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图册类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端画册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波及普通读物,今天一部中等价格的图册已堪称精美。这对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迹。以前作为稀世珍宝的名作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笔法的交搭、节奏的细微变化,历历在目,对于敏感的学习者,感悟其中的奥秘已不再是难事。对此人们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进步,大家或许关注较少。一位印刷专家说,书法类图书*难印的是印谱。仔细想想,深有道理。虽然盖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种颜色,但盖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线的作用下,色彩变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难印出来。碑帖拓本与此相似,仔细观赏过拓片实物的人们都知道,由于拓制时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迹有一种无法言传的体积感。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这种体积感。一流的拓本中,点画像是书写出来的,只要稍加想象,与墨迹便几乎没什么差别。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开始表现出清晰的书写的感觉。
书法学习者从这种高质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这是以往的时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富有者有摩挲经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机会,其他人只能对着质量成问题的复制品冥思苦想。从这里几乎没有可能走向书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几乎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始我们对书法的感受与训练。
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众多的书法出版物之外编选了这部碑帖选。选择大的开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这正好暗合了临写的需要。临写时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过大,因为原帖笔画尺度一般较小,原大临摹时,笔尖一触纸,不等你操纵毛笔完成应有的动作,已经到达应有的粗细,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如果临写扩放过大,笔画内部运动的方式便完全改变,那也已经不是我们要求的临摹了。因此临摹的字迹应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这部碑帖选集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它们也可作为欣赏的对象。
欣赏有两种方式。一是细细品读,精微到一个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这种种变化的深层契机——运动、心理、材质、惯习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长此以往,感觉与形式糅合在一起,赏鉴力自然不断提高,四五册这样读下来,便是一位有经验的鉴赏者了。也可以挑一册喜爱的杰作放在床头,每天入睡前翻开一页,看一眼便合上亦无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觉,无论是身影,还是风度、气息,都没关系。庄子说:“目击而道存。”这是从细处入手注意不到的东西。
希望这部碑帖选集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时增添一份发现的喜悦。
智永与《真草千字文》
文师华
智永(510—608),俗姓王,名法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王羲之第七世孙。王法极出身于累世书家,师从南朝梁代著名书法家萧子云。在萧子云的引荐下,王法极在京城建康剃度为僧,得法名智永,后住在会稽兰渚山下的永欣寺,因此被世人尊称为“智永禅师”或“永禅师”。
在永欣寺,智永深居阁楼,除了参禅礼佛,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研习书法。在此期间,他用真草两种书体手书周兴嗣编次的《千字文》800多本,分送给浙东各寺庙,成为闻名遐迩的大书法家。智永书法“精熟过人”,在继承王氏家法的基础上,能够“逸于绳墨之外”,形成了平淡而清健的风格。
《千字文》原是周兴嗣(?—521)奉诏编缀的一篇命题文字,篇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载:梁武帝为了教王子们学习书法,命令殷铁石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摹搨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又命令周兴嗣把这一千个字变成韵文。周兴嗣一夜之间就编好了。“须发皆白,而赏锡甚厚。右军孙智永禅师自临八百本。”《千字文》用无一重复的一千个单字,条理贯通、叙事有序地吟咏了关于天文、地理、博物、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包罗万象的诸方面知识,且结构严简,文采飞扬,对仗工整,协韵流畅,令人叹服称绝。《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到清代《千字文》已成为流传*广、*久的蒙学课本,几乎长幼咸知,以致文书编卷都采用天、地、玄、黄……来排列分类。
关于《千字文》流传的情况,当代书法大师启功撰写了《说》一文,认为“智永写本的周兴嗣《千字文》应是这篇文字今存的*早本子”,日本人小川为次郎用巨资购得并珍藏的《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为智永书法真迹。
《真草千字文》采用真草两体隔行排列、以楷书对释草书的方式,这是智永的创造,既便于学书者释读草字,又能让人同时欣赏他两种体势的书法,可谓一举两得。此帖中的草书,完全得笔于乃祖王羲之,并师承了草字法规。但此帖每格一字,每字独立,写起来循规蹈矩,而不似乃祖王羲之那样“笔墨飞舞”、字字相连呼应。智永继承了王羲之的笔法,但每个字中又都有一两笔特别加重笔力,更显示出智永作书时的神情专注、神力内敛,重笔之处也显得圆润合拍,健肥适当。此帖中的真书(楷书)属于行楷,比正楷更轻快。智永行楷每字中也有一二重笔,因而字态更生动,更清劲秀雅,唐宋以后的书法大家也大多喜欢师承智永的楷字。《真草千字文》直接二王妙旨,而禅意更浓,神采超逸,充分展现出智永书法平淡而清健、高标出群、纤尘不染的风格。
智永的书法对初唐虞世南等人有很大影响。《千字文》问世之后,历代有许多书家争相临写,如唐代怀素、宋徽宗赵佶、元代赵孟頫、明代祝允明和文徵明、清代傅山和王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无疑大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现代于右任在1927年前后潜心研究智永《草书千字文》,共收集《草书千字文》刻石拓本和墨迹本一百多种。智永书《真草千字文》,早在唐代已随归化之僧、遣唐之使流传到东邻日本,对日本书道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广告颜料水彩彩色笔 本书特色 广告颜料:可以溶解于水,它那浓稠细密的颜料,能让你自由调配。水彩:可以加一点点水、加好多水;颜色可以互相混合,也可以层层着色;可以...
女性艺术摄影赏析 本书特色 千万个女人,千万种风情。罗丹说:自然界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林语堂说:美丽的女人是一首诗、一幅画。一切色彩、曲线、声响、形象...
赵耀民戏剧杂谈 内容简介 序·跪着献艺与站着演戏**辑 创作·随想《天才与疯子》断想答观众朋友问——写在《红马》、《街头小夜曲》演出之后《原罪》编剧自述2005...
徐炳昶(1888-1976)河南唐河人。字旭生,后以字行,笔名虚生、遯庵。曾用名老傻、四河人。唐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名
青少年书法入门与提高-邓石如篆书技法 本书特色 邓石如,清代篆刻家、书法家。他的书法以篆隶*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
为什么不同的建筑蕴涵着不同的意义?为什么有些建筑如此特别?哪些建筑可以名垂青史?从古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到普通的农舍,
《重塑价值》内容简介:中国经济升级,倒逼企业转型。然而转型并不容易,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惊险的一跃,“不转型等死,转型是
中国青铜器真伪识别新版 本书特色 古代青铜器是中国的国宝。在我国众多的博物馆里,文物藏品无数,但青铜器的数量却仅占其中一小部分。应该承认,当初制造不易,后来流传...
台词-表演中台词阐释的艺术 内容简介 台词是表演者表现力中*丰富的因素和影响对手*完善的手段,是动作的一种高级形式。本书是本恰如其分的“学究”工具书。这本手册能...
史论卷-王国维论剧 内容简介 这本论文集的收辑旨在介绍先驱研究者的学术成果,用以供给今天戏曲研究者必要的参考资料。我们没有做校注和补充的工作,所收的材料,是根...
赵孟頫闲居赋-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 本书特色 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江西美术出版社北京分社推出《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图书,让我们从这里抵达华夏文明的*深处...
在《柏拉图对话集》中,斐德洛是一个爱好哲学的普通雅典青年。而在本书中,斐德洛重返人间。他曾经是学哲学的学生,同时也是教修辞学的教师,但是由于哲学理念与文化的世界...
巨人迷进击号 本书特色 《巨人迷:进击号》是以动漫作品《进击的巨人》为中心的研究类书籍,从剧情、角色、制作、声优、音乐等多角度对《进击的巨人》进行讨论和研究,是...
《蜂鸟摄影学院新手学摄影(人像篇)》内容简介:《蜂鸟摄影学院新手学摄影(人像篇)》是蜂鸟网根据摄影初学者的要求和实际学习情
《抵抗的群体》内容简介:《抵抗的群体》是一本收录了英国著名作家约翰·伯格24篇书写古代及现代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的演讲评论集。这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鉴赏:多宝塔碑 本书特色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碑高二点六三米,宽一点四米,碑文...
《失落的文明》各卷所展示的,正是文明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读起来就像成人重看儿童时期的老照片一
繁花落尽:明清工艺拾零 内容简介 《繁花落尽:明清工艺拾零》内容包括:风情之旅,天府明珠—成都,千古名传—锦城,自古成都多胜迹,天府乐土重闲逸,蜀中锦绣谁家传,...
《2017年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英语(二)模拟试卷》内容简介:本套试题由十套全真模拟试题组成,试题严格按照2014年MBA、MPA、
图解思考与设计表现-俄罗斯列宾美院建筑创作课程精编 本书特色 《图解思考与设计表现——俄罗斯列宾美院建筑创作课程精编》是作者郑昌辉这些年海外建筑学习和工作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