含的文化理性和科技含量,并考察其发展过程中与自然冲突的形式、化解冲突的方式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剖析农耕文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对蒙古文化的冲击及其后果。这些研究的落脚点,自然是思考和展望蒙古文化的未来。
蒙古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处理,是紧紧围绕“自然崇拜”这一“轴心”来进行的。马桂英编著的《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通过揭示、展现蒙古文化与自然相融的形象,力图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重新认识蒙古文化的历史,从现代文明的角度重估蒙古文化的价值,说明抢救、挖掘、保护处于边缘化的蒙古文化的意义。这一研究对维护蒙古草原自身的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现实意义,也有助于内蒙古文化大区的建设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书对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作一较为系统的考察,意在描述这一文化的独特性,展示其与自然相谐的迷人色彩,品味其中蕴含的文化理性和科技含量,并考察其发展过程中与自然冲突的形式、化解冲突的方式及其产生的广泛影响,剖析农耕文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对蒙古文化的冲击及其后果。这些研究的落脚点,自然是思考和展望蒙古文化的未来。
**章 导言
**节 研究的缘由、现状及价值
一、研究的缘由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的价值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重点难点及目标
一、研究的思路方法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
三、研究的目标
第二章 蒙古文化的独特性
**节 一样的环境与异样的文化
一、非洲大草原与原始文化
二、北美大草原与“猎场+采集场”文化
三、欧亚大草原与游牧文化
第二节 蒙古文化的自然条件
一、古代文献中的描述
二、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描述
第三节 蒙古文化主体的演变
一、蒙古文化主体的变换
二、蒙古族时代的蒙古文化
三、佛教与蒙古文化的衰落
第三章 人与天谐的生活方式
**节 游牧中生存时空的重组
一、游牧图景扫描
二、人与自然的谐调
第二节 人天相谐的自然观
一、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
二、自然崇拜的生态意蕴
第三节 简约生活习俗的生态解读
一、服饰的适用与审美
二、饮食的节 约与营养
三、住所的舒适与环保
四、交通工具的便捷与简易
五、不留痕迹的丧葬文化
六、生存智慧的永久启示
第四章 蒙古文化中的理智
**节 制度文化中的理性
一、以法律保障自然的长生
二、与自然相应的制度文化
第二节 军事文化中的智慧
一、亦民亦兵的军事组织
二、有类围猎的战略战术
三、且牧且战的作战方略
第三节 马背文化的科技含量
一、天文历法中的理性之光
二、医学成就与生存智慧
三、源于生活的各种技术
四、蒙古科技文化发展的局限性
第五章 突破自然界限的蒙古文化
**节 人与自然冲突的实况管窥
第二节 对冲突原因的审视
一、气候波动引发冲突
二、生态脆弱扩展冲突
三、线性生产放大冲突
四、人为活动加重冲突
第三节 冲突的破坏性写实
一、重创游牧经济
二、干扰社会秩序,激化社会矛盾
三、引发次生性环境问题
第四节 向外求:化解危机的传统方式
一、局域性游牧部落的)中突
二、广域性蒙古帝国的扩张
三、与农业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第六章 游牧文明的历史转折点
**节 蒙古文化的历史转折点
第二节 农耕文化的蚕食鲸吞
一、农耕文化的蚕食
二、蚕食中的问题和后果
第三节 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
一、工业化与环境破坏齐头并进
二、草原环境恶化随城市化接踵而至
三、市场经济与生态劣化相伴而生
第四节 自身因素的制约
一、自然环境限定发展广度
二、科技水平限定发展高度
三、传统制度未能顺时应变
第七章 蒙古文化的前景
**节 继续存在还是行将消亡?
一、人类文化基因库的重要因子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特殊蓝本
三、解读游牧文明史的钥匙
四、维护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防线
第二节 蒙古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用
二、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
三、制度的“堤坝”作用
四、公众生态意识的先导作用
第三节 蒙古新生态文化的探讨
一、修补农耕对草原的蚕食
二、矫正畜牧对草原的过载
三、借鉴他山之石,探索蒙古草原生态文明新路
第八章 蒙古国转型时期的环境问题与环保对策——兼谈加强中蒙合作,保护蒙古草原
**节 蒙古国资源环境概况
第二节 蒙古国转型时期的环境问题扫描
一、草场日益退化,植被盖度减少,动植物品种加速灭绝
二、草原环境污染严重
三、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四、森林资源急剧缩减
第三节 蒙古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引发蒙古国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
二、导致蒙古国环境问题的人为因素
第四节 蒙古国的环境保护对策
一、以法制保护环境
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护生态环境
三、制定保护环境资源政策,改善环境质量
第五节 加强中蒙合作,共护蒙古草原
一、制定双边协定及双边合作公约
二、建立中蒙环保合作交流的平台
三、建立相应的中蒙草原环境保护研究组织
四、就某些相关问题共同开展合作研究
结语:蒙古文化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蒙古文内容提要及目录
后记
《中国蒙古学文库》已经出版书目
马桂英,蒙古族,1974年生,内蒙古通辽市人。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2009年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博士后出站。现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态哲学、科学技术哲学。至今,主持完成中韩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党校社科研究项目1项。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在国家、省部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文化与政治的变奏-一战和中国的思想战 本书特色思想史研究专家汪晖教授编著的这本《文化与政治的变奏(一战和中国的思想战)》是有关“一战与中国”这一思想史议题的专题...
汉语修辞学 内容简介 《汉语修辞学》分为三编,共十四章。**编“修辞学的基本理论”,是本书的理论核心,对第二编和第三编的论述起导向作用。它包括**章至第五章,主...
密林寻找树叶的探险:阅读的风貌 本书特色 进入苏东坡、梁启超、蒙田、梭罗的读书世界重温几米的图像阅读经验了解重庆书痴的黄金守则密林寻找树叶的探险:阅读的风貌 内...
跨文化对话.17辑--中法文化年专号 目录 卷首语法国文化研究西方概念史引言中世纪法国文化史序言德里达、福柯、利科与书写之爱一种诗歌批评观念——读马拉美从绘画衰...
岡部和雄,1935年生於秋田縣,駒澤大學畢業,駒澤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佛教の步んだ道》第1卷(東京書籍,1986)、〈四十二章經の成立と展開〉(《駒澤大學...
考试对课奇趣-联语精华集锦 本书特色 对联以其形式精巧别致、内容包罗万象、蕴涵魅力无穷而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也是艺术园林雅俗共赏的奇...
吕思勉讲国学-大家讲国学 本书特色 国学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吕思勉讲国学-大家讲国学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藏书》...
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 内容简介 千百年来,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爱情故事一直是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传唱不衰的主题。赫拉的嫉妒,伊娥的凄苦,欧罗巴的无助,美狄亚的...
岐黄杏林-中华中医文化大观 本书特色 中医作为我国有独特内涵的医学文化,历经各代中医学流派的传承和发展,不断地发扬光大。王明贺编著的这本《岐黄杏林--中华中医文...
第一部全面研究闽国史的专著著名汉学名家薛爱华作品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权威著作◎ 编辑推荐本书是汉学名家薛爱华的早期学术作品,填补了闽国研究的空白,是研究五代十国时...
《学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本书特色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挥过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吴静的《学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
風靡全美!史上*辣的全食物救命飲食法,*具成效的瘦身、抗老、防癌祕訣一舉公開。不只逆轉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免疫系統低落……連粉刺、肥胖、橘皮組織、慢性疲勞、老...
《从0到1:HTML5+CSS3修炼之道》内容简介: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前后端开发经验,站在完全零基础读者的角度,详尽介绍了HTML5和CSS3的
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06BYY036)成果,华南...
新中国性话语研究 本书特色 《新中国性话语研究》系李银河一项性社会学研究的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得到成果鉴定和较高评价。全书的资料全部来自1949年至2010年...
古汉语句读 内容简介 汉语知识丛书是商务印书馆推出的雅俗共赏的知识性读物。它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撰写,既有一般的汉语知识介绍,又有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成果;既体现出学...
奇案神破记 本书特色 《中国*好看的故事丛书:奇案神破记》收录了房檐中的杀手、错中错、阳世阴审、苏无名识盗查赃、糊涂官断荒唐案、屠刀的主人是谁、一只绣花鞋等故事...
天空的明主(波斯神话)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非同一般的世界历史。每本书中都充满了处于某一文化核心地位的奇特故事、神秘方式、愤怒的神灵以及幽灵的探求和魔力的象征;而...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思维模式 本书特色 《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思维模式中国人的思维批判-导致中国落后的根...
前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博士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專長為半導體光電元件。曾任臺大校長、臺大電機工程系系主任、國防部參事、臺大教務長。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