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哈姆雷特》

解读《哈姆雷特》

作者:黄国彬

出版社:清华大学

出版年:2013年1月

ISBN:9787302291374

所属分类:世界名著

书刊介绍

《解读《哈姆雷特》》内容简介

本书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剧作《哈姆雷特》的汉译,也是汉语世界迄今最详尽的译注本。译本序言和前言详论莎学源流、剧作版本、各国评论家数百年来对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的评介、各欧译本的得失等,是莎士比亚研究的综论兼专论;剧作翻译精确传神,既可上演,也可细读;汉译注释详尽,就莎士比亚的剧艺、语言、意象、人物、舞台演出等均有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此书为国内莎士比亚研究、莎剧演出、翻译学研究及英汉翻译实践等方面带来全新的开拓与提升。
本书适合有志莎学研究的学者、英国文学学者、翻译学学者、比较文学学者及莎剧导演、演员等研读;对莎士比亚及莎剧感兴趣的读者也可通过此书一窥莎剧的博大精深与无穷奥妙。
黄国彬,广东省新兴县人,一九四六年在香港出生;香港大学英文与翻译学土、英文系硕士、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博士,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香港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加拿大约克大学语言、文学。

作品目录

解读《哈姆雷特》
总序
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
译本说明
译本序言:汇入莎士比亚的海洋
译本前言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
第一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二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四幕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
第七场
第五幕
第一场
第二场
参考文献

热门书摘

你的恳求哇,45雷厄提斯,尚未出口,朕已经答应了。脑袋跟心脏的关系虽然密切,手虽然是口的工具,可是都比不上丹麦王之于令尊。

、第四四开本、第五四开本(Q3,Q4,Q5),每次重印,只有极少的修订。1676、1683、1695年,剧本再度重印,称为“演员用四开本”(“Players’ Quartos”)。演员用四开本有所改动,以迎合查理二世1660年复辟后的口味。

在《哈姆雷特》的现代评论史上,最有名的评论家大概是艾略特(T. S. Eliot)了。艾略特地位崇高,一言九鼎,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诗人兼评论家,对任何一位作家、任何一部作品发表一点点的意见,就为万方瞩目,成为数不尽的论文和专书研究的对象。他有这样的本领,主要因为他眼光独到,见识超凡——尽管他发表的论点,有时也免不了偏颇。

Ann Thompson and Neil Taylor,ed.Hamlet,Arden Shakespeare,third series(London: Thomson Learning,2006)

King Lear has again and again been described as Shakespeare’s greatest work,the best of his plays,the tragedy in which he exhibits most fully his multitudinous powers; and if we were doomed to lose all his dramas except one,probably the majority of those who know and appreciate him best would pronounce for keeping King Lear(Bradley,198).

《哈姆雷特》的创作年份,学者一般定为1598年之后,1602年之前。

Q1并没有正式版本为依据,印刷商所依据的稿子显然是偷盗而来,大概是不老实的演员凭记忆写下,然后拿去赚钱;也可能是盗印商派人到剧院偷听演出,然后记下来的台词(Campbell,7)。

1765年,约翰逊(Samuel Johnson)的莎剧集出版,书名为《威廉·莎士比亚戏剧集……附各家修订、说明及萨缪尔·约翰逊注释》(The Plays of William Shakespeare...with the corrections and illustrations of Various Commentators; to which are added notes by Samuel Johnson),是当时最佳的莎剧集。

至于剧中思想,则上承蒙丹雅(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1533—1592)的《随笔集》(Essais)(Thompson and Taylor,70-74)。

同一本《圣经》,分译为各种欧语,经中人物都有相应而统一的名字。进了汉语世界,即使天主教和新教,也往往肝胆楚越。天主教说“梅瑟”,新教说“摩西”;天主教说“若苏厄”,新教说“约书亚”;天主教说“撒慕尔”,新教说“撒母尔”;天主教说“玛窦”,新教说“马太”;天主教说“玛尔谷”,新教说“马可”;天主教说“若望”,新教说“约翰”;天主教说“伯多禄”,新教说“彼得”……叫教外人士苦恼不已。上帝的语言进了汉语世界,在不同的译笔下居然也众音争鸣,互不相让;凡间语言就不在话下了。

用诗体写成的快速对白,出现在第一幕第一场。在这一场里,哈姆雷特就鬼魂的出现向朋友提问,彼此的对答既逼真,又富韵律的匠心,叫人赞叹。哈姆雷特的各段独白,是舒缓、凝聚诗体的卓越典范。这种诗体,莎士比亚用来表达角色独处时的思想。剧中,哈姆雷特还向罗森坎兹、格登斯腾描述他的忧郁情怀。就高华的散文而言,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没有一段能超越哈姆雷特的这一段话。

《哈姆雷特》的故事,像《麦克佩斯》的故事一样,都叙述精神如何遭到毒害。哈姆雷特是个敏感的人,想象炽烈如莎士比亚。〔……〕他〔指哈姆雷特〕的想象所夺去的,是冷静行动的力量,结果他不能事先预谋,不动声色地一剑插进敌人的胸膛;他只能心血来潮时突然行动〔……〕他不是行动的主人;他的行动受突发事件所支配。他不能计划杀人行动;要杀人,他必须即兴为之。你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是诗人的心灵,不是用来行动,而是用来空想。这样的一个心灵,谛视本身创造的幻象时迷失了方向;看想象世界看得太细,结果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有所作为。哈姆雷特是个艺术家,恶运叫他成为王子,比恶运更恶的命运叫他成为惩处罪犯的复仇者。由于禀赋,他注定成为天才;却又遭命运判刑,要装疯,要郁郁不乐。哈姆雷特就是莎士比亚。〔……〕在莎士比亚所描绘的众多画像中,最深刻的一幅,是他自己的写照。

是他的一点点

特 不,陛下,金乌儿太强烈,吃不消。王后 哈姆雷特呀,抛掉你的夜色,让你的眼睛像朋友一样看陛下。不要让眼睑下垂,无休无止地70在尘土中找寻你尊贵的父王。你知道,生死寻常;有生必有死,谁都要经过自然进入永恒。哈姆雷特 是的,夫人,是寻常的。王后 既然是这样,对于你,为什么又好像与别不同呢?75哈姆雷特 好像吗,夫人?不,是真的;我不懂“好像”。仅仅是我的墨黑大氅啊,好娘亲,或者礼俗所穿的庄严黑衣,或者勉强的呼哧造成的空叹息,又或者眼睛滔滔不绝的河流,80或者容貌所表现的郁郁不乐,跟哀伤的所有形式、表情、状貌,都不能准确形容我。这一切的确是“好像

证明致哀者的意愿大逆天道,95感情不牢固,心智也欠耐性,悟性单纯,没有受过训练

啊,但愿这牢固的肉体消解

第五场

世界根本就没有好坏;是好是坏完全由你的想法来决定。

哈姆雷特 是动手的好时机。可是他在祈祷。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