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未来之国

巴西:未来之国

作者:(奥)斯蒂芬·茨威格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3-6

评分:8.2

ISBN:978753214842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中文首译本

茨威格“明日的世界”

一部真正的杰作

----------------------------------------------------------------------------------------------------

《巴西:未来之国》 出版于1941年,今天读来,依然是一本了解巴西的最佳书籍。前三章历史、经济和文化,从总体上介绍巴西;后几章则是巴西主要城市的介绍,有游览的心得,有历史事件的穿插,并有议论。茨威格戴上康德的红色眼镜,见到一个玫瑰色的巴西。他于贫苦中看见美好,于哀伤中看到富饶,在苦痛中望见快乐。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由一位懂得观察、感受和生活的人写成,既有专业的研究,对数据的引用,也有一位可敬学者的感性观察。

这本书完美地再现了巴西的过去,更寄托了茨威格对人类文明的全部希望。这里的“未来”并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甚至不是指科技、艺术等文化形式,因为文明发达的欧洲社会也难逃两次世界大战的厄运,这里的“未来”指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现实版本。对茨威格来说,欧洲已是“昨日的世界”,而巴西才是“明日的世界”,为全人类指明整个世界的明日图景。

本书由巴西葡语版译出,再由德文校对,以求准确清晰地介绍巴西,并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著风采。

作品目录

巴西版前言
引子
历史
经济
文化
里约热内卢
进入里约港
古老的里约
城市漫步
小路
矛盾的艺术
一些可能消失的事物
花园、山丘、岛屿
里约之夏
告别
圣保罗
参观咖啡
米纳斯•吉拉斯
拜访失落的黄金城
飞向北方
巴伊亚
累西腓
飞向亚马逊
巴西年表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于1881 年11 月28 日出生在维也纳。他学习哲学并开始创作诗歌、戏剧,将许多法语作品译为德语。作为一名和平主义者,欧洲大同是他的梦想。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遭受了巨大打击。他开始创作小说并因此闻名。犹太出身迫使他离开奥地利。精神上的问题,尤其是欧洲战争引发的焦虑和失望,使他于1942 年1月22 日在巴西佩德罗波利斯自杀。

精彩摘录

近年来所发生的事情已经彻底改变了“文明”“文化”的含义,我们已经不能再把它们简单归之于“秩序”或者“舒适”。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数据。这种功利主义的科学计算着每个国家的财富,计算着每个公民的财产,计算着每个人拥有多少辆汽车,多少间厕所,多少台收音机,多少份保险。按着这些数据,文明也就意味着生产力、消费以及金钱。可这些数据中却缺少了一项重要因素:即人类的精神财富。我们能够看到,最顶尖的体制不但没有赋予人民人道主义精神,反倒将他们带上了野蛮的道路。我们能够看到,我们的文明在四百年之后,又一次走到了悬崖的边缘。

——引自第9页


众所周知,里约的狂欢节无与伦比,在这个充满悲伤的世界中,体现了独特的欢愉与旺盛的热情。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他们节衣缩食积极排练,每年都创作出新的歌曲。由于里约狂欢节是大众的盛宴,是欢乐的爆发,是全体民众的轰动表演,在节日之前便能听到新排的歌曲,以便每个人都能共同传唱。在赌场、饭店与黑人的茅屋中,在收音机与留声机里,随处都能听到歌声。为了大众共同的欢愉,到处都在加紧练习。终于到了狂欢的日子,商店全部停业三天,整个城市都像被蜘蛛螫到一般。人们全部涌上大街,一直玩到深夜。大家唱歌跳舞,吹奏各种乐器,发出各种声响。阶级的界限消失了,陌生人手挽着手,无论同谁都能交谈。互惠的激情渐渐高涨,喧嚣已经近乎疯狂。疲惫的小丑躺在路上——他连一口酒都没有喝,只是唱歌跳舞便耗尽了精力。而最令人惊奇也最具有巴西特色的便是,沉醉于如此激情的巴西人,即便是巴西最底层的民众,也依然保留着人道主义精神,不会做出任何残忍的事情。即便可以自由使用面具,狂热的队伍里也没有人借机犯罪。在这三天里,人们尽情地跳跃叫喊,尽情地享受纵酒狂欢的自由,尽情地冲破世俗陈规的界限。狂欢节就像热带夏季的惊雷。在那之后,人们又变得谦恭有礼,城市也回到原先的轨道。夏天得到了庆祝,炙热也远离了人群。里约依旧是里约:优雅从容地映射着美丽。

——引自第164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