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人散曲谈到我国诗歌的继承与发展(代序)羊春秋我主要讲三个问题。**,诗词的革新是诗歌发展的一个历史规律;第二,元人散曲是怎样在继承传统的诗词下来革新的,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我们进行诗歌创作应该如何来创新?不过,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意见,不一定正确,供大家批评、参考。现在讲**个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要经过长期的酝酿,然后才能够形成。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的形成是离不开旧的传统基础的,它一定在传统的基础上面逐渐地发展起来,我们的古人,早已看到了这样一条规律。多的不说,讲两个人。一个叫做萧子显,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如果没有新的变化,就不能有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的雄文出现,不能有一个朝代的特殊的文学样式出现。中国不是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么?这些东西,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形成一个占统治地位的主要的文学样式。另一个是清代的理论家赵翼,他也讲过:“诗文随世变,五日不革新:”唐诗取代汉赋,称雄于唐;宋词取代唐诗,称雄于宋;元曲又取代宋词而称雄于元。这就是文学发展的规律。诗和文章也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没有一天不在革新。那天,霍松林同志谈到了赋。赋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种文学形式。但是,它也是每一个朝代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比方说,开始叫做骚赋,到六朝叫诗赋,跟诗越来越靠近。到了唐代叫做律赋,到了宋代又叫散赋——赋,这个东西也在革新。它不革新,就没有艺术生命力,那么,革新有什么规律呢?我想谈谈以下三点:(一)诗歌总是由艺术容量较小朝着艺术容量较大的方向发展的。如《诗经》的主要形式是四言,到了汉魏六朝,它的主要形式是五言,五言诗比起四言诗来,它的艺术容量就大些。到了唐代便是七言为主,七言比五言的艺术容量又要大些。如《诗经》里面有名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形容杨柳的婀娜多姿,说的是征人出去的时候正值嫩柳垂丝的春天。艺术容量就这么大。到了有七言诗的时候,曾经贬任湖南龙标尉的王昌龄写闺怨的诗也谈到杨柳,他说:“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艺术容量就比“杨柳依依”大了。因为这里面谈的是少妇偶然抬头看见陌上的杨柳已经发出新芽,鹅黄快成嫩绿了。这就引起她无限的感慨:春天又来了,而她思念的那个人呢,却没有回来。这里面就表现了这少妇的因物兴感。看到外面的杨柳,就引起了她无限的感慨,这个艺术容量就不小了。如果我们再翻开宋词来看看,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写柳,但他的艺术容量比起王昌龄的诗来就更大了。因为他写的是一种设想。设想今天离别了爱人之后,喝醉了酒,等酒醒时,我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时候呢?“杨柳岸,晓风残月”。他通过这样一种形象,这样一种环境,很好地衬托出他这个时候的心情。所以诗歌的变化,一般说来是由艺术容量小到艺术容量大的,这是一条规律。(二)诗歌是由整齐美向参差美逐渐发展的。诗不管是四言、五言、七言,它都是整齐划一的。但是,它发展到宋代的词后(当然词不是宋代才有的,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梁武帝的《江南弄》,就是词的萌芽。这也说明我刚才讲的,一种文学样式的形成需要几百年的酝酿工夫。到了宋代,词才成熟,才繁荣,才发展)就参差不齐了。元代的曲更是参差不齐。它可以从一字到几十个字一句——当然这几十个字里面有很多衬字,关汉卿的《不伏老》里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挡挡一粒铜豌豆”。不是有二十三个字吗?王实甫《西厢记》里的“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不是也有将近二十个字一句吗?所以,我们从诗歌形式的发展情况来看,它是由整齐美走向参差美的。文章和诗歌相反,大体是由参差走向整齐。我们看《易》的文言,多是对偶句。但是,它主要是散文的东西。到了后来的骈文就非常整齐了,我们读过六朝的、唐代的、清代的那样一些骈文,一般都是很整齐的。那同志们会说,骈文已经不存在了,这个形式已经死了。不过,这个形式一直没死。韩愈、柳宗元那样反对骈文,提倡散文,但是我们从韩愈的文章里面看就有很多的骈句。如他的《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这都是众口流传的名文,其中有不少句子是比较整齐的。一直到“五四”,到现代,都是这样。我们看鲁迅的很多文章也有很多骈文句子。《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就是如此。运用了这样一些对偶句,才显得文章的深厚,有功力又典雅。并不是经过韩愈、欧阳修一反,骈文就不存在丁。骈文一样地在发展。霍松林教授讲得非常好,我们所有的文学样式,不是新的样式出来后,旧的样式就马上死亡了、消灭了,为新的形式所取代了。不是的,旧的形式往往和新的形式同时并存,同时都在发展。但创新是一个基本的倾向。是不是这样,大家可以研究。……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人有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挫折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蹇,依本分只落得人轻贱。
我在等风.也在等你 本书特色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个慢节奏的时代,爱情缓慢而悠长,像储存很久的老酒,入口留香。酿酒的人已经不在,喝酒的人...
谈往说今录 内容简介 张文颖,自幼喜文,旧籍功基深厚;长入北京中法大学文史系。后参加革命从事地下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及外交工作几十载并旅外多年,故其文内容广博,中...
历代诗话选注 本书特色 诗话是一种漫话诗坛轶事、品评诗人诗作、谈论诗歌作法、探讨诗歌源流的随笔,是宋元以来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主要样式,著作数以百计,内容十分丰富...
何陋居集.甦庵集 本书特色 《何陋居集·甦庵集》:三百年前,一批批文人流放东北,于荆天棘地之域重塑信念,自强不息。或借风雪抒怀,在与边民共同拓荒的过程中,成为中...
全民经典朗读范本 本书特色 全书精选古今中外优秀作品100篇,包括中国古代作品31篇、近现代作品30篇、当代作品19篇、外国作品20篇。选文既注重典范性,又考虑...
《余之诗》内容简介:本书是余秋雨先生七十多年来的首部诗集。在一般的印象里,诗歌与青春联系在一起,余秋雨却说:“真正的诗意是
想太多的猫 本书特色 《猫之物语:想太多的猫》 本书中的波斯猫,以充满哲思的目光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社交、饮食、起居、玩乐、大自然以及它常常忍...
格列佛游记-名家名译全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本书特色 ★从世界文学史中浩若繁星的著作中,遴选对人类发展进步尤其是对国人影响深远的数十部作品,本本经典。 ★选取傅雷...
九十年代文学--先锋诗歌 内容简介 这本诗选包括了三代人的作品;“朦胧诗”一代,“后朦胧”一代,新一代作品。九十年代文学--先锋诗歌 目录 总 序 李复威 序 ...
旅途通讯-巴金别集-10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作者1938年下半年至1939年1月的文字,是抗战初期作者在敌机轰炸下辗转各地的生活记录。巴金说:“这...
地上成都 本书特色 成都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就像一口火锅,来者都是菜,大家在一口热腾腾的国力共享荣华富贵和酸甜苦辣。成都在漫长历史中所沉淀的的东西是积极的,...
胡乔木诗词集(修订本)—乔木文丛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六卷本的《乔木文丛》之一,文丛是对三卷本《胡乔木文集》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胡乔木传》编写组为传记所做的理论准...
歌唱的沙 本书特色 如果你仅仅知道阿加莎·克里斯蒂,那说明你只是侦破推理小说的初入门者,直到开始阅读约瑟芬·铁衣,你才有可能推开智力与人性的另一道门。她生得比爱...
多雷插图本:乌鸦——爱伦·坡诗选乌鸦:爱伦.坡诗选(多雷插图本) 本书特色 精选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29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代表诗作,辞藻华丽,意象奇特,韵律...
作品目录纪伯伦全集 第一卷 音乐颂 草原上的新娘 叛逆的灵魂 被折断的翅膀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第二卷 行列圣歌 暴风曲 珍趣集 纪伯
后西游记-蔡志忠古典幽默漫画-(全四册) 本书特色 本套书为蔡志忠古典幽默漫画系列之一,故事主要取材于《后西游记》,讲述了因当年唐僧所取经文晦涩难懂,遂由唐半偈...
《24节气诵读古诗词》内容简介:常丽华老师的孩子们会吟诗,会写诗!常丽华老师的诵读课堂创造了奇迹!一所有的教师、家长在读过
豆棚瓜架雨如丝-刘绍棠文集 本书特色 《豆棚瓜架雨如丝》是刘绍棠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主要写了老虎跳这位京 东运河滩老农的一生。老虎跳,既是传奇式英雄,又是现实里...
古文精读举隅 内容简介 吴小如,本名吴同宝,原籍安徽泾县茂林,1922年9月8日出生于哈尔滨。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小如1932年随父迁居北平,1932...
《江苏省志(1978~2008)》内容简介:这部地方志分为两个部分。《机构编制志》全面记述了江苏省1978~2008年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