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丰碑文学艺术家卷-亚洲文坛第一轮骄阳泰戈尔

历史的丰碑文学艺术家卷-亚洲文坛第一轮骄阳泰戈尔

作者:易行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3-11-05

评分:5分

ISBN:9787206076329

所属分类:儿童文学

书刊介绍

历史的丰碑文学艺术家卷-亚洲文坛第一轮骄阳泰戈尔 内容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历史的丰碑文学艺术家卷-亚洲文坛第一轮骄阳泰戈尔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1-14岁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本书属青少年励志类图书。精选了泰戈尔的故事,通过讲述泰戈尔的经历,让读者从中体会到泰戈尔执著追求的精神。

历史的丰碑文学艺术家卷-亚洲文坛第一轮骄阳泰戈尔 目录

天才少年
首次旅欧
乡村庄园主
宁静致远
为了民族的利益
暴风骤雨的五年
《吉檀迦利》
精神不灭

历史的丰碑文学艺术家卷-亚洲文坛第一轮骄阳泰戈尔 节选

人生阅历的花毯,是用那经常结合而又断却的、人生缘分的毛线,编织起来的。——泰戈尔虽然泰戈尔的文学才华显示了出来,渐渐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那时的印度,写作并不被看做是一种正经的职业。普遍受人尊敬的职业是法官、律师、教授和政府部门的职员。泰戈尔的二哥萨特因德纳拉特是英印文职官员中**个印度人,他正在艾哈迈达巴德担任地方法官,他建议泰戈尔到英国去学法律。他的提议得到了父亲的认同,便决定在萨特因到英国度假时,带泰戈尔去英国学习。于是,泰戈尔离开了加尔各答,前往艾哈迈达巴德,跟二哥学习有关英国的知识、社会礼仪和风俗习惯。1878年9月,泰戈尔遵父兄意愿远渡重洋,赴英国学习法律。几经颠簸,几经跋涉,他们终于到达了伦敦,只作了短暂的停留,便赶往布莱顿,因为他兄嫂的家在那里。泰戈尔被送进了布莱顿一所公立学校读书。他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校长仔细地打量了我一番之后,说,‘你有一个多么漂亮的脑袋呀’。”学生们待他也很友好。然而,他在这所学校呆的时间并不长。哥哥的一位朋友来英国旅行,对哥哥说:“如果要使罗宾德拉纳特从英国教育中得到真正的收获,就应该让他单独生活。”于是,他又被送回了伦敦。开始时,泰戈尔住在公寓里,因为周围没有一个熟人,令他倍感孤独。后来他请了一位教师教他学拉丁文。教师倒是个很好的人,只是脾气实在古怪——有一个理论使他着了魔,即:每个时代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意识总会在整个世界的不同人类社会里反映出来,不管这些不同的社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外部联系。他沉醉在这一理论的研究中,既不讲究穿戴,也不注意吃喝,以致他的家人都瞧不起他。每当发现了可以论证他理论的新论据时,便口若悬河地讲解他的新发现,忘了教授拉丁语;若没有新发现,他便无精打采。这种徒有虚名的拉丁文学习直到泰戈尔搬了家才告结束。当泰戈尔按规定付他酬金时,这位教师坚决不肯接受,憨厚地说:“我什么也没有教你,只是浪费了你的时间。”泰戈尔费尽唇舌,才说服教师收下了酬金。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虽然,我的拉丁文教师从来没用他的理论来为难我,然而,今天我不能不相信它。我坚信,人类的思想是通过一种深奥的媒介联系着的,社会的某一方面的变革会影响到另一方面。”离开公寓后,泰戈尔住到了以当家庭教师为职业的巴尔卡尔先生家,成为他家的搭伙房客。巴尔卡尔也很怪僻,与他的太太总是话不投机,经常拌嘴。他们在一起用餐时,常常沉默不语,处在这样不和谐气氛中的客人,自然就十分尴尬。泰戈尔觉得,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简直是一种折磨。恰在这时,他收到了嫂子的来信,邀请他一起去度假。一种解脱感油然而生,他立即启程。毫无疑问,这次度假是非常愉悦的。重返伦敦后,他进入了伦敦大学。他听英国文学课,学习了雷里季奥·梅迪奇和莎士比亚的一些戏剧。遗憾的是,他至多只学习了3个月。并非处境使然。度假回来之后,他住进了司各脱教授的家里,这是他在伦敦*幸运的一个住处了。这是一个爽朗的大家庭:司各脱夫妇,两个儿子,3个女儿,以及3个佣人。泰戈尔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尤其是司各脱夫妇的三女儿,对他格外关照,她年龄与他相仿,会弹钢琴,会唱歌,教会他好几首英格兰和爱尔兰的歌曲。她还让他教她孟加拉语。泰戈尔早期观察英国社会,特别是观察妇女的作用时,总是带有嘲讽和批判的眼光。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改变了他的看法,他开始真诚地赞美自由社会里培养出来的女性,赞美她们的坚强性格,赞美她们的可爱心灵。在发表于《婆罗蒂》杂志上的书信中,充满了这样的赞美之词。他如此大胆地赞美英国妇女的自由思想,引得家中的老人惴惴不安。不久之后他的父亲令其中断学业,随兄回国。泰戈尔在国外仅度过17个月,于1880年2月回到了印度。他虽然既未带回大学的学位,亦未带回任何荣誉称号,然而,他却带回一件值得珍视的东西——一部尚未完成的大型歌剧的手稿,命名为《破碎的心》。《破碎的心》是以歌剧形式写成的,但实际上是一部歌集——这是歌剧创作的一次艰巨的尝试。他那自然流畅的抒情笔调,那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感,使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孟加拉诗坛,歌集一发表就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相邻的特里普拉土邦国王派遣首席部长赴加尔各答,表达他对年轻诗人的祝贺。有趣的是,别人都把这部诗剧视为杰作,泰戈尔自己却不能感到满意。成年后他这样写道:“奇怪的倒是,不仅仅我是个18岁的毛孩子,我周围的所有人似乎都成了18岁的人了。”……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