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行为分析学

FBI行为分析学

作者:[美] 玛丽•艾伦•奥图尔 [美]艾丽莎•鲍曼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3-6-1

评分:6.6

ISBN:978753995849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玛丽•艾伦•奥图尔Mary Ellen O’Toole曾在FBI行为分析部(BAU)任职14年,堪称“FBI行为分析第一人”,在处理各种极端案件的过程中,他发现人们内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命盲点”,以至于对生活中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甚至视为理所当然。

她说,那种看上去能未卜先知的读心术是靠不住的。我们所做的是就解读人的行为,由此洞悉他们的个性。一旦我们掌握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我们就能准确推断出他在既定环境中可能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作品目录

前言让专业人士后怕的一件小事1
————————————————————————————————
第一章危险的本能
在现实生活中,本能往往会误导我们成对他人的判断,使我们忽视某些人或某些情况所潜藏的危险,结果导致我们所托非人、误信他人,做出不明智、不安全的决定。
————————————————————————————————
第二章直觉靠不住,还得学点行为分析术
许多人虽然笃信直觉,但是当他们身处生死关头却从来不依赖直觉,因为他们直觉地感到,直觉不可靠!
————————————————————————————————
第三章行为分析的关键因素:个性特征
像我这样的行为分析专家,有时候看上去好像也能未卜先知,其实不然。我们所做的是解读人的行为,由此洞悉他们的个性。一旦我们掌握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我们就能准确推断出他在既定环境中可能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
第四章是什么误导了我们?
犯罪分子看起来可能和普通人无异,在别人的印象中,他们甚至可能平易近人,讨人喜欢,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有威胁。是什么误导了我们?
————————————————————————————————
第五章致命盲点:为什么我们会对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
我们一生中也许都曾经历过“闪光球综合征”。新工作、新房子、新车子,一个个看上去闪光发亮,就像闪光球,我们急于得到这些闪光球,所以就把深入的风险评估忘在了脑后。
————————————————————————————————
第六章如何评估和降低社交风险
很多人说到安全和规避问题时,往往只关心自己的会不会受到伤害,而实际上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且处于不断变化中。某些因素可以即刻将低风险或者中等风险转变成高风险。
————————————————————————————————
第七章询问与倾听:如何获取关键信息
自己说话的时间不要超过15%,如果超出了这个比重,你基本上就得不到想要的信息了,因为你没有好好地倾听。
————————————————————————————————
第八章变态行为分析:越亲密,越危险
我们大部分人对陌生人会有本能的恐惧和戒备心理,但陌生人并不是我们生活中唯一的危险来源。其实,与关系亲近的人相比,陌生人构成的威胁要低得多。
————————————————————————————————
第九章做最正确的决定
在做决定的时候,记得思考你所做决定可能带来的好处和潜在的消极影响,你的目光要放得长远一些,比如想到一星期后、半年后、一年后或者三年后的影响。
————————————————————————————————
第十章别让自己成为他人的目标
自卑、缺乏安全感、孤独、悲伤、恐惧等脆弱的情感会让你放松戒备,从而成为犯罪分子眼中的“软柿子”。
· · · · · ·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玛丽•艾伦•奥图尔Mary Ellen O’Toole曾在FBI行为分析部(BAU)任职14年,堪称“FBI行为分析第一人”,在处理各种极端案件的过程中,他发现人们内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命盲点”,以至于对生活中潜在的危险视而不见,甚至视为理所当然。

她说,那种看上去能未卜先知的读心术是靠不住的。我们所做的是就解读人的行为,由此洞悉他们的个性。一旦我们掌握了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我们就能准确推断出他在既定环境中可能做出什么样的举动。

精彩摘录

【不要挟持对话】当你打断别人的话并把话题转达自己身上来时,你的行为就是在挟持对话。除非极为重要,否则不要打断对方说话,尤其是以下面这样的借口:“哦。稍等一下,我接个电话。”“哦,那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或者“嘿,你看到我们刚刚经过的那栋漂亮的房子了吗?”如果以这样的理由打断对方,无异于赤裸裸地告诉对方:“我只是那么一问,至于你的回答我实在不感兴趣。我根本就没有听,这样的对话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不要急于替别人解决问题】许多成年人都很好事——喜欢掺乎别人的事情,替人排忧解难;而许多成年人又非常讨厌别人对自己的事情指手画脚。如果有人向你谈起他的问题,你首先要在心里问自己:“他是需要别人帮他解决问题呢,还是仅仅需要一个倾听者?”【自己说话的时间不要超过15%】【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表现出不悦】【杜绝威胁、霸道和威吓的行为】想想自己生活中让你最无法忍受的一个人,想想这个人对待你的方式。现在假设让你告诉这个人你最隐私的事情,你会做吗?如果你让被问询者对你心生厌恶,那么你还怎么能够指望他们对你知无不言言不无尽呢?【不要试图左右别人的感受】在讨论“雷区”话题时,你的自然反应可能想劝说对方不要激动。但建议最好不要那么做。像“别生气”、“别往心里去”、“冷静一点”这样的话尽量不要说。因为通常情况下,任何试图抑制对方情感的行为都是徒劳的,它们不仅达不到你的目的,甚至会使对方的情绪更加难以控制。如果有人在问询的过程中发怒、谩骂或哭泣,只要不进行人身攻击,你尽可能让他们尽情地宣泄,直到他们自己冷静下来为止。如果出现了人身攻击,不管是针对你或他们自己,你要做的是立即结束问询;如果你仍然感受到威胁,则换个地点,或者暂时回避比较好。【不要指责】指责很容易激怒对方,使对方产生逆反心理。【不要分心】【不要激动】‘你越是不安或者烦躁,你就越无法有效地倾听和观察对方...

——引自章节:问询的时候忌讳什么?


也许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习惯利用运气的概念来回避他们对生活该负的责任。

——引自第35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