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聚焦传统媒体的转型,针对当下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所出现的问题既面临的困境、路径探讨,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传媒研究专家、业界名流等,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传统媒体的转型问题,可供媒体同行特别是纸媒从业者坚察和省思。
本书主要聚焦传统媒体的转型,针对当下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所出现的问题既面临的困境、路径探讨,我们邀请了国内知名的传媒研究专家、业界名流等,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传统媒体的转型问题,可供媒体同行特别是纸媒从业者坚察和省思。
卷首 理想不灭,纸媒不死
曹保印
编《新京报传媒研究》第三卷的时候,正好是冬天。北京的冬天,天气很冷,雾霾很重,很多人艰于呼吸,甚至不敢呼吸。自由呼唤新鲜的空气,早已经成了奢望,口罩成了越来越多人出门的生活必备品。
然而,这又能怎样?马路上,汽车依然在拥堵中行驶;大街上,人们依然在雾霾里穿行。北京并没有因此死去,西山的红叶依然美丽,潭柘寺的钟声依然响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并没有对北京绝望,更没有对北京的未来绝望,而只要不绝望,就一定会有希望。
不过,对传统媒体人来说,还有另一种形式的冬天,也正在传说中轰轰烈烈地到来。很多人信誓旦旦地像先知一样预言,传统媒体的冬天已经到来,在不久的将来,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必死。这其中,不乏纸媒人自己,有时候,纸媒人声称纸媒必死的声音,居然还是异常响亮的。究其所据,不外乎移动终端时代的到来,将彻底侵占纸媒的地盘,人们将不再需要通过阅读纸媒获取信息,手指轻轻一点,海量信息便会如喷泉一样从移动终端涌出,免费、快捷而且环保。
必须承认,移动终端的普及,必将引发整个人类世界多米诺骨牌式的多领域、多层次、多样态的革命,人类将会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美丽新世界。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革命是否一定意味着打破乃至毁灭全部的“旧世界”,重塑甚至于重造一个“新世界”,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事实恐怕未必会如此。否则,“旧世界”将往何处去,“新世界”又将从何处来?没有了“旧世界”的土壤,“新世界”的种子又将在何处生根?更不必说发芽、开花、结果。
就像北京的冬天和雾霾,只要我们对春天的到来不绝望,春天就一定会到来;只要我们对蓝天、绿地、碧水的期待不绝望,雾终究会散去,霾也一定会远离,蓝天白云、绿地红花、碧水游鱼,都不会是遥远的梦想。同样的道理,作为纸媒人,只要我们对理想不丧失热情,对未来不丧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始终满怀对公平、正义、良知、爱与美的真挚向往与追求,纸媒不但不会死,反而会活得更持久、更美好、更具品质,也必将更有影响力。就像新京报的社歌所唱,“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我的火里燃着我的光”。
十年前的2003年,当《新京报》即将创刊之时,包括传媒界部分著名学者在内,很多人预言新京报“一出生就必死无疑”,种种分析理由煞有介事;更有人搬出气候说,说南人不习冬战,《新京报》创刊前降下的第一场大雪,就是给新京报一个颜色看看,让《新京报》过不了第一个冬天。然而,他们没有想到,这场大雪的考验对《新京报》来说,恰恰是瑞雪兆丰年,使《新京报》真正做到了“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一路风雨走到了2013年,并且继续沐风栉雨走向2014年。
风雨十年,新京报人靠什么走过了十年,又将靠什么走向下一个十年?一言以蔽之:风骨。有风骨,才会有风采;有风骨,才会有风流。在新京报人身上,风骨早已化成了dna,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人与物如何变迁,新京报人始终致力于办一份以责任为灵魂的报纸,办一份记录时代步伐的报纸,办一份进步、美好的报纸。所谓“品质源于责任”,在《新京报》和新京报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
事实上,当《新京报》转身全媒体之后,“品质源于责任”的办报理念,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日益在加强。与此同时,纸质版《新京报》与新媒体版《新京报》,相互映衬,彼此取长补短。这样,选择《新京报》,就是选择与进步、美好同行,无论受众是翻阅纸质版新京报,还是点击新媒体版《新京报》,都会感受到浓郁的《新京报》气息。这是一种洋溢着进步的气息,一种飘散着美好的气息。在雾霾浓重、pm2.5屡屡爆表的北京,能够每天自由呼吸这样的气息,“绝望”两个字就会从受众的字典里悄悄溜走,而美好的“希望”又将会像夜空的星星一样闪亮。
因此,虽然本卷聚焦传统媒体转型,但并不意味着加入唱衰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的大合唱;当然,也并不刻意回避各种反省、质疑、极端否定传统媒体的观点。相反,我们努力让读者听到尽可能多的声音,从而能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观察、分析、解决传统媒体的转型问题。我们相信,在坚守自身信念的前提下,他人的鼓励令人温暖,而他人的质疑则会让人冷静,所以,多一份温暖不多,多一份质疑也同样不多。为此,本卷特别专访新京报总编辑、本刊主编王跃春,她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而又角度独特,可供媒体同行特别是纸媒从业者省思。
在第三卷上,我们还刊发了邵飘萍与《京报》的史料性文章,以及梳理历史上的报刊创办权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去洞察新闻时局。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就是因为站在了历史的高度,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上,找到并且掌握了精妙的平衡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这个坐标上,也一定有精妙的平衡点,而如何找到它,掌握它,运用它,则考验着所有媒体人。为此,我们愿和读者一起上路,在北方即将飘舞的漫天大雪中,去踏雪寻梅。
融合社会关系与社区结构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面向数据挖掘领域,特别是推荐系统研究的一本专著。本书共7章,系统地分析和介绍了有关推荐算法的发展历...
关中民间器具与农民生活 内容简介 “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丛书”,是由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课题组完成的。课题始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第二年,...
后浪大学堂052:新闻报道与写作(插图第11版) 本书特色 推荐一:美国经典新闻学教材*新版简体中文版推荐二: ● 紧随时代,传授各种新媒体工作的**技术● 具...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文化品位及审美趋势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文化学和美学角度对广播电视语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内容包括:语言传播文化品位及审美趋势综述、语言传播文化及...
意义的输出《达拉斯》的跨文化解读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我们研究经历的一份记录。首先通过学者们与职业批评家们的视角,然后通过先驱研究者们的视角向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中的...
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社会学教材经典译丛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大学的通用社会学教材,是一本具有世界声誉的经典之作二1975年本书初版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一种生产者的视角 本书特色 《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一种生产者的视角》: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与...
《淡定的女人,离幸福越来越近》内容简介:淡定的女人是睿智而雅致的,生活或许平凡,但绝不是平庸,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淡定的女人
《计算机应用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内容简介:全书将知识划分为8个项目,包括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认识Internet、Windows 10操作
啊,黄河:万里生态灾难大调查 内容简介 人类正面临着一场文明的转型,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来没有像...
红舞台上的永恒-天安门城楼八版毛主席画像的绘制 本书特色 《红舞台上的永恒:天安门城楼八版毛主席画像的绘制》是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红舞台上的永恒-天安门城楼...
E.W.彼得斯(E. W. Peters),英国人,20世纪30年代在旧中国上海公共租界任洋巡捕。他见证了当时上海滩的繁华、喧嚣、混乱和暴力,20世纪50年代开...
《画梁软语 梅谷清音:梁谷音评传》内容简介:梁谷音,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当代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工六旦(花旦),兼擅正旦
邱永志,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内容简介】晚清州县官杜凤治宦粤十几年,留下一部数百万字的日记,主要内容是杜凤治眼里和心中的官场。日记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晚清官场的百态,为州县衙署的具体运作、州...
社区社会学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社区的概念;类型学的方法;生态学方法;社区作为社会系统;冲突的理论;社区的质量与生活的质量等内容。社区社会学 目录 **章社区的...
《好老师,坏老师》内容简介:其他国家的教师普遍受人尊重。在韩国,人们把教师称为“立国者”。在芬兰,男人和女人都把教师放到配
电视综艺节目的版权客体界定及侵权界定 本书特色 电视综艺节目的版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版权贸易的飞速发展,在巨大经济利益地驱动下,欧美跨...
社会统计方法与技术 内容简介 《社会科学定量分析丛书》是美国萨基出版社专为社会科学界从事定量分析的研究人员编撰的一套专著,其中每一部的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这...
西方传媒对外报道策略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从文本分析出发,辅以传播学、语言学和符号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西方媒体的对外报道表现手法、对外报道与政府决策、外交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