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无境界

禅无境界

作者:怡僧法师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3-5

评分:9.1

ISBN:978756137043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怡僧法师,法号超品。十六岁出家于五台山。后依止北京广济寺正果法师为侍者,1987年毕业于苏州灵岩山佛学院,1988年任普陀山佛学院任监学。后参住西安卧龙寺禅堂、广东丹霞山禅堂。现为北京市普渡寺住持。

作品目录

缘 起
行由品第一
一、自性清净即是佛
二、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
三、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四、渐修渐悟,不是佛陀的见性思想
五、自性清净即菩提
六、本来无一物,正是修行顿悟之处
七、五祖传咐六祖的是什么?
八、衣钵为证,以心传心
九、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十、佛法难闻,正法难信
十一、什么是本来面目?
十二、不论禅定解脱
十三、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般若品第二
一、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
二、若空心静坐,即住无记空
三、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四、法因人而兴,经因人而有
五、做人即作佛,人成即佛成
六、各自观心,自见本性
七、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
顿渐品第八
一、回取真如,法还不净
二、顿悟顿修,亦无渐次
三、自性涅槃无执无相,还有常乐我净吗?
四、无名可名,名为自性
护法品第九
什么是如来真实义?
付嘱品第十
一、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
二、不动道场,真成净土
三、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后 记
· · · · · ·

作者简介

怡僧法师,法号超品。十六岁出家于五台山。后依止北京广济寺正果法师为侍者,1987年毕业于苏州灵岩山佛学院,1988年任普陀山佛学院任监学。后参住西安卧龙寺禅堂、广东丹霞山禅堂。现为北京市普渡寺住持。

精彩摘录

后来的佛教中的像托钵乞食,日中一食树下一坐,都是来自古印度的头陀苦行。当时的人,一般都信仰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是崇拜创世神梵天的多神崇拜宗教,以各种复杂的方式向天神祈祷,形成了咒语和各种仪规。佛指的是自性,就是觉悟自性,做觉悟的人。觉悟的表现是什么?智慧。一个人,识字不多但能吟诗作偈或能悟人所难悟,见人所不见,这种境界也就是轻安豁朗。……但是若不遇明师指导,放不下这个虽是犹非的境界,轻安反而伏下危险,开阔反将陷入偏差。这个觉悟和智慧,是指真正的修行不在事相上。不是说你读了多少经就觉悟了,是看你能否在识心纷扰的妄想中找到你自己的觉性;不是说你有多虔诚就能见性,那个和见性无关。禅是什么?是静虑。静是什么?是离开烦恼妄想的思虑。度,不是替代。度是教育,开导、引导、指导。只有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三大语系佛教包括藏语系、巴利语系、汉语系佛教。传承最直接的,没有改变原样的是南传佛教,称小乘佛教;藏语系改变较大,有许多印度其他宗教和西藏当地原始苯教的仪轨等内容;汉传佛教从唐朝六祖以后一直保持了比较明确的传承思想,到近代又回到了唐朝以前的本土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佛教形式。血脉的思想传承称为正法眼藏。释迦牟尼佛没有立那么多的宗,只有一个教一个宗,教是三藏十二部,针对众生不同的根基而施教化,让众生明白一个宗旨一个道理:自性自证的道理。这个宗是禅,禅是指心,指我们的自性,是佛传承自证自性的心宗。持戒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护你的心。密指的是觉,难以言传。佛有十种名号,天人师、大丈夫,就是觉者。如果不识本心,就是凡夫,是迷执的众生,也是辛辛苦苦的外道。众生信的是相,有个相貌、相状就认为可修,没有相貌、相状,即使让他归到心地,他也不相信。手印、咒语是传承了印度婆罗门教的习惯,释迦牟尼佛没有传这个修法,只是当年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时就把印度教的习俗带来了。什么是菩萨,觉有情就是菩萨。...

——引自第1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