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我那青杏蜜的小时候

30年代我那青杏蜜的小时候

作者:翟鸿起

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年:2013-12-01

评分:5分

ISBN:9787534279454

所属分类:儿童文学

书刊介绍

30年代我那青杏蜜的小时候 内容简介

"▲ 中国**部百年个体童年史书系作品之一。
▲ 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先生主编并推荐。
▲ 怀旧的童年纪实故事叫人想起那年、那月的友谊和快乐。
▲上世纪50年代电影明星导演凌子风石联星女儿的真情告白。
童年记忆和时代变迁 中国百年个体童年史系列作品总序 (哲学家、作家 周国平)
每个人都曾经是儿童,都有过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的时候。儿童的眼睛好奇而纯净,能见成人所不能见,在平淡中见有趣,在平凡中见真理。长大以后,我们几乎不可避免地失去了这种眼光,但多少会记得当年用它看世界的印象,它们是我们心灵中永远的财富。
每个人心中都藏着珍贵的童年记忆。童年是人生的黎明,万物在晨曦里闪放着迷人的光辉。这光辉并未消散,在我们的记忆中,它永远笼罩着我们的童年岁月。所以,一个人无论到了什么年龄,回忆起童年岁月,心中都会有莫名的感动和惆怅。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又是非常个体化的,并且必然会染上时代的色彩。在不同年代度过童年,童年生活及其留下的记忆会很不同。对于同一个年代,儿童和成人的视角也会很不同。映照在儿童的眼睛里,相关年代的社会场景和风俗会呈现丰富而有趣的细节,从而为历史记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角度。
基于上述理由,我对这套书的创意颇为欣赏。策划挑选了九位作者,年龄依次从上个世纪10后到90后,时间跨度近百年,请每人写一本童年回忆。作者都是在北京度过童年的平凡人,回忆的也是一些平凡事,文字皆朴实,求的只是一个真。把这九本回忆连贯地读下来,我们既可感受到不同年代儿童相同的童真和童趣,又能看到同一个北京从军阀混战、民国、解放初直到文革和改革开放近百年变迁的轨迹。打通个体童年史和区域社会史,用童年记忆呈现时代变迁,我认为这个尝试是这套书*有价值的地方。"

%

30年代我那青杏蜜的小时候 目录

半年私塾碰蔫含羞草挨了手板子狗画梅花鸡画竹叶一点一横口不大八月节吃团圆饼刺猬吃盐会咳嗽手工攥煤球一人干一份冰盏儿果子干青杏蜜冻海棠糊涂膏捅彩盒冰核儿噢!半空儿——多给!烂化蚕豆铁蚕豆印帖梨膏糖糖画吹糖人棉花糖听戏看电影给磨房送鸡子儿一个醉鬼子兵一个日本老人马路两边的“防空洞”邻里相处和邻家小伙伴摔泥饽饽糊“屁股帘儿”火柴盒做小耳机竹刻格言版卖泥模子耍耗子耍猴耍乌丢丢的耍狗熊捏江米人换茶壶茶碗缝穷的代写书信送财神爷来啦!%

30年代我那青杏蜜的小时候 作者简介

翟鸿起先生,1931年生人,大专文化,退休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从事北京民俗市井文化研究。著有《老北京的讲究》(十集)主演之一。
1994年以来,在京味书楼主讲“老北京的礼仪”、“老北京人过大年”等讲座。在《北京日报》、《经济日报》、《北京市政府文史资料》等报刊,发表北京民俗文章50余篇。现为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民俗开发委员会理事、北京市民主促进会文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谜友联谊会会长、东城灯谜协会副会长等。他是我国北京民俗专家,也是中国字谜专家。
他的文字呈现了老北京民国时代多姿多彩的胡同景象,这是孩子们心中记忆最深刻的东西,也是文化得以传承的根基。从他上小学念书到胡同里细细碎碎的生活,无一不展示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色彩。

30年代我那青杏蜜的小时候 本书特色

30年代,胡同里细碎的生活,编织成宁静的民国童年。
这是一套儿童文学非虚构的纪实故事,往事悠悠、岁月悠悠,纯真而本真的文字写就100年孩子的故事。9位北京籍儿童的作者,叙述个体童年史,娓娓道来,亲切平实。年代涵盖上个世纪1910年至2000年近百年的历史记录。
9位作者,如今有的已白发苍苍高龄96岁,有的20岁青春正茂,但他们汇聚在这里,书写长长短短的人生乐章;百年的时空里他们用各自的儿童视角还原了一段段鲜活的童年真相,把我们带入到历史画卷当中。
探索儿童的历史面貌,收集、整理和研究不同年代的童年史料,不仅是童年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近代史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这部系列作品不仅是欣赏的真诚之作,也是史料研究的宝贵资料。

30年代我那青杏蜜的小时候 目录

半年私塾碰蔫含羞草挨了手板子狗画梅花鸡画竹叶一点一横口不大八月节吃团圆饼刺猬吃盐会咳嗽手工攥煤球一人干一份冰盏儿果子干青杏蜜冻海棠糊涂膏捅彩盒冰核儿噢!半空儿——多给!烂化蚕豆铁蚕豆印帖梨膏糖糖画吹糖人棉花糖听戏看电影给磨房送鸡子儿一个醉鬼子兵一个日本老人马路两边的“防空洞”邻里相处和邻家小伙伴摔泥饽饽糊“屁股帘儿”火柴盒做小耳机竹刻格言版卖泥模子耍耗子耍猴耍乌丢丢的耍狗熊捏江米人换茶壶茶碗缝穷的代写书信送财神爷来啦!

30年代我那青杏蜜的小时候 作者简介

翟鸿起先生,1931年生人,大专文化,退休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从事北京民俗市井文化研究。著有《老北京的讲究》(十集)主演之一。
1994年以来,在京味书楼主讲“老北京的礼仪”、“老北京人过大年”等讲座。在《北京日报》、《经济日报》、《北京市政府文史资料》等报刊,发表北京民俗文章50余篇。现为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民俗开发委员会理事、北京市民主促进会文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谜友联谊会会长、东城灯谜协会副会长等。他是我国北京民俗专家,也是中国字谜专家。
他的文字呈现了老北京民国时代多姿多彩的胡同景象,这是孩子们心中记忆最深刻的东西,也是文化得以传承的根基。从他上小学念书到胡同里细细碎碎的生活,无一不展示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色彩。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