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专制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我们这里说的政治可以粗略地界定为自由和民主政治。
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法律上都不存在对统治者不受制衡的权力的挑战。
现代性的精髓在于从个体精神中推衍出以下这一新观念: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意向来安排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由出身所决定的位置。
希腊政治的基石是理性,罗马政治的基石是爱——爱祖国,爱罗马。
在人人奉公守法所带来的社会和谐之外,还有另一种和谐,即通过自由讨论解决冲突,自愿地接受靠法定程序得出的任何解决办法。
基督教对政治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改变了人的价值观。
传统的政治观念是,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正义,并在整个城邦中提倡美德,因为道德才是和平和良好秩序的根本基石
君主制极易蜕变成僭主政体,僭主政体又被贵族政体推翻,贵族政体蜕变成剥削民众的寡头政体,寡头政体被平民政体推翻,平民政体蜕变成动荡的暴民统治而使人民无法忍受,某个强有力的人物夺权变成君主,于是循环又周而复始了。
政治的本质是说服,这一事实具有一个核心含义:政治家决定一项政策所依据的种种理由完全不等于他公开宣称的那些理由。
治理城邦国家的一套职位体系,再加上规定这些公职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这就构成了宪制(constitution)
政治是一种活动,它支撑着人类生活的框架;但政治并不等于生活。
当代流行的怀疑主义是一种虚伪的谦恭,它掩盖了这样一个顽固的信念:我们的开放心态使我们的相对人文主义比前人的僵化和异族文化的褊狭都要高明得多。
政治就是对“怎样做才公正”的无休止的公开争论。
国家利益就是一个国家认为保障本国安全所必须采取的一切行动。
基督教强调在上帝面前每个人的价值是相等的。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否具有普遍理性,而在于是否具备对抗邪恶的个人品性。
一种观点在一个人看来是谬论,却可能被另一个人当作至理名言。
专制体制的形象:那种政体的秩序靠武力来建立,以恐怖来维系,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霍布斯的看法则是,战争是人类间的自然关系,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如何去实现一种和平状态。
国际关系研究分为相互龃龉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派,现实主义学派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理想主义学派则主张建立一种国际秩序。
政治的决窍是,既要努力取胜,又不可求之过甚。
专制体制取决于专制者个人的品格秉性(他们往往是喜怒无常的),而政治体制的领导人则是按照职务所赋予的责任来行事。
循环论
一个好公民能同时做一个好人吗?
米诺格说:“现代社会就是资料慢性中毒的社会。”这话几乎明示了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批评。
革命的起因总是某种对平等的要求
对属下佃户的控制使掌权首领处于某种独立的地位,必须通过与一批这样的首领订立协议才能建立起社会秩序。这是中世纪重建政治秩序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这种宗教热情的政治意义是,当时的公民社会被看作是信徒的联合会。拒绝接受社会共有的信仰就等于是一种精神上的移民。
基督教一面把政治降格为仅是维持和平与世界公正的暂用工具,一面又将拯救每一个人的灵魂看作生活的根本意义。
19世纪的政论家沃尔特·白哲特说过,任何改革的后果都必须等到经历了改革的那一代人过世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在思考良政善治这一重大问题的时候,历史方法也许比科学方法有用得多。
一个概念如果过分地延伸就会断裂而失去表意功能。
政府总是要把一切好事都归功于自己,反对党则总是要把一切坏事的账都算到政府头上,于是政府和反对党就在合力传播着一个观念,即一切事情,不管好事还是坏事,都是政策造成的。这种观念使得民众遇事就去向政府请愿,似乎一切利益都可以由政府来施予。这种做法又反过来加强了“一切事物事实上都是政治”的观念。
城邦一方面是自然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工的创造。
分权理论
罗马的声誉主要建立在它的道德力量上
宗教就是一种文明对存在问题的信仰和知觉。
在某种意义上,政治的历史就是探索可行策略的历史,这些策略被用来缩短——尽管不能消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距离。
第一种是对国家的自由派观点,来自中世纪的自由和王权的观念,主张建立公民秩序保障良善生活。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家是一种压迫工具,高高在上地从精神上压抑着受它奴役的民众,所以国家是一种压制人的东西,需要用人性来改造。这第二种观点激发了这样一种设想:超越国家,创造一个完美的共和体,使政治中不可避免的那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鸿沟能够最终被填平。现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两种观点所代表的倾向之间的沟通平衡。
政治的本质是说服,这一事实具有一个核心含义:政治家决定一项政策所依据的种种理由完全不等于他公开宣称的那些理由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两种最基本的倾向,而且一切都可以归结到这两种倾向的名下。
国家利益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解释,但政权的更迭很少会根本改变一个国家对自身利益的看法。
公正不仅仅是存在于我们前方、可以为我们导航的目标,公正也曾在我们的过去中存在,它揭示了我们的现状和我们的历史。
看邻人火烧-日本大发展时代启示录 本书特色 萨苏--讲故事高手,单田芳弟子。萨苏以工程师的精确,为你解剖日本,读懂今天这个时代。萨苏的正式职业:it白领。在日本...
《PHP 从入门到项目实践(超值版)》内容简介:本书采用“基础知识→核心应用→核心技术→高级应用→项目实践”结构和“由浅入深,
《商务沟通与谈判》内容简介: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商务沟通、商务活动中常用的沟通工具、商务活动中常用的沟通方式、商务沟通的程
兄弟并不平等-华南的阶级和亲族关系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鲁比·沃森运用现有的历史资料和实地收集的证据,对位于香港新界的厦村这个有着600年悠...
基于层次任务网络规划的应急响应决策理论与方法 本书特色 应急响应决策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组织根 据当前应急态势识别应急任务目标,制订应急行动方 案,并快速地...
日本战后保守政治体制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战后日本的“保守政治体制”,通过对战后日本保守政治发展历程的考察来探讨日本政治体制的保守性、运作机理及其变化...
危机或重生?-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命运 本书特色 1、整个中国都在求变.如何变?只有通过再一次"南巡",达成共识,才能拯救改革,拯救社会,避免出现国家在没有真正崛起...
资本论第三卷 内容简介 我终于把马克思的主要著作的第三卷,理论部分的终结,交给读者了。当1885年第二卷出版的时候,我曾以为,第三卷的困难大概只是技术性的,当然...
◆ 无论左派、右派还是中间立场的政治思想者,都难以摆脱他那充满悖论与危险的思想幽灵◆ 20世纪最具争议政治思想家、最后一位欧洲公法学家卡尔•施米特成名之作,开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本书特色 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党的历史、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做合格共产党员为旨归,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回顾...
权力与选择-政治科学导论-(插图第13版) 本书特色 作为一本政治知识普及读物,本书*大的特点在于,从“权力”与“选择”两个角度来剖析解读政治,通过这条主线,将...
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1921-1949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共重要会议和中央机关与领导重要变动为主线,采取沿革纪实与疑难考证相结合,文字叙述与组织序列相结合,...
唐代蠲免政策研究 本书特色 蠲免政策是中央政府制定发布的蠲免政令和关于蠲免管理的一系列法令法规,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蠲免政策是赋役制度的衍生物,也是赋役制...
2008年 耶鲁大学政治学专业博士2003年 耶鲁大学政治学专业硕士2002年 耶鲁大学政治学专业硕士1998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学士毕业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
1931-1945-全面抗战-中国血:抗战十四年-第2卷 本书特色 《中国血:抗战十四年》,虽然不是一部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纯学术性著作,但却是一部比较客观、全面...
从合作到冲突国际关系的退化机制分析 内容简介 国际关系是跨越国界的人类关系的总和,是行为体之间进行有意识互动的结果。它既然是在行为体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就...
周振鹤,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生于厦门,1958—1963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矿冶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
红一方面军长征日志 本书特色 《红一方面军长征日志》精选了1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并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了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在长征中经历的大小战斗及所遇到的艰难险...
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 本书特色 《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是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
中国秘密战-中共情报.保卫工作纪实-最新修订图文版 本书特色 《中国秘密战:中共情报、保卫工作纪实(*新修订图文版)》作者亲自翻阅秘密档案、零距离采访100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