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大读者编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历史百科全书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决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作为中国人,*为祖国灿烂的过去与崛起的今天感到骄傲。
作为中国的出版人,应义不容辞地以宏大的气魄为广大热爱中国历史的读者,承担起传播这一先进文化的责任:努力使中国历史文化出版物,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过去相适应,与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实相适应,与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的需求相适应。
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又将通过我们的出版物回赠给人民,使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起来的灿烂文化成为当今中国人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让更多的读者感悟我巍巍中华五千年光辉历史进程和整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成果。
为此,我们作了大胆的探索:以出版形态的创新为抓手,大力提高这套中国历史读物的现代意识的含量,使图书能够真正地“传真”历史;以读者需求为本位,关注现代人求知方式与阅读趣味的变化,把高品位的编辑方针和大众传播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独辟蹊径,创造一种以介于高端读物与普及读物的独特的图书形态,努力使先进的文化为*广大的读者所接受。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精彩细腻的图片鉴赏、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话说中国》终于将陆续与读者见面。这套书计15卷,卷名分别为:《创世在东方》、《诗经里的世界》、《春秋巨人》、《列国争雄》、《大风一曲振河山》、《漫漫中兴路》、《群英荟萃》、《空前的融合》、《大唐气象》、《变幻中的乾坤》、《文采与悲怆的交响》、《金戈铁马》、《集权与裂变》、《落日余晖》和《枪炮轰鸣下的尊严》。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以故事体文本为主体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能产生共鸣、*能感到激动的文学样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蕴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场面。这些经典场面令人感慨唏嘘,荡气回肠。记住了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故事是一个民族深沉的集体记忆,容易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它使读者在随着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跌宕之时,不知不觉地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从而让历史文化的精华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因此,《话说中国》以故事体的文本作为书的主体。同时,它还突破了传统历史读物注重叙述王朝兴衰的框架,以世界眼光、一流专家学者的史识来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与规律,以密集的信息,弥补故事叙述中知识点不足的局限,从而使故事的感性冲击力与历史知识的理性总结达成高度的统一。它让读者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享受了故事所带来的审美快感,同时又能寻绎历史的大智慧。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互为表里的图与文的精彩组合。
当今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这一说法尽管片面,但也反映了读者的需求。在这套书里的图片与通常以鉴赏为主的图片有很大不同: 图片内容涵盖面广。这些图片能够深入再现历史现实,立体凸现每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透过生动的“图片里面的故事”,可以体味其中蕴涵着的深刻内容,堪称是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它们与故事体文本相关联,或是文本内容的画面直观反映和延伸,或是文本内容的背景补充,图与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同时,纵观整套书的图片又分别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专门图史,如服饰图史、医药图史、书籍图史、风俗图史、军事图史、体育图史、科技图史等等。
图片的表现形式极其丰富。这套书充分顾及现代读者的读图口味,借助现代化手段尽量以多种面貌出现,汇集了文物照片、历史遗址复原图、历史地图与示意图、透视图以及科学考古发掘现场照片在内的3000余幅图片。既有精炼简洁的故事,又有多元化的图像,读者得到的是图与文赋予的双重收获。
创造了一种新的读图方式。书中的图片形象丰富,一目了然,具有“直指人心”的震撼力,但在阅读过程中,尤其是在欣赏历史文化的图片中,这种震撼力很难使读者感悟到。原来他们是凭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积累在品味和理解书中的图片。两者一旦产生矛盾,就不可能碰撞出火花。本书作为面向大众的出版物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阅读环境:改造我们传统的图片的文字说明,揭示图片背后的信息,让读者在读完这些文字后,会产生一个飞跃,对**眼所看到的图片有一种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一个充满数字化魅力的历史百科知识体系。
数字化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崭新的变化,作为文化产品的创新也不例外。为此,我们在这套信息密集型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里,大量运用了在电脑网络上广泛使用的关键词检索方式,以关键词揭示故事内核,由此来检索和使用我们的故事体文本与相关知识性信息。这套书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但有自强不息的过去时,前进中的现在时,而且还有充满希望的将来时。
一则故事,一幅图片,一个关键词,都是某个有代表性的“点”,然而这个点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叙事单位。它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亮点,折射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把这些亮点连接起来,就会构成一条历史之“线”,而“线”与“线”之间的经纬交织,也就绘成了历史神圣的殿堂。点、线、面三维一体,共同建构着上下五千年的民族大厦。
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我们知道,印刷是中国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中,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灿烂篇章。然而近代中国出版落后了,以至于到今天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出版技艺上,还是在出版理念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们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善于学习、消化与借鉴,“洋为中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把世界同行在几十年中创造的经验,学习、运用到这套书的编辑过程中,以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努力了,只要我们心中有了读者,我们一样可以后来者居上。
中国编辑中的一位长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却有穿越时空的翰墨芬芳;我们没有殷实的财富,却有寄托心灵的文化殿堂。” 在编辑这套书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历史文化太伟大了,无论你怎样赞美,都不为过;中国历史文化又太神奇了,无论你以何种方式播种,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我们所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朵小花,还有更多更美的天地需要人们进一步去开拓。
《话说中国》是一部具有多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全书两千则景点故事,全面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亘长而又风云变幻的生动轨迹,八千余幅细腻反映社会生活的生动图片,立体凸显光辉灿烂的中华五千年社会文明成果。
享誉海内外的史学界学者李学勤教授担任本书总顾问,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何承伟担任本书总策划。
杨善群、刘精诚、顾承甫、程念祺等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线历史学者撰写全书文字,将个人长年学术精华融于书中,倾力奉献经典而又精彩的篇章。本书是刘精诚编著的分册《空前的融合(下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的中国故事南北朝)》,讲述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的中国故事。
南北朝历时170年(420-589),长期分裂割据,是我国历史上复杂动荡的时代之一。动乱和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创伤和灾难,但与此同时,社会也在苦难中走向新生。
未参机要,常怀愤慨 谢灵运(385—433)是南朝的著名诗人,陈郡阳夏(今江南太康)人,出身于世家大族。堂曾祖父是东晋宰相谢安,祖父是北府兵名将谢玄,父亲谢瑍早死。他从小天资聪颖,又读了很多书,所以也比较骄傲。初任刘毅记室参军,宋建国后被任为散骑常侍,后调任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地区)太守。任职不过一年多,他就推说有病,辞官回到家乡会稽始宁墅,即今浙江上虞南。
宋文帝杀顾命大臣徐羡之、傅亮等人后,要笼络一批名士。他重新召谢灵运出任秘书监,任务是整理藏书,撰写《晋书》。不久,又任侍中,常在皇帝左右,受到优厚的待遇。但是皇帝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文人朋友,谈谈诗文,从来没有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和他商讨,真正信任的是王华,刘湛,王昙首、殷景仁四人,称之为“四贤”。这四人和谢灵运一样同为侍中,但他们却参与机密,在朝廷上举足轻重。谢灵运对此愤愤不平,于是又推说有病不去上朝。他出城去郊外游玩,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既不请假,事后也不奏报。宋文帝虽不满,因为他颇有名声,不愿公开罢他的官,就让人转达旨意希望他自动去职。谢灵运本来就不热衷官场,便立即上表章请求回家休养。宋文帝自然照准。
被告谋反,未予追究 谢灵运回到家乡会稽,整天游山玩水。招朋友饮酒作乐。他爱登山,尤其欢喜在没有山路的地方攀登。在树木参天的崇山峻岭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穿着一种特制的木屐。带领几百名僮仆,向荒山上攀缘。
遇到树丛挡路,就命人砍伐。这样。从始宁(今浙江嵊州北)南山出发,一直来到临海郡的地界。当地居民看到山上突然来了那么多人,以为是山贼来了,马上禀报会稽太守孟顗。孟顗与谢灵运素有怨仇,就趁机向朝廷禀报谢灵运心怀异志,企图造反。谢灵运知道后十分生气,赶到建康向宋文帝上表辩白,他说:“抱病回乡,与外界隔绝三年有余,安分守己,以享余年,不知何罪之有?所谓造反,必聚集党徒,舞刀弄枪,从未听说文弱书生山林隐士也有此举!”宋文帝知道他是冤枉的,就未予追究,仍要他出来当官,任命为临川(今江西抚州)内史。
受到指控,*终丧命 谢灵运再度出山,仍不改旧习性。还是整天游山玩水,不管政务,受到监察御史的指控。朝廷派人去拘捕他,他反而把拘捕他的人抓了起来,准备一走了之。走前,他写了一首题为。临川被收”的诗说:“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他以历史上张良、鲁仲连不愿为秦民的典故,表示自己是晋臣不愿事宋。可是鸡蛋碰不过石头,在宋军的追捕下,谢灵运还是被抓住了。廷尉奏谢灵运反叛朝廷,按律应该处斩。宋文帝爱他的文才,想免去他的官位算了,但是彭城王刘义康坚决反对,认为谢灵运罪大不宜宽恕。于是,宋文帝就将谢灵运降死一等,流放到广州。
不久,有人告发谢灵运派人购买武器,招集健儿,打算在三江口谋反。这个莫须有的罪名,使谢灵运罪上加罪。朝廷终于下令将谢灵运斩首。一代诗杰就此丧命,时年四十九岁。
天才诗人 谢灵运是一个天才诗人,他写了很多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大都形象生动,意境高雅,如在《游南亭》中写道:“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诗中的“半规”是指夕阳西下时的太阳,对黄昏村野风光的描绘。真可以说是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舂草,园柳变鸣禽”,更是流传千古、人所共知的名句。谢灵运恃才傲物,仕途失意,但他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山水诗创作上的光辉却是抹不掉的。他不愧是中国山水诗的创始者。
日本帝国的衰亡(1936-1945)(上下册) 本书特色 《日本帝国的衰亡》(1936-1945)(套装全2册)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
缪云台回忆录 本书特色 我今年整整90岁了。从1919年我从美国毕业回国算起,到1949年出国之前,达30年中总算为云南地方建设事业出了力量,自问对得起云南父老...
观前码头 内容简介 简介在古代,钱塘江和闽江分别是浙江和福建境内的交通命脉,它们之间横亘着仙霞山脉。穿过仙霞山脉而连接钱塘江和闽江的旱路,叫仙霞古道。清初时,为...
《教授的英国史》内容简介:既有严肃的史实,又不失风趣幽默的语言;既让游客和历史“小白”快速了解英国历史上的难忘故事,又让对
《大数据专业英语》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特点、市场、技术、分析、应用,还专门讨论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热
周佛海是民国时期政治舞台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抗战爆发后随汪精卫脱逃重庆,在南京建立伪政权,是傀儡政权中继汪精卫之后最具实力
张凯嵩治滇奏疏 内容简介 该书稿包含张凯嵩《抚滇奏疏》四卷和张凯嵩传记资料两大部分, 由许新民教授点校。全书记录了张凯嵩于1884年-1886年间出任云南巡抚,...
倾城:民国名媛的爱情 本书特色 ★民国名媛的爱情往事融合了一个时代女性成长的悲欢离合。本书精选了民国时期有一定知名度、有一定影响力、有一定代表性的名媛四十余人,...
文明的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是英国著名作家韦尔斯的史学巨著——《世界史纲》的普及版,是一本写给大家看的世界文化史。主要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初的游牧民族;早期的...
大清之风-一本书读懂清代文明 本书特色清朝是风云变幻的朝代,是巨大变革的朝代,它 给历史留下的是几千年封建制度的登峰造极,*是中 国从王朝专制走向民主共和的希望...
《ReactNative精解与实战》内容简介:本书由资深架构师撰写,包含ReactNative框架底层原理,以及与iOS、Android混合开发案例,精选
宫崎市定解读《史记》 本书特色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部正史,它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中国的社会与人。《史记》诞生后,中国几乎没有能够超越它的史书,评论《史记》...
《生逢革命:辛亥前后的政治、社会与人生》以革命中普通人的命运为关怀,采取政治、社会、思想的多元视角,讲述了辛亥前后的几个
明史披拣集 本书特色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强大王朝,它建立的政治体制,推行的各种经济政策,心及控制人们思想的文化政策,都具有自己的特点。由田培栋所著的《...
文史:二OOO年第一辑 总第五十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华书局所出的刊物之一,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方面的著作和现代学者对这些古文学的研究成果,书内内容丰富多...
《现代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内容简介:本书是北京市高教学会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分会的论文集,从教改新思路与新教纲、教学研究
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明清现代嘉兴的望族 本书特色"《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以所搜集的从春秋战国到民国时期有关伶人的文献资料,简述了伶人的历史及对伶人的研究状况。 ...
青铜长歌 本书特色 刘学堂所著的《华夏文明之源:青铜长歌》为“华夏文明之源· 历史文化丛书”之一,《华夏文明之源:青铜长歌》主要对史前时期甘肃的青铜文化进行了全...
魔法.节日.动植物 本书特色 在这本有趣又易读的书中,作者分享了她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试图展示众多民俗传统背后的历史渊源——其跨度之广,从平民的日常信仰到西方文化...
二十世纪落幕了。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在欧洲的视角内,将这个世纪界定为从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至1991年苏东解体为止、作为“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