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图册类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端画册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波及普通读物,今天一部中等价格的图册已堪称精美。这对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迹。以前作为稀世珍宝的名作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笔法的交搭、节奏的细微变化,历历在目,对于敏感的学习者,感悟其中的奥秘已不再是难事。对此人们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进步,大家或许关注较少。一位印刷专家说,书法类图书*难印的是印谱。仔细想想,深有道理。虽然盖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种颜色,但盖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线的作用下,色彩变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难印出来。碑帖拓本与此相似,仔细观赏过拓片实物的人们都知道,由于拓制时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迹有一种无法言传的体积感。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这种体积感。一流的拓本中,点画像是书写出来的,只要稍加想象,与墨迹便几乎没什么差别。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开始表现出清晰的书写的感觉。
书法学习者从这种高质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这是以往的时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富有者有摩挲经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机会,其他人只能对着质量成问题的复制品冥思苦想。从这里几乎没有可能走向书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几乎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始我们对书法的感受与训练。
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众多的书法出版物之外编选了这部碑帖选。选择大的开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这正好暗合了临写的需要。临写时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过大,因为原帖笔画尺度一般较小,原大临摹时,笔尖一触纸,不等你操纵毛笔完成应有的动作,已经到达应有的粗细,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如果临写扩放过大,笔画内部运动的方式便完全改变,那也已经不是我们要求的临摹了。因此临摹的字迹应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这部碑帖选集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它们也可作为欣赏的对象。
欣赏有两种方式。一是细细品读,精微到一个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这种种变化的深层契机——运动、心理、材质、惯习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长此以往,感觉与形式糅合在一起,赏鉴力自然不断提高,四五册这样读下来,便是一位有经验的鉴赏者了。也可以挑一册喜爱的杰作放在床头,每天入睡前翻开一页,看一眼便合上亦无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觉,无论是身影,还是风度、气息,都没关系。庄子说:“目击而道存。”这是从细处入手注意不到的东西。
希望这部碑帖选集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时增添一份发现的喜悦。
王羲之《十七帖》
文师华
《十七帖》是王羲之重要的草书代表作,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10《右军书记》中,把《十七帖》列为压卷**帖。
《十七帖》包含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29封,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347—361),前后长达14年之久。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周抚是东晋中兴名将周访之子,在蜀中30余年,王羲之曾经有意游蜀登岷山而未果。在这些帖中,可见王羲之对蜀中人物、历史的浓厚兴趣。至于《十七帖》的得名,在于**封信的起首有“十七”两字。
《十七帖》真迹一般认为早已不知下落,唐人的摹本和临本也只能见到零星单本,甚至残本,如《远宦帖》、《游目帖》等,因此,一般谈《十七帖》者多以传世刻本立论。
关于《十七帖》版本流传的情况,曹大民在《王羲之解析前言》中进行过阐述,王玉池撰有《在王羲之书迹中的地位和重要版本书评》的考证文章。王玉池在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十七帖》是王羲之晚年,即其书法艺术*辉煌时期数量*大、成就*高、内容*可靠,也是*早取得共识的一组刻帖。其中,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图书馆、河南开封市博物馆三处的藏本以及少数优秀墨本如《远宦帖》等代表了这一组刻帖的基本面貌和艺术价值。
从书法艺术角度看,《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连,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十七帖》集字成行的方法不像后来的狂草书法那样,依靠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来强化整体感,而是依靠字形的大小、单字姿态的斜正搭配、笔画的粗细变化来达到气脉贯通。《十七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
王羲之的草书,字形由章草的横张形态变为纵敛形态,婉转流贯,笔势雄劲,笔短意长,从而完成了章草向今草的改制,为草书体立下新的法门;其“字群结构”的创树,又是唐朝连绵大草的渊薮。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评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至唐初,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晋书?王羲之传论》,称王羲之的字“尽善尽美”,于是首开独尊王字的先河,并广收王书,使王字得到空前普及。唐李嗣真《书品后》称王羲之为“书之圣”、“草之圣”、“飞白之仙”。
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
北宋“苏、黄、米、蔡”四家,南宋高宗赵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和清代乾隆皇帝等有影响的人物都是王羲之书法的爱好者和提倡者。现当代书法大师沈尹默、吴玉如、林散之、启功等均直接受到王羲之行草的浸染,即使是以写碑闻名的书法大师如于右任、沙孟海等,也从王羲之行草法帖中汲取养分,以增强笔墨的韵致。王羲之书法就像孔孟、老庄思想那样深入人心,其影响至今不衰。
文师华: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政协委员,曾任本校中文系系主任。
纹饰天下:织物纹饰图典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2008年1版1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纹饰是人类视觉艺术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与造型共同构成了视觉...
一部电影诞生之前的最后一步就是剪辑。电影剪辑人员的工作价值是不可低估的。通常,每位导演都会非常倚重一个长期稳定的剪辑团队
赵孟頫墨迹-中国著名碑帖选集 内容简介 赵孟頫(公元一二五四-一三二二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为宋宗后裔,仕元后,...
底纹背景图案与配色-II-1CD矢量图 本书特色 邹加勉、郭岚编著的《底纹背景图案与配色(Ⅱ)》中收录的图案包括经典欧式、摩登迷彩、抽象几何及可爱卡通。经典欧式...
世界品牌创建艺术指导手册 本书特色 感觉,尤其是视觉,是引发人们决策的主要因素。神经科学家认为,人们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决定受情感因素支配,是无意识作用的结果。基于...
张林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蒋人和,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副主任,教授张总,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仁举,天运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明清秦腔传统曲目抄本汇编:第9卷 本书特色 该丛书从全国秦腔戏班社捐献的“老箱底”积存和政府出资抢录的舞台絶本中选取了128部秦腔曲目,其中许多为甘肃独...
《微信公众号运营》内容简介:如何打造平台内容引流,让阅读量急速飙升、点赞率更高? 如何实现线下引流,把身边的朋友都引到公众号
瓷器器形图鉴 本书特色 宫婷、翟继斌编著的《瓷器器形图鉴》从器形特点入手,认识瓷器式样,感受时代的风格,是认识古瓷器、熟悉古瓷器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件古瓷器上都...
新书--历代碑帖法书选:汉史晨前后碑(定价9) 本书特色 《鲁相史晨孔庙碑》建于东汉建宁二年(公元一六九年)三月,碑文是鲁相史晨的奏牒,报告他到任后礼孔宅、祭孔...
20世纪下半叶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的大量青铜人型和器物,令世界震惊。其中有大量未解之谜,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本书为2000
星球大战-40周年官方庆祝特典 本书特色 1977年,一部太空幻想电影登上大银幕,随之诞生的瑰奇世界令全球各地的影迷为之神往,时至今日仍然如此。得益于天才电影人...
赵孟頫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本书特色 《书法经典教程》是一套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架起的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金桥。全套教程集古今名家之大成,取历代碑贴之精华,远可及高...
松风阁诗卷 寒山子庞居士诗卷 本书特色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出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为盛极一时的...
图案设计:几何篇 本书特色 本书为《图案设计》系列丛书之一。主题内容分别为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图形精美,配色方案全面。同时随书附赠光盘。内带...
王旭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影视制作系副主任,并任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会员、中国电影录音师协
《AR开发权威指南:基于AR Foundation》内容简介:本书第1章介绍AR技术原理和AR Foundation概况,讲述用Unity开发AR应用的环境配置
本书为法国电影史家乔治.萨杜尔1962年所写的一本法国电影史,同年出版,1981年再版。全书正文十二章,叙述1890年以来至1962年“新
文徵明行书诗卷-(二) 本书特色 文徵明,与祝允明,唐寅,徐桢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行书诗卷》由林氏兰千山馆藏。这是长寿的文徵明于88岁即辞世...
威廉·弗莱明(William Fleming,1909~2001):美国当代著名文化、艺术史学家,著名的音乐评论家,《艺术与观念》是他的代表性著作,其他作品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