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分析表明,宗教不是伦理学的基础,而是伦理学的体现和象征性表达。
总之,我们可以认为《圣经》赋予了我们绝对权力,允许我们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儿童、智障者、离异者、不信教者、有不同性取向者、老妇人及动物和自然环境。最后,它让我们虐待自己,因为我们是受到原罪污染的堕落者,对自己的憎恨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他人的憎恨。
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必须是那些我们可以合理地彼此要求的内容。
柏拉图认为,世上没有正义的政治秩序,只有生活在政治秩序中的正义公民(尽管内心和谐或正义需要有公正的政治秩序——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对宗教权衡利弊,正如当代哲学家伯纳德·威廉姆斯的一句名言所述,是“多此一举”。
多元文化论似乎背离自由主义的精神。
阿纳托尔·法朗士曾讥讽神圣的法律平等,这种平等禁止所有的人(穷人及富人)借宿桥下、沿街乞讨及偷食面包。
运气有可能比品德对生活的影响更大。奇怪的是,人们却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我们无休无止地承担责任,就如原罪论所述。我们仿佛更愿意承担罪名而不愿意遭受厄运。
我们不喜欢被人命令,我们只想享受生活,并且希望以一种善良之心去享受生活。打破这种平静的人让我们感到不快。
如果这些标准有资格评价我们最崇高的宗教习俗,那么它们从何而来?
有神论思想看起来比无神论思想更糟糕,因为有神论思想似乎扭曲了人们对行为准则的认识。如道德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所述,它使我们仅仅由于惧怕惩罚或出于其他动机而遵循道德律行事,我们却真切希望人们出于敬虔道德律而行事。这才是真正的美德所要求的。
一个真正承蒙天赐福祉的永恒存在仅仅因为它的伟大而不被渺小人类的行为所扰。他不会因为人吃贝类食物或采取不同的做爱方式而心起波澜。
2.相对主义
尼采曾试图“解构”仁慈情感,将其斥为软弱、奴性或有悖生命力,但这种解释是没有说服力也是令人不快的。这是海明威式的男子汉作风——将善良人的同情心视为懦弱。
悲剧不仅可以避免,而且也不应是常态的追求。
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而不是靠激起内心的感受获得。
唯一就其本身而言是善的,是善良意愿。
作者指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有相互联系的一面,认为任何对自由完整的定义都应包括免受侵扰和能够去做这两个方面。
道德或伦理环境是关于应该如何生活的意识氛围,它决定我们的思想——什么可以接受,什么不可接受,什么令人向往,什么令人鄙视。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或从根本上,就是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需要从他人眼里或世人眼里认识自己的价值。
人类是道德性的动物,但不是说人类天生就知书达理,也不是说人类总是在相互督促。而是说,我们会对事物进行归类和比较、评价,甚至赞美,主张权利或为其正名。
在西方社会,白人男子的优裕发达源出于非西方、非白人或女性等其他族群低下的社会经济地位。这正是我们的现状,我们却不希望有人揭示这个问题。
偏离正道的道德体系将从根本上促成血汗工厂、集中营或死亡之旅的出现。
1.上帝之死
《新约》里情况普遍好转,因为它着重强调爱、宽容及顺从。然而,其通篇却充斥着道义上站不住脚的“赎罪”和“救赎”,宣扬可以为了救赎罪恶之人而牺牲无辜者,从而实现正义(替罪羊的理论)。
其一,风俗习惯无处不在;其二,风俗习惯理应得到尊重,只有疯子才会拿它开玩笑。
关于道德的讨论不像是“我喜欢冰淇淋”或“我不喜欢”,在后一种情形下不同选择无关紧要。道德讨论就像“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在此,区别是一种分歧,而且至关紧要。
道德仅仅是发动机上的汽笛,而不是推动发动机的蒸汽。
第二种混乱思想的结论是:不可能有真正让人在意的事,因为从进化论上找不到证据。
权利本身即具有欺骗性
生命权和为了维持生命必须占有他人时间、体力或精力的权利。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曾经说过:上帝的存在体现在微小之处,人生的意义也是如此。
对于结果主义来说,一个可能被认为是错误的未尽责任的、不公正的或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只要它符合整体善,该行为就可能明显地被其结果所美化或证明为正当。
这些虚假权利宣言的最终的、明显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赋予那些激情以尽可能多的力量,但是那些激情已经过于强大;是要冲破对这些激情的束缚,是要告诉那些自私的激情:到处都是你的猎物;是要告诉那些愤怒的激情:到处都是你的敌人。这就是这种著名宣言的道德性之所在。
善良意愿是有良好动机的行为,是基于法律或责任感的行为。
我只能以以下方式行动,即我在行动的同时可以期待自己所信奉的准则成为普遍法则。
它使我们仅仅由于惧怕惩罚或出于其他动机而遵循道德律行事,我们却真切希望人们出于敬虔道德律而行事。这才是真正的美德所要求的。
第一种观点反对如下看法:当我们以人权的名义,反对迫害不同性别、种族或信仰的人时,我们正在将狭隘的西方观念强加于人。
第二种观点认为,相对主义一旦走向极端便成为主观主义——不是指每种文化或社会都有自己的真理,而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理。
道德讨论就像“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在此,区别是一种分歧,而且至关紧要。
第一个混乱思想是,解释我们是如何成为我们自己的,这是一回事;声称我们并非自己想象的那样,这又是另一回事。这两者非常容易混淆。
一个由无私、高尚、坚守原则的人组成的社会注定比没有这些特征、“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社会更好
第三种表现是以所谓“肮脏之手”的借口来逃避行为操守的严格要求。
“按人性原则行动,永远不要把你自己和其他任何人仅仅当做手段,而要同时当做目的”(人性公式)。
斯科特·塞缪尔森(Scott Samuelson)哲学教师、影评人、电视主持人,埃默里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在爱荷华州的柯克伍德社区学院教哲学,也曾在爱荷华州奥克...
《波兰史》内容简介:在一般人眼中,波兰这个国家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悲剧色彩。无论是肖邦的《波兰永不亡》还是罗曼·波兰斯基的电
《时代的精神状况》内容简介:本书“高屋建瓴地回顾了西方人‘时代意识’的起源,分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原则,讨论了科技进步的
王家瑛 1932年4月生,辽宁沈阳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阿拉伯、伊斯兰哲学,现从事阿拉伯伊斯兰哲学文学研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1978年至19...
《马丁堂读书散记》内容简介:马丁堂,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所在的大楼,是中山大学的代表性建筑。不但见证了中山大学的百年风雨,
中产阶级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下流社会,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因为
《前厅服务》内容简介:本书是中等职业教育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教材之一。本书针对前厅对客服务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
《相约星期二》内容简介:莫里·施瓦茨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
《成为公关高手》内容简介:本书系统梳理了美团公关部门的实战经验,同时融入了作者多年来的公关信息。全面讲解了公关工作的6大方面
编辑推荐:1. 在英语世界,柏拉图研究曾为分析哲学出身的哲学家所占据,倾向于孤立地分析对话中单个的论证。而罗森(以及其他一些哲学家)致力于将柏拉图对话视为整体,...
史怀哲细述了个人的生活历程、思想与道德流脉的追忆,也对有伦理与文化关系的论述,道德真谛的阐释,字里行间流淌着他的哲学洞见
《结构主义》内容简介:自20世纪50年代起,列维-斯特劳斯和他所奠定的结构主义轰动了整个欧洲,嬗变成一股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它不
瑞恩·布林厄姆供职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一家专为其他公司提供裁员服务的公司,一年有300多天辗转于全国各地解雇他人,几乎
·与《沉思录》、《物种起源》、《君主论》一同入选百位哈佛大学教授推荐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典图书·《时代》周刊评选当代
《一本书学会记账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内容简介:本书从一线会计工作者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及与税收相关的
本书是以赛亚·伯林最重要著作《自由四论》的修订与扩充版,在英国政治思想史上被誉为继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穆勒《论自由》以后
《乡村振兴中的现代乡愁》内容简介:“叶落归根”是每一个漂泊异乡者的执念。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根”就是家,就是那片承载着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内容简介:《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考察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结束数千年
-编辑推荐-•人文出版品牌“拜德雅”联手青年学术团体“泼先生”,创生栩栩如生之思与诗•在lituraterre而非littérature的题铭下,
《创业中国故事》内容简介:本书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视角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作者从十二个行业中选取了十二家企业作为典型案