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专制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我们这里说的政治可以粗略地界定为自由和民主政治。
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法律上都不存在对统治者不受制衡的权力的挑战。
现代性的精髓在于从个体精神中推衍出以下这一新观念: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意向来安排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由出身所决定的位置。
希腊政治的基石是理性,罗马政治的基石是爱——爱祖国,爱罗马。
在人人奉公守法所带来的社会和谐之外,还有另一种和谐,即通过自由讨论解决冲突,自愿地接受靠法定程序得出的任何解决办法。
基督教对政治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改变了人的价值观。
传统的政治观念是,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正义,并在整个城邦中提倡美德,因为道德才是和平和良好秩序的根本基石
君主制极易蜕变成僭主政体,僭主政体又被贵族政体推翻,贵族政体蜕变成剥削民众的寡头政体,寡头政体被平民政体推翻,平民政体蜕变成动荡的暴民统治而使人民无法忍受,某个强有力的人物夺权变成君主,于是循环又周而复始了。
政治的本质是说服,这一事实具有一个核心含义:政治家决定一项政策所依据的种种理由完全不等于他公开宣称的那些理由。
治理城邦国家的一套职位体系,再加上规定这些公职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这就构成了宪制(constitution)
政治是一种活动,它支撑着人类生活的框架;但政治并不等于生活。
当代流行的怀疑主义是一种虚伪的谦恭,它掩盖了这样一个顽固的信念:我们的开放心态使我们的相对人文主义比前人的僵化和异族文化的褊狭都要高明得多。
政治就是对“怎样做才公正”的无休止的公开争论。
国家利益就是一个国家认为保障本国安全所必须采取的一切行动。
基督教强调在上帝面前每个人的价值是相等的。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否具有普遍理性,而在于是否具备对抗邪恶的个人品性。
一种观点在一个人看来是谬论,却可能被另一个人当作至理名言。
专制体制的形象:那种政体的秩序靠武力来建立,以恐怖来维系,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霍布斯的看法则是,战争是人类间的自然关系,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如何去实现一种和平状态。
国际关系研究分为相互龃龉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派,现实主义学派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理想主义学派则主张建立一种国际秩序。
政治的决窍是,既要努力取胜,又不可求之过甚。
专制体制取决于专制者个人的品格秉性(他们往往是喜怒无常的),而政治体制的领导人则是按照职务所赋予的责任来行事。
循环论
一个好公民能同时做一个好人吗?
米诺格说:“现代社会就是资料慢性中毒的社会。”这话几乎明示了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批评。
革命的起因总是某种对平等的要求
对属下佃户的控制使掌权首领处于某种独立的地位,必须通过与一批这样的首领订立协议才能建立起社会秩序。这是中世纪重建政治秩序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这种宗教热情的政治意义是,当时的公民社会被看作是信徒的联合会。拒绝接受社会共有的信仰就等于是一种精神上的移民。
基督教一面把政治降格为仅是维持和平与世界公正的暂用工具,一面又将拯救每一个人的灵魂看作生活的根本意义。
19世纪的政论家沃尔特·白哲特说过,任何改革的后果都必须等到经历了改革的那一代人过世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在思考良政善治这一重大问题的时候,历史方法也许比科学方法有用得多。
一个概念如果过分地延伸就会断裂而失去表意功能。
政府总是要把一切好事都归功于自己,反对党则总是要把一切坏事的账都算到政府头上,于是政府和反对党就在合力传播着一个观念,即一切事情,不管好事还是坏事,都是政策造成的。这种观念使得民众遇事就去向政府请愿,似乎一切利益都可以由政府来施予。这种做法又反过来加强了“一切事物事实上都是政治”的观念。
城邦一方面是自然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工的创造。
分权理论
罗马的声誉主要建立在它的道德力量上
宗教就是一种文明对存在问题的信仰和知觉。
在某种意义上,政治的历史就是探索可行策略的历史,这些策略被用来缩短——尽管不能消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距离。
第一种是对国家的自由派观点,来自中世纪的自由和王权的观念,主张建立公民秩序保障良善生活。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家是一种压迫工具,高高在上地从精神上压抑着受它奴役的民众,所以国家是一种压制人的东西,需要用人性来改造。这第二种观点激发了这样一种设想:超越国家,创造一个完美的共和体,使政治中不可避免的那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鸿沟能够最终被填平。现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两种观点所代表的倾向之间的沟通平衡。
政治的本质是说服,这一事实具有一个核心含义:政治家决定一项政策所依据的种种理由完全不等于他公开宣称的那些理由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两种最基本的倾向,而且一切都可以归结到这两种倾向的名下。
国家利益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解释,但政权的更迭很少会根本改变一个国家对自身利益的看法。
公正不仅仅是存在于我们前方、可以为我们导航的目标,公正也曾在我们的过去中存在,它揭示了我们的现状和我们的历史。
周恩来思想研究资料 本书特色 徐晓红主编的这本《周恩来思想研究资料》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生平研究资料选编”系列之一。全书共分三部分内容:**部分综述了周恩...
1946-1950-登陆海南岛-国共生死决战全记录 本书特色 《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一本由军事科学院战史专家权威审定,众多军内知名作家联袂...
《孟子读法》内容简介:◆作家张定浩沉淀十余年,以文学的读法、历史的读法、哲学的读法。解读《孟子》全本。◆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
S.N.艾森斯塔特(1923-2010),享有国际声誉的以色列社会学家,新功能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任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
龚业悌(1914-1996),抗日时期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飞行员、分队长、副中队长,传奇的抗战英雄,亲历抗日空战183次,空战轨迹遍布全
苏东剧变之后-对119个问题的思考-(全三册)-《苏联真相》姊妹篇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新华出版社出版★ 全书分为六大部分:一、俄罗斯政治与社会;二、俄罗...
中国民政通史(上下卷)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民政专业史。成书篇幅较大, 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上起原始社会,下迄建国初期各个时期中国民政的实践。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
白话孙子兵法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导言、《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各篇题解,《孙子》正文,正文注释(含必要的文字歧义说明),白话翻译,说明各篇主旨的十三则战例以及两个附...
西西里登陆战 本书特色《西西里登陆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图文读本,记录了西西里岛登陆战全过程。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是英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继北非登陆后联合进行的第二次...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本书特色 1. 本书资料翔实、数据准确、论述严谨,难得的是语言通俗流畅,摈弃枯燥的学术语言,用生动的案例把专业的...
血雨-朝鲜战争全景纪实-IV 本书特色 自古以来,任何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没有精神上的复兴是不可能的。而朝鲜战争,则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提供了这样的*强有...
《希腊民主的问题(人文与社会译丛)》内容简介:民主发轫于古希腊,并在雅典人中引发了旷日持久的论战。本书结合以柏拉图和亚里士
修昔底德:神话与历史之间 内容简介 本书从探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源入手,通过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深入剖析了修昔底德的历史观。全书分二...
《牛津通识读本:记忆(中文版)》内容简介:为什么我们有时记不清上周做了什么,却能记得童年往事,好像它们就发生在昨天?记忆如
廉洁日历(2018年) 本书特色 ★ 鹭江出版社出版,48开小开本设计,方便随身携带,记录每日思绪★ 采用布面精装、书心裸脊,以便使内页可以翻开摊平★ 整体设计...
《泰好吃了:泰国美食地图》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专注于泰国美食的图书,以生动的图片、温暖的故事和看似平淡实则有味的行文,呈现美
Nochildlikesgoingtobedandaseveryparentknows,theirlittletreasureswilltryanddelayi...
莱布尼茨政治著作选-(原书第二版) 本书特色 帕特里克·赖利编的《莱布尼茨政治著作选(原书第2版)》选编了莱布尼茨政治哲学方面的重要著作、书信、未刊手稿中的重要...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内容简介 本书于1942-年在纽约和伦敦出版,是熊彼特生前发表的*后一部著作。这部著作“是把几乎40年来我对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大量思考...
1946-1950-围难太原城-国共生死决战全记录 本书特色 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改朝换代参与者的*后报告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时代剧变见证者的战地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