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图册类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端画册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波及普通读物,今天一部中等价格的图册已堪称精美。这对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迹。以前作为稀世珍宝的名作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笔法的交搭、节奏的细微变化,历历在目,对于敏感的学习者,感悟其中的奥秘已不再是难事。对此人们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进步,大家或许关注较少。一位印刷专家说,书法类图书*难印的是印谱。仔细想想,深有道理。虽然盖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种颜色,但盖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线的作用下,色彩变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难印出来。碑帖拓本与此相似,仔细观赏过拓片实物的人们都知道,由于拓制时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迹有一种无法言传的体积感。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这种体积感。一流的拓本中,点画像是书写出来的,只要稍加想象,与墨迹便几乎没什么差别。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开始表现出清晰的书写的感觉。
书法学习者从这种高质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这是以往的时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富有者有摩挲经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机会,其他人只能对着质量成问题的复制品冥思苦想。从这里几乎没有可能走向书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几乎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始我们对书法的感受与训练。
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众多的书法出版物之外编选了这部碑帖选。选择大的开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这正好暗合了临写的需要。临写时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过大,因为原帖笔画尺度一般较小,原大临摹时,笔尖一触纸,不等你操纵毛笔完成应有的动作,已经到达应有的粗细,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如果临写扩放过大,笔画内部运动的方式便完全改变,那也已经不是我们要求的临摹了。因此临摹的字迹应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这部碑帖选集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它们也可作为欣赏的对象。
欣赏有两种方式。一是细细品读,精微到一个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这种种变化的深层契机——运动、心理、材质、惯习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长此以往,感觉与形式糅合在一起,赏鉴力自然不断提高,四五册这样读下来,便是一位有经验的鉴赏者了。也可以挑一册喜爱的杰作放在床头,每天入睡前翻开一页,看一眼便合上亦无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觉,无论是身影,还是风度、气息,都没关系。庄子说:“目击而道存。”这是从细处入手注意不到的东西。
希望这部碑帖选集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时增添一份发现的喜悦。
王羲之《十七帖》
文师华
《十七帖》是王羲之重要的草书代表作,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10《右军书记》中,把《十七帖》列为压卷**帖。
《十七帖》包含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29封,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347—361),前后长达14年之久。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周抚是东晋中兴名将周访之子,在蜀中30余年,王羲之曾经有意游蜀登岷山而未果。在这些帖中,可见王羲之对蜀中人物、历史的浓厚兴趣。至于《十七帖》的得名,在于**封信的起首有“十七”两字。
《十七帖》真迹一般认为早已不知下落,唐人的摹本和临本也只能见到零星单本,甚至残本,如《远宦帖》、《游目帖》等,因此,一般谈《十七帖》者多以传世刻本立论。
关于《十七帖》版本流传的情况,曹大民在《王羲之解析前言》中进行过阐述,王玉池撰有《在王羲之书迹中的地位和重要版本书评》的考证文章。王玉池在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十七帖》是王羲之晚年,即其书法艺术*辉煌时期数量*大、成就*高、内容*可靠,也是*早取得共识的一组刻帖。其中,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图书馆、河南开封市博物馆三处的藏本以及少数优秀墨本如《远宦帖》等代表了这一组刻帖的基本面貌和艺术价值。
从书法艺术角度看,《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连,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十七帖》集字成行的方法不像后来的狂草书法那样,依靠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来强化整体感,而是依靠字形的大小、单字姿态的斜正搭配、笔画的粗细变化来达到气脉贯通。《十七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
王羲之的草书,字形由章草的横张形态变为纵敛形态,婉转流贯,笔势雄劲,笔短意长,从而完成了章草向今草的改制,为草书体立下新的法门;其“字群结构”的创树,又是唐朝连绵大草的渊薮。梁武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评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至唐初,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晋书?王羲之传论》,称王羲之的字“尽善尽美”,于是首开独尊王字的先河,并广收王书,使王字得到空前普及。唐李嗣真《书品后》称王羲之为“书之圣”、“草之圣”、“飞白之仙”。
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
北宋“苏、黄、米、蔡”四家,南宋高宗赵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和清代乾隆皇帝等有影响的人物都是王羲之书法的爱好者和提倡者。现当代书法大师沈尹默、吴玉如、林散之、启功等均直接受到王羲之行草的浸染,即使是以写碑闻名的书法大师如于右任、沙孟海等,也从王羲之行草法帖中汲取养分,以增强笔墨的韵致。王羲之书法就像孔孟、老庄思想那样深入人心,其影响至今不衰。
文师华: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政协委员,曾任本校中文系系主任。
电影导演论电影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世界电影史上*著名且*具个人风格的导演,是对电影导演的作品和他们的电影理论之间的关系的一个系统考察。本书分为四部分:理论家理...
基础图案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介绍基础图案设计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图案艺术法则、图案色彩法则、图案造型法则、图案的技法与表现、基础图案的组...
沈从文谈艺术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沈从文的部分文学评论,以及文物研究短文。内容包含“文学创作杂谈”“服饰研究”&...
德里达论艺术 本书特色 以往的艺术教育大多以一种艺术史的方式去理解文化,而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以一种文化史的方式去理解艺术,即我们应该打开或重建艺术背后的那部尘封...
影视动画分镜头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国家对美术专业设置与教学的评价标准、培养目标等要求组织编写, 是面向动漫专业学生的动画前期制作类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导演阐述...
方腾飞(花名清英,英文名kiral),蚂蚁金服集团技术专家,从事Java开发近10年。5年以上的团队管理、项目管理和敏捷开发经验,崇尚团队合作。曾参与CMS、电...
林散之作品-中国最具代表性书法作品-[No.46]-(第二版) 本书特色全国唯一一套品种*全、拓本选用*优、墨迹经折装订、原色印刷的中国书法观止。 本丛书由中国...
徐三庚篆书册-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读 本书特色 《历代书法名迹技法选讲》第三辑共6单本,包含隶、草、楷、篆书法体,主要内容包括:临习指导,碑帖全帖或选帖,历代名人...
敞开的门-谈表演和戏剧 本书特色 戏剧是一种人类根本性的需要,而剧场以及戏剧的形式、风格等等只是些暂时的盒子,完全可以被取代。戏剧绝不能让人觉得没劲,绝不能墨守...
我的影评不撒谎 本书特色 在影视市场聒噪浮躁的叫卖声中,我们真正想听到的是那些发自肺腑的中肯评价。《我的影评不撒谎》如同嘈杂声中的一缕清音,以中立者的视角,为近...
宋 蔡襄澄心常帖-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 内容简介《宋蔡襄澄心堂帖》 行楷,纸本。纵24.7厘米,横27.1厘米。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致而庄重的墨迹,使得这幅“...
皕明楼金文考说 内容简介 后记从动笔开始写这本书,到今天完稿,前后用了近两年多时间。初稿完成时,我的恩师李正峰先生允诺:等抄写完后,我为你好好改校一遍。恩师道德...
《美女与野兽》电影日记 内容简介 对于所有的电影爱好者而言,阅读《美女与野兽》的拍摄日记纯粹是一种心醉神迷的享受。虽然时光流逝,这文章的魅力丝毫未减——无论从其...
中国雕塑艺术纲要 内容简介 本书依照各朝各代雕塑艺术作品与社会尚美风情的流变,将中国雕塑艺术之路断分为四大阶段,即殷商—战国,两汉—晋、南北朝—五代、宋—清。作...
翡翠收藏与鉴赏-(全二卷) 本书特色翡翠具有陶冶性情、提高投资收藏者的文化趣味的特点,而且制成品体积小、便于携带,轻易不会受到虫蛀、水渍、火烧等损害,这对于收藏...
《魅力史:激发欲望与视觉征服的艺术》营造魅力,就是唤醒消费者的三种关键情感——对当下的逃离,对改变的渴望,对神秘未知世界的向往。 1.探寻魅力的本源:尽管魅力所...
《流影海德园:黄小邪电影札记》是作者的一本散文合集,收录的文章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关于电影的体悟和思考。其中既有关于世界各国
颜真卿.多宝塔碑 本书特色 本书是由来自教学**线的书法名家,精心编写的一套通俗、实用、由浅入深的入门级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从实用性出发,注重基础学习。以《多宝塔...
《不因畏难而搁笔:回忆老舍》内容简介:本书为关于老舍的资料汇编,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可以了解老舍一生的大致经历,可以了解到他的
序姚崇新从广州寄来他的书稿,征序于我。这里面的文章,过去大多数都读过,这一阵重新翻阅,倍感亲切。全书分为四编,第一“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