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专制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我们这里说的政治可以粗略地界定为自由和民主政治。
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法律上都不存在对统治者不受制衡的权力的挑战。
现代性的精髓在于从个体精神中推衍出以下这一新观念: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意向来安排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由出身所决定的位置。
希腊政治的基石是理性,罗马政治的基石是爱——爱祖国,爱罗马。
在人人奉公守法所带来的社会和谐之外,还有另一种和谐,即通过自由讨论解决冲突,自愿地接受靠法定程序得出的任何解决办法。
基督教对政治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改变了人的价值观。
传统的政治观念是,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正义,并在整个城邦中提倡美德,因为道德才是和平和良好秩序的根本基石
君主制极易蜕变成僭主政体,僭主政体又被贵族政体推翻,贵族政体蜕变成剥削民众的寡头政体,寡头政体被平民政体推翻,平民政体蜕变成动荡的暴民统治而使人民无法忍受,某个强有力的人物夺权变成君主,于是循环又周而复始了。
政治的本质是说服,这一事实具有一个核心含义:政治家决定一项政策所依据的种种理由完全不等于他公开宣称的那些理由。
治理城邦国家的一套职位体系,再加上规定这些公职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这就构成了宪制(constitution)
政治是一种活动,它支撑着人类生活的框架;但政治并不等于生活。
当代流行的怀疑主义是一种虚伪的谦恭,它掩盖了这样一个顽固的信念:我们的开放心态使我们的相对人文主义比前人的僵化和异族文化的褊狭都要高明得多。
政治就是对“怎样做才公正”的无休止的公开争论。
国家利益就是一个国家认为保障本国安全所必须采取的一切行动。
基督教强调在上帝面前每个人的价值是相等的。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否具有普遍理性,而在于是否具备对抗邪恶的个人品性。
一种观点在一个人看来是谬论,却可能被另一个人当作至理名言。
专制体制的形象:那种政体的秩序靠武力来建立,以恐怖来维系,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霍布斯的看法则是,战争是人类间的自然关系,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如何去实现一种和平状态。
国际关系研究分为相互龃龉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派,现实主义学派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理想主义学派则主张建立一种国际秩序。
政治的决窍是,既要努力取胜,又不可求之过甚。
专制体制取决于专制者个人的品格秉性(他们往往是喜怒无常的),而政治体制的领导人则是按照职务所赋予的责任来行事。
循环论
一个好公民能同时做一个好人吗?
米诺格说:“现代社会就是资料慢性中毒的社会。”这话几乎明示了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批评。
革命的起因总是某种对平等的要求
对属下佃户的控制使掌权首领处于某种独立的地位,必须通过与一批这样的首领订立协议才能建立起社会秩序。这是中世纪重建政治秩序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这种宗教热情的政治意义是,当时的公民社会被看作是信徒的联合会。拒绝接受社会共有的信仰就等于是一种精神上的移民。
基督教一面把政治降格为仅是维持和平与世界公正的暂用工具,一面又将拯救每一个人的灵魂看作生活的根本意义。
19世纪的政论家沃尔特·白哲特说过,任何改革的后果都必须等到经历了改革的那一代人过世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在思考良政善治这一重大问题的时候,历史方法也许比科学方法有用得多。
一个概念如果过分地延伸就会断裂而失去表意功能。
政府总是要把一切好事都归功于自己,反对党则总是要把一切坏事的账都算到政府头上,于是政府和反对党就在合力传播着一个观念,即一切事情,不管好事还是坏事,都是政策造成的。这种观念使得民众遇事就去向政府请愿,似乎一切利益都可以由政府来施予。这种做法又反过来加强了“一切事物事实上都是政治”的观念。
城邦一方面是自然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工的创造。
分权理论
罗马的声誉主要建立在它的道德力量上
宗教就是一种文明对存在问题的信仰和知觉。
在某种意义上,政治的历史就是探索可行策略的历史,这些策略被用来缩短——尽管不能消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距离。
第一种是对国家的自由派观点,来自中世纪的自由和王权的观念,主张建立公民秩序保障良善生活。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家是一种压迫工具,高高在上地从精神上压抑着受它奴役的民众,所以国家是一种压制人的东西,需要用人性来改造。这第二种观点激发了这样一种设想:超越国家,创造一个完美的共和体,使政治中不可避免的那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鸿沟能够最终被填平。现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两种观点所代表的倾向之间的沟通平衡。
政治的本质是说服,这一事实具有一个核心含义:政治家决定一项政策所依据的种种理由完全不等于他公开宣称的那些理由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两种最基本的倾向,而且一切都可以归结到这两种倾向的名下。
国家利益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解释,但政权的更迭很少会根本改变一个国家对自身利益的看法。
公正不仅仅是存在于我们前方、可以为我们导航的目标,公正也曾在我们的过去中存在,它揭示了我们的现状和我们的历史。
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周礼》六冕制度及其对历代冕制的影响,探讨了服饰礼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六冕并非真实的周朝原生礼制,而是《...
民主与独裁:国家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内容简介 在新著中,诺伯特.波比奥探讨了政治学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并系统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藉以无与伦比的敏锐思维以及深厚的...
《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内容简介: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业松在近年发表的鲁迅研究讲稿和学术论文基础上
国防经济学手册(第2卷) 内容简介 本《经济学手册》是手册性质的系列著作,其目的在于为专业研究人员和高学位的研究生提供*有权威性的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和阅读...
第三帝国的秘密武器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披露了德国在二战前和在二战期间研制秘密武器的内幕,深刻揭露了法西斯德国的战争罪行.希特勒出于战争的需要,下令在佩内明德研制...
文化与国际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是为国际关系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主流建构主义图谱。所以,我们分析了奥努弗、克拉托赫维尔、温特、...
民国时期战争大参考 本书特色 当前,世界军事领域正在发生一场将导致战争形态和军事行动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深刻变革。在这场军事变革中,创新军事理论具有十分突出的重...
官德 本书特色 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中国首部系统性讲述官德的作品散文大家、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元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精心之作高官讲官德 行文如流水为公、为民、诚...
作品目录前言/1第一章 概论/1第一节 四个主要发展趋势/2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动乱和战争/8第三节 试析各国的差异及其原因/14第
科举史话 本书特色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
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稿共八十五篇。内容包括: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
中国政治思想史(共3卷) 本书特色 本套书为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经典之作、“刘泽华学派”立派之基,初版于1996年,在知识界、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2019年,值刘...
《自由主义的超越与仁爱政治观》内容简介:在古今中西激荡的全球化时代中,社会的共同生活需要怎样的政治原则。中国传统儒家为全世
《图说竹鼠高效养殖技术(修订版)》内容简介: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从竹鼠养殖可行性分析、竹鼠养殖场及鼠舍的建造、人工驯养引种、
社会舆情的网络分析方法与建模仿真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网络方法的理论、概念、指标、工具及其在社会舆论中建模、仿真和应用。全书共分三篇:**是理论基础篇,详细...
西西里登陆战 本书特色《西西里登陆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图文读本,记录了西西里岛登陆战全过程。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是英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继北非登陆后联合进行的第二次...
铸牢军魂固长城 本书特色 《铸牢军魂固长城\/科学发展小丛书》编著者叶晖南。 《铸牢军魂固长城》,本书主要记述了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国防...
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本书特色 马世力等编著的《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是欧洲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本书深入分析了指引与规定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轨迹的、占主导地位的...
河北雄安新区别解读 本书特色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连日来,雄安新区成为社会关注的“暴风眼”,吸引了各个群...
日本史料揭秘日本法西斯衰亡史,全面反映日本战败前后的军事及社会局面◎内容:日本史料、日方角度,揭开日本法西斯衰亡史,全面反映日本二战战败投降前后的社会、经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