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政策研究

中国翻译政策研究

作者:滕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年:2013年4月

ISBN:9787300173061

所属分类:儿童文学

书刊介绍

《中国翻译政策研究》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近现代中国翻译政策,旨在研究翻译政策与翻译活动之间的关系,超越了对翻译活动单纯语言层面的探讨,将翻译研究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语境中,强调政治、意识形态、文化等各种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确立翻译政策研究在翻译学科中的重要性和学科位置,在总结翻译政策作用于翻译活动的普遍性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制订和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翻译政策的标准和原则。本书可用于英语专业本科或研究生、MTI专业研究生的翻译研究及教学,以及对翻译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滕梅,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国家公派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出版专著1部,教材6部,译著多部,发表论文30余篇。近5年作为负责人主持课题6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十一五”科研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研课题多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作品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研究目的
1.2、“翻译政策”的定义
1.2.1、图里的规范理论
1.2.2、赫曼斯的规范理论
1.2.3、翻译政策的定义
1.3、研究范畴
1.4、主要研究方法
1.5、主要内容
第2章:理据及理论框架
2.1、理论背景
2.1.1、多元系统理论
2.1.2、描述翻译研究
2.1.3、改写理论
2.1.4、目的论
2.2、翻译政策在翻译研究学科中的重新定位
2.2.1、翻译政策的真实存在与影响
2.2.2、有关翻译政策的前期研究
2.2.3、翻译政策及其在霍姆斯“框架图”中的定位
2.2.4、翻译政策研究的学科定位
2.2.5、翻译政策:翻译伦理角度的审视
第3章:政策及其他政治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制约
3.1、政府组织和计划下的翻译工作
3.1.1、翻译工作组织性和计划性的历史必然
3.1.2、全国第一届翻译工作会议
3.1.3、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
3.1.4、整顿私营出版社
3.2、翻译政策的政治倾向
3.2.1、中苏友好时期的翻译政策
3.2.2、“后苏联”时期的翻译政策
3.2.3、资本主义国家作品的翻译
第4章:政治压力下的译者
4.1、政治意识形态对译者的制约
4.2、中国1966—1976期间的翻译活动
4.2.1、外国历史与地理书籍的翻译出版
4.2.2、上海“翻译连”的翻译工作
4.2.3、白皮书与《摘译》
4.2.4、联合国文件的翻译
4.3、审查制度
4.4、政治制约下的译者主体性
第5章:翻译机构的重要作用
5.1、中央编译局
5.2、外文局
5.2.1、1949—1966、5.2.2、1966—1976、5.2.3、1977年至今
5.3、国有出版社
5.4、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
5.4.1、马列著作的翻译
5.4.2、抗日战争时期的翻译活动
5.4.3、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作品的翻译
第6章:翻译政策缺席或宽松时期的翻译活动
6.1、五四时期的翻译活动
6.2、1976年以来的翻译活动
6.2.1、新时期文艺政策
6.2.2、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6.2.3、新时期的翻译成就
6.3、《译林》与新时期外国文学翻译
6.4、从翻译伦理视角审视翻译政策缺席时的翻译繁荣
6.5、从翻译策略看翻译伦理对翻译政策的补充
第7章:21世纪中国翻译政策的讨论
7.1、翻译市场的主要问题
7.2、翻译政策层面的建议
7.2.1、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7.2.2、鼓励翻译行为的政策性产物
第8章: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