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戏弄-(全二册)

唐戏弄-(全二册)

作者:任中敏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年:2013-12-01

评分:5分

ISBN:9787550605121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唐戏弄-(全二册) 内容简介

本文集是任中敏先生学术著述的总集。先生名讷,字中敏,江苏扬州人。早年治北曲和北宋词,故自号“二北”;晚年从事唐代文艺研究,故又号“半塘”。他出生于1897年,即戊戌变法的前一年;辞世于1991年12月,即苏联解体的同一个月:享寿九十五年。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历史事件,其中关系*直接的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和“文化大革命”。先生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在九十五年间,不仅有过像普通人一样的生存,而且有过作为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学者的生存。本文集正是对于他的学术人生的记录。

唐戏弄-(全二册) 本书特色

《唐戏弄(上下)》是一部从形式和精神两方面来阐明唐代戏剧发展状况的学术专著。作者任中敏广征博引,力求提示戏曲在宋代之前340年中的发展真相,介绍王国维《宋元戏曲考》问世后学者的种种分歧,以促使对戏剧起源和发展作进一步探讨。全书分总说、辨体、剧录、脚色、伎艺、设备、演员和杂考八章,并附有唐五代优语和唐戏百问等资料。本书*初于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84年由本社增订再版。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增补近十万余言,除了充实有关史料外,对周代蜡祭、唐代戏剧文体和钵头戏、参军戏、傀儡戏等,也多有新的阐发。

唐戏弄-(全二册) 目录

此项目录,所以详见章节以下逐段之纲领与内容。但重在标举要
点、罗列意义,与原文之分段并不完全相合。

弁言
凡例
**章 总说
一、正名
“唐戏弄甲篇”“唐戏弄存说”唐兼五代“戏弄”与“戏剧”之较日“戏”与日“舞”之较 “弄”之七义 表解与实例“弄”之*高意义“把戏”与“儿戏” 横面发展(恣意顽耍 普遍运用 因时即事 戏剧行动 戏剧风 无限真实) 其他名称之关系(以剧类名当剧名 以剧类名当脚色名 以剧名当剧类名 以歌曲名当剧名 一般名义之正变)
二、去蔽 .
(甲)根本缺陷 (一)唐说残阙 (二)唐说假借(二十例) (三)唐说简单 (四)唐说俚僻 (五)宋说疏略 (乙)概念偏颇 (六)源体与本体相混 (七)流变与本体相混 (八)专从形式、衡定本质 (九)孤立材料,滋生误会 (丙)成见为蔽 主观太过 (十)以为唐戏无故事 (十一)以为 唐无戏曲 (十二)以为唐戏无说白 (十三)以为曲、白、演未合一 (十四)忽略全面 (十五)想象支离 客观太过 (十六)以为未脱窠臼 (十七)以为离后世规制尚远 (十八)以为无剧本便无戏 断代限体 (十九)体裁之曲解 (二十)时代之歧视 风气拘囿 (廿一)外国乐舞关系 (廿二)西域关系 (廿三)印 度关系 (廿四)日本关系 (廿五)声韵通转
……
第二章 辨体
第三章 剧录
第四章 脚角
第五章 伎艺

唐戏弄-(全二册) 节选

(十四)忽略全面。——唐歌舞戏承前代遗规,而多所发展,实有其先天上种种有利之条件在,为其他时期所断断不及者,不可不察。上举唐代于传奇小说独擅,不患戏中不演故事,一也;音乐*盛,诗歌*胜,不患不成戏曲,二也、三也;说话、讲吟、讲唱之伎,早已展开,不患戏中不用宾白,四也。此外,尚应增加一项,即唐代之舞伎亦复甚高,唐舞既有空前之胜,自不患其在戏弄中不充分应用,而产生优美之歌舞戏,五也。吾人倘不背此五种条件以言唐戏,不至于夸;倘脱离此五种条件以言唐戏,必至于枉。而所谓全面情况者,更应稍稍扩充至伎艺以外。试看宋之于唐,在文、诗、歌辞,在书法,在绘画,在雕塑,在音乐,在舞蹈……无一不处于师承地位。若谓在戏剧或戏曲方面,宋独不受唐之影响,而全盘出于独创,或反师承于唐宋之傀儡戏,独无涉于唐代人为之歌舞戏与科白戏等,其理安在?其孰能信!详下章《傀儡戏》。自敦煌宝藏发现后,世人方知隋唐燕乐中之长短句歌辞,隋或初唐早已有之。北宋柳永长调慢词之文字风格,且远有于盛唐,更何论短章令曲!自敦煌卷子内有谱公表后,而清初所争工尺简谱之肇始时期,亦因得实物而决定。类此翻案或定案之情形,非二三端而已,昭鉴不远,推断何难!近人对于唐戏一贯以简陋目之之成见,顾尚有保守之余地乎?不可不思。(十五)想象支离。——毛氏对于我国戏剧发展之历史观,既非逐层确切有据,必有想象衔接于其间,然后成说。卢论中分别否定唐之有戏曲与戏之有宾白二事,而前后均无实据,其所凭者,亦无非想象而已,更无待言。于以知吾人于古伎艺之认识,在文献不足、资料缺乏中,想象诚不可少。但如王考及《录曲余谈》,并近人孙楷第《傀儡戏考原》诸说中,或因宋之变态偶有肉傀儡,而想象北齐与唐之常态皆用肉傀儡,或因过分重视唐俗讲,而想象宋傀儡亦自俗讲出,致混乱唐傀儡与宋傀儡间之历史的必然关系,都坐想象过远过奇之弊。他如唐戏之参军与苍鹊二色,徐筱汀逐一愿望其出于回鹊波斯,杨宪益又展转牵附为和尚道士,均不仅支离,而且怪诞,更无论矣。似此想象荡而忘返者,终须招之使返,脚踏实地。故前条为主观之偏,赖客观以端正;此则客观虽赖主观以灵通,却不能流于放逸。若另从其窒塞而不灵通方面察之,则又有下一类之客观太过者在。第二类,客观太过。——凡不明了唐人伎艺之时代全景,忽略背面侧面之数据,无适宜之想象与切要之推论,而过分拘执正面之纪载,以定有无高下者,客观太过之谓也。既忽略背面侧面所示,当然失却许多有意义之资料未采,遽尔论断,其弊与上文主观太过者同。既拘执正面纪载,又不明了当时情况,遂不作应有之想象与推论,终与事实相连,其弊乃与上文主观太过者恰相反。近人于元剧得见剧本百七十篇,于宋金剧得见名目九百九十余种,无形中必已存在一种成见:认为对于历朝伎艺,皆当依据类此之资料以判别,方为可靠。殊未知宋以前距今愈远,各朝封建之重点,与社会之好尚,俱有不同;载籍流传,文字繁简之情形亦不同;对于俗乐、俗伎,娱遣生活之意识亦不同。《南唐书,谈谐传》曰:“虽非君子之事,而有足书者。”此语颇能代表前人一部分心理。……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