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奇自传

阿桑奇自传

作者:朱利安·阿桑奇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13-7

评分:7.9

ISBN:978754474078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史上最大规模泄密事件策划者,继“电报门”后,阿桑奇携斯诺登“棱镜门”再度来袭!阿桑奇放言称:“2013年将曝光逾100万份机密,那些国家无一幸免!”

【“维基解密”创始人唯一亲述自传,译林社独家版权;精选重磅解密文件作为附录】

《阿桑奇自传:不能不说的秘密》追忆了阿桑奇传奇的一生:漂泊而快乐的童年过后,他如何成为少年黑客,勇闯五角大楼?退出“密码朋克”这一精英组织的他,怎样冲破各方阻挠,成功运作自己的泄密组织“维基解密”?让他避难至今的双重性侵指控又缘起何处?本自传特别记叙了阿桑奇的监禁,详细再现他的道德观和政治观的演变。文末独家精选了重量级解密文件作为附录。

★看点一:世界上知晓秘密最多的人,向你吐露有关他自己那些不能不说的秘密

2006年10月4日,阿桑奇建立了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维基解密”。因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维基解密号称安全级别最高的举报平台。9万份阿富汗战争日志、15万份美军装备记录、40万份伊拉克战争日志、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阿桑奇掌握的海量情报无疑使他成为世界上知晓秘密最多的人。

阿桑奇本身就是个秘密。他是游走法律边缘的黑客罗宾汉,用绵绵不绝的泄密文件不断捻动政要和权贵们的神经。他的那些材料究竟来自哪里?有人怀疑是他自己假造的。阿桑奇在自传中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即使文件是假的,它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证明秘密文件的披露能够加深我们对复杂政治局势的理解。”

阿桑奇自称独立的新闻工作者与自由战士,他的支持者们更是将其奉为人民英雄。可据一些新闻学者透露,阿桑奇曾服务于澳大利亚情报部门,实为反美特工。本书中,阿桑奇详细披露了自己和政府部门的多次交锋,也不避嫌地讲述了他与警方携手破案的过往经历。

★看点二:事发三年,阿桑奇首次开口讲述,让他政治避难直至今日的“双重性侵”指控

阿桑奇红过三次。第一次是在他维基解密事业的巅峰期,经他泄密的关塔那摩监狱手册、驻伊美军误杀平民视频、伊拉克法警虐囚丑闻等在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第三次是现在,身为厄瓜多尔驻英使馆的政治难民,他处境不妙,却协助斯诺登躲避美国的追捕,并声称会替他揭露更多的政府监控计划。至于他为何躲入厄瓜多尔使馆,不得不提到他的第二次走红。他很不愿意提起这件事,“但不管(他)做什么,泄露什么文件,瑞典的案子都是媒体关注的重中之重。”在自传中,他“怀着谅解的精神”花了11页的篇幅首次讲述和A、W两位女性情感纠葛的始末,他感觉“‘美人计’的可能性很大”。今后在别处,他“不会再为各位挖掘更多细节”了。

★看点三:揭秘维基解密之外的阿桑奇:他不仅仅是个黑客

这不是有关阿桑奇和他神秘组织的新闻报道总汇,这不是关于他黑客行动的科幻电影,这是他的自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因为他所从事的工作,铺天盖地的报道恨不得将他描述为一个生来就会编程的外星人。谁都知道他童年漂泊不定,但没人知道他其实乐在其中;谁都知道他转过30多次学,讨厌学校教育,却没人知道他曾有一位十分敬仰的金老师。他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饲养蜜蜂。长大之后他似乎自己就变成了一只蜜蜂,跳着外人无法理解的圆圈舞(黑客程序),采蜜(收集机密),传播花粉(泄密),时不时蜇人。

★看点四:本书出版实属不易,阿桑奇撕毁了本书合约,他不希望读者知道得太多

为了解决维基解密的经费问题,更为了筹措瑞典性侵指控的律师费用,阿桑奇同意写一本自传,顺便宣扬一下他的“战斗宣言”。可洋洋洒洒地完成之后,阿桑奇认为“书的内容对他来说牵扯太多个人私密了。”当全世界38家出版社计划出版本书时,他说他想废除合同。虽然他改变主意了,但他一直都说书写得很好。阿桑奇对本书的评价出版社表示认同,因此遵守合同规定,出版了此书。

作品目录

英国出版商声明
禁闭
磁岛
逃亡
第一台电脑
密码朋克
被告
通向未来的数学之路
维基解密的诞生
否极泰来的世界
冰岛
间接谋杀
编辑的全班人马
鲜血
电报门

附录:解密文件
· · · · · ·

作者简介

朱利安·阿桑奇,“维基解密”创始人,主编,生于1971年。因为公布美军装备数据库、关塔那摩监狱手册、机构和企业腐败报告、阿富汗战争日志、伊拉克战争日志、“电报门”等机密文件名噪天下。其中阿富汗战争日志、伊拉克战争日志与“电报门”构成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件泄密。2010年,登上“《时代》读者心中的年度人物”投票榜首位,另获萨姆亚当斯“情报界正直奖”。2011年5月,获颁悉尼和平奖,同年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2013年5月,与维基解密一起被授予“人民选择奖”。曾与苏利特•德赖弗斯合著《地下:电子前线的黑客、疯狂与痴迷的故事》。

精彩摘录

我们着手为因特网这个新的信息时代建立一套体系,允许个人也能像企业一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我们编写程序,给大众维护自己权利的能力。这场运动在我的思想甚至是心灵中产生了共鸣:我意识到,通过密码朋克运动,未来的正义可能会取决于我们能否通过因特网在企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事实上,在我们运用计算机工具前,对隐私的占有是企业、银行和政府的优势,但我们在这里开辟了新的战线,借助信息给予人民更大权力。当时的因特网就像今天的某些国家一样,是精英审查制度下的产物,计算机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密码朋克撬开了对外紧锁的大门,因特网终于不再是商业投机主义者和政治压迫势力独有的武器,但这么大的功劳却被忽视了。媒体一天到晚老是念叨哪个哪个黑客就在眼皮底下溜走,或者哪个黑客高手摇身一变成为密码解译者,为保护信息自由而战,还自称媒体就是建立在信息自由的基础之上。从这里就能看出媒体的道德观是多么不堪一击:大部分情况下,媒体对当局赐予的权力心满意足,当因特网时代来临时,并没有为了建立信息自由和反对审查而奋斗。直到今天,媒体都以为科技的演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去问是怎样才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想当初,正是由于密码朋克或斯蒂芬·利维所谓的“编码叛逆者”的努力,那些想将网络新技术仅仅变为监控民众、卖网赚钱的工具的大企业和政府机构才没有得逞。没有他们的斗争,今天的计算机会预装各种广告,智能手机会嵌入各种监视装置,因特网会在很多方面高压独裁,电子邮件会很容易被拦截,没有隐私可言。大多数媒体评论员都没有看到,当年双方之间的地盘之争是多么激烈,今天很多方面的自由都是当年战役的胜利结果。今天的共识是(密码朋克经常提到),计算机科技在社会变革的斗争中是重要的工具。各国政府曾经想将密码学非法化,只允许官方为了自己的活动从事密码研究。现在有些政府也就是这样看待维基解密的:他们希望牢牢掌控技术,只为自己的利益服...

——引自第61页


1971年7月3日,我妈妈被送到汤斯维尔的巴塞尔医院,下午三点左右,我出生了。按妈妈的话说,我当时一头黑发,圆圆滚滚,大吵大闹,长得像个小爱斯基摩人。我肯定也从母乳中继承了一颗反抗的心,深信“特立独行”是唯一有权指导人生的精神追求,正是这种精神孕育了我的一生。别人都说,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克里斯蒂娜(也就是我妈妈)都不喜欢别人指挥她做事,年幼的我很快也继承了这个脾气。外婆还记得我当年是个整天异想天开、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我不想和她争辩,但我觉得可能我小时候就对汤斯维尔陆军基地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

——引自第19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