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移动电话之前,曾用鼓声来传递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第6、7章)。香农的信息论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第8章),改变了人们对于诸如麦克斯韦妖(第9章)、生命的编码(第10章)、模因(第11章)、随机性(第12章)、量子信息论(第1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说,“万物源自比特”。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第14章)、Google(第15章)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超越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第一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生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学院,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并多年为《时代》周刊撰写技术专栏。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开创新科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现已销售超过百万册。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费曼传:1000年才出一个的科学鬼才》(1992)、《越来越快:飞奔的时代飞奔的一切》(1999)、《牛顿传》(2003)等书,相继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
他是最早一批投入Internet创业热潮的人。1993年11月,他与合作者联合推出了Pipeline互联网接入服务,率先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十四个月后,Pipeline以一千万美元股票的价格出售。
如果把基因视为生存大师,那它们就不太可能是一些核酸片段,毕竟这些东西无法长久。而说一个复制子成功地延续了亿万年时间,也就意味是将其所有副本视而为一,以此定义这个复制子。因此,道金斯宣称,基因不会“衰老”。它在一百万岁时死亡的概率,不会比只有一百岁时更大。它在一代代的身体当中迁徙,为自己的目的、以自己的方式操控着这一具具身体,并在这些终有一死的身体衰老和死亡前抛弃了它们。纸面上的那些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并不是音乐。音乐不是空气中的一系列声波,也不是唱片上的纹路或光盘上的凹坑,甚至也不是在听众脑中激活的神经元交响曲。音乐就是信息。同样地,DNA的碱基对也不是基因,它们只是编码了基因。基因本身是由比特构成的。
——引自第319页
他写道:“模因通过一个广义上可称为模仿的过程在一个个大脑间跳跃,从而在模因池里传播开来。“各个模因会相互竞争,以争夺有限的资源,如大脑的运算时间或带宽,或者说大脑的注意。在从我们的大脑和文化中争夺生存空间的战斗中,有效的作战单位是讯息。而我们对于基因和模因的新视角,虽然可能不好理解,却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也给了我们更多可以写在莫比乌斯带上的悖论。比如,大卫·米切尔曾写道:“构成人类世界的是故事,而不是人。那些被故事用来讲述自己的人,不应该受到责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也写道:“就跟所有知识一样,一旦你知道了这一点,你就再也无法想象要是当初你没有知道它又会是番什么情景。这又像舞台魔术,在你还不知道时,即便知识就站在你眼前,你也会视若无睹,看向别的地方。”约翰·厄普代克则在暮年反思自己的写作生涯时写道:一生倾注于文字——但它显然徒劳在保存逝去的事物。因为在我死后不能想象的未来谁还会去读?1981年,研究心智和知识的哲学家弗雷德·德雷特斯科写道:“太初有信息,而后才有的道(word)。这种转换的实现有赖于生物体发展出选择性利用这些信息从而让自己的物种生存和延续下去的能力。”而现在,在道金斯的启示下,我们或许可以再补充一句:这种转换的实现也有赖于信息自身,它们寻求生存和延续并选择性地利用这些生物体。
——引自第319页
本书是首部研究溥儒妖怪画的著作,介绍了溥儒的生平及艺术成就。溥儒(1896—1963),姓爱新觉罗,字心畬,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清代恭亲王之孙,末代皇帝的堂兄...
美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版) 本书特色 《美国刑事诉讼法》**版出版后很快销售完毕,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被公认为探讨美国刑事诉讼法的权威著作,视角独特,分析深入...
《禁足》讲述谈一民因生日当晚醉驾,被判禁足。在救世军饭堂做社会服务的日子里,一民了解到生活疾苦,看到人间百态,她第一次知道原来繁华的大都会有那么多饥饿贫穷、流离...
[美]罗伯特·沙因费尔德(Robert Scheinfeld)二十多年来,沙因费尔德在一百九十多个国家,帮助许多人以更少的时间和努力享受更多乐趣的同时,创造出惊...
国医大师绝学专号-中医人沙龙-第九辑 本书特色 到实地去,到民间去,到各中医人的行为方式中去。我们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让更多人关注中医,关注中医生态,加入到发现...
作者:玛格利特•克劳登(Margaret Croyden)著名的批评家、评论员和记者,新泽西市立大学英语文学退休教授。著有《疯子、情人和诗人:当代实验戏剧》,回...
Thisbookre-examinesmanagementtheoryafterGlobalization.Combiningkeynamesandstudie...
《智慧熊•写作天下:小学生优秀作文精品选》多方位、多角度划分学生日常学习的作文门类,拓宽学生写作视野,实现教、学结合。技法
作者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全面展示了商业创业风口上的9大指数型技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网络、机器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3D打印、区块链、材料科...
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其译作被誉为“傅雷体华文语言”,华美畅达,深受读者喜爱。著名的“傅雷翻译奖”以其名字冠名。本书是他在1942年翻译出版...
政治、道德、權力等各種力量, 就像水分子的毛細管作用一般,滲入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能的角落,在微小的、隱密的、日常生活空間中發揮作用。《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
安藤忠雄是曾获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立兹克奖的世界一流建筑师。他1941年生于日本大阪府。1969年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致力于与环境协调的过程中对建筑存在方...
李斓,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被分配到天津管理干部学院管理系、图书馆工作,一年多后进入天津青年报社做记者、编辑。1992年年底成为自由撰稿人。出版图书:《搔首...
没有谁能自外于冷战的歇斯底里,被解雇的新闻评论员衣食无着,几近破产,他唯有写作,写出他战时的经历,而出版商却告诉他,那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当他面对成吨的万卷纳粹档...
创新发展中的中国焦化业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几年来中国炼焦行业科技、管理、产品创新成就的集成,涵盖了国内所有知名的焦化企业的创新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代表着国内炼焦行...
《分裂的自我》首版于1960年,是一部精神病学专著,作者莱恩是一位精神病学家。本书关切类精神分裂和精神分裂个体,研究探索临床疯狂现象,理解其发生和发展机制。并借...
科学每天产生无数的新思想——这些思想迷人、优秀、重要。但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当我们听到这些思想的时候,它们听起来……特别枯燥。《科学需要讲故事》是一本训练科学家们...
Derek Sivers has been a musician, producer, circus performer, entrepreneur, TED ...
WhenanadappearsinthegazetteannouncingamurdertotakeplaceonFridayatLittlePaddocksa...
《与爱因斯坦共进早餐》内容简介:清晨,你的闹钟响了,你起身来到厨房,为自己烤了几片吐司,煮了一杯咖啡。但你很可能不知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