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当今无疑是知识增长*为迅速的时代。知识来源于科学,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着人们的认知手段。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人们得以不断涉足新的领域并源源不断地获得关于人类自身及其周边世界的知识。关于人类过去的知识,即来自于作为现代科学的考古学。
考古学家从地下发掘出过去的人们所留下的各类物质遗存,经由从“事实”导向理论、由理论重构历史、再中考古材料检验理论科学性的途径,为我们展示出关于过去生活的图景。正如此,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至终也都是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的:自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诞生后,通过科学的手段获得的考古发现无以计数,推动了考古与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各类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每年都有不少考古发现,无论是对于拓展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还是充实、更新关于过去的知识,都有着特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报道和交流考古发现,传播和普及考古学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于2002年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每年年初举办的论坛从前一年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学术意义*为重要的六项进行辰示和交流。
自2002年到2011年论坛举办了10届。把10届论坛的60项考古发现集结出版,这首先就是论坛的一项成果.这60项发现在当年的论坛上即已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其中一些项目在论坛结束后又有持续的发掘和更新的发现 对于每一项考古发现、也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真正形成知识。随着对各项考古发现的梳理和研究.今天对这些发现的认识已较发掘之初又有所深化。
在10届论坛之后编撰这部书,也是对新世纪头]o年考古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总结有助于深化认识,许多发现都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需要联系其他考古发现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之后,其重要性才能够从多方面不断显现出来。回顾也是为了反思。2001年,考古杂志社曾组织评选了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并编撰了《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上世纪100项考古发现的意义是我们站在今天、从中国考古学发展史的立场来理解的,对这些考古发现所解决或提出的学术问题,以及它们在考古学史上的地位,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理性反思。
相对于一个世纪,10年还很短暂.我们现在或许还无力去总结中国考古学这10年的特点或认识中国考古学的世纪转折,但在未来,从更远处看历史,对2l世纪前10年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一定会有更多层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 16开精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考古专家白云翔、施劲松主编
★本书是2002年到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60项考古发现论文的集结
★ 全书包括对2001~2010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的扼要介绍与评述,及60项考古发现的发掘者介绍和阐述每项发现的发掘经过、发现内容和学术意义两大部分
★让读者了解新世纪中国考古发现的概况,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60项发现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当今无疑是知识增长*为迅速的时代。知识来源于科学,科学的创立与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着人们的认知手段。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人们得以不断涉足新的领域并源源不断地获得关于人类自身及其周边世界的知识。关于人类过去的知识,即来自于作为现代科学的考古学。
考古学家从地下发掘出过去的人们所留下的各类物质遗存,经由从“事实”导向理论、由理论重构历史、再中考古材料检验理论科学性的途径,为我们展示出关于过去生活的图景。正如此,考古学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至终也都是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的:自20世纪初中国考古学诞生后,通过科学的手段获得的考古发现无以计数,推动了考古与学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的各类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其中每年都有不少考古发现,无论是对于拓展考古学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还是充实、更新关于过去的知识,都有着特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报道和交流考古发现,传播和普及考古学知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于2002年创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每年年初举办的论坛从前一年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学术意义*为重要的六项进行辰示和交流。
自2002年到2011年论坛举办了10届。把10届论坛的60项考古发现集结出版,这首先就是论坛的一项成果.这60项发现在当年的论坛上即已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其中一些项目在论坛结束后又有持续的发掘和更新的发现对于每一项考古发现、也只有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真正形成知识。随着对各项考古发现的梳理和研究.今天对这些发现的认识已较发掘之初又有所深化。
在10届论坛之后编撰这部书,也是对新世纪头1O年考古发现和考古工作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总结有助于深化认识,许多发现都需要经过深入的研究,需要联系其他考古发现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之后,其重要性才能够从多方面不断显现出来。回顾也是为了反思。2001年,考古杂志社曾组织评选了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并编撰了《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上世纪100项考古发现的意义是我们站在今天、从中国考古学发展史的立场来理解的,对这些考古发现所解决或提出的学术问题,以及它们在考古学目前的地位,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理性反思。
相对于一个世纪,10年还很短暂.我们现在或许还无力去总结中国考古学这10年的特点或认识中国考古学的世纪转折,但在未来,从更远处看历史,对2l世纪前10年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一定会有更多层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白云翔,男,汉族,1955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籍贯山东省章丘市。历史学博士,研究员。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考古》月刊和《考古学报》季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英文版(Chinese Archaeology)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考古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文物局金属与矿冶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丝织品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亚洲铸造技术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日本爱媛大学铁器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大学世界古代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
施劲松,男,汉族,1968年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1986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3年毕业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3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96年毕业并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6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室(考古杂志社)工作。1999至2000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考古学系学习。现为副研究员,任编辑室副主任、《考古》编辑部主任、《考古》月刊副主编。
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周考古学和商周青铜器研究。
《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理财》内容简介:《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理财》以中国华南地区知名互联网金融品牌PPmoney互联网金融平台联合创始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本书特色 本书是雷海宗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的几篇文字,都是抗战前发表的,是著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批判。前三...
高平之战分裂尾声-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6 本书特色 《高平之战·分裂尾声》是《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36册,讲述了《资治通鉴》里面有关后周和北汉、契丹...
宋云彬日记(全三册)--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本书特色 宋云彬,*名文史学者、杂文家、民主人士,浙江海宁人。海宁市档案局馆整理的《宋云彬日记(上中下)/中国近代...
五代史演义-蔡东藩说中国史 本书特色 一套流传*广的中华通史,自出版以来忆畅销数百万册,是了解中国历史政治的*详实读本。 此次出版的“蔡东藩说中国史系列”,包括...
崛起之路:新加坡史 本书特色 新加坡民族构成复杂,语言文化多元,是的国际金融中心。其政局稳定,政府廉洁高效,城市经济竞争力、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等指标均为...
《底层逻辑》内容简介:在翻开这本书之前,你可能正满怀迷茫——为什么学了多时间管理法,还是戒不掉拖延症?为什么每天好像做了很
《罗马人的故事7:臭名昭著的皇帝》内容简介:从美丽的卡普里岛到罗马大火,罗马四位臭名昭著的皇帝相继登场。作者一方面根据塔西佗
史源学实习及清代史学考证法 本书特色考寻史源,有二句金言: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本书收录了陈垣先生1947年9月至1949年6月在辅仁大学讲授“史源学实习”、“...
《Spring Boot技术内幕》内容简介:本书有别于市面上其他Spring Boot入门和实战类的相关书,更多侧重于Spring Boot设计思想、原理及
长城踞北:怀柔卷 本书特色 《长城踞北.怀柔卷》由怀柔区政协组织相关专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近年研究结果及相关信息撰写而成,全书从共分“龙脊沧桑...
世界当代史(第2版)//21世纪史学 本书特色 《世界当代史(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世界当代史(第2版)//21世纪史学 内容简介 ...
三民主义青年团史稿-(上.下卷) 本书特色 贾维所著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史稿(上下)》共分九章,分别介绍了三青团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目的、成立及初期的活动、团务的发展...
历史知识问题-对相对主义的答复 本书特色 本书想达到两个目的。它的头一个目的,在于试图克服目前广泛流行的一种针对历史知识的怀疑论。它的第二个目的,在于对与这个问...
我国学术界对塔尔蒙的这部著作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见仁见智。就译者视野所及,许多言及这部著作的中国学者似乎都没有细
中国通史-精装珍藏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陈恭禄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专家★ 本书是蒋介石高度肯定、顾颉刚先生誉为“较近理想”...
《世界政治:走向新秩序?(插图第11版)》是西方首屈一指的国际关系教材。它提供了一个框架,以期帮助读者全面而迅速地了解世界政治
本書藉由鐘錶、鐘樓與標準時間三個案例,探討1582-1949年間,西式計時儀器及時間觀念與中國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本書首先追溯明末
大一统:元至元十三年纪事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元史、战争史及中国古代史爱好者采用纪实的写作手法,生动描绘大一统所引发的社会巨变及众多历史人物面貌。 ·本书聚焦...
钱穆编著的《中国历史精神(新校本)》讲述了: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治乱更巷,波谲云诡,常令治史者望洋兴叹,有无从下手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